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博士點建設:從邊緣邁向中心

2020-12-14 央視網

  新華網武漢3月30日電(朱素英 魏大江)2009年初,湖北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部長蘇曉雲專程看望中南民大民族學學科帶頭人段超教授,鼓勵他繼續致力於土家族歷史文化的研究。蘇曉雲指出,中南民大在土家族文化的科學研究工作中長期走在全國的前列,希望繼續發揮優勢,爭取作出更多的貢獻。中南民族大學近年來著力加強民族學博士點建設,取得豐碩的研究成果,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無獨有偶,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院長、民族學博士生導師許憲隆教授,日前入選第六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這是其建校以來第一位入選學科評議組的專家。

  三年前,中南民族大學申報的民族學博士點獲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批通過。三年裡,中南民族大學的民族學博士點究竟走過了什麼樣的歷程,以致獲得了這樣的可喜變化?記者專程奔赴中南民族大學進行了調研、採訪,相信這對於高校年輕博士點的建設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全校上下一盤棋

  博士學位是個人知識水平的重要標誌,而博士點是衡量一所高校辦學水平及辦學層次的重要表徵。2006年申博成功後,中南民族大學全校師生振奮不已,畢竟這是幾代中南民大人付出艱苦卓絕努力的結果。但是,他們並沒有沉醉於此,反而感覺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年輕的民族學博士點要如何建設才能在眾多的老牌博士點中脫穎而出?

  申博成功後的第一件大事不是慶祝,中南民族大學迅速召開了加強民族學博士點建設專題會議。校領導和專家們達成一致共識:申博成功只是階段性成果,不是最終目的,要全校上下一盤棋,讓該學科入主流、創一流,成為中南民大的特色與品牌。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南民族大學民社學院及時籌劃召開民族學博士點建設懇談會,邀請中央民大、中山大學、廈門大學、南開大學、蘭州大學、雲南大學、西南大學、民族出版社、《民族研究》雜誌社以及四川民研所、新疆民研所等民族學、人類學單位博士點負責人和科研出版單位領導和專家來校,為學校民族學博士點建設把脈開方。專家們認為,中南民族大學只有注重自己的傳統,立足本區域,揚長避短,突出特色,與同類學科形成一種既競爭又合作的和諧機制。

  在認真研讀專家學者意見的基礎上,中南民大民族學博士生指導小組反覆研討,對如何進一步凝練學科重點發展方向和建設目標等進行通盤考慮,明確了自己的發展策略、研究領域和學術方向。學校將以「南方民族文化與社會發展」、「散雜居民族問題研究」、「民族教育與社會發展」、「民族文化與文化遺產保護」四個研究方向為重點,充分發揮學校在南方民族歷史與文化研究方面的傳統優勢和學校地處民族散雜居地區的區位特點,努力在中國少數民族散雜居問題研究上形成自己的特色。

  團隊擰成一股繩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受岑家梧先生、嚴學宭先生、吳澤霖先生、劉孝瑜先生等老一輩傑出學者的薰陶,中南民族大學就湧現了彭英明、吳永章、答振益、楊清震等一大批民族學研究學者,在南方少數民族歷史與文化、民族理論與政策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突出的成果。

  站在前輩的肩上,雷振揚、段超、許憲隆、孟立軍等一批中青年學者迅速成長,形成了博士點學術團隊的第一梯隊。他們長期致力於長江中下遊少數民族研究、在南方民族史、少數民族現代化研究等方面頗有建樹。

  近年來,中南民族大學加大優秀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力度,吸引了中央民族大學、社會科學院民研所、中山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蘭州大學等全國知名高校的人才,以及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紐約州立大學博士等歸國留學人才。這些從四面八方匯聚來的年輕人無門戶之見,不搞內耗,專心研究,實現良性競爭。由於措施得當,既避免了學科隊伍學緣結構單一和「近親繁殖」的問題,又很好的構建了第二和第三梯隊,使原有人才和引進人才相得益彰,形成了以中青年骨幹為主、老中青相結合的學術團隊。

  目前,這個正在崛起的科研團隊在國內民族學人類學界備受矚目。2006年,許憲隆教授當選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會長,2008年入選湖北省宣傳文化系統(理論界)第二批「五個一批」人才工程。隨後不久,入選第六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008年,段超教授等當選為湖北省民族學會第五屆理事會副會長;目前,這個團隊有10人應邀或被選舉擔任了國家級民族研究學會的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和常務理事。這表明,學科團隊的科研實力和學術組織能力已經得到政府和學界的充分認可。 

