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已經八年了,距離他出版上一部小說已經十年了。很多作家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都會陷入「諾獎魔咒」,持續寫作變得困難。《晚熟的人》是莫言獲得諾貝爾獎後首部出版作品,這諾獎之後的首部出版作品肯定備受關注。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前主席埃斯普馬克卻說:「我相信莫言得獎後依然會寫出偉大的作品,他真的有一種力量,沒有人會阻止他。」但是八年的時間,讓很多人都說莫言已經陷入「諾獎魔咒」,莫言在接受訪談時也坦言:「我覺得我現在舉步維艱,比八十年代初,我當時寫的時候困難要多多了。」
所謂的「諾獎魔咒」,是說大部分的獲獎作者在獲獎後很難再有力作出現,但是是因為獲諾獎的作家很多都已經老了,有的甚至獲獎後沒幾年就離世了。他們的創作巔峰時期已經過去。莫言獲得諾獎後,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變,關注度高了,事情也變多了,創作時間受到擠壓。但是八年沒有作品出版也不止因為這個原因,莫言在新書分享會上說:「八年以來,儘管我發表的作品不多,但是還是一直在寫作,一直在做準備。也就是說我花費在案頭上的準備工作,遠比我寫自己的新書花費的時間要多。」
「我們晚熟的人,要用一年的時間幹出那些早熟者十年的業績。」
莫言說:「一個作家或者一個藝術家過早的成熟了、定型了、不變化了,他的藝術創作之路也就走到了終點。我們都希望自己的作品不斷的變化,希望能夠不斷的超越自己。超越自我難度很大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來講,你不希望自己過早的定型,就不希望自己過早地成熟,希望自己能夠晚熟,使自己的藝術生命,使自己的創造力,能夠保持更長久一些,晚熟也可以是從這個角度來談的。」
沒有一個作家希望自己的作品一成不變,也不願意被束縛在一個小小的閣樓裡,他們的每一次「跳高」都是為了超越上一次。莫言獲諾獎後生活變得忙碌,與外界的交流變多,但是這也讓他與時代保持關聯,讓作品與時俱進。八年的時間,與其發表十篇一般般的小說,還不如發表一篇比較好的小說。
看過的書越來越多,自己的作品也越來越多,寫作的時間越長,困難就越多。莫言說:「現在寫了將近四十年了,我想在一個作品拿出來被發表之前,也是經過反覆的修改、琢磨,在作品的技術上或者在各方面的把握上,還是希望得到大家的肯定。」
以前莫言的作品都是犀利而透徹,讓很多人誤以為莫言靠抨擊中國人獲獎,這次莫言的文筆柔和,主要講自己獲獎後的故事,將自己當成主人公寫進作品裡。
如果你對莫言獲諾獎後的首部出版作品《晚熟的人》感興趣,可以點擊下方商品卡進行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