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維颶風來了,又一次吹掉美國的皇帝新衣,露出這三個傷口………

2020-12-17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哈維颶風來了,又一次吹掉美國的皇帝新衣,露出這三個傷口………

8月25日,颶風「哈維」(Harvey)登陸美國德克薩斯州。

「哈維」是美國12年來最強級別颶風,上一次是2005年的卡特裡娜。

據報導,得州部分地區降水達1000毫米,多個城市24小時降水量超過500毫米。美國國家氣象服務中心稱這次降水強度之大「史無前例」。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由於「哈維」颶風登陸,為保證在必要情況下立即提供聯邦援助,德克薩斯州進入自然災害狀態。

天災面前,美國民眾對政府的救災動作相當失望,吐槽聲一片。

文 | 晉榮 瞭望智庫特約國際觀察員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得州休斯敦都會區是美國第四大聚落。現在整個城市主要道路均被洪水淹沒,成為一片澤國。大片房屋被洪水浸泡,加上強風破壞,一些房屋倒塌,超過30萬居民家中斷電,高速公路被迫關閉。雖說天災來臨,無法控制,但是從各處新聞媒體報導來看,得州政府和休斯頓當地是真的沒有做什麼準備。

這也引出美國在救災方面的三大問題:地方規劃、槍枝文化和基礎設施嚴重老化。

1

都會區罪與罰 

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這種國體鼓勵自治。說得好聽是促進自我管理與自由發展。說不好聽,這個社會在政治層面傾向於自掃門前雪。

與全世界大多數國家不同,代表美國的聯邦政府(Federal Government)並不能自上而下管理地方事務。美國建國時,各州(State)派出代表參加制憲會議,並且規定將來修憲也需要獲得州的通過才可以。

州在美國政治史中早於聯邦,聯邦政府的最初授權也來自於州。所以,州在美國地方管理上扮演主要角色,而聯邦則是輔助角色。聯邦欲插手地方只能靠特定事務和撥款,比如郵政、FBI或教育撥款。

在一般情況中,州以下是郡(County),郡以下是城(City)。

美國各郡全圖

近年來中國興起的城市群概念,在美國已經暢行很多年了。不過,美國興起城市群的原因更多是一種無奈。

在中國,一個城市快速發展,可以將治下的縣合併為區。只要相關利益協調得當,在社會文化上看起來理所當然,不會存在制度與文化阻力。

但是美國不一樣。

在制度上,由於城是地方管理的最低一級,所以10萬人的城和1萬人的城是平級的。大城在政治秩序上無法通過政令合併小城。

在文化上,雖然美國是全世界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但是在傳統文化中就不信任城市。

國父傑斐遜就曾經寫過:我認為城市對人類的道德、健康和自由有害。上世紀70年代時,前紐約市長約翰·林賽也論斷道:根據美國人的心理,城市基本上屬於令人懷疑的體制。

所以,哪怕是住在城市裡的人,也對於小城併入大城存在牴觸心理。當一座城市快速發展之後,將周邊併入便會形成極大阻力。退而求其次,一般大城市選擇和周邊小城市組成城市群,這也就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知的都會圈(metropolitan area)。

二戰為美國帶來了人口大遷徙與製造業大發展。今天我們所熟知的多數美國大城市都形成於二戰和二戰之後。

美國是一個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在美國有著天字第一號的權力,在城市規劃中有著當仁不讓的發言權。加之那時美國奉行種族歧視,體現在城市的規劃和發展中就是房產商用資本將他們不喜歡的少數族裔隔離開,並且為特權族群(白人)提供便利。

這一弊端被今天的美國自由派學者描繪成了「多元化」。

事實上,去過美國的人都有體會,如果不是開車而是在城市街道上閒逛,一不小心就會走入陰森森的落後社區……

農村是白人傳統的聚居地,那個地方沒有少數族裔的立足之地。所以越來越多的少數族裔和新移民不斷湧入城市,繼續被資本的「城市規劃」隔離到落後社區中,落後社區不斷擴大,影響到了白人居住的「高尚社區」。

而周圍的小城就成了「高尚的」白人逃離的地方。那裡地價比大城市便宜,稅收更加靈活,而且可以獲得更大的政治發言權。白人們就逐漸形成了工作在大城市,吃住在小城市的生活方式。

