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她的回眸是暗湧的情愫

2020-10-24 無物永駐

17世紀荷蘭畫家約翰內斯·維梅爾的代表作《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讓「驚鴻一瞥」四個字飛出了文字層面的想像,成就一見難忘的回眸,停在了多少人的腦海裡。色彩與明暗共同作用的視覺效果自然驚豔,畫家與少女拿捏恰好的靈魂震撼是這幅畫經百年仍讓人心動的原因。

相對於我們所處的時間點,幾百年前的繪畫作品所傳遞的信息不只是截然不同的時代風貌與生活場景,還有被畫家在某一刻捉住的情緒與情慾。很難被具象化的感情一旦有方式呈現出來,就會成為永恆的記憶。我想,這就是《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打破時空局限的奧秘。

除了畫中那位頭戴藍黃頭巾,耳畔閃著珍珠耳環光芒,朱唇微啟的少女,她臉上似有似無的惆悵試圖掩飾或表達怎樣的情感糾纏?2003年由斯嘉麗·詹森主演的藝術傳記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講述了這幅驚人之作背後的故事。


初見

由斯嘉麗·詹森飾演的少女葛麗葉是畫家的女兒。她的父親雙目失明,養家餬口的重任落在了葛麗葉肩上。

母親讓她到畫家維梅爾的房子裡幫傭,以緩解一家人的經濟窘境。臨走時,父親叫來葛麗葉,送給她一塊他親手畫的方磚。

維梅爾的家雖然被稱為富人家,但實際是表面繁華。他和強勢的嶽母、嫉妒成性的妻子、六個孩子住在一起,全家靠他畫畫為生。他只有聽從贊助人範·拉文的話,畫一些受歡迎的作品,才能換更多的錢。

在這個女人比男人多的家庭環境裡,維梅爾雖然是維持家庭體面的唯一,但是不被理解。

嶽母雖然支持賢婿畫畫,但總嫌他畫得太慢,完成一幅作品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妻子不懂藝術,她相信自己的職責只有生孩子和貌美如花,所以維梅爾和她沒什麼深刻話題可聊;維梅爾自身要以商業利益為生存目標,只好成為提線木偶,被贊助人框著創作,他不痛快。

葛麗葉來到維梅爾家時,戴著頭罩,不讓好看的頭髮露出來。她被安排了一堆髒活累活,還時不時被畫家的孩子們捉弄。

主人家的孩子故意將泥巴塗滿了葛麗葉剛洗好的床單上,她生氣地給了那孩子一巴掌。這換來了孩子的「報復」,離家前父親小心翼翼交給她的方磚被弄碎了。

葛麗葉看著碎成兩部分的方磚,只能默默流淚,她不能反抗。但是,生活在給她一個巴掌的同時也給了她一顆糖。

有一天,葛麗葉被要求打掃維梅爾的畫室。這是她第一次進入藝術家的領域,她對眼前的油畫、色彩、木頭模特都感到好奇。在幹活之餘,她會安靜深情地凝視維梅爾放在畫架上的畫,感受蘊含在每幅畫中的巨大力量。

因為是畫家的女兒,所以葛麗葉天生就比常人對繪畫敏感一點。她向女主人提出能不能擦一擦畫室的玻璃,對丈夫事業一竅不通的女主人呵斥她多管閒事,而葛麗葉卻說擦玻璃可以讓畫室的光線更明亮一些。

女主人被她的話噎住了,她沒想到沒讀過書的傭人還能考慮這麼周全,便不再幹預。

葛麗葉在畫室擦著玻璃的時候,畫家維梅爾剛好回來。他在畫室門口被正在擦玻璃的女傭攫住了目光,她渾身散發著淡淡的光芒給予了他創作靈感。他讓葛麗葉站在窗邊別動,想要用畫筆記錄下這個瞬間。

這是他們的相遇,也是流芳百年作品誕生的鋪墊。


知己

原先,維梅爾禁止自己的妻子進入畫室,因為她一點也不了解繪畫,只會添亂,而他卻默許了葛麗葉來畫室幫他幹活或者討論繪畫。他甚至將葛麗葉當作了自己的助手,把調色的任務也交給她,因為他在她看畫的眼神中看到了久違的熱情與純粹。

