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不光是房子,也承載著一家人一輩子的幸福。」
——《安家》
一部《安家》,演繹著現代城市人圍繞著房子的生活百態,也再次把「房子」的話題推至熒幕前。
「有房才有根」,是中國人亙古不變的執著,房子不是冰冷的鋼筋混凝土,它是家人間親情的紐帶,是身心的棲息地,是美好生活的容器。
正所謂安家、安家,住的是房子,安的是幸福。無論在大城市還是新農村,家裡裝著的,都是幸福。
在江蘇宿遷松張口,有600多戶農民,住進了自己的新家——限量版的「中式小院」。
01
滿滿的中式建築細節感、戶戶都帶私家小院兒、還有蘇北民居的人字山牆,如果我不告訴你這是藍城為宿遷600戶居民打造的新農居,你大概會認為這是哪個房企在依山傍水之地打造的中式合院吧。
這是藍城小合院與新農居改造的一次輕微碰撞,也是宋衛平先生帶領下的藍城又一次品牌力的輸出。
宿遷與藍城的緣分要從2018年說起,2018年11月29日,藍城房產集團董事長、浙江藍城集團董事長宋衛平親自出席籤約儀式,與宿遷市政府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為宿遷村民們營造新居,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
從前期實地考察,到調研村民的居住訴求、設計、徵求民意、反覆修改、定稿,一座新農居小鎮規劃成型,新農居的造價控制在2000元/㎡以內。
松張口社區整體的建築朝向延續鄉村肌理,形成和諧、有機的空間形態。
通過戶與戶之間的前後錯動,以及建築本身的高低關係,打破單調的行列式,形成安定、和諧、完整的內向式圍合空間,營造宜居的傳統街巷生活組團。
02
從灰色封邊瓦,到山牆上線腳的勾勒,以及院牆和戶門的交相呼應,還有不同顏色塗料的運用,都體現了中式建築的細節感,它們讓建築變得生動、有趣。
同時根據蘇北的氣候特徵,設計團隊充分推敲窗牆比,滿足通風採光的要求,也考慮到觀景借景的效果。
此外,屋頂是建築造型的重中之重,通過現代的設計手法,組合使用硬山、歇山等傳統蘇北屋面形式,形成靈動的設計結構。
值得一提的是,藍城在規劃設計時因地制宜的引入「村芯」的概念,以解決村民「公共空間匱乏且混合使用」的痛點。
△ 村芯效果圖
沿街設置院落式商業服務空間,靠近住宅部分的設置園林休閒空間。
反應當地特色的宣傳壁畫,轉角處設置的稻草人,都襯託出濃厚的鄉野氣息。
最讓人羨慕的,是戶戶都有自己的小院兒。
這個私家小院,平時可以喝喝茶聊聊天兒,打打牌下下棋,再結合居民的需求,融入了菜地、儲藏室等特色空間,增加室內外的景觀互動,營造賞心悅目、輕鬆愉悅的居住感受。
而土灶這種復古且有安全隱患的烹飪形式,藍城則通過加裝太陽能將其替代,給老百姓創造更安全整潔的生活環境。
03
在松張口之前,藍城設計的中式合院項目一般是這樣的。
△ 綠城 · 觀雲小鎮
松張口社區的建築設計稿,前後大改了三遍。
第一稿,造價大約在7000-8000元/㎡。但作為示範性的新農村社區,可複製性不佳,這一稿很快被否定。
第二稿,去除了鋁合金花窗,圍牆線腳,搏風板等裝飾,造價每平米低了三四千。
第三稿,在去除了墀頭,陽光房後,再通過調整建造手法,減少預製構件,大量採用人工製作等操作,把預算牢牢控制在2000元/㎡以內,最終定稿。
我們來看看這三版的設計方案。(依次是初稿、二稿、定稿)
△ 松張口社區民居設計稿
2000元/㎡以內的造價支出,再扣除人力成本,代建利潤肉眼可見得微薄。
但即使在造價限制的情況下,藍城在設計過程中還是堅持營造中式建築的細節感。
因為每一間房子,每一位即將住進房子裡的主人,都值得被尊重。
你看,簡潔樸素的建築語言,一樣刻畫出了有趣靈動的生活空間。
村民們臉上滿溢的笑容就是對「幸福社區」最好的回應。
怎樣1次給農民600個幸福的家?
這就是答案。
04
為了打造松張口社區,藍城的建築設計師們也有一段「意義非凡」的經歷。
下鄉。
綠城設計派出了兩名設計師下鄉調研,直面農村現實,傾聽居民所需。
愛園鎮位於泗陽縣域的最北部,是一個典型的邊貿型城鎮。西距宿遷城區45公裡,南距泗陽縣城27公裡,北距沭陽縣城20公裡,離淮安城區50公裡。
聽說鄉村生活都是這樣的,自給自足,野趣橫生。
但是,現實好像有點點不一樣。
冷清空置的店面、破舊卻有煙火氣息的磚房、空曠的村民中心廣場上曬著穀子,種著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