描寫端午節的4首詩詞,真情實感在詩中,值得細細咀嚼

2020-12-06 真可愛的貓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詩經漢賦、唐詩宋詞成為我們心中不可抹除的文化記憶。元宵節是傳統節日,當然也有大量的詩詞來描寫元宵節。我是貓貓,關注小編,一起來欣賞描寫端午節的4首詩詞,真情實感在詩中,值得細細咀嚼。

第1首,《端午》: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僧文秀。這首詩語言如白話,味道卻雋永,令人回味無窮。前兩句說的是端午節為屈原而設,乃是詩歌情緒的「起興」。

而後兩句則是將詩人的真情實感表達得淋漓盡致。詩人直接發問:「湘江千百年流淌,卻依舊無法洗刷屈原的冤屈,你這湘江也太沒用,太可笑了吧?」其實詩人並不是真的發笑,而是借著這個問題來表達自己對屈原的敬意。

屈原的冤屈這麼多年都洗刷不清,足見冤屈之深,也可見屈原的影響力之大。而人們千百年一直紀念屈原,足見屈原人格魅力的偉大。萬古之後,楚江未必還在,但屈原的名字卻依然留在人們心中。

第2首,《端午日》: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鬢絲日日添頭白,榴錦年年照眼明。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殷堯藩。這首詩抒發了年老的詩人在端午節的感慨,真情實感流露,令人很有共鳴。少年人過節有太多歡樂,掛艾草、飲蒲酒、划龍舟……而老了的時候卻別有一番滋味,百感交集在心頭。看著一天天白髮增多,看著石榴花年年紅豔,真是不由得感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詩人懶得遵循懸掛艾草和驅邪符的習俗,只祈望天下太平。這大概是老年人獨有的思維吧。而詩歌的最後,詩人的思緒更是穿越了千年,想起了歷史上眾多往事。古往今來,人都難免一死,而能夠在歷史上留名的又有幾人呢?像屈原這樣能夠年年被人懷念的人又有多少呢?餘情未了,令人回味無窮。

第3首,《江城子重午書懷》:年年端午又今朝,鬢蕭蕭,思搖搖。應是南風,湘浦正波濤。千古獨醒魂在否,無處問,有誰招。 何人簾幕倚蘭皋,看飛橈,奪高標。饒把笙歌,供笑醉陶陶。孤坐小窗香一篆,弦綠綺,鼓離騷。

這首詞的作者是宋代詞人陳著。開篇點出端午節,於是順理成章牽出了屈原。畢竟端午是為了紀念屈原的,所以陳著的思緒也想到了千年前的楚大夫身上。

陳著想起屈原跳湘江而死,不由想到此刻的湘江應該是波浪洶湧。陳著想起屈原和漁夫的一番對談,想起了屈原的「舉世皆醉我獨醒」,不由想到此刻不知道有誰為屈原招魂。

而詞的下片則是描寫了賽龍舟和笙宴會的熱鬧場面。然後陳著順理成章描寫了自己的孤寂,這是用身旁的熱鬧來烘託自身的孤寂,使得「思搖搖」三個字更有落腳點。

至於最後的彈琴奏離騷,則是陳著在千年後的對屈原的一點致敬,也表達了他自身孤芳自賞,不肯與時俗合流的情懷。整首詞語言典雅優美,令人回味無窮。

第4首,《水調歌頭端午》:漱齒汲寒井,理髮趁涼風。先生畏暑晨起,笑語聽兒童。 說道今年重午,節物隨宜稍具,還與去年同。已喜酒尊冽,更覺粽盤豐。

這首詞的作者是元代人王旭。這首詞寫得很有生活樂趣,開篇將洗牙齒和理髮都是生活感十足的場景,令人不由泛起共鳴。詞的下片,點出今年端午的樂趣與往年相同,有酒有粽子,真是十分歡樂。這種快樂感通過文字傳承了千年,讓現代人讀起來也能感受到作者當時的真情實感。

在娛樂化的大背景下,小編每天寫傳統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關注小編,多多分享小編的文章哦。朋友們,你們喜歡詩詞嗎?你們最喜歡什麼詩呢?歡迎留言哦。