有一天,維梅爾搬了一個暗盒回家,他用外套罩住暗盒和葛麗葉一起看,葛麗葉雖沉迷藝術,但認為此行為不妥便躲開了。

她從暗盒的一邊看到了映出來的窗邊女傭,十分訝異,想知道他怎麼把畫放進去的。維梅爾告訴她,是另一邊的鏡頭反射角落的光,形成了像,一幅光線組成的畫。

葛麗葉俏皮地問維梅爾,是盒子告訴他應該畫什麼嗎?他笑出了聲,仔細想想她問得沒錯,盒子的確挺有用的。

葛麗葉也開始注意到了生活中的光與影的遊戲。在陽光下擦銀器時,反射在牆壁上跳躍的光斑讓她覺得苦中有樂。

在這幅畫快完成的時候,葛麗葉凝視著這幅作品中的人,覺得還少點什麼。葛麗葉在早上打掃時,把窗邊的椅子挪開了。維梅爾來到畫室時,發現了眼前場景布置的細節改變。他遇到葛麗葉問為什麼要這麼做,她說感覺畫中人被圍住了。維梅爾意識到不該小看家中的這位女傭。

與維梅爾的交流給葛麗葉單調的生活帶來了一些樂趣,但也讓她惹禍上身。

雖然是女主人要求葛麗葉打掃畫室,但是她還不知道丈夫和女傭在藝術上產生了親密感。家裡的孩子偷聽了父親讓葛麗葉偷偷買顏料的對話,直覺女傭葛麗葉是個壞人,就想設下了圈套把她趕出門。孩子偷偷藏起了母親的梳子,想要陷害葛麗葉。

那時,維梅爾和葛麗葉正在閣樓上研磨顏料。葛麗葉委屈地說明自己根本沒有見過梳子,而妻子和孩子卻堅稱是貧賤的她偷了東西。面對蠻橫無理的家人,維梅爾瘋了似地把家裡翻了個底朝天,在孩子的床上找到了梳子,證明了葛麗葉清白。

一邊是善解人意的葛麗葉,另一邊是興風作浪的家人,現在心力交瘁的維梅爾已經對葛麗葉產生了不能說出口的好感,只因她能夠給他藝術上的慰藉,她能明白自己的追求。


暗戀

風平浪靜的日子沒過多久,贊助人拉文打起了葛麗葉的主意。當維梅爾看到下流的拉文對葛麗葉動手動腳時,他坐不住了,但還是壓抑住心中的憤怒強裝冷靜。他其實已經愛上她了。

拉文表明,維梅爾和他們一家想讓他買畫可以,但是新的一幅必須按他的要求畫葛麗葉。拉文認為葛麗葉一定是用了不光彩的手段誘惑了維梅爾,才能讓他打開禁地畫室的大門。

讓葛麗葉當模特這件事是維梅爾和拉文的秘密協定,葛麗葉本人並不知情,她每天要幹的雜活已經排滿了,根本沒時間讓畫家畫她。

在維梅爾和嶽母的堅持下,葛麗葉同意了。維梅爾的嶽母是只重利益和名聲的女人,她明知道單獨讓維梅爾畫家中女傭會引發女兒的醋意,但礙於金錢,只能瞞著嬌縱的女兒,偷出她的珍珠耳環交給葛麗葉,全力支持維梅爾畫畫。

雖然母親幫著維梅爾騙自己,但是女主人察覺到了丈夫和家裡的女傭間不一般的親暱。葛麗葉在他們的臥房擺餐具時,嶽母坐在一旁,維梅爾為新畫憂愁著,將富有魅力的妻子當作透明人,視線卻追隨著忙碌的葛麗葉。葛麗葉被妻子趕出了屋,他也去了畫室。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將暗湧的情愫與欲望處理得恰到好處。整部電影從始至終,維梅爾與葛麗葉並沒有肢體和語言上的過分交流,但卻能讓觀眾感受到雙向暗戀的情熱。

