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意義

2020-11-30 手機鳳凰網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實現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然召喚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並強調在「十四五」時期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基於歷史和現實、著眼全局和長遠作出的戰略決策,標誌著我國文化建設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接續推進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一、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長期奮鬥追求的重要目標。

2014年11月1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墨西哥總統培尼亞共同出席在國家博物館舉行的「瑪雅:美的語言」文化展開幕式。這是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與培尼亞夫婦一同為展覽剪彩。 新華社記者 劉衛兵/攝

中國共產黨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始終致力於建設一個文化繁榮、文明興盛的社會主義中國。

早在1940年,毛澤東同志就提出:「我們不但要把一個政治上受壓迫、經濟上受剝削的中國,變為一個政治上自由和經濟上繁榮的中國,而且要把一個被舊文化統治因而愚昧落後的中國,變為一個被新文化統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

鄧小平同志強調,我們要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以後,我們黨總是結合時代變化和實踐發展,與時俱進地提出文化綱領、文化目標、文化政策,引領文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

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文化建設提升到一個新的歷史高度,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並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制度確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一項根本制度,把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文化建設在正本清源、守正創新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呈現出文化更加繁榮、蓬勃發展的生動景象。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文化強國建設,就是要堅守崇高的文化理想,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設與我國深厚文化底蘊和豐富文化資源相匹配、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戰略布局相適應、與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任務。

在江蘇東山村遺址,發現了距今5800年前後的公共墓地。這一發現表明,在距今5800年左右,長江下遊地區已經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貧富分化。圖為東山村遺址90號大墓中出土的陶器和石鉞。 江蘇省考古研究所供圖

經過長期奮鬥和不懈努力,我們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這意味著中華民族的千年期盼在當代中國變成現實,意味著14億中國人民從此開始新的偉大進軍,在中國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乃至人類發展史上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偉大事業,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文化的地位不可替代,文化的作用更加凸顯。

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內容;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文化強國建設,就是要堅持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有機結合,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促進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顯著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充分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

三、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支撐。

唐律在中國法制史上居於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以「得古今之平」著稱於世。《唐律疏議》在《貞觀律》基礎上修訂而成,為大唐盛世奠定了法律基石,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風格和基本特徵,成為中華法系的代表性法典之一。圖為《唐律疏議》殘片(局部)。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

真正有前途、有力量的國家和民族,必然有其燦爛的文明、輝煌的文化。在幾千年的歷史演進中,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成為偉大的民族、始終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之所以歷經磨難而愈挫愈勇、奮發奮起,很重要的就在於創造了熠熠生輝、光耀世界的中華文明,培育和發展了博大精深、歷久彌新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

現在,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堅定的信心、統一的意志,更加需要文化的引領、精神的支撐。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文化強國建設,就是要牢牢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建設好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增強全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創造力。

 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要求。

人類歷史長河中,中國與歐洲的文明交流互鑑源遠流長,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繁榮發展留下無數佳話。歌劇《圖蘭朵》講述了一個西方人想像中的東方傳奇故事,是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鑑的典範。中國和義大利的表演藝術家,以京劇表演藝術和現代舞美設計重新演繹《圖蘭朵》,廣受好評。圖為2019年2月5日,實驗京劇《圖蘭朵》在義大利羅馬上演。 新華社發 龔晴/攝

文化是歷史的積澱、智慧的結晶,引領著歷史前進方向和時代發展潮流,昭示著人類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只有堅持推動文明相通、文化相融,拉緊各國人民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精神紐帶,才能更好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華文化既蘊含著協和萬邦、天下大同的豐富思想,又具有開放包容、兼收並蓄的深厚傳統。