相關焦點

  • 4首描寫端午節的古詩,粽香千萬裡,詩詞訴衷情
    4首描寫端午節的古詩,粽香千萬裡,詩詞訴衷情。1《和李秀才端午日見寄》[唐]徐鉉角黍菖蒲酒,年年舊俗諳。每到端午,都要吃粽子、飲菖蒲酒,這樣的日子再熟悉不過了。你以隱居自樂,我卻禁受不住華發早生、年華逝去而不由得傷感起來。一邊靜靜品評著你精美的詞句,一邊想著能再次手執拂塵與你長談。十分感謝李秀才你在端午這日寄來的詩作,我只有給你捎去長命縷,祝願你鵬程萬裡,仕途順利。
  • 3首描寫端午節的不出名詩詞,讓人遙想古代風華,回味無窮
    端午節是重要的傳統節日,古往今來,有眾多詩人留下了關於端午節的詩詞。我是貓貓,今天我給大家講述3首描寫端午節的不出名詩詞,讓人遙想古代風華,回味無窮。第1首,《七律》:香羅細葛端陽節,絳帳青衿少小詩。曩以彈丸俘晉孽,今於筒黍吊湘纍。千年感舊慵開卷,一酌銷憂強把卮。
  • 描寫端午節的3首著名詩詞,千年來流傳人間,令人拍案叫絕
    元宵節是傳統節日,當然也有大量的詩詞來描寫元宵節。我是貓貓,關注小編,一起來欣賞描寫端午節的3首著名詩詞,這幾首詩詞千年來流傳人間,令人拍案叫絕。第1首,《五月五日》: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詩人梅堯臣。
  • 有關端午節的3首古詩詞,千年後讀來文採飛揚,忍不住背下來
    端午節已經過去很多天了,不過端午節的文化氣息卻在我們心中揮之不散。端午節傳承千百年,古人也有很多描寫端午節的古詩詞流傳下來。我是貓貓,關注小編,一起來欣賞有關端午節的3首古詩詞,這些詩詞千年後讀來文採飛揚,忍不住背下來。
  • 那時端午——幾首端午詩詞中的端午民俗
    其中端午食粽之習俗,自古以來在中國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一。我們都知道端午的這些習俗由來已久,但是到底有多久呢?隨手翻了翻古代詩詞,發現有些習俗原來就真詩裡面。下面我們就找幾首比較經典的端午詩詞,體會一下那時端午。
  • 古詩十九首當中最有韻味的思婦古詩,最後10個字值得細細咀嚼
    作為東漢末年最有文學價值的詩歌集古詩十九首,上承《詩經》的文學傳統,下啟唐詩宋詞,在整個中國古典詩詞發展史上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這些古詩當中也有不少的詩作寫到了遊子思婦的主題。比如今天我們所談到的這首古詩就是其中很有韻味的一首,尤其是這首古詩的最後十個字,值得今天的我們細細咀嚼。且看: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 描寫端午節的2首古詩,冷門卻文採飛揚,讓人一見傾心
    詩詞是傳統文化的瑰寶,深受百姓的喜愛。所以,詩人在詩歌中描寫端午節,抒發喜怒哀樂之情,那是再正常不過。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詩詞愛好者。記得關注我,和我一起來欣賞描寫端午節的2首古詩,冷門卻文採飛揚,讓人一見傾心。第1首,《五月六日,發石頭城,步望前船,示舍弟兼寄侯郎》:客子去淮陽,逶迤別夢長。水關開夜鎖,霧棹起晨涼。煙月期同賞,風波勿異 行。隱山曾撼櫓,轉瀨指遙檣。
  • 描寫端午節的2首古詩,冷門卻文採飛揚,讓人一見傾心
    詩詞是傳統文化的瑰寶,深受百姓的喜愛。所以,詩人在詩歌中描寫端午節,抒發喜怒哀樂之情,那是再正常不過。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詩詞愛好者。記得關注我,和我一起來欣賞描寫端午節的2首古詩,冷門卻文採飛揚,讓人一見傾心。第1首,《五月六日,發石頭城,步望前船,示舍弟兼寄侯郎》:客子去淮陽,逶迤別夢長。水關開夜鎖,霧棹起晨涼。
  • 描寫端午節的3首唐詩,千年後令人驚豔,讓人感受韻味悠悠
    端午節已經過去很多天了,粽子也已經吃得很飽了,不過端午節的文化氣息卻在我們心中揮之不散。端午節傳承千百年,各種文化要素已經演變為風俗,留存於中國人的血脈中,讓人無法忘懷。而在唐代,有不少詩人通過寫詩的方式來記錄下他們的端午節。
  • 有關端午節的詩句 描寫端午節的古詩有哪些
    歷史上,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很多關於「端午節」的墨寶。那麼,有關端午節的詩句有哪些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端午節的詩句  描寫端午節的詩:  1、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文秀《端午》  2、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盧肇《競渡詩》  3、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李隆基《端午》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
  • 有關端午節的3首古詩詞,不出名卻寫得很好,千年後讓人拍案叫絕
    元宵節是傳統節日,當然也有大量的詩詞來描寫元宵節。我是貓貓,關注小編,一起來欣賞有關端午節的3首古詩詞,這幾首詩詞不出名卻寫得很好,千年後讓人拍案叫絕。第1首,《端午》:離上新池逢端午,不知誰會伏龍虎。白雲翠霧得逍遙,勸公好把三光睹。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著名道士王重陽。王重陽是全真道教的開創者,在金代和元代影響很大。
