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讀史明智」,從歷史中我們可以獲取不一樣的見解和智慧,這些史學智慧就像引領我們前行路上的一盞盞明燈,給人啟迪,富有意義。
這篇文章主要向大家介紹一部我國古代歷史上的編年體通史巨著:《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是一部編年體通史巨著,由北宋司馬光主持編修,參加編撰的還有劉恕、劉斂、範祖禹等人,全書294卷,記載了上起戰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的歷史,以朝代為紀,共有16紀。是一部極其宏偉的著作,因為它是按照年份編排杜撰的,所以稱其性質為編年體史書。
杜撰起因:
《資治通鑑》的作者司馬光認為歷代史籍浩繁,後人難以遍覽,於是決定取諸史籍精要內容,編撰一部編年體史書。
《資治通鑑》一書歷時19年完成。耗費了司馬光等人大半生的精力,經過超越古書,體系編排,觀點見解等,排除重重困難,終於在天祐元年(1086年)成書,成書之後,司馬光將其呈送宋神宗閱讀。 神宗閱後,頗為震撼,認為此書意義非凡,可以「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於是賜書名為《資治通鑑》。
歷史意義:
一、文學性
該書雖以政治, 軍事為主,略於經濟、文化,但所包含的時間長,且取材廣泛,保存的史料尤為豐富,在古代史學史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為後世史家所推崇。
二、歷史性
它的內容以政治、軍事的史實為主,藉以展示歷代君臣治亂、成敗、安危之跡,按時間先後敘次史事,往往用追敘和終言的手法,說明史事的前因後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統而明晰的印象。作為歷史的借鑑,為後世提供了極其有利、重大的閱讀意義。
編輯:王寧
撰寫發布此文意在發揚和傳播我國的傳統優秀文化,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關注並留下您的觀點評論,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