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世界意義

2020-11-22 人民網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沒有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堅定的文化自信和高度的文化自覺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不但對中國發展具有基礎性意義,而且對世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人類文明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習近平同志指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棲息地,包含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是中華民族自我確認、自我闡釋、自我表達的符號系統,是中華民族歷經磨難依舊巍然屹立的精神支撐,是人類文明百花園的絢麗花朵。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棵參天大樹,深深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沃土之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再造文化新輝煌的偉大創舉,對於人類文明發展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提供了豐厚滋養。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天下為公、大同世界,厚德載物、自強不息,以民為本、仁者愛人,革故鼎新、與時俱進,實事求是、經世致用,清廉從政、勤勉奉公,和而不同、和諧萬邦,等等,這些具有恆久價值的思想精髓滲入中華民族的靈魂深處,成為民族復興的永久勢能和不竭動力。中華文化代代相傳、綿延不斷,至今仍然保留著完整的獨立精神和自主心態,是中國人民賴以學習和吸收異邦文化的本源。

中華傳統文化同以古希臘、羅馬為中心的西方古代文化是在極不相同的背景下、在漫長的自我演進過程中獨立發展起來的具有原創性的文化積累,兩者相互區別、相互補充,都在人類共有精神財富的坐標系中佔據重要位置。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西方傳統文化重視競爭與理性,同資本主義一脈相承;中華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同社會主義理想與追求緊密銜接。人類文明不斷發展進步,需要包括中華傳統文化在內的各種文化不斷貢獻智慧和力量。

今天,人類文明的交匯正在從量變轉向質變,新時代需要新思想、新文化。在世界歷史發展進程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曾經對人類文明進步產生過重大影響、作出了巨大貢獻。當前,隨著中國與世界聯繫日益緊密,富有創新精神的中華民族,藉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優勢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以更加堅定的決心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這必將對人類文明發展產生新的重大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既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在要求,也是當今時代世界文明發展的必然要求。

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為中國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又使馬克思主義成為一種生機勃勃的先進文化和文明範式。習近平同志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提出,「不斷開闢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既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過程,又是不斷開闢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的過程,必將對人類文明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馬克思主義是人類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最偉大的成果。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形態理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哲學、勞動價值論和剩餘價值學說等構成一個嚴謹科學的理論體系,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指明了人類解放的內在邏輯,代表世界文明發展的正確方向。馬克思主義克服了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全人類徹底解放為理想追求,反對一切形式的剝削與壓迫,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反映世界上絕大多數人的心聲,具有其他思想文化無可比擬的先進性。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馬克思主義,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從此找到了一條民族復興之路。馬克思主義從根本上否定資本主義貪婪追逐利潤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是唯一能夠指導中國人民從階級壓迫、殖民侵略中獲得解放的思想主張。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是槍桿子的勝利,也是筆桿子的勝利。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作為崇高信仰,凝聚億萬被壓迫人民的內在訴求,培育了以井岡山精神、長徵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為代表的具有強大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革命文化。新中國成立後,社會主義中國在短短幾十年時間裡擺脫了貧困落後,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使具有500年歷史的社會主義主張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成功開闢出具有高度現實性和可行性的正確道路,讓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這一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的重大事件本身蘊藏著極其深刻的歷史必然性,包含著大量新的探索和創造,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科學思想的偉力。

當前,時代變化以及我國發展的廣度和深度遠遠超出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當年的想像。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點緊密結合起來,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緊密結合起來,把中國夢同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緊密結合起來,不斷開闢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過程,就是不斷讓馬克思主義彰顯真理力量、道義力量的過程,必將進一步提升馬克思主義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打破西方文化霸權,維護人類文化多樣性

習近平同志指出:「不同國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奼紫嫣紅之別,而無高低優劣之分。每個國家、每個民族不分強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應該得到承認和尊重。」中國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無疑有利於打破西方文化霸權、維護人類文化多樣性,改變國際關係中西方與非西方之間表現出來的主動與被動、支配與被支配的不平等關係。

近代以來,西方資本主義文化一直在世界範圍佔據主導地位。西方國家自以為是地認為,起始於歐洲的西方文明發展進程是唯一成功和正確的;西方是文明與文化的中心,亞非拉處於文明和文化的邊陲,需要通過西方的徵服、殖民、教化才能得到開發與開化。在整個19世紀和20世紀上半葉,非西方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都深受西方殖民主義的影響。從近代直到今天,西方國家對非西方國家不僅擁有物質上的強制力,而且在精神、觀念、心理等方面佔有絕對優勢;西方是世界知識與文化的主要生產地,西方意識形態是世界的「主導」。這使世界範圍的文化交流主要表現為西方意識形態對非西方的駕馭、勸導和灌輸,表現為西方科學技術、管理文化以及各種思想、理論、學說和藝術向非西方國家單向傳播的過程;非西方國家則一直是西方經驗和理論的被動模仿者和學習者、西方文化產品的消費者。當代,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繼續堅持文化霸權主義,不斷對外推銷西方的制度模式和思想文化。其實,在西方文化發展歷程中,固然有科學、理性、自由、民主等先進合理的訴求,但也有社會達爾文主義、法西斯主義等極端的主張,因此有「羊吃人」的殘酷、人變成機器的無奈、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對殖民地的瘋狂掠奪以及慘絕人寰的戰爭。由此可見,西方文化絕不是「文化的終結」,西方的價值絕不是「普世價值」。

