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劇變臉,舞蹈蜀錦……這是一個洋溢成都非遺文化的開學典禮

2020-12-18 紅星新聞

9月3日,成都市龍江路小學武侯新城分校(以下簡稱「龍小新城」)舉行了新學期的開學第一課,讓天府文化小使者——天府小紅人,帶領學生們穿越古今,去領略天府文化的博大精深。

用溫文爾雅的「行走禮」,溫雅摯厚的「問候禮」,帶著同學們感受龍小新城「新城幣」多元全景評價和「彩虹幣」常規培育體系,用天府文化延續千年的樂學智學文化底蘊,浸潤孩子們的童心。帶著大家夢遊天府學堂,溫故蜀學精妙的思辨,天府學堂的禮儀。

此外,一支蜀地民間舞蹈《俏皮蜀錦》,還為學生打開了天府非遺文化的大門。長期堅持學習非遺文化的肖明君老師,更為學生們現場演繹了川劇藝術瑰寶——變臉。用巧奪天工的「蜀錦」,匠心獨運的「川劇變臉」,讓龍娃娃們感受成都的非遺文化。

據龍小新城執行校長劉檁介紹,「學校立足『樂學樂教悅人悅己悅天下,善思善行知書知禮知古今』的博大情懷,涵養『創新創造、優雅時尚、樂觀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而本次開學典禮,也是為了建立培養學生良好社會主義現代品格培育課程,培養具有『傳承巴蜀文明,拓進天府文化』小公民意識的『天府小紅人』!」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 應鑫

