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問五首詩詞:發出愛情文學史上最著名的「千古一問」

2020-12-09 王家無限

元好問五首詩詞:發出愛情文學史上最著名的「千古一問」

元好問真是一個好問的人。

他的問世間情為何物?」成了愛情文學史上最著名的「千古一問」

這位好問的詩人,不但才華橫溢,而且多才多藝。他對詩、詞、歌、曲、賦、小說等,均有極高的造詣。

元好問的詩詞作品,感情真摯,語言優美,佳句甚多。《四庫全書》評價為「才雄學贍,金元之際屹然為文章大宗。」

元好問不但詩詞寫得好,而且還是一位著名的詩評家。

他的《論詩三首》《論詩三十首》等,以詩歌的形式評論詩歌,精闢地評論了古代詩人詩派的得失,對後世影響極大。

1摸魚兒·雁丘詞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簡評:這首詞影響深遠,主要在於提出愛情的「千古一問」——「問世間情為何物?」金庸筆下《神鵰俠侶》中的復仇女神李莫愁,為情所傷,時常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自哀自嘆。由姜育恆演唱的電視劇《梅花三弄》中的主題曲,亦是反覆演繹「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足見此詞對後世的影響之大。

(2)同兒輩賦未開海棠

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

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

●簡評:這首著名的詠海棠詩,以海棠不與桃李爭春風的境界,含蓄表達詩人堅守自己節操,不隨波逐流的人生定位,耐人咀嚼,富有哲理。

3臨江仙·自洛陽往孟津道中作

今古北邙山下路,黃塵老盡英雄

人生長恨水長東。

幽懷誰共語,遠目送歸鴻。

蓋世功名將底用,從前錯怨天公。

浩歌一麯酒千鍾。

男兒行處是,未要論窮通

●簡評:所謂英雄與蓋世功名,都將消逝在的歷史的黃塵之中。這是元好問的人生思索得出的結論,也是古代大多數讀書人的人生感悟。但最後,詞人還是發出了「男兒行處是,未要論窮通的激昂慷慨之語,催人奮發向上。

4論詩三十首·其四

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淵明是晉人。

●簡評:這是元好問《論詩三十首》中評價陶淵明的詩。其中的「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不但是讚美陶淵明詩風具有天然之美, 也道出了好詩的最高境界就是清新與真淳。

5鷓鴣天

候館燈昏雨送涼,小樓人靜月侵床。

多情卻被無情惱,今夜還如昨夜長。

金屋暖,玉爐香。春風都屬富家郎。

西園何限相思樹,辛苦梅花候海棠。

●簡評:這首寫離情別意的詞,佳句迭出。「小樓人靜月侵床」一句,靜中有動,詩意盎然。「春風都屬富家郎」一句,諷喻辛辣,振聾發聵。「辛苦梅花候海棠」一句,以花喻人,想像奇特。