自己開車成為白人們在大小城市之間穿梭的首選交通方式。因為有了車,他們也就不需要公共運輸,這也讓大城市的政府失去了發展公共運輸改善基礎設施的動力。直接結果就是,美國城市的公共運輸和基礎設施被荒廢,因為沒道理為少數族裔進行過多的公共投資。

在政府構成上,美國各級政府多採取選舉制,而不是任命制,所以集中了大企業和財富的城市影響力往往壓過郡甚至州。比如當年芝加哥市長戴利,通過控制芝加哥,把整個五大湖區的民主黨置於自己的影響之下。而在城市內的體現就是,市長與當權派會把更多的公共資源傾瀉到自己的選區,保證自己選民獲得選舉紅利。這也進一步加劇了美國城市的分裂。

以上每一件政策,單拎出來都不算什麼大事兒。

是啊,不就是你膚色跟我不一樣,我不想跟你住一塊麼。不就是我有錢有人想要增加影響力麼。鑽個牛角尖都能解釋為人之常情,有些學者甚至可以從政治和社會學層面去洗地。

不過事實是,美國城市分裂了。平時看沒什麼,畢竟每個人都在忙著過日子。但是一旦天災降臨,現實就會殘酷地告訴每個人,我們不是同胞……

2

槍枝文化

德克薩斯糟糕的營救其實不是第一次了,當年卡特裡娜颶風肆虐,美軍進入當地救災,一度讓紐奧良變成了戰場。很多國人看到都感覺詫異,為什麼美國沒有中國的軍民魚水情?

這個實屬無奈。

美國是一個槍枝社會,人均持槍率甚至多過一些落後國家的軍隊。當年北美殖民老百姓就是靠著這些自有槍枝在萊剋星頓打響了反英第一槍。

槍枝社會不能說全都不好,至少沒有人敢隨隨便便入侵美國,因為一旦進入美國就相當於掉入了美國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但是外敵入侵美國機會少,美國人自己殺自己機會多。僅2000-2014年間,美國在公共地帶發生的槍擊案就有133起,居世界首位,遠超居後的10個國家的總和。公共場合以外,槍擊就更加猖獗了。美國平均每天有93人死於槍枝。

2005年,卡特裡娜颶風災難的中心是路易斯安那州的紐奧良,直接間接造成了4千多人死亡。

當時,紐奧良的秩序已經崩潰。

前文提到,美國城市規劃中一個不能說的秘密就是「種族隔離」。所以災難來臨後,白人被快速撤離了,而黑人被留在了災區。

由於長久生活在貧困中,黑人社區已經進入到了低教育-沒工作-犯罪的惡性循環中。社會秩序崩潰後,搶劫、強姦和頻繁的槍擊案讓紐奧良變成了一個戰場。在一個人人都可以持槍的社會中,救災就很難「眾志成城」了。

當時任總統小布希派美軍進入紐奧良的時候,他們不單單帶有救災的任務,還肩負恢復秩序的使命。

卡特裡娜期間,美軍在災民家巡邏

他們眼中,每一個災民都可能掏出槍來。

當時,路易斯安那州州長Kathleen Blanco就在新聞記者會上明確向劫匪宣稱:我們的部隊裝備有M16,而且已經上好彈藥。掌握射擊和殺敵技能。如果他們需要,他們很願意開槍。

路易斯安那州長Kathleen Blanco

得州是美國的擁槍大州,買槍非常容易,帶槍上街也同樣容易。這裡的槍枝甚至成為一種「政治正確」。

而休斯頓也不是個平安的地方,每年平均發生550起槍擊案。所以,在這一次的風災水災中,休斯頓會變成一個怎樣的世界,值得人們細細觀察。

很多人說美國不派軍隊來救災,這是冤枉美國人了。德克薩斯1.2萬國民警衛隊已經全部動員了,聯邦也調度了陸海空三軍參加救援。

但是他們沒辦法像中國軍隊一樣平等看待每一個老百姓,因為誰都可能有槍。子彈不長眼睛,所以災難中的美國沒有子弟兵。

3

基礎設施老化 

雖說遇上像卡特裡娜或者哈維這樣的颶風,可能全球多數大城市都頂不住。但是休斯頓糟糕的情況和其陳舊落後的基礎設施也會雪上加霜。

德克薩斯州政府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和商業稅,所以近些年來發展非常快,是美國GDP與人口成長最迅猛的州之一。但是,這也給德克薩斯的城市發展帶來了與美國其他大城市一樣的困境。

