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晚,法國文化部授予南京作家畢飛宇法蘭西文學藝術騎士勳章。授勳儀式在法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官邸舉行,總領事阿克塞爾·柯瑞宇為畢飛宇授勳,其子畢雨桐擔任翻譯。
△畢飛宇在發言。人民文學出版社供圖。
畢飛宇與法國的緣分頗為深厚。2010年,法文版《平原》獲得了法國《世界報》文學獎。早在《平原》獲得《世界報》文學獎之前,他的中篇小說《雨天的棉花糖》由法國南方行動出版社引進出版,並翻譯成法文版。
迄今為止,畢飛宇共在法國出版了《雨天的棉花糖》、《青衣》、《玉米》、《上海往事》、《平原》、《推拿》、《蘇北少年「堂吉訶德」》等七部作品。2004年,畢飛宇首次參加巴黎書展,就獲評「最受法國讀者歡迎的中國作家」。
法國文化部此次授予畢飛宇法蘭西文學藝術騎士勳章,不僅是對其文學成就的認可,亦是對他在中法文學文化交流上做出的貢獻進行表彰。
今年2月,在接受某讀書節目採訪時,他向讀者推薦並朗誦了法國作家加繆的名作《局外人》;4月,他在北京法國文化中心舉辦了「畢飛宇的文學告白」主題講座,與中外讀者分享了法國文學對自己的影響。此外,畢飛宇今年年初推出了首部文學講稿《小說課》,在《兩條項鍊——小說內部的制衡與反制衡》一文中,他向讀者推薦了莫泊桑的《項鍊》,他的解讀令這篇家喻戶曉的法國經典作品煥發了新的美感和顛覆性的認識。
畢飛宇在授勳儀式的答謝中回憶起了自己與法國文學的初識:「早在1977年,在我還是一個13歲的少年的時候,我在垃圾堆上撿到了一本沒有封面也沒有封底的殘書,我即刻就迷上了這本書。許多年之後我才知道,那是盧梭的《懺悔錄》。這是我第一次閱讀法國,也是我第一次閱讀西方。《懺悔錄》讓我知道了一件事,那就是認識自己。」同時,他也表示法國文學和法國文化在他的知識譜系裡佔有極其重要的比例,而他最熱愛法國的還是發軔於法蘭西的思想變革——啟蒙精神。
△人民文學出版社供圖。
法國文學與藝術勳章在1957年由法國政府文化部設立,以表彰在文藝界有傑出貢獻的人物,或在世界範圍內宣傳法國文化作出突出貢獻者。勳章分為三個等級:司令官勳位、軍官勳位和騎士勳位。中國作家莫言、鐵凝、韓少功、王安憶、餘華等都曾獲得過騎士勳章。
此外,出席此次活動的還有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臧永清、副總編輯應紅及畢飛宇親友等。值得注意的是,畢飛宇在授勳儀式的答謝詞中提到,「謝謝年輕而又帥氣的現場翻譯畢雨桐先生。」據有關媒體報導,其子畢雨桐從南京外國語學校畢業後,於2015年前往美國大學讀理工科專業。
△畢飛宇與兒子畢雨桐。人民文學出版社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