建設文化強國,需要堅持以我為主,但決不是搞自我封閉,更不是搞唯我獨尊,而是立足中國、面向世界,更好促進中華文化和各國文化相互取長補短、實現共同進步,為建設命運與共的美好世界提供持久而深厚的精神動力。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既充滿希望,也充滿挑戰,特別是隨著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孤立主義抬頭蔓延,文明衝突、文明優越等論調不時沉渣泛起,加強文化交流、文明互鑑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文化強國建設,就是要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積極借鑑世界優秀文化成果,堅定維護世界文明多樣性,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相關焦點

  •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世界意義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世界意義 2016年10月27日 07:41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李文 字號 內容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
  • 李文: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世界意義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沒有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堅定的文化自信和高度的文化自覺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不但對中國發展具有基礎性意義,而且對世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 黃坤明: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基於歷史和現實、著眼全局和長遠作出的戰略決策,標誌著我國文化建設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接續推進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一、充分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意義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這為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不斷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指明了努力方向。  一、深刻理解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意義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從新中國成立初期明確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到改革開放以後強調「要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再到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首次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明確了建成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這充分彰顯了我們黨對文化建設價值意蘊的深刻認識,體現了黨團結帶領人民對文化建設的積極踐行。
  • 黃坤明: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學習園地
    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基於歷史和現實、著眼全局和長遠作出的戰略決策,標誌著我國文化建設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接續推進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一、充分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意義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 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戰略任務。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 如何理解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建成文化強國,這是黨中央首次明確建成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表,對此如何理解? 69221部隊 蘇建國 答: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一直是我們黨為之不懈奮鬥的目標。
  • 【陝西社科】努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在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具有全局性、歷史性意義的重要會議。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黨中央召開十九屆五中全會,重點研究「十四五」規劃問題,描繪國家未來發展藍圖,明確前進方向和奮鬥目標,對於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基本內涵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在推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形成了一套相互聯繫、內在統一有機整體和具有全局性、長遠性指導意義的大方略、大思路和大布局:  一面偉大旗幟: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內在動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並對如何實現這一戰略目標作出新的規劃和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文化自信,黨的十九大更是把文化自信寫入了黨章,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的一個標誌性事件。因此,研究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自信重要論述的理論來源及其現實意義具有重要意義。
  • 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理論新建構
    一 五中全會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論述,貫串著必須始終堅定文化自信這條主線。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並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是十八大以來黨在文化領域取得的一項歷史性成就。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
  • 堅定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內在動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並對如何實現這一戰略目標作出新的規劃和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文化自信,黨的十九大更是把文化自信寫入了黨章,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的一個標誌性事件。因此,研究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自信重要論述的理論來源及其現實意義具有重要意義。
  • 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一、充分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意義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實現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然召喚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一)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長期奮鬥追求的重要目標。
  • 如何建設文化強國
    本欄目將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為廣大讀者提供一塊交流互動的理論園地。我們注重高端權威,力爭薈萃名家大家觀點;也注重集思廣益,歡迎幹部群眾廣泛參與、積極建言獻策。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一個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
  • 堅定文化自信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學習《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
    《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集中反映了習近平同志關於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思想,對於全黨深刻認識新形勢下文化建設和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堅定文化自信,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 【十九屆五中全會】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
    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基於歷史和現實、著眼全局和長遠作出的戰略決策,標誌著我國文化建設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接續推進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一、充分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意義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實現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然召喚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 從四個維度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只有不斷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結合現實需要進行加工、創造,才能發展中國文化,樹立文化自信,才能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添磚加瓦。從現實維度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 【學習明理】堅定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內在...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並對如何實現這一戰略目標作出新的規劃和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文化自信,黨的十九大更是把文化自信寫入了黨章,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的一個標誌性事件。因此,研究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自信重要論述的理論來源及其現實意義具有重要意義。
  • 以弘揚紅色文化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明確提出「建成文化強國」,在部署「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任務中強調「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體系中,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所創造的紅色文化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 【學習明理】堅定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內在動力
    原標題:【學習明理】堅定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內在動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並對如何實現這一戰略目標作出新的規劃和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文化自信,黨的十九大更是把文化自信寫入了黨章,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的一個標誌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