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蒙娜麗莎」,維梅爾與《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2020-12-12 一起來漲知識

  維梅爾(1632~1675),荷蘭德夫特人,為荷蘭大師中最穩健、溫和的一位畫家,不過他的生平和成就直到19世紀中期才受到注意。巴洛克時期的荷蘭畫家,由於當時奢華風的風靡。維梅爾的樸素之風不被認可,以致大多數的畫都是在死後賣出的,但他善於利用光影的色彩細微變化作畫,可謂與現在的光學照相機相比,代表作有《倒牛奶的女人》,《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等等。可惜英年早逝,還欠下了一大筆債留給了妻兒,直到很久以後才被人發覺他的畫的藝術價值。

倒牛奶的女人

  維梅爾稱為荷蘭黃金時代(Dutch Golden Age)最傑出的畫家,與倫勃朗(Rembrandt)齊名,雖然他在世時沒有賣出過一張畫。

畫家與畫室

  維梅爾作品大多數描繪寧靜、和諧的家庭生活,他尤其喜歡畫女性的形象和活動。他流傳下來的肖像畫中,女性人物有40位,男性人物僅13位。其油畫內容通常是一兩個人在室內勞作或休閒,光線一般從左側照來。維梅爾喜用黃色、藍色和灰色,他對色彩的把握和光線的處理非常出眾。通常布局簡單,尺寸不大,但往往給人巨大的視覺衝擊。他使用了以微小的畫點組合(點畫法),並且善於使用光線的來源,使畫面產生一種流動、優雅的氣氛,因而被稱為光影大師。

在窗前看信的少婦

  沒有人了解維梅爾的技法,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經常使用當時罕見的暗箱技術(Camera Obscura),用以捕捉光線和色彩。當時荷蘭著名的科學家盧文霍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是維梅爾的好友,此人精通顯微鏡和光學透視,維梅爾顯然從他那裡學到了這門技術。

德夫特遠眺

  他對畫面非常講究,不論是畫面構圖、人物比例、光影變化都精緻得跟照片一樣逼真。以致有評論家認為這不是藝術,但在荷蘭的黃金時代,人們並沒有把繪畫當成一種藝術,而只是一種手工藝,一種謀生既能而已。他的畫作通常要花很長時間,基本上都需要兩三年的時間才能完成一幅作品,但每一幅都堪稱精品。

手持水瓶的年輕女子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維梅爾的重要代表作品。畫作以少女戴著的珍珠耳環作為視角的焦點,該畫作現存放於海牙的毛裡茨住宅中。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一幅小小的油畫,比八開紙大不了多少,油彩都已經幹得開裂,但就是這樣一幅看似不起眼的小畫,卻使得許多文人墨客、遊人看客在畫前欲走不能,是什麼在震撼他們的心靈?就是畫中的主人公--一位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畫中少女的驚鴻一瞥仿佛攝取了觀畫者的靈魂。維米爾在這幅畫中採用了全黑的背景,從而取得了相當強的叄維效果。黑色的背景烘託出少女形象的魅力,使她猶如黑暗中的一盞明燈,光彩奪目。畫中的少女側著身,轉頭向我們凝望,雙唇微微開啟,仿佛要訴說什麼。她閃爍的目光流露殷切之情,頭稍稍向左傾側,仿佛迷失在萬千思緒之中。少女身穿一件樸實無華的棕色外衣,白色的衣領、藍色的頭巾和垂下的檸檬色頭巾布形成鮮明的色彩對比。

  維梅爾在畫中使用平凡、單純的色彩和有限的色調範圍,然後用清漆取得層次和陰影的效果。這幅畫另一個矚目之處,是少女左耳佩戴的一隻淚滴形珍珠耳環,在少女頸部的陰影裡似隱似現,是整幅畫的點睛之筆。珍珠在維梅爾的畫中通常是貞潔的象徵,有評論家認為這幅畫很可能作於少女成婚前夕。

  畫中少女的氣質超凡出塵,她心無旁騖地凝視著畫家,也凝視著我們。欣賞這幅畫時,觀者會很輕易地融化在這脈脈的凝望中,物我兩忘。荷蘭藝術評論家戈施耶德認為這是維梅爾最出色的作品,是"北方的蒙娜麗莎"。《蒙娜麗莎的微笑》的魅力就在於她的神秘,無人知曉這個女子到底為何能散發出如此恬靜的微笑,而畫家又是在怎樣的心情下畫下了這樣的作品。

