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在人類文明史上是絕對的翹楚。儒教、道教、佛教,詩詞、天文、曆法都是遠超許多世界上其他同時期文明的。但就一些俗語及其身後的故事就足以體現中華文化的底蘊綿長。今天我就給大家講一段俗語背後的故事,俗話說,「千裡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可為什麼送的是鵝毛呢?而不是其他動物的羽毛呢?
這個故事發生在唐朝。大家都知道,唐太宗時期吏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對內李世民勵精圖治,屯田開荒,社會經濟得到了恢復與發展;對外唐朝初期的府兵制蓄養了大量的精銳士卒,加上眾多的良將,唐太宗破突厥、徵高麗,滅高昌,四海鹹服,也得到了「天可汗」的稱號。當時的唐帝都長安可謂是萬國來朝,氣派萬千,當時的回紇國就是唐帝國的藩屬國之一。
回紇國為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於是派遣使者緬伯高帶著大量奇珍異寶拜見唐王,而在這批貢品中最珍貴的就是一隻罕見的白天鵝。緬伯高作為此次進貢的使者絲毫不敢怠慢,一路上盡心竭力,可是貢品中的白天鵝實在不好伺候,由於擔心白天鵝在前往唐帝都的路上生病死了,一路上都是小心翼翼的。但即使如此,白天鵝還是生病了,一天到晚病怏怏的。這可愁壞了緬伯高,於是他只好將它放出籠自,並帶它到河邊餵水。
可是誰曾想,這天鵝想是裝病似的,喝了幾口河水就趁著緬伯高不注意,飛向了天空。奮力追趕的緬伯高,卻只拔下了了天鵝的幾根羽毛。最珍貴的貢品丟了,作為負責人的緬伯高難辭其咎,這要是傳回國內那可是殺頭的大罪。突然一個靈感出現在,緬伯高的腦海中,他把幾個鵝毛小心翼翼的用珍貴的絲綢包好,並在上面寫了一首詩,盡言「千裡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到了長安後,緬伯高將其他的奇珍異寶和鵝毛一起獻給了太宗皇帝,並如實說明。
太宗皇帝自然不會為了這等小事生氣,反而還稱讚緬伯高忠誠純良,不辱使命,重重的賞賜了他。這就是「千裡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由來,之所以是鵝毛也是因為它在當時十分稀有,也是因為回紇國的貢品就是一隻天鵝。歷史上這樣的小故事還有很多,但他們大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背後都能體現厚重的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