  傾力打造一門課

  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學科層次齊全,民族學博士點的申報成功,也為學校的課程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從建校之初,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就是學生學習的最為重要的必修課程之一。當時,課程由民族問題研究室承擔,著名民族學家岑家梧先生、嚴學宭先生、劉孝瑜先生等均在教研室任職。秉承老一輩學人的優良學風、教風,中南民族大學在豐富的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由彭英明教授擔綱編寫了我國第一部《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教材,在全國推廣使用,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

  現在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課程由民族學博士點所在單位民社學院的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教研室承擔,教研室承擔全校和民族學專業的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的教學任務。教研室對課程進行了諸多改革,一是強調課堂互動,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民族關係、民族問題成因;二是壓縮課堂學時,鼓勵學生到民族地區實地調研,讓學生在調研中思考並形成感性認識。

  隨著民族學博士點建設水平的提升,近年來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課程的教學內容不斷豐富,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先後被確定為學校優質課程、湖北省優質課程和精品課程。2008年,中南民族大學《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課被教育部、財政部批准為國家級精品課程。

  交融開放一平臺

  2002年成立的湖北省重點人文社科基地——南方少數民族研究中心,作為民族學博士點申報和建設的重要平臺,一方面整合校內民族學、社會學、民族史、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民族法學、民族教育、民族經濟、民俗學、民族文學等領域的學術研究資源,鼓勵校內不同學科的交叉融合,一方面向社會發布課題招標公告,全面對社會開放,通過這種交叉開放機制的建設,南方少數民族研究中心已經成為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博士點建設的核心平臺,目前已經成為學術界有感召力的研究機構。

  南方少數民族研究中心計劃2009年設置開放性課題5項,每項經費5萬,同時聯合地方政府和研究機構為其提供配套資金,其項目資助額度相當於教育部社科項目,因而吸引了一批有實力的專家學者參與到中心的學術研究中來。中心還長期組織名家講壇,近幾年來,中心共邀請了先後邀請馬戎、鄭杭生、馮天瑜、嚴昌洪、李紹明、何星亮等一大批知名學者舉辦「名人名家」講座68次,同時還將適時推出「明日名家」校內名家講座。這些講座擴大了中南民族大學本科生、研究生以及青年教師的知識視野,使他們能及時把握國內外民族學、人類學、文化學、社會學等學科的最新學術動態和發展潮流。

  南方少數民族研究中心先後主辦和聯辦了「族群理論與族際關係」「文化多樣性與民族文化發展」、「中國世界民族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全國學術討論會」、「第三、四屆人類學高級論壇」、「韓楚文化研討會」、「臺灣原住民學術研討會」、「土家族確認50周年暨土家族學術研討會」等重大學術會議。2008年成功舉辦「西南民族研究學會年會」,目前正在認真籌備第16屆世界人類學民族學大會「都市族群與族際關係」的專題會議,這些學術活動的成功舉辦為民族學、人類學界的學術交流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對於基地的發展無疑也起到了助推劑的作用。

  突出特色創一流

  經過幾年的努力,中南民族大學的民族學博士點已經聲威漸壯,培育了一批有較大學術影響的學科帶頭人,形成了頗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

  許憲隆、李吉和教授的「散雜居民族問題研究」拓展了民族研究的新領域,對民族學學科建設作出了較大貢獻;許憲隆積極倡導的散雜居民族「共生互補」理論,受到學界廣泛關注;雷振揚、張躍平等教授的民族政策與民族社會發展研究,在繼承彭英明等教授的民族理論研究基礎上,凝練了新的理論體系;段超、田敏等教授的土家族歷史文化研究,在繼承由岑家梧教授開創、中間經過吳永章等著名學者發展的研究理論與方法上,繼往開來,引導著南方少數民族歷史文化研究的方向;柏貴喜、譚必友等教授的民族學實證研究,也逐步在民族社會學領域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近三年來,中南民大南方少數民族研究中心共承擔20餘項國家及省部級重點科研課題,出版專著近20部,在《光明日報》、《民族研究》等權威報刊發表論文10餘篇,有8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省部級獎。其中,關於海南黎族傳統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土家族地區農村合作醫療、特色農業、勞動力轉移、旅遊開發、法制建設等調研成果,受到民族地區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

  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博士點經過積極建設,目前已經實現了學科建設在校內從邊緣走向中心,民族學已經成為匯聚該校學科研究力量的核點。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學術團隊也在國內從邊緣走向中心,團隊成員在諸多研究方向上成績顯著。下一步,將朝著下一個目標前進——單科研究水平在國際上從邊緣走向中心。