  此畫面世叄百多年來,世人都為畫中女子驚嘆不已:那柔和的衣服線條、耳環的明暗變化,尤其是女子側身回首、欲言又止、似笑還嗔的回眸,唯《蒙娜麗莎》的微笑可與之媲美。畫中女子的真實身份,亦如《蒙娜麗莎》一樣,是一個千古遺謎。

相關焦點

  • 維梅爾和《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維梅爾最著名的是下面這幅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維米爾出生於荷蘭的代爾夫特市,一個經營客店兼賣畫的中產階級家庭。據考證,他曾經向倫勃朗最有才華的弟子法布裡烏斯學過畫。維梅爾一輩子呆在代爾夫特,兩幅風景畫讓人了解了代爾夫特當時的景象。維梅爾最擅長的還是畫室內的女性形象。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帶你看北方的蒙娜麗莎
    我是 掌心裡的娛樂日常給大家帶來一些不錯的電影,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電影是——《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這部影片是真實發生的故事,這幅畫與蒙娜麗莎齊名。推薦的這部影片的一個原因是這部影片真的太美了,這部影片的每一個畫面都如一幅油畫一樣:柔和,精美,有一種色彩朦朧之美。演員更是出演女主的不二人選,她將葛立葉的沉著、純粹、不屈和靈動展現在我們眼前,甚至會讓我們有心動的感覺。
  • 為什麼要戴珍珠耳環?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背後的故事
    奶酪發現與《蒙娜麗莎》齊名的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實在是太唯美了。畫面裡的少女清純甜美,那眼睛像珍珠一樣閃亮著光芒。在約翰內斯·維米爾的畫作裡,我們能感受到少女和珍珠是一樣美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也因為背後創作的故事是空白的,一部同名電影填補這一名畫背後故事的空缺。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為什麼這麼有名?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約翰內斯(揚)·維梅爾(1632~1675)《戴頭巾的少女》,又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布面油畫有人說她是維梅爾年僅14歲的長女瑪利亞,也有人說她是維梅爾家的女僕。20世紀90年代,美國女作家崔西·雪佛蘭被楊·維梅爾的藝術風格所吸引,看到這幅《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時,她決心將其改編為同名小說。
  • 一,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世界名畫當中有兩幅女人像,帶著神秘微笑,一副是《蒙娜麗莎的微笑》,另一副就是與之齊名的《帶珍珠耳環的少女》。1665年,由荷蘭畫家維梅爾創作。美國作家特蕾西·雪佛蘭對此畫一見傾心,覺得這樣的畫作配得上擁有一段盪氣迴腸的故事,於是虛構了一本小說《帶珍珠耳環的少女》。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她是葛麗葉,他是維梅爾
    我曾經把媽媽的珍珠項鍊戴在自己脖子上,我毫不懷疑我的脖子比媽媽的更光滑更漂亮。可當珍珠項鍊依附在脖子上的瞬間,我看到一種拿刀叉吃中國菜的不搭調。珍珠下邊,我的脖子顯得滑稽、蒼白。忽然明白,珍珠並不適合沒有心事的少女。那是來自蚌的飾物,醜陋寬大的外衣裡邊才是奪目的它。
  • 維梅爾《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返鄉展出
    楊·維梅爾(Jan Vermeer)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擁有者,荷蘭的莫泰瑞斯皇家美術館(Mauritshuis museum)將於兩年的擴建之後重新開館。2012年博物館開始擴建後,博物館的大部分知名藏品,包括這幅《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都走上了世界巡展的道路,從東京到紐約,吸引了百萬觀眾。也正是因為這些藏品的知名度,導致博物館遊客爆滿,不堪重負,才終於決定於2012年進行擴建。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愛你,才肯為你痛
    十七世紀荷蘭畫家約翰內斯·維米爾是荷蘭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他於1665年創作完成《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一畫,該幅油畫現收藏於荷蘭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畫作以少女戴著的珍珠耳環作為視角的焦點,以黑暗為背景,襯託少女側身回眸的嬌態。
  • 解析名畫:驚鴻一瞥《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瞬間柔情瀰漫到了心底
    今天要聊的是我很喜歡的一幅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初見這個女孩就被深深地吸引了過去,淺淺淡淡地一個轉身,驚鴻一瞥,我相信沒一個觀畫者的靈魂不會被攝取。《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創作靈感17世紀的時候,荷蘭經歷了一段藝術繁榮時期,被稱為荷蘭黃金時代。在這個時期,開明的藝術家們從北方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技巧中找到靈感,最終創作出了約翰內斯·維米爾的《戴珍珠耳環的女孩》等名作。這幅被稱為「北方的蒙娜麗莎」的畫代表了荷蘭藝術的精華。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愛過你這件事,是我最幸運的事!
    就像看完《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之後,最大的感觸無疑就是那句經典的:我愛你,與你無關!這是一幅被譽為「北方的蒙娜麗莎」的世界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而同名小說以及影片《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創作靈感正源於此。2.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嫁給了她應有的人生