同西方一些國家主張世界上只能有一種文明、一種制度、一種文化、一種價值的做法不同,中國尊重世界文明和文化的多樣性,認為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道路。中國堅持從本國的歷史與現實出發選擇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道路,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從而給世界帶來一種全新的文明進步思維、一種深層次的發展範式轉變,特別是一種西方現有理論和話語無法解釋的經驗和認知,為世界文明和文化發展注入了強勁、健康、鮮活的因素。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和評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對今日世界文明和文化發展的重大意義和價值。

中國作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快速發展,為人類文化發展創新提供了新的源頭活水,正在從根本上改變世界文化版圖,打破西方文化霸權,推動構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國際文化新秩序。隨著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人們有理由相信,非西方文化完全可以同西方文化平起平坐,人類文化的百花園將「百花齊放春滿園」。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 人民日報 》( 2016年10月27日 07 版)

推薦新聞


  張維為談中國文化自信:兼收並蓄與推陳出新

  堅定文化自信 推動文化發展

  張首映:文化自信是理論自信之根

  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文化生產力彰顯文化自信

相關焦點

  •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世界意義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世界意義 2016年10月27日 07:41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李文 字號 內容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
  •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意義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實現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然召喚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並強調在「十四五」時期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 黃坤明: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基於歷史和現實、著眼全局和長遠作出的戰略決策,標誌著我國文化建設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接續推進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一、充分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意義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 【陝西社科】努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在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具有全局性、歷史性意義的重要會議。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黨中央召開十九屆五中全會,重點研究「十四五」規劃問題,描繪國家未來發展藍圖,明確前進方向和奮鬥目標,對於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基本內涵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在推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形成了一套相互聯繫、內在統一有機整體和具有全局性、長遠性指導意義的大方略、大思路和大布局:  一面偉大旗幟: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 黃坤明: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學習園地
    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基於歷史和現實、著眼全局和長遠作出的戰略決策,標誌著我國文化建設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接續推進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一、充分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意義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這為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不斷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指明了努力方向。  一、深刻理解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意義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從新中國成立初期明確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到改革開放以後強調「要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再到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首次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明確了建成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這充分彰顯了我們黨對文化建設價值意蘊的深刻認識,體現了黨團結帶領人民對文化建設的積極踐行。
  • 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戰略任務。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 如何理解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建成文化強國,這是黨中央首次明確建成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表,對此如何理解? 69221部隊 蘇建國 答: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一直是我們黨為之不懈奮鬥的目標。
  • 從四個維度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只有不斷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結合現實需要進行加工、創造,才能發展中國文化,樹立文化自信,才能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添磚加瓦。從現實維度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內在動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並對如何實現這一戰略目標作出新的規劃和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文化自信,黨的十九大更是把文化自信寫入了黨章,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的一個標誌性事件。因此,研究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自信重要論述的理論來源及其現實意義具有重要意義。
  • 堅定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內在動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並對如何實現這一戰略目標作出新的規劃和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文化自信,黨的十九大更是把文化自信寫入了黨章,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的一個標誌性事件。因此,研究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自信重要論述的理論來源及其現實意義具有重要意義。
  • 林建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中國意義和世界意義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中國意義和世界意義林建華(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北京 100732)[摘  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的初心和使命中國進入新時代新發展階段,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為擘畫未來的主題,並獲得新的、更大的自覺和主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中國意義和世界意義。
  • 以弘揚紅色文化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明確提出「建成文化強國」,在部署「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任務中強調「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體系中,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所創造的紅色文化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 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對話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主持人:習近平同志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必須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如何認識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一、充分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意義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實現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然召喚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一)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長期奮鬥追求的重要目標。
  •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五個著力點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 大洋網評:以弘揚紅色文化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大洋網評:以弘揚紅色文化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2020-11-30 20:01:52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明確提出「建成文化強國」,在部署「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任務中強調「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 如何建設文化強國
    ——編 者  抓住文化強國建設的關鍵環節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體現了我們黨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實現這一重大戰略目標,必須把握文化發展規律、增強文化建設本領,抓好幾個關鍵環節。  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 【十九屆五中全會】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
    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基於歷史和現實、著眼全局和長遠作出的戰略決策,標誌著我國文化建設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接續推進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一、充分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意義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實現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然召喚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