責編:汪蛟龍

相關焦點

  • 廣師大舉辦民族學博士點申報與一流學科建設高層論壇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唯 通訊員 韓柏光11月27-29日,由廣東技術師範大學主辦,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民族學院承辦的「民族學博士點申報與一流學科建設高層論壇」在學校舉行。在論壇上,廣東技術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凌靖波表示,民族學學科建設發展,必須提高站位,緊密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切實增強民族學學科建設的責任感、使命感和責任感;必須凝練特色,增創優勢,不斷提升學校民族學學科建設水平,以民族學博士點建設為契機,推動學校內涵式發展。
  •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舉辦民族學博士點申報與一流學科建設高層論壇
    凌靖波指出,民族學學科建設發展必須提高站位,緊密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切實增強民族學學科建設的責任感、使命感;必須凝練特色,增創優勢,不斷提升我校民族學學科建設水平;必須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民族學博士點建設為契機,推動學校內涵式發展。
  • 中南民族大學和西南民族大學哪個實力更強
    目前,中國有各類民族大學14所,分布在北京、遼寧、甘肅、內蒙古、青海、寧夏、寧夏、湖北、四川、廣西、雲南。其中國家民委直屬高校有6所,分別是中央民族大學、中南民族大學、西南民族大學、西北民族大學、北方民族大學和大連民族大學。其中中央民族大學是211、985、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 中南民族大學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民族學一級學科博士點介紹(湖北省重點學科、國家民委重點學科、湖北省優勢學科)民族學是中南民族大學設立最早、實力最雄厚的傳統學科之一。2006年獲二級學科博士點,2011年獲一級學科博士點。2012年,獲批設立民族學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現設民族學、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中國少數民族經濟、中國少數民族史、中國少數民族藝術、民族教育、民族法學等7個二級學科博士點。
  • 這五所名族類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第一
    根據校友會的數據根據校友會的數據中在中國大學排名1200強中,中央民族大學、中南民族大學、雲南民族大學、西南民族大學、廣西民族大學、西北民族大學、青海民族大學、貴州民族大學、大連民族大學、北方民族大學名列校友會2020中國民族類大學排名前10強。為什麼中央民族大學排名第一?
  • 該民族類高校學生來自56個民族,擁有全國高校第一家民族學博物館
    我們國家的學校建設很有意思,基本都會在祖國的四面八方都有學校建設,以民族類大學為例,在一些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都有民族類大學,例如成都的西南民族大學、甘肅蘭州的西北民族大學,以及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中南民族的大學。
  • 內蒙古民族大學首屆「一帶一路」民族學國際研討會暨第四屆全國...
    10月13日上午,內蒙古民族大學首屆「一帶一路」民族學國際研討會暨第四屆全國民族學人類學高端論壇在我校西拉木倫校區音樂廳隆重開幕。通遼市委常委、副市長亓彥偉,我校黨委書記劉志彧,校黨委委員、副校長巴根那、修長百,復旦大學民族學研究中心主任、我校民族研究院院長、長江學者納日碧力戈以及來自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國立大學、蒙古國科學院、蒙古國國立大學、蒙古國國立教育大學、蒙古國醫學院、奧地利維也納大學、韓國Jeongok歷史博物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民族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四川大學、雲南大學、蘭州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黑龍江大學
  • 中央民族大學雲南大學民族學入圍一流學科,均處國內領先地位
    中央民族大學雲南大學民族學入圍一流學科,均處國內領先地位 澎湃新聞記者 王俊 2017-09-21 16:09 來源:
  • 幫推| 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第十一屆研究生論壇徵稿通知
    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第十一屆研究生論壇徵稿通知 為拓寬研究生學術視野、激發研究熱情、提升創新能力、濃鬱研究氛圍、搭建學術交流平臺,我院將舉辦第十一屆研究生論壇。根據論壇總體安排,現面向全校研究生和校外相關學科領域研究生公開徵集學術論文。
  • 湖北2所「頂尖」的民族類大學,綜合實力很強,卻很少有人知道!