他們開始了偷偷創作。葛麗葉在畫室隔壁的屋子解開了自己的頭罩,露出的紅棕色捲髮吸引了站在門口偷看的維梅爾,她用藍黃色的頭巾裹住了美麗的長髮,但她已經點燃了他內心已死的激情。

葛麗葉應維梅爾的要求佩戴女主人的珍珠耳環,可是問題是少女沒有耳洞。維梅爾和葛麗葉躊躇了半天,她把尖錐交給了他。維梅爾拿起尖錐刺向了葛麗葉的耳垂,流出了鮮血,在心間刻下了痛感。

他親手為她扎了耳洞,戴上了珍珠耳環,這一段濃烈的感情到達巔峰後立即崩塌。她應他的要求抿了三次唇,微微張開,那是嬌豔的誘惑。

這是整部電影中最不露骨的露骨表達,就像是隱藏在這幅畫背後畫家與女傭的故事,愛欲糾纏若有若無。那顆珍珠耳環見證了他們彼此心知肚明的愛情,也象徵了這段短暫感情結束。

葛麗葉和維梅爾間的感情是不能說出口的微妙。對於葛麗葉來講,她怎麼會對才華橫溢的畫家不動心呢?但是礙於世俗與道德,她不能愛上他,他們註定是陌生人。

葛麗葉看到維梅爾和妻子在鋼琴邊親熱時,鏡頭一轉,她和在集市上屠夫的兒子在草地上追趕、相擁、親吻。她忍著痛戴上珍珠耳環,幫助維梅爾完成畫後,跑去找屠夫的兒子,欲望難抑。兩條感情線將葛麗葉和維梅爾間的關係分得清清楚楚。

葛麗葉很聰明,她明白這就是自己的歸宿。畫中自己微啟的嘴唇是欲言又止的愛慕,而這份沉默的愛情值得珍藏在心底,定格在《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中。

電影結尾處,維梅爾為葛麗葉作畫的事被女主人知道,這次連嶽母都攔不住了,她在畫室大鬧了一場,哀求維梅爾給她看一眼他畫的葛麗葉。她看到這幅畫時,氣憤地說了「淫穢」二字。贊助人拉文收到這幅畫,呆呆地坐在家裡,看著畫中魅惑的少女,嘆了一口氣。

不知過了多久,被趕出維梅爾家的葛麗葉收到了一份意外的禮物,是那副她曾戴過的珍珠耳環。畫背後的故事,在意味深長的靜默中拉下帷幕,只留下點亮了整個世界的少女回眸。

維梅爾的懦弱和葛麗葉的清醒讓這段感情的曖昧溫吞。如果當初他們各自都勇敢灑脫一點,人生會不會都很幸福?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這部電影的美妙之處就在於「隱秘流動的欲望」。不能說的秘密不是遺憾,而是彼此默契的作品。愛如果輕易表露,就顯得不那麼珍貴。畫家與少女情感的含蓄與無果成就了驚豔百年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這是他們靈魂相見過的遺蹟。


