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文聯、中國作協成立7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 希望中國文聯、中國作協團結帶領廣大文藝工作者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努力創作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民族的優秀作品,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如何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呢?筆者以為,當把握好理論支撐、歷史源流、現實實踐和空間布局四個維度。
首先,在誰的領導下發展文化?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在誰的領導下發展文化直接關係著文化的前進方向和道路。黨章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的領導地位是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中形成的。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勝利的根本保證。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始終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方向。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要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只有在黨的領導下,才能保證我們的文化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其次,以什麼思想指導發展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文藝的根本宗旨也是為人民創作。把握了這個立足點,黨和文藝的關係就能得到正確處理,就能準確把握黨性和人民性的關係、政治立場和創作自由的關係。」社會主義文藝是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社會主義文藝是人民的文藝,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中進行無愧於時代的文藝創造。」社會主義文化是源於人民、服務人民的。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就是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從歷史維度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近代以來,先後產生了農民階級革命思想、地主階級改良思想、資產階級思想和無產階級思想。經過艱難探索,我們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文化發展之路——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縱觀世界發展歷史,在國家的發展過程中,優秀的、符合當前發展實際的文化藝術總能為國家發展提供強大的思想支撐。同樣,如果一國的文化與當前實際不符合,則會影響國家的發展,甚至帶來民族分裂的矛盾。「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中國古代歷史,為什麼在分裂之後總會走向統一?在這個過程中,大一統理念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不是重新創造一種文化,不是簡單的「重複」或者「拿來」。發展社會主義文化,要從輝煌燦爛的文明中吸收養料,要有「揚棄」的精神,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只有不斷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結合現實需要進行加工、創造,才能發展中國文化,樹立文化自信,才能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添磚加瓦。
從現實維度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隨著各項事業的發展,我們國家的主要矛盾也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既有物質的,也有精神的,文藝就是精神方面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板塊。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就是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的問題。2013-2016年,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30%左右,超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貢獻率的總和,居世界第一位。經濟的發展要求有與之匹配的文化藝術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正是立足於主要矛盾的現實需要,是基於主要矛盾變化的必然要求。
從空間維度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要平衡發展優化空間布局。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首先要處理好各類文化的全面發展的問題。社會主義文化內涵豐富,包羅萬象。道德建設、文藝發展、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發展都囊括其中。單就文藝而言,又有文學、舞蹈、哲學、美術、歷史等。「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需要社會主義文化全面發展,真正做到「百花爭豔,百花齊放」。其次,要優化文化空間布局。目前,我國的經濟存在東強西弱的問題,文化發展亦然。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處理好空間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縮小地區差異,優化空間布局。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把握四個維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讓人民,詩意的棲居。
文/王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