    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根據最新校友會發布的榜單可知,湖北民族類大學排名第一的是中南民族大學,排名第二的是湖北民族大學。以下是各學校的詳細信息,供大家參考:1、中南民族大學中南民族大學(簡稱:中南民大),於1951年始建,位於湖北省武漢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直屬高校,是國家民委、教育部、中國科學院、湖北省人民政府、武漢市人民政府五方共建高校。其前身為中南民族學院,2002年3月更名為中南民族大學。
  • 擁有「民族學」A類學科的雙非高校,被譽為「培養民族人才的搖籃」
    在第四次全國學科評估中,擁有民族學A類學科建設的高校僅有三所,中南民族大學就是其中的一所,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一所非「985」、「211」的雙非高校,其「民族學」學科位列全國第三!第四次全國學科評估「民族學」A類名單中南民族大學
  • 中國高校民族學專業排名:中央民族大學排位第一!
    專業名稱:民族學我國有56個民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教育、風俗、傳統等。民族學專業主要研究民族的發生、發展和變化。主要研究方式有:實地調查、文獻資料分析、比較,通過研究達到弄清各民族的社會經濟結構、家庭婚姻、社會生活、宗教信仰、風俗習慣、語言文字、政治制度、文學藝術、道德規範、思想意識等。目前我國「民族學」專業院校排名如下:排在前五位的高校依次是:中央民族大學、中南民族大學、雲南民族大學、雲南大學、廣西民族大學。
  • 民族類全國第二,中南民族大學2020年分數線,新生9月19日報到
    導讀:民族類全國第二,中南民族大學2020年分數線,新生9月19日報到中南民族大學,民族類大學排名全國第二,僅次於中央民族大學,是直屬於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的綜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坐落於白雲黃鶴的故鄉——武漢南湖之濱。
  • 河北民族師範學院召開民族學專業建設研討會
    3月14日,中央民族大學李麗教授蒞臨河北民族師範學院參加民族學專業建設研討會,指導新專業建設,副校長趙翠華出席會議。教務處、滿非遺教學傳承中心等部門負責人與相關專業骨幹教師參加此次研討會。
  • 中南民族大學怎麼樣
    我是一名漢族的管院大三學生,現在正在華為公司人力資源部實習,三年的民大時光匆匆而過,我明年就要從母校中南民族大學畢業了,我們民大是一所特別的高校,在這裡我想把不一樣的民大介紹給即將來到這兒裡的你們。 中南民族大學坐落於白雲黃鶴的故鄉——武漢南湖之濱。
  • 才匯民大,夢圓南湖:中南民族大學首屆青年學者南湖論壇盛大舉辦
    7月24日,由中南民族大學主辦,中國教育在線和學術橋協辦的2018年「中南民族大學第一屆青年學者南湖論壇」在中南民族大學學術交流中心舉行。中南民族大學作為一所國家部委直屬,非常具有特色的綜合性重點高校,學校實力強勁,民族學、化學和藥學三大學科躋身於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的行列中,發展前景一片大好,希望各位學者能夠抓住時機,加盟中南民大,共創美好未來!中南民族大學校長李金林做本次論壇主旨演講。
  • 2020年中國民族類大學排名:12所高校上榜!中南民族大學居第二名
    2020年中國民族類大學排名 2020年中國民族類大學排名前五位的高校依次為中央民族大學、中南民族大學、西南民族大學、廣西民族大學、雲南民族大學。在教育部第四輪的學科評估中,中央民族大學的民族學獲得A+,綜合實力居全國各高校同類專業前2%,堪稱中央民族大學的王牌專業;其次中央民族大學的社會學、中國語言文學兩個學科獲得B+;哲學、音樂與舞蹈、美術學三個學科獲得B;此外還有法學、中國史、新聞傳播學等13個學科上榜;是一所偏人文社科類專業的特色型高校,在全國高校中排名第91位。
  • 武漢最有「特色」的1所大學,56個民族的學生,一個不少,全都有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一所武漢高校——中南民族大學,錄取分數不高,實力卻恨強,非常適合少數民族同學報考!中南民族大學是湖北省一流大學,我們大學時如果能選擇一所一流高校,除了能去更好的平臺,往往還意味著優質的教育資源,各種實踐機會,還能讓同學們開闊視野,認識更多優秀的人,成長為更加優秀的自己。
  • 南開大學三篇論文獲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優秀論文獎
    >     11月11日至12日,主題為「新時代中國人類學民族學學科建設」的中國人類學民族學2017年年會在中南民族大學召開。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開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近120餘所高校、科研機構的400餘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盛會。本次年會共收到394篇學術論文,48篇獲得由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頒發的優秀論文獎,其中南開大學有3篇論文獲獎。
  • 中南民族大學本科新生報到
    9月19日是中南民族大學新生報到的第一天,來自五湖四海的8000多位新生陸續前來報到。根據疫情防控需求,新生們需要獨立完成報到。令人欣喜的是,「手忙腳亂」「迷茫彷徨」的場景並沒有出現,中南民族大學用「智慧+溫暖」的報到方式,讓各族青年學子輕鬆報到,快速適應大學獨立自主的節奏。學生掃碼「刷臉進校園,入門前就感覺超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