快速城鎮化與都會區造成基礎設施不能統一安排,使得城市排水系統老化且落後。「多元化」社區表面看起來繁榮,但是一旦秩序崩潰後果不堪設想。

休斯頓下水道系統長達6700英裡(≈10780公裡),其中有1000英裡建於1970年以前。現在,這套系統已經不堪重負,在2009年之後平均每年都會有838起下水道溢出事件。

其實早就有人關注到了這個問題。早在2002年,美國關注環境的網站「Water & Waste Digest」就報導了休斯頓排水系統問題。當時,城市排水系統資金缺口已經高到66億美元。政府只能把錢花在刀刃上,更換一些不得不換的管道。

用時任公共工程部主管Jon Bosch的話來說,整個休斯頓的排水系統就是各種補丁,隨時都會完全崩潰。

2015年,這個問題又被媒體發掘出來。美國水資源網當時就已經報導了休斯頓的公共工程官員稱下水道溢漏不可避免。

當年萬聖節,休斯頓因為暴雨而有汙水溢出,當地的社會活動人士都躁動了,然而市政府的回應是:

沒轍……

時任公共工程部發言人的Alvin Wright就說:「雨水會使下水道系統不堪重負。特別是下遊地區,這導致汙水會從井蓋中溢出。」

以前的萬聖節都是人扮鬼,這下子下水道裡頭的東西都翻上來了,足夠恐怖。

休斯頓下水道溢出情況圖

另一位發言人Gary Norman則更加直白:休斯頓的排水系統無法承受10英寸(25釐米)以上的降水量。

很明顯,大家都知道休斯頓的下水道有問題。政府知道,老百姓知道,那到底修不修呢?