相關焦點

  • 發紅包舞獅子誦經典…成都各校開學典禮,你最喜歡哪一個?
    又是一年開學季,每學期,成都各中小學的開學典禮往往都有一個相同的主題,然而,各個學校總是能在相同的主題下,結合自身的辦學特色和當下熱點,「玩」出各種不同的創意,比如,這學期的開學典禮,就有學校結合天府文化、朗讀者等熱門詞彙展開。   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 成都市民休閒大事:周末逛非遺 看蜀錦咋織
    昨日,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簡稱「非遺節」)迎來了第一個周末。「周末去看非遺節」成了成都市民周末休閒的一件大事,成都國際非遺博覽園內到處是人山人海。廣場上看表演、展館裡賞非遺藝術品,臨走之時再買幾樣精美的非遺產品……在非遺節過周末硬是安逸!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變臉傳承單位巴蜀文化川劇變臉學校
    巴蜀文化川劇變臉學校以「宏揚發展一脈相承的正宗川劇變臉」為使命,並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川絕技長嘴壺茶藝表演、其培訓的學員輻射全國及世界各地。他們主營川劇變臉傳承教學,長嘴壺茶藝表演教學、變臉服裝道具產銷一體化,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組織策劃等服務。傳播中國傳統藝術文化,據了解他們四川成都和山東濟南都有現場教學部為熱衷川劇變臉及長嘴壺表演愛好者們搭建學習交流的平臺。
  • 來南坪實驗小學洋世達校區看川劇變臉
    ');}-->   人民網重慶2月25日電 濃濃的年味雖漸漸遠去,但南坪實驗小學洋世達校區卻在中華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中迎來了新學期。2月25日上午8點半,南坪實驗小學洋世達校區「傳承·創新·精靈夢想」主題開學典禮正式拉開帷幕。
  • 成都演藝協會川劇變臉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
    他本人也非常支持年輕演員們的這股衝勁兒,支持今天成都演藝協會川劇變臉專業委員會的成立並向大家表示祝賀。川劇是四川人的驕傲,川劇變臉是巴蜀文化的靈魂。成都演藝協會秘書長吳維先生也在隨後的發言中說到成都演藝協會一直以來都關愛著我們成都的各個門類的藝術,川劇變臉是我們天府之國成都的名片之一,所以成立成都演藝協會川劇變臉專業委員會是非常有必要的,成都演藝協會也會大力支持我們的本土文化,讓川劇變臉專業委員會在成都演藝協會這個大家庭裡健康的成長、良性的發展是我們共同期待的。
  • 成都首屆川劇變臉藝術大賽總決賽啟動儀式
    他本人也非常支持年輕演員們的這股衝勁兒,支持今天成都演藝協會川劇變臉專業委員會的成立並向大家表示祝賀。川劇是四川人的驕傲,川劇變臉是巴蜀文化的靈魂。成都演藝協會秘書長吳維先生也在隨後的發言中說到成都演藝協會一直以來都關愛著我們成都的各個門類的藝術,川劇變臉是我們天府之國成都的名片之一,所以成立成都演藝協會川劇變臉專業委員會是非常有必要的,成都演藝協會也會大力支持我們的本土文化,讓川劇變臉專業委員會在成都演藝協會這個大家庭裡健康的成長、良性的發展是我們共同期待的。
  • 非遺展示-成都
    非遺·成都成都是全國十大古都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發祥地擁有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名勝古蹟四川 成都非遺零距離No.1成都蜀錦織繡博物館簡介成都蜀錦織繡博物館位於四川省成都市浣花溪畔的蜀江錦院,內設大型蜀錦織造工場,是全國唯一擁有全套手工蜀錦製作工藝和蜀錦歷史文化展示的專業場館。
  • 成都即將消失的民間藝術,街頭巷尾難尋蹤影,曾人氣不輸川劇變臉
    導讀:去成都,我們會找一個老茶館,最好是可以一邊看川劇「變臉」,一邊喝著茶享受成都市井生活。川劇「變臉」,儼然已經成為成都文化的一個符號。不過它也曾面臨著失傳的境地,在多方的保護和傳承之下,川劇「變臉」得以繼續,現如今提到「變臉」,都知道是川劇中的招牌路數、看家絕技,所以在去成都旅行的時候也會在街頭巷尾尋找有川劇「變臉」的劇院或者茶館。其實在成都街頭巷尾曾經還有兩齣好戲,它們的人氣不輸川劇「變臉」,只是現在很難再尋到蹤跡。
  • 詳解川劇與川劇變臉
    經過一定時期的實踐,在有些戲班,幾種聲腔便首先是在語言上,爾後是表演、音樂及舞臺美術等方面,逐漸融匯在一個統一的藝術範疇裡,形成了共同的藝術風格。為了區別於在四川流行的京劇、漢劇等其他外來的劇種,這種統一演出的戲曲形式便稱為"川戲",後改稱"川劇"。    川劇的劇目十分豐富,早有"唐三千,宋八百,數不完的三列國"之說。
  • 青州17歲中職生苦學川劇變臉 月入上萬元
    臨近寒假,不少學生在籌劃寒假怎麼玩,而濰坊培真科技工程學校2020級計算機專業4班學生李俊廷則準備寒假期間利用所學的川劇變臉技藝參加商業演出,既能賺取生活費還能弘揚川劇變臉這個國粹。「我出場費是400元一場,平均一天能變3場,一周一般商演3天,一個月下來能賺一兩萬元。」李俊廷說。
  • 內江5歲小女孩學川劇變臉 尋了10多家才定製到臉譜
    因為,為了此次藝術節,鄧婷玉自告奮勇學起了川劇變臉,排練約1個月時間便能較熟練地變4張臉譜,她的老師和同學們都覺得不可思議。他們不知道的是,為了學習變臉,鄧婷玉不僅每個周末從早練到晚上,家人還帶著她尋找了10多個臉譜製作人,才在成都定製到了4張臉譜。
  • 四川非遺體驗之旅|成都蜀錦蜀繡技藝體驗基地
    國家級非遺項目蜀錦、蜀繡作為四川特有的傳統技藝歷史悠久,底蘊深厚那麼在四川想要了解這些非遺蜀錦是成都的標誌性技藝,成都以盛產錦而獲得「錦城」、「錦官城」的美名。2006年,蜀錦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 如何守住川劇「變臉」的秘密?「變臉」還有秘密嗎?
    「變臉」從全本戲中獨立的歷史僅有三十年左右,上世紀九十年代,川劇演員彭登懷發現成都夜間很有演出市場,故而他率先將川劇《白蛇傳》中的變臉絕活從劇目中獨立出來,在成都附近的夜間戲場演出,以短、平、快、絕為特點的「變臉
  • 川劇的變臉,你都了解多少?
    小編認為,川劇是成都的特色之一,就連粵劇大佬羅家英,都曾來成都參觀學習。演員們兢兢業業,日復一日的出演著那些經典的故事,弘揚著專屬於中國的文化信息。在川劇劇臺上,能一次次利落瀟灑,通透至極的展現出熟練動作和聲音,是通過數十幾年一次次咬牙堅持到底的「修煉」才能做到的。其中有多少苦,也只有川劇人才知道。
  • 「彩色周末」非遺盛宴:國粹川劇變臉在保定遇見河北梆子
    圖為戲曲舞蹈《梨花頌》表演現場。河北新聞網訊(顧月)7月14日晚7時30分,常青國際養老產業集團股份有限責任公司攜手保定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河北新聞網保定頻道舉辦的惠民演出「彩色周末」在保定軍校廣場如約而至。與以往表演不同的是,此次演出極具地方文化特點,國粹川劇變臉前來「踢館」,河北梆子盡顯「冀文化」本色。
  • 成都滑翔傘「發燒友」4200米高空展示川劇變臉
    4200米高空展示川劇變臉 成都滑翔傘「發燒友」摘得飛行節銀牌  7月15日,在這場飛行者的嘉年華上,天空中飄著五花八門滑翔傘「發燒友」,有艾菲爾鐵塔、鸚鵡、聖誕禮盒……當川劇扮相的孫悟空出現在高空時,全場開始歡呼,也正因為這一獨具特色的川劇形象,「孫悟空」摘得了一枚銀牌。
  • 川劇「變臉玩偶」將走出川門
    【中外玩具網12月13日訊】川劇變臉是四川一絕,堪稱中華藝術之瑰寶,川劇變臉結合玩具,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呢?近期,一款川劇「變臉玩偶」(Face-Changing)在國內玩具市場迅速躥紅,成為不少廠商熱議的話題。
  • 川劇變臉吐火參加四川省第七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活動
    川劇,是中國傳統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四川、重慶及貴州、雲南部分地區,由崑腔、高腔、胡琴、彈戲、燈調五種聲腔組成。在戲劇表現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創造,能充分體現中國戲曲虛實相生、遺形寫意的美學特色。2006年5月20日,川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川劇小生逍虎揭秘變臉「呼吸法門」
    昨日,武當派內家武功傳功及國粹文化講學之旅(重慶站)在磁器口舉行,現場有武學養生之道的講解、四川長嘴壺功夫茶藝表演和川劇變臉表演。表演結束後,著名川劇小生逍虎向重慶晚報記者講述了川劇變臉背後的故事,以及大眾對此的一些誤區。
  • 小學生跟著大師學川劇變臉
    「天府之國山水靈,川劇變臉技藝精……」神奇的川劇變臉,早已成為四川的一張國際名片,並與可愛的國寶大熊貓齊名,是來川旅遊者必看的兩種最具地方特色的自然和文化元素。  5月15日,彭登懷川劇變臉藝術傳承班在七中初中附小建立——經過嚴格篩選,30名七中初中附小1-3年級的學生成為首批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