  • 有關端午節的3首古詩詞,不出名卻寫得很好,千年後讓人拍案叫絕
    元宵節是傳統節日,當然也有大量的詩詞來描寫元宵節。我是貓貓,關注小編,一起來欣賞有關端午節的3首古詩詞,這幾首詩詞不出名卻寫得很好,千年後讓人拍案叫絕。第1首,《端午》:離上新池逢端午,不知誰會伏龍虎。白雲翠霧得逍遙,勸公好把三光睹。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著名道士王重陽。王重陽是全真道教的開創者,在金代和元代影響很大。
  • 節分端午自誰言,十首端午詩詞賞析 祝你端午安康
    《乙卯重五詩》具體描寫了南宋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了兩角的粽子,高冠上插著艾枝。依舊俗,又忙著儲藥、配藥方,為的是這一年能平安無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來。從中可以看出江南端午風俗,既有紀念屈原的意思,又有衛生保健的內容。
  • 端午節|20首端午詩詞,祝您端午安康!
    ,點擊收聽→零基礎系統攝影班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我國「四大傳統節日」。在古時,端午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文人墨客也喜愛端午節,在他們筆下,端午節是怎樣的呢?我們通過20首詩詞來了解下吧!懷念屈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內容。人們同情屈原的遭遇,感念他對於國家的忠貞,千百年了,多少人吟詠不絕。
  • 「端午情懷總是詩」:品讀詩詞中的端午節
    &34;,節日的內蘊於節俗禮儀中隱現;&34;,文人詩詞中的節物別有一番風味;&34;,每個節日都是一壺於詩詞盛宴中氤氳香氣的甘醴。譬如端午。,於陸遊的《乙卯重五》中可見一斑。拯救屈原冤魂這一傳說,誕生了端午競渡的節俗。&34;之一的張耒,就有過憑弔屈原的《和端午》一詩。&34;,贊屈原之忠貞,又嘆這忠貞的靈魂終究是回不來了,唯《離騷》的存在可讓後人明了屈原的愛國精神,讓後人為其情操高尚卻結局悲慘而意難平。&34;的&34;之一文天祥,亦以屈原為楷模,於自知死期將近的至元十八年端午節時,寫下《端午即事》。
  • 「端午詩詞展」帶觀眾領略詩詞中的端午節俗與風物
    新華社瀋陽6月25日電(記者趙洪南)由瀋陽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組織的端午詩詞聯誦於近日在瀋陽玖伍文化城上演,帶觀眾回溫端午節的歷史;「五月榴花照眼明——端午詩詞特展」也於近日在遼寧省圖書館開展,帶觀眾領略詩詞中的端午節俗與風物……近年來,隨著以詩詞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不斷升溫
  • 有關於描寫端午節的5首古詩,你知道幾首?
    說陌生,因為在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知道端午節究竟應該怎樣過。而在這裡我們先暫時不討論端午節的現代過法與古代過法,我們今天從詩詞欣賞的角度,來看看古代詩人是如何看待端午的。第三首:浣溪沙·端午宋代:蘇軾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 唐詩中的端午節
    端午節在唐代的歷史中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唐朝最令人矚目的文學成就可謂是唐詩,是我國詩歌的繁盛時期。唐朝共湧現出2200多詩人和4890多首詩,其中不少是描寫端午節的詩。從搜尋到的史料來看,關於端午節的唐詩大約有40首左右,大多是借詩來託物言志。如唐朝中期名臣、大將,詩人張九齡。其詩風奇特。當年他被貶後,曾寫下十二首《感遇》詩,該詩竟成了《唐詩三百首》的開卷之作。其中《感遇》第一首,借物起興,自比蘭桂。「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 杜甫一個人過端午節,還寫下了一首趣詩,表達出了一種美好的願望
    夜裡讀杜甫的詩也是感慨萬千,一位真正憂國憂民,敢為天下先的詩人,作為後世公認的「詩聖」,他的一生也是顛沛流離,始終是在這人世間漂泊,好似無根的浮萍。杜甫為端午節也是寫過很多的詩,他其實與是和大部分的遊子一樣,始終是一個人過端午節,身邊沒有親人,也沒有朋友,那種孤苦無依的生活,讓杜甫也是時常感慨萬千。
  • 為你讀詩丨那些寫在古詩裡的「端午節」
    端午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自古就有很多文人墨客在端午節留下詩詞佳作,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欣賞一下詩詞中的端午節!《乙卯重五詩》具體描寫了南宋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了兩角的粽子,高冠上插著艾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