相關焦點

  • 「史話濟南名士」元好問:16歲發出千古一問,曾有心長做濟南人
    大眾網·海報新聞編輯 徐坤傑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金朝人,是北魏鮮卑族拓跋氏的後裔。1190年出生時,那時宋、金、元三足鼎立,歷史正處在兵戈擾攘、禍亂興衰的關頭。千古第一問——問世間情為何物?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是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風雨。天也妒,未得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16歲,發出千古第一問,將愛情這一人間至味言說得哀婉纏綿、盪氣迴腸。
  • 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中千古一問,實屬難答
    這位少年就是金末元初的文壇盟主,被後人譽為「一代文宗」的元好問。他系金元之交第一詩人、詞人、著名散文家,新興詩歌、散曲的倡導者。在金哀宗朝,曾幾度為官,勤政愛民。再來感受一下人家的人品還有學識,如果是我遇到這樣的情形會買下那兩隻雁給它們作雁丘嗎?會寫詞讚頌嗎?十六歲的元好問,仰天長嘆,叩問千古,實屬難得。
  • 除了「問世間情為何物」,或許我們更應該讀讀元好問的其他詩詞!
    不過對於絕大多數讀者或觀眾,可能沒有興趣去讀、去背這首詩詞的原文,更懶得去了解元好問是個什麼樣的人,還有那些詩詞作品了。今天,小仙就和大家聊聊元好問,一個被我們忽視了很久的大詩人。首先就從大家熟悉而又陌生的「問世間情為何物」說起。其實這首詞是元好問16歲上京趕考的時候作的,全文如下:摸魚兒乙丑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殺之矣。
  • 元好問最悲情的一首詞,本寫大雁殉情,卻被傳為愛情絕唱
    但近期在觀看《中國詩詞大會》時,我發現我竟然背錯了,又問了幾個身邊好友,發現他們也同我一樣。其實,「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才是正確的讀法。那麼,這麼感人至深、流傳千古的詞句,我們為何會記錯?記錯也就罷了,我們為何對記錯這件事不自知?
  • 問世間情是何物?王立群老師在中國詩詞大會再發愛情箴言
    王老師先從著名歌星姜育恆的《梅花三弄》中「問世間情為何物」入手,講到金庸先生的《神鵰俠侶》和瓊瑤女士的《梅花三弄》,一下子吊足了觀眾們的胃口,然後他講到千百年來,人們追溯這一句讓天下有情人為之淚目的千古絕句,居然出自於一名十六歲的少年——元好問之手。
  • 元好問與金庸,從「直教生死相許」到「直教人生死相許」
    對,這首《摸魚兒·雁丘詞》,是金朝文學家、史學家元好問的成名之作。詩詞開篇第一句,更是千古名唱,被人傳誦不絕。但據我所知,有許多人,包括我自己,一直以來,竟然背的不是元好問的原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不知有多少人這樣背?前段時間,我在觀看《中國詩詞大會》時意識到一個問題:原來,一直以來,我背的並不是元好問的原句。
  • 問世間情為何物:千古多情,莫過於元好問的這首《雁丘詞》
    自此,兵荒馬亂的金元之際誕生了一位當時屈指可數的文壇大師,他就是元好問。元好問從小就展示出他聰穎過人的一面,7歲能賦詩,14歲師從郝天挺,歷時6載而學有所成。故事始於那一年。他16歲,恰是束髮之際,正是「陌上誰家少年,足風流」的年紀。為求功名,他參加了當年在并州的科舉考試,開啟他人生中應試之旅。
  • 五首經典愛情詩詞,代表了五種不同境遇,最後一首讓人落淚
    春天到了,想要讀一點愛情詩。我希望讀那種深情款款的,而不是唾沫橫飛的那種。精選了五首經典的愛情詩,分享給大家。這五首愛情詩分別代表了不同的境遇,希望大家喜歡。一、得不到的愛情。代表詩作:泰戈爾的《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 遇見「一代文宗」——元好問與內鄉縣衙
    元好問天資聰慧、七歲能詩被稱為「神童」,十四歲時以博通經史、淹貫百家而名震京師被譽為「元才子」,與歷史上的諸多才子一樣他才華驚世,考取功名本應該一帆風順,但卻疏放不羈、不肯「削足適履」將就應試的「八股文」,雖十六歲就寫出了「問世間情是何物」的傳世名句,科舉考試卻屢試不第、鎩羽而歸,加上亂世當道、戰火頻繁
  • 元好問避難三鄉
    插圖/王偉賓  □谷礦強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首被人無數次引用、感動了無數人的《摸魚兒·雁丘詞》,其作者是元好問。  元好問(1190—1257年),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元時期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說起元好問,他與河南宜陽縣也有關係。他曾避難寓居於宜陽三鄉,其間一群文壇巨士聞風而至,談詩論道,切磋學問,三鄉古鎮一時間星光璀璨、文風大盛,後世稱之為:一代文星照三鄉。  金章宗明昌元年,元好問誕生在忻州一個世代書香的士大夫家庭。
  • 《第1952期》遇見「一代文宗」——元好問與內鄉縣衙
