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展現博物館為公眾提供的豐富數字文化資源,帶領公眾感受歷史文化,共享文物故事,在北京市文物局的支持下,中國交通廣播央廣旅遊節目組推出了「聽遊進行時——智慧文博」系列節目,走進北京地區多家博物館,與大家一起了解文博背後的魅力。
第十二期節目帶領大家走進了首都博物館,邀請黨委委員、館長助理楊丹丹介紹館內的特色藏品和豐富多彩的線上活動。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
走進首都博物館.mp3來自北京文博00:0010:05
首都博物館於1981年正式對外開放,展覽陳列以首都博物館歷年收藏和北京地區的出土文物為基本素材,吸收北京歷史、文物、考古及相關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借鑑國內外博物館的成功經驗,形成獨具北京特色的現代化展陳。
疫情防控期間,首都博物館策劃推出首博電臺「聞|物之聲」欄目,講解員「代物發聲」,用音頻方式講述博物館的展覽和藏品,帶領觀眾進一步了解不同的展廳和文物背後的故事。
博物館也進一步探索線上雲遊展覽的方式,與新媒體平臺合作推出了網上體驗館等各具特色的線上參觀方式,通過文字、圖片、視頻、三維展示等方式讓大家足不出戶就能漫遊首都博物館,感受不一樣的參觀體驗。
首都博物館館藏非常豐富,基本陳列有「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京城舊事——老北京民俗展」。「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是首都博物館展陳的核心,表現了恢宏壯麗的北京文化及不斷遞升並走向輝煌的都城發展史,成為創建國內一流博物館的品牌陳列。精品陳列有「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燕地青銅藝術精品展」、「古代書法藝術精品展」、「古代繪畫藝術精品展」、「古代玉器藝術精品展」、「古代佛教藝術精品展」等六個館藏精品展覽。
首都博物館一直致力於打造三個展覽體系:一是「品鑑智慧北京」,依託於原創挖掘北京歷史,結合博物館藏品推出原創展覽;二是「解讀燦爛中華」,博物館每年都會聯動各省、自治區的博物館等推出極具地域文化及民族特色的展覽;三是「世界文明互鑑」,博物館發揮溝通交流的作用,每年引進或推出一些國際展覽。
首都博物館的經典館藏之一是「元·青花鳳首扁壺」,出土於北京舊鼓樓大街,以昂起的鳳首作流,以捲起的鳳尾作柄,鳳身繪於壺體上部,呈現鳳鳥飛翔於牡丹叢中的情景。壺有雌雄兩尊,一尊收藏在新疆,另一尊就收藏在館內作為鎮館之寶。
近年來,首都博物館在展覽的創意及設計上,更多取材於公眾的衣食住行、藝術賞析等方面,結合觀眾的需求來創作展覽,以便更好地走近觀眾,服務觀眾,充分發揮博物館文化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