    知道《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這幅畫,是因為朋友圈有人一直拿她做頭像。這幅畫是荷蘭黃金時代畫壇巨匠楊·維梅爾的代表作,與達·文西的《蒙娜麗莎》系齊名傑作,少女的側身回眸唯有蒙娜麗莎的微笑可與之媲美。一幅畫作,流芳百世,總會有不少浪漫揣想。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你的回眸一笑,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頗具文藝氣息的影片,該片名為《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本片於2003年9月7日上映,由彼得韋伯執導,獲得第76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該畫與達文西《蒙娜麗莎》齊名,世人都為畫中的女子驚嘆不已:柔和的衣服線條,耳環的明暗變化,尤其是女子側身回首,欲言又止,似笑還嗔的回眸…畫中女子的真實身份,亦如《蒙拉麗莎》一樣,成為一個千古遺謎。
  • 最是那回眸一笑《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很多喜歡藝術的朋友都比較熟悉《蒙娜麗莎的微笑》,這一神秘的微笑讓人如痴如醉,然很少有朋友知道有這麼一副藝術造詣跟它齊名的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今天大叔就帶你們來欣賞一下這幅畫吧。《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17世紀荷蘭畫家約翰內斯·維米爾的代表作品。畫作以少女戴著的珍珠耳環作為視角的焦點,該畫作現存放於海牙的毛裡茨住宅中。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她的回眸是暗湧的情愫
    17世紀荷蘭畫家約翰內斯·維梅爾的代表作《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讓「驚鴻一瞥」四個字飛出了文字層面的想像,成就一見難忘的回眸,停在了多少人的腦海裡。色彩與明暗共同作用的視覺效果自然驚豔,畫家與少女拿捏恰好的靈魂震撼是這幅畫經百年仍讓人心動的原因。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比蒙娜麗莎更神秘的女子
    今天介紹的畫作,是弗美爾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來,認識一下《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請點擊全屏觀看記者 | 白樺 湯曄攝像 | 雷昊畫作解讀揚·弗美爾(荷蘭)(Jan Vermeer 1632-1675)創作於1665
  • 畫中少女的驚鴻一瞥,攝取了人的靈魂,《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賞析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1《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荷蘭黃金時代巨匠維米爾的代表作,是一幅小小的油畫,比八開紙大不了多少就是畫中的主人公———一位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戴珍珠耳環的少女》2畫中少女的驚鴻一瞥仿佛攝取了觀畫者的靈魂。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愛而不得,其實最難受
    葛麗特是維梅爾家的女僕,由於家境貧窮被迫到維梅爾畫家家當女傭。維梅爾可是是17世紀荷蘭最厲害的畫家。《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這幅畫是他(約翰內斯·維米爾)於1665年創作完成的一幅油畫。是約翰內斯·維米爾的代表作之一。現收藏於荷蘭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 繪畫版的維納斯——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做為導演彼特·韋伯的處女作,一經問世便好評如潮,斬獲第7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攝影、最佳服裝設計三項提名和第61屆金球獎提名等其他多種獎項。故事的最後,畫家託人將珍珠耳環帶給了離開的少女,兩個人雖然不能在一起,都有自己各自的生活,但他們心裡有愛的默契。
  • 藝術多有趣 | 假如她是女傭:再看《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無意中找到了一部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時長1小時40分鐘,幀幀都猶如油畫的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維米爾《戴珍珠耳環的少女》1665年 皇家莫瑞泰斯美術館先來說說,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因為少女好看!!!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最終,灰姑娘並沒有變成白天鵝
    說到今晚我看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這部電影頗有幾分浪漫色彩。它本是17世紀荷蘭著名的繪畫大師楊·維梅爾(JanVermeer)的一幅同名名畫。這幅畫表現了一個少女轉身的剎那,回眸欲語的姿態。20世紀90年代,美國女作家崔西·雪佛蘭被楊·維梅爾的藝術風格所吸引,立志要在有生之年看遍楊·維梅爾的35幅繪畫真跡。當崔西·雪佛蘭看到這幅《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時,她一下子被打動了,決心將其改編為同名小說。同名小說一經出版,立刻在美國圖書排行榜上佔據高位,大獲好評。 英國導演皮特·韋伯一直就很鍾愛歷史題材作品,他看過這本根據名畫改編的書後,立刻決定將其改編為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