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作者: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對外傳播》雜誌社 黃蕙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其中包括要「建成文化強國」。這是黨中央首次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明確建成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和目標,並指出「以講好中國故事為著力點,創新推進國際傳播,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和多層次文明對話」。由此,開展「多層次文明對話」應成為彰顯我國文化軟實力和傳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方向,也是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課題。
加快構建多層次文明對話的對外話語體系
開展「多層次文明對話」,需要認識到加快構建對外話語體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一方面,對外話語體系構建直接關係到講什麼樣的中國故事以及怎樣講好中國故事的深刻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國話語體系建設,圍繞新時代中國話語是什麼、為什麼、怎樣建等問題,提出了一系列邏輯嚴密、內涵豐富的重要論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客觀地講,國際輿論格局依然是西強我弱,但這個格局不是不可改變、不可扭轉的,關鍵看我們如何做工作。我國是哲學社會科學大國,但目前在學術命題、學術思想、學術觀點、學術標準、學術話語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還不太相稱。
另一方面,對外話語體系構建是直接關係到能否把中國故事講到國際上、讓人家聽進去的重要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上,我們應該最有發言權,但實際上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在國際上的聲音還比較小,還處於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境地。要看到,「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其主要原因就是我們的對外傳播話語體系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對外話語體系構建需要植根於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的深厚土壤,以融通中外為宗旨,實現包括概念、範疇、語義、語境和符號等系統性話語轉化,完整轉譯能夠闡釋中國道路、中國理念、中國方案的學術命題、學術思想、學術觀點等,以世界其他文明能夠理解並樂於接受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這是一項歷史性的巨大工程,關乎能否實現有效和高質量地進行「多層次文明對話」,進而在文明對話的高度上闡釋基於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價值理念。
對外話語體系構建直接關係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對外闡釋能力。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演進和中華民族加速向偉大復興邁進,中國實踐正深刻影響著世界政治經濟和文化格局,我國對外話語體系構建亟需在洞悉最前沿的實踐基礎上,實現第一時間準確轉譯,第一時間權威發聲,牢牢把握在世界輿論場中對中國理念和中國主張的闡釋權,加強在全球性問題上的議題引領能力。「多層次文明對話」不僅需要準確的自我闡釋能力,而且需要以全球性議題為動力和內涵,加強中國的議程設置能力。
充分發揮公共外交、民間外交和人文交流的多層次文明對話功能
開展「多層次文明對話」需要發揮公共外交、民間外交和人文交流的多主體、多領域和多渠道功能。隨著全球治理的發展,各國政府積極拓展公共外交空間,不同類型的非政府組織也成為公共外交的主體,日益在全球公共領域的對話與治理當中扮演重要角色。民間外交作為「二軌外交」早已成為各國政府外交的重要補充。民間外交能夠發揮各類民間組織的自主性,寬領域、多渠道地展開國際對話與合作,以「民心相通」厚植國際關係的民意基礎。人文交流則偏重加強政府與非政府組織等多種行為體在廣泛的「人文」領域進行交流,注重不同國家和民族對人文價值的發現與共鳴以及不同文明體之間的互鑑。
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加速演進,逆全球化、單邊主義、保守主義、孤立主義等洶湧來襲,全球治理可能面臨現有多邊機制的失靈、失效,出現「治理真空」「治理赤字」甚至走向倒退等問題。現有的以政府為主體的治理框架和機制可能面臨諸多制約和瓶頸。中國始終堅持多邊主義和合作共贏的立場,積極發揮公共外交、民間外交和人文交流的多主體、多領域和多渠道功能,廣泛開展「多層次文明對話」,彰顯中國為全球發展和全球治理貢獻的中國智慧、責任與能力。當前,在公共衛生事業、科技創新、氣候變化、減貧、生物多樣性、綠色發展等多個領域,中國都向世界貢獻了具有借鑑意義的中國經驗,「多層次文明對話」將通過公共外交、民間外交和人文交流影響和再塑全球化、信息化時代全球治理的多維結構,發揮多場域輿論聲勢疊加的優勢,發出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
積極加強全球公共文化產品供給能力
開展「多層次文明對話」應加強我國提供全球公共文化產品的供給能力。隨著全球治理的發展,提供全球性公共產品的能力直接體現了一國對全球治理的參與程度和話語權。在國際關係層面,文化相較於政治、安全和經濟等領域,具有較強的張力和可塑性,同時,全球治理相對薄弱,公共產品相對稀缺。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逆全球化和單邊主義盛行,使得全球文化治理對維護多邊主義、維持全球政治經濟「生態」健康的價值凸顯出來。中國應通過加強文化交流和文明對話的平臺和交流機制建設,提高全球文化公共產品的供給能力,彰顯對全球文化治理的貢獻。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新聞合作聯盟、國家博物館友好聯盟、高校戰略聯盟、國際科學組織聯盟等開始積極發揮文化公共產品的作用,推動和促進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相關領域的交流合作,發揮了文化的「高賦能」基礎動力。當前,中國應集中力量研究與文化相關的聯合國有關機構、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和全球倡議等現有機制的潛能,增強話語權和議程設置能力;同時,創新全球文化公共品的生產機制,增強供給能力,把握世界政治經濟發展所需的文化生態治理方向,不斷提供符合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全球文化公共品。
相關閱讀: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準確全面把握「十四五」規劃建議的重大意義和亮點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創新為引領,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推動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新進展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把握趨勢,高質量完成地方「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民生建設紮實推動共同富裕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打通國內經濟大循環,重在釋放內需潛力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破題「十四五」,以國內大市場促進大循環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智能化轉型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人民調解在社會治理現代化中的作用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五年規劃:「中國之治」的獨特優勢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升人民福祉水平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綠色低碳發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保障農民主體權益,夯實糧食安全之基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強大國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和前提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是人才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科學全面認識五年規劃和遠景目標的演變和內涵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強國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實施「四個工程」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政府調節兩種作用,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準確理解和把握「十四五」規劃的核心要義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高質量金融開放助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推進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 開拓全球合作新局面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快構建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把科技創新真正落實到產業發展上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地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打造新型城鄉關係,實現高質量城鄉融合發展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奮力推進新時代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實現文化強國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感悟「四史」內涵與厚植「三愛」情懷相統一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著力實體經濟需要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構建新發展格局 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中國與世界互動中的新機遇、新挑戰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正確認識和把握中國與世界關係的新特點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指明方向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紮實提高社會文明程度
[ 責編:李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