休斯頓這些年來除了警隊和消防局外,所有公共部門的預算都在減少。更糟糕的是,不單單不給錢,市政府還要求排水系統提高效率。而想要整個更新升級,需要花90億美元。

太貴,算了吧,不是也沒出什麼大問題麼。汙水溢出多了也就習慣了,也能算是城市味道。只能繼續是歷史遺留問題……

歷史遺留問題的特點就是誰也不用負責,只等著老天爺來懲罰。

最後,哈維來了……

註:全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總監製:吳亮

監製:夏宇

責任編輯:戴麗麗 李逸博

編務:謝芳

相關焦點

  • 兩場颶風肆虐 美國一年GDP的1.5%恐怕沒了
    最後,「艾爾瑪」是經常受到颶風侵襲的古巴近百年來第一個5級颶風。氣象網站預測:經濟損失相當於美國GDP的1.5%美國氣象預測網站AccuWeather預計「哈維」和「艾爾瑪」將累計使美國經濟損失高達2900億美元。▲當地時間2017年9月10日,颶風「艾爾瑪」登陸美國。
  • 12年來最強颶風洗劫美國,數十萬人逃難,手臂寫...
    當地時間25日晚,颶風「哈維」(Harvey)以130英裡的時速登陸美國得州沿岸地區,這是美國自2005年以來最強大的「怪獸級」颶風,數十萬民眾被迫避難。為了加快聯邦政府救援行動,得州州長艾波特(Greg Abbott)要求總統川普宣布「哈維」為「重大災難」,對30個郡發出災難公告。
  •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艾爾瑪已成為大西洋史上最強颶風
    央廣網北京9月8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就在12年來的最強颶風「哈維」重創美國德克薩斯州的消息仍然佔據國際媒體的大量版面時,同處墨西哥灣沿岸的佛羅裡達州人民突然發現,當地的新聞頭條換了名字,不過仍然躲不開颶風。
  • 黴黴低調向哈維颶風災民捐善款 銀行表示數額可觀
    泰勒·斯威夫特  據外媒報導,流行天后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向哈維颶風災民捐出數額「可觀」的善款,她也是德克薩斯州休斯頓哈維颶風之後最有影響力的明星之一。  八月底哈維颶風重創休斯頓,造成至少四十多人喪命,導致近六百萬人口受災,多家煉油廠關閉。很多演藝圈明星向災民捐款,9月1日上周五,27歲的歌手泰勒·斯威夫特向休斯敦食物銀行(Houston Food Bank)捐款,來援助災民。
  • 可怕的臉 艾爾瑪颶風「骷髏頭」衛星圖
    據外媒報導,哈維、艾爾瑪等颶風已經向人們展現出了它們毀滅性的力量,而就在近日,這些風暴終於露出了它們的「真容」。當地時間周五,Weather Channel高級氣象學家Stu Ostro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分享了一張艾爾瑪颶風的衛星圖。令人頗感興趣的是這張氣象圖讓大家看到了一張可怕的臉。
  • 強颶風「艾爾瑪」衝擊美國佛州 超700萬人緊急撤離
    目前,佛羅裡達州67個縣有64個已經開設了共計573個避難所,有的避難所人數超過1萬人。截至11日早上,約15.5萬人在避難所度日。為了應對颶風帶來的災害,邁阿密—戴德縣等多地還宣布實施宵禁。颶風中,邁阿密兩套重型起重機折斷,橫在街道上方,主要街道都有積水,海水倒灌,浸滿邁阿密河。  颶風登陸點基韋斯特市通信中斷,街道上洪水最深將近1米。
  • 「這世界」大西洋史上最強颶風之一來了,美國人應接不暇
    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來形容最近的美國和它的鄰居最恰當不過。哈維颶風的影響還沒徹底結束,現在,又一波颶風沿著加勒比海上的巴布達小島、波多黎各、英屬維京群島和美屬維京群島一路向美國的佛羅裡達襲來。在這股力量下,可以肯定,即使美國做好再堅強的防禦,也很難抵擋這股颶風的侵襲。兩個加勒比海上的小島可以說已經被伊爾瑪吹毀了。據《每日郵報》報導,伊爾瑪過境後,加勒比海上的巴布達和聖馬丁島上 95% 的房屋全部損毀,有一人在風暴中遇難。當地最高官員丹尼爾·吉布斯用「巨大的災難」形容了伊爾瑪。
  • 「伊爾瑪」成大西洋史上最強颶風 美國佛州發撤離令
    (原標題:「伊爾瑪」成大西洋史上最強颶風佛州向南部群島發撤離令)中新社休斯敦9月6日電美國國家颶風中心最新信息指出,颶風「伊爾瑪」於6日已升級為大西洋史上最強熱帶氣旋。當地時間2017年9月4日,波多黎各聖胡安,工人將船安放至幹船塢,準備迎接「艾瑪」颶風。
  • 倒掛理論之父哈維:中國經濟下行是暫時的,美國或陷長期衰退
    美國10年期國債的利率跌到了3個月期國債利率的下方,即在當年首次出現了收益率倒掛(短期利率高於長期利率);3月25日,3個月和10年期美債收益率利差為4.905個基點,收益率曲線倒掛擴大。2019年5月,3個月和10年期美債收益率再次倒掛,且持續至8月。不僅如此,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個國家首現2年期和10年期國債收益率倒掛。