    元好問天資聰慧、七歲能詩被稱為「神童」,十四歲時以博通經史、淹貫百家而名震京師被譽為「元才子」,與歷史上的諸多才子一樣他才華驚世,考取功名本應該一帆風順,但卻疏放不羈、不肯「削足適履」將就應試的「八股文」,雖十六歲就寫出了「問世間情是何物」的傳世名句,科舉考試卻屢試不第、鎩羽而歸,加上亂世當道、戰火頻繁
  • 元好問論詩三十首,褒貶精當文採佳,堪稱千古絕唱
    提起元好問,可能一些朋友一頭霧水:「這位仁兄是誰呀?」但如果提起「問世間情為何物」,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聞:「這是不是神鵰俠侶裡面那個李莫愁唱的歌?」沒錯,「問世間情為何物」其實出自元好問的名作《摸魚兒·雁丘詞》。這首詞在古代文人中頗為流行,而經過金庸的妙筆生花,讓這首詞為廣大普通百姓所熟知。
  • 元好問的詩詞創作
    闡述兩宋詩詞史當然不能不講遼、金統治地區的詩詞,講金政權統治地區的詩詞,自然不能不講金朝著名詩人元好問,現將他附在宋代文學詩詞史之末來論述。元好問詩論的代表作是《論詩三十首》,他有感於當時詩壇上「風雅久不作,日覺元氣死」(《別李周卿》)的衰敝,《論詩三十首》第一首就揭櫫自己論詩的目的:漢謠魏什久紛紜,正體無人與細論。誰是詩中疏鑿手?暫教涇渭各清渾。
  • 16歲的元好問寫下一句「問世間情為何物」,千百年來感動了無數人
    作者介紹及背景故事問世間情是何物?這首詞中的千古一問體現出詞人的極高情商與才華看過金庸先生的《神鵰俠侶》的人都知道,李莫愁為情所困,曾經吟誦出一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從此為千萬人所引用,然而卻很少有人去認真研究這首詞的出處和背後的創作故事。
  • 小蘭姐姐讀詩詞:「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竟是錯的?
    看到影視劇中浪漫的愛情故事,人們會感嘆「問世間情是何物?」,接著就會說上一句「直教人生死相許」。與之類似的一句是「問世間,情是何物」,出自金末元初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它的下一句是「直教生死相許」,因為原詩講述的是大雁的故事,所以是沒有「人」字的。這與人們印象中的那首歌詞並不一樣。
  • 名家書元好問詩詞作品巡展忻州受矚目
    由中國元好問學會、《藝術市場》雜誌社聯合主辦,《文化月刊》《藝術教育》和忻州遺山詩社協辦,中傳藝術品承辦的「縱橫詩筆——名家書元好問詩詞作品邀請展」,日前在忻州市五臺山書畫院圓滿落幕
  • 書生16歲趕考,路上買了兩隻死雁而有所感悟,書寫一詞流傳千古
    書生16歲趕考,路上買了兩隻死雁而有所感悟,書寫一詞流傳千古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自古以來就流傳下來了非常多的詩詞文化,很多詩詞家喻戶曉,朗朗上口,深受大家的喜愛。詩詞文化是我們國家特有的,歷史上也流傳下來了很多偉大的詩人,最著名的莫過於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的人,每一個朝代的詩人都有一個時代的特徵。並且現在家長對於文化教育的重視越來越大,一個三四歲的孩子就能夠背誦上百首古詩,令人讚不絕口。在古代流行寫詩,也流傳下來了很多偉大的詩人,但是也有一些著名的詩我們可能能夠背誦如流,但是卻不知寫這首詩背後的作者是誰。
  • 中國文學史上最著名的七對文學父子
    但是,奇特的是,卻沒有出現一例父子孫三代皆為文學大師的現象,古人說「富不過三代」,在文學方面恐怕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那麼,在中國的文學史上,到底有哪些子承父業父子皆文學大師的呢?丁丁搜集了一下,主要有這樣七對父子,而廣為傳誦的主要是五對父子。下面請聽丁丁按照時間順序一一道來。第一對文學父子為王逸和王延壽父子。
  • 元好問:問蓮根、有絲多少,蓮心知為誰苦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元好問(1190—1257年),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元好問逝世前,吩咐後人在他身後的墓碑上只刻七個字「詩人元好問之墓」。
  • 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賞析:「問世間情為何物?」
    《摸魚兒》比較知名的有兩首詞,一首是辛棄疾的《更能消幾番風雨》,其中有名句「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廣為人知,另一首則是元好(hào)問所做的本詞《雁丘詞》。元好問是金末元初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金宣宗興定五年(1221年)進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詞科登第後,授權國史院編修,官至知制誥。金朝滅亡後,元好問被囚數年。晚年重回故鄉,隱居不仕,於家中潛心著述。元憲宗七年(1257年),元好問去世,年壽六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