很高興與你相遇,更多精彩好文歡迎關注自媒體:無物永駐,多平臺同名。

相關焦點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耳垂上那顆飽滿的珍珠,明暗變化,柔光流轉,是少女情慾的冠冕。柔和的衣服線條,黃色的頭巾,是夜色中綻放的花朵。藍色的顏料,是少女內心幽深隱秘的湖水。不期而遇的相對,生死度外的牽掛《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荷蘭「黃金時代」繪畫大師,與梵·高,倫勃朗稱「荷蘭三大家」的維米爾的代表作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如油畫般的電影質感,還有一份純潔的情愫
    一副《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油畫成了經典的世界名畫,還被荷蘭藝術評論家戈施耶德稱為「北方的蒙娜麗莎」。畫中少女側坐回眸,紅唇微張,眼神清澈又明亮,黃藍色的頭巾和棕色衣服,以及左耳上那顆水滴形的耳環,這一切都與黑色背景相襯,光影明暗有序,顯得整幅畫乾淨又立體,仿佛這位少女就坐在你面前一樣,栩栩如生,真是一幅高級藝術作品。
  • 名畫的秘密: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其實沒有戴耳環?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油畫,作於1665年,現藏於荷蘭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十七世紀荷蘭畫家約翰內斯·維米爾的名作《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被譽為「北方的蒙娜麗莎」,讓無數世人頂禮膜拜。一直以來,少女左耳佩戴的「珍珠耳環」被認為是作品的點睛之筆,熠熠生輝的珍珠與純真無邪的眼神相呼應,為作品增添了無限的神韻和想像。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無處安放的情愫,成就一幅佳作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一部美國的愛情文藝片,這部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的情感是不能被世俗所接受的,這無處安放的情愫最終必將煙消雲散。雖然這段感情被扼殺在搖籃之中,但卻成就了一幅驚艷后人的佳作。影片中演員的眼神、動作將人物內心的情感傳達的非常到位。可以說這是一部觀感體驗非常好的影片。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愛你,才肯為你痛
    十七世紀荷蘭畫家約翰內斯·維米爾是荷蘭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他於1665年創作完成《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一畫,該幅油畫現收藏於荷蘭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畫作以少女戴著的珍珠耳環作為視角的焦點,以黑暗為背景,襯託少女側身回眸的嬌態。
  • 錯覺的魅惑:荷蘭國寶級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揭秘
    >利用視錯覺創作的街頭3D立體畫十七世紀荷蘭代爾夫特畫家約翰內斯·維米爾的名作《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一直以來,少女左耳佩戴的「珍珠耳環」被認為是作品的點睛之筆,熠熠生輝的珍珠與純真無邪的眼神相呼應,為作品增添了無限的神韻和想像。
  • 一,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世界名畫當中有兩幅女人像,帶著神秘微笑,一副是《蒙娜麗莎的微笑》,另一副就是與之齊名的《帶珍珠耳環的少女》。1665年,由荷蘭畫家維梅爾創作。美國作家特蕾西·雪佛蘭對此畫一見傾心,覺得這樣的畫作配得上擁有一段盪氣迴腸的故事,於是虛構了一本小說《帶珍珠耳環的少女》。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為什麼這麼有名?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約翰內斯(揚)·維梅爾(1632~1675)《戴頭巾的少女》,又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布面油畫有人說她是維梅爾年僅14歲的長女瑪利亞,也有人說她是維梅爾家的女僕。20世紀90年代,美國女作家崔西·雪佛蘭被楊·維梅爾的藝術風格所吸引,看到這幅《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時,她決心將其改編為同名小說。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嫁給了她應有的人生
    知道《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這幅畫,是因為朋友圈有人一直拿她做頭像。這幅畫是荷蘭黃金時代畫壇巨匠楊·維梅爾的代表作,與達·文西的《蒙娜麗莎》系齊名傑作,少女的側身回眸唯有蒙娜麗莎的微笑可與之媲美。一幅畫作,流芳百世,總會有不少浪漫揣想。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影評,珍珠如淚
    看完電影,我才得知這部電影改編自一部同名小說,而這部小說又來源於電影中男主人公的一部同名畫作:《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究竟誰活在誰的世界裡? 珍珠。耳環。少女。 每一個詞都美妙無比——卻勾勒出一出讓人惆悵的戲。