  • 颶風「何塞」緊跟「艾瑪」直撲美國
    海外網9月9日電 超強颶風「艾瑪」(Hurricane Irma)正朝美國佛羅裡達州直奔而來,緊隨其後的則是8日已經升級為四級強度的颶風「何塞」(Hurricane Jose)。氣象專家指出,這是大西洋海面上,有史以來首度出現兩個風速超過每小時150海裡的颶風同時存在。
  • 陳培雄:股市《皇帝的新衣》(會員製版)
    一天來了兩個騙子,自稱能織出世界上最漂亮的衣服,並且這種衣服只有聰明的人才能看見。喜歡新衣的皇帝給了騙子很多錢讓他們製作新衣。皇帝又讓大臣們去看新衣服,大臣們為了表示自己聰明,都假裝看見了皇帝的新衣。當皇帝穿上「衣服」出去遊行時,百姓也都誇耀皇帝的新衣。最終只有一個孩子喊:「皇帝什麼也沒有穿呀!」  整個故事情節圍繞著一個道具「新衣」,一個事實「穿沒穿衣服」展開。
  • 颶風「艾爾瑪」登陸佛羅裡達 或造成美國史上最嚴重經濟損害
    央廣網北京9月11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席捲多個加勒比海島、有史以來最猛的大西洋颶風「艾爾瑪」持續肆虐,當地時間昨天(10日),「艾爾瑪」登陸美國佛羅裡達州,出現強風暴雨天氣。
  • 「這世界」從前車馬很慢,現在颶風很慢,但這就有點慘了
    簡直可以說颶風過境,摧城拔寨。科學研究表明,颶風的破壞力正在變得越來越強。為什麼會這樣呢?答案在於一個「慢」字。根據《自然》最新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全球範圍內的颶風在減速》顯示,颶風在陸地上的移動速度在 1949 年到 2016 年期間降低了 10%。
  • 大西洋東部史上最強颶風向愛爾蘭、英國奔襲而去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記者包雪琳)14日給葡萄牙亞速爾群島帶去強降水後,大西洋東部海域迄今為止最強勁的颶風「奧費利婭」正奔襲愛爾蘭和英國。氣象學家預計,儘管「奧費利婭」登陸這兩個國家時強度會減弱,但其威力也會損壞當地建築物,並可能誘發洪災。
  •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大西洋颶風季已正式開始
    據外媒The Verge消息,大西洋的颶風季將於6月1日正式開始,這將是個大麻煩。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在推特上稱颶風季已正式開始了,並預測本周在墨西哥灣坎佩切區域上空形成熱帶低壓的概率為80%。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上周預測,這個颶風季將比正常情況更糟糕的可能性有60%。這看起來可能會有多達19個被命名的風暴,包括多達6個大颶風。一個平均的颶風季節通常由大約12個命名的風暴組成,其中有三個大型颶風。當然,2020年的情況更加特殊。
  • 「哈維」引發休斯敦城內澇 洪水已致3死
    大西洋風暴「哈維」經36小時對美國南部沿海地區的襲擊,持續對德克薩斯州造成次生災害。目前,休斯敦市發生內澇,已致3死,數百人因洪水被困家中等待救援。  風暴「哈維」25日是在距休斯敦驅車需5小時的西南地區登陸,此前休斯敦地區災情不算嚴重。直到26日下午5時起,休斯敦市內開始雷電交加普降暴雨。
  • 美國小狗在颶風中叼狗食自保成網紅
    哈維颶風登陸美國德克薩斯州部分地區,有民眾發現一隻混種德國牧羊犬叼著整袋狗食走在街上,照片在網絡暴紅。網友大讚這隻小狗充分展現堅忍不拔的「得州精神」。也有網友對於它「做好萬全準備」給予高度肯定。哈維颶風後,一條機智的狗狗離家出走,沒想到竟帶著滿袋食物回來了。
  • 「奧費利婭」奔襲愛爾蘭、英國,系大西洋東部史上最強颶風
    氣象學家預計,儘管「奧費利婭」登陸這兩個西歐國家時強度會減弱,但其威力也會損壞當地建築物,並可能誘發洪災。法新社15日報導,「奧費利婭」是今年大西洋颶風季第15個被命名的颶風,其影響預計持續至11月底。氣象學家說,「奧費利婭」是有氣象記錄以來大西洋東部海域威力最強勁的颶風,也是1939年以來波及範圍最北的颶風。
  • 皇帝的另一件新衣
    原標題:皇帝的另一件新衣 或許你也曾精心挑選一本童話故事書,和孩子度過一段美好的閱讀時光。經典童話故事裡一定有丹麥作家安徒生,還有這篇耳熟能詳的《皇帝的新裝》。愛穿新衣的皇帝遇上了兩個騙子,他們說能織出世界上最美麗的布,縫出的衣服還有個神奇的功能,凡是不稱職的人或者愚蠢的人都不能看見。
  • 偽造公文公款旅遊是現代版「皇帝的新衣」
    為了報支此次旅遊費用,祁林採取移花接木的手段,對江蘇省殘聯《關於做好2013年度中國肢殘人協會中途之家工作交流會的通知》做手腳,不僅偽造了一份江蘇省殘聯要求鹽城市殘聯派員赴西安參加會議的通知,還虛構了三名同行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