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空雲觀展」是與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文藝之聲(FM106.6)「文化聊吧」節目共同策劃推出的系列節目,節目於2月17日起(20:30-21:00期間)播出。
隔空雲觀展
系列節目
今天,我們將為您帶來第4期的回顧,一起來聽聽吧!
北京古觀象臺
黃道經緯儀
黃道經緯儀來自北京文博00:0002:55
黃道經緯儀制於康熙八年至十二年(公元1669-1673年), 由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監製,現位於北京古觀象臺臺頂的西南角,與赤道經緯儀遙遙相對。此儀主要用於測量天體的黃道經度和緯度以及測定二十四節氣,儀重2752千克,儀高3.492米,是我國第一架獨立的黃道坐標系統觀測儀器。
儀器由子午圈、黃道圈、黃道經圈、極至圈及支架組成。外圈正立的是子午圈,兩極安有銅軸,用半圓契合,使它固定,裡面為極致圈,連接在極軸上,距黃極90度,橫置著黃道圈和極致圈相直交,兩圈的交點靠近北極者為夏至點,靠近南極者為冬至點。圈面上分別用滿漢兩種文字刻有黃道十二宮,黃道圈上下側面分別刻有黃道十二宮宮度和二十四節氣。最裡面是黃道經圈,用銅軸貫於黃道南北極,支撐子午圈的是一個半圓形雲座,座下用兩條相背升龍支撐。下接斜十字交梁,底盤其他部分與赤道經緯儀基本相同。該儀在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被法國侵略者掠至法國駐華大使館,後於1902年歸還。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左權家書
左權家書來自北京文博00:0009:55
左權,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八路軍職務最高的指揮員。他把生命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所幸他為後人留下了一摞鮮活生動的家書,使我們永遠記住了這位情感細膩的威風男兒。70多年過去了,這些家書的紙張已變成了枯黃色,字跡也淡化了許多,然而,這字裡行間的綿綿深情卻永遠震撼著我們。
展出的這封家書是1942年5月22日晚即左權將軍壯烈殉國前三天寫給愛妻劉志蘭的最後一封信。在信中字裡行間流露出左權將軍對妻子無微不至的關心與呵護和對女兒冷暖關愛的鐵骨柔情。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論持久戰(多種版本)
論持久戰(多種版本)來自北京文博00:0005:39
1938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窯洞內撰寫了《論持久戰》,以卓越的洞察力科學地預見和規劃了中日戰爭的結局,是關於中國抗日戰爭方針的最重要的軍事政治著作之一。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全面、系統、深刻地分析了中日戰爭所處的時代,以及敵我雙方的基本特點,批駁了「亡國論」和「速勝論」的觀點,深刻地揭示了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後勝利屬於中國這一客觀規律。
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澤東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以《論持久戰》為題發表了演講,受到幹部戰士們的熱烈歡迎。7月1日出版的《解放》第43、44期合刊上全文刊載了《論持久戰》,廣大幹部群眾爭相傳閱,展開討論。為了讓全國軍民學習了解持久戰這一偉大正確的戰略,中共中央和毛澤東決定出版發行《論持久戰》一書,各地相繼出版了多個版本。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珍藏了多個版本的《論持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