  • 為什麼《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會成為世界名畫?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據說維米爾的這種處理方式營造了某種空間,在其中少女成為了一個心理對象。少女的動作像是要離開畫家,空間上和心理上都是如此。但是因為一些不知名的原因,少女轉過頭來,回眸注視了畫家,同時露出一個堪比蒙娜麗莎微笑的神秘表情。嚴格來說,少女並沒有笑,但她的眼神流露出了比微笑更多的內容。
  • 「北方的蒙娜麗莎」,維梅爾與《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手持水瓶的年輕女子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維梅爾的重要代表作品。畫作以少女戴著的珍珠耳環作為視角的焦點,該畫作現存放於海牙的毛裡茨住宅中。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一幅小小的油畫,比八開紙大不了多少,油彩都已經幹得開裂,但就是這樣一幅看似不起眼的小畫,卻使得許多文人墨客、遊人看客在畫前欲走不能,是什麼在震撼他們的心靈?就是畫中的主人公--一位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維米爾其人其事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2003女主:斯嘉麗.詹森1聽說男人都喜歡斯嘉麗那類型的女人,性感尤物,多看幾眼即使人血脈賁張。《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選擇當年18歲的少女斯嘉麗來演,簡直是不二人選了,臉蛋身材有看頭,架空的畫家維米爾情史軼事,更是噱頭。關鍵是斯嘉麗與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相似度我看起來百分之九十九。一部好電影的幾個要素全了,誰還在乎維米爾畫中的女孩到底現實裡存在過沒有呢。根據後人研究推測,這個女孩不知道是誰,甚至可能是沒有存在過的。但肯定住在維米爾的心裡。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維米爾的這幅《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可謂是回眸一笑百媚生,畫中少女耳間那顆閃閃發亮的珍珠是構成這幅畫的核心元素,這幅作品也以此得名。不過今天我們不談繪畫,不談少女和維米爾,我們來談談珍珠。「月亮上的寶石」「人魚的眼淚」——珍珠說起珍珠,總會感覺這是送給媽媽的禮物,多多少少都會覺得有點老氣,but,近期,珍珠風潮席捲時尚圈被賦予了更加摩登現代的寓意,時髦精們也紛紛帶起了各種各樣的珍珠飾品。
  • 耳畔邊的細語——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原著】戴珍珠耳環的少女,17世紀荷蘭畫家揚.弗美爾的作品,畫中的少女,著亞麻色外衣,頭戴藍色頭巾,一頭金黃捲髮裹在頭巾裡,黑眸,俏鼻,朱唇微啟,惹人愛憐,最為點睛的則是左側回眸的那顆閃亮的珍珠耳環,在整幅稍顯暗沉的畫面中,構成了焦點。
  • 為什麼要戴珍珠耳環?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背後的故事
    奶酪發現與《蒙娜麗莎》齊名的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實在是太唯美了。畫面裡的少女清純甜美,那眼睛像珍珠一樣閃亮著光芒。在約翰內斯·維米爾的畫作裡,我們能感受到少女和珍珠是一樣美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也因為背後創作的故事是空白的,一部同名電影填補這一名畫背後故事的空缺。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她是葛麗葉,他是維梅爾
    我曾經把媽媽的珍珠項鍊戴在自己脖子上,我毫不懷疑我的脖子比媽媽的更光滑更漂亮。可當珍珠項鍊依附在脖子上的瞬間,我看到一種拿刀叉吃中國菜的不搭調。珍珠下邊,我的脖子顯得滑稽、蒼白。忽然明白,珍珠並不適合沒有心事的少女。那是來自蚌的飾物,醜陋寬大的外衣裡邊才是奪目的它。
  • 兒童抗菌粘土DIY教程——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荷蘭偉大畫家維米爾1665年所作。畫作以少女戴著的珍珠耳環作為視角的焦點,以黑暗為背景,襯託少女側身回眸的情貌。此畫面世三百多年來,世人都為之驚嘆不已:柔和的衣服線條、耳環明暗變化,尤其是女子側身回首,欲言又止、似笑還嗔的回眸……今天我們就用粘土來做這幅畫,一起來看看吧!
  • 藝術多有趣 | 假如她是女傭:再看《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無意中找到了一部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時長1小時40分鐘,幀幀都猶如油畫的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維米爾《戴珍珠耳環的少女》1665年 皇家莫瑞泰斯美術館先來說說,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因為少女好看!!!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這一刻的美即是永恆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 1665《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17世紀荷蘭畫家約翰內斯·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的代表作之一。畫面中是一個頭戴藍黃相間髮帶、身著棕色和服的少女,側身面向觀眾,似乎心事重重,欲言又止。尤其這個不經意的回眸,令人如痴如醉。少女左耳佩戴了一個水滴型珍珠耳環,明亮的光澤感與白色衣領、眼白互相映襯,並與全黑的背景形成對比。加上藍、黃、棕這些極度沉穩的色調,使得畫面和諧、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