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抓雙循環格局下對外開放新機遇 成都經開區致力打造新能源汽車...

2020-12-11 騰訊網

來源:龍泉驛區委宣傳部

「今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我們公司的生產量同比仍保持增長,這與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政府給我們的支持是分不開的。」一汽大眾成都分公司公關部經理吳萍在第八屆「開發區對話500強」活動現場介紹道。

為促進國家級經開區與世界500強企業面對面交流,共話國內國際雙循環新格局,共謀對外開放合作新機遇,12月9日,由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指導,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商務廳、長江經濟帶國家級經開區協調發展聯盟共同主辦的第八屆「開發區對話500強」活動在成都經開區舉行。

與會嘉賓就全國開發區如何緊抓對外開放新機遇,以及如何打造國際化的營商環境進行了深度交流與探討。無論是主論壇還是分論壇等活動現場,汽車產業,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如何實現突破發展都成為嘉賓關注的焦點。

制定「一攬子」行動計劃,整車產量仍保持百萬量級

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規模的汽車市場。雖然今年汽車產業形勢跌宕起伏,歷經將近四個月大幅下降。但總體來看,中國汽車產業基本保持相對穩定。今年汽車產銷有望達到去年水平,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有望達到甚至超過去年水平。

2006—2017年,中國汽車產業高速發展,並持續轉型升級,年均增速達到15.6%;2017—2020年,汽車產業發展進入平臺調整期,年均增速為-1.0%;進入十四五發展期,中國汽車產業預計將呈現平穩增長狀態。

圖:成都市經信局汽車產業處處長文彬

目前成都市汽車產能已達到200餘萬輛,工業總產值超過2千億,已有整車28家,規模以上零部件企業218家,產業體系不斷健全。「今年疫情影響下,我們2020年全年實現整車產量仍將保持百萬量級。」 12月9日,成都市經信局汽車產業處處長文彬在「新能源汽車西部增長極交流會」上介紹道,

聚焦成都汽車產業,就不得不提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這座城市本身就蘊含強勁的「汽車基因」。數據顯示,經開區去年整車產量100.7萬輛,佔四川省的90%,成都市的96%。

圖:成都經開區管委會主任、龍泉驛區人民政府區長杜海波

成都經開區管委會主任、龍泉驛區人民政府區長杜海波介紹稱,目前,經開區聚集10家整車、300餘家關鍵零部件企業,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面對汽車產業深度調整、新冠疫情的巨大衝擊,成都經開區制定了穩企業、穩外貿、穩投資的一攬子行動計劃,出臺了應對疫情的『1136』政策措施,推動經濟穩步提升。」

「今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我們公司的生產量同比仍保持增長,這與龍泉驛區政府給我們的支持是分不開的。」一汽大眾成都分公司公關部經理吳萍表示,去年公司產量為46.4萬臺,今年預計將達到47.5萬臺,同比增長2.3%。

2020年1—10 月,成都經開區實現整車產量 80.3 萬輛,整車產值 969.7 億元,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 2.2 萬輛、增長44.1%。

加快構建產業生態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當前,成都正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以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為統領,打造產業生態圈、創新生態鏈,不斷優化國際營商環境。構建創新創業應用場景,大力吸引海內外客商投資創業發展。

全市汽車產業聚焦智能高端新能源、國際化發展方向,以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為突破口,有力促進了汽車研發製造、檢測檢驗、後市場等高能級項目的加速聚集、集群成鏈發展。據文彬介紹,「全市智能網聯汽車生態圈已形成以成都經開區兩個功能區、龍泉驛汽車產業功能區、中法產業園統領簡州新城、天府新區、邛崍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功能區的『一核三新』的布局。」

今年以來,面對複雜嚴峻的內外形勢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衝擊,成都經開區堅持「穩當前」「謀長遠」相結合,積極應對外部風險和內部問題,持續優結構、促轉型,增強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支撐力。

具體包括汽車產業轉型發展,深入實施大眾品牌戰略、豐田倍增戰略、吉利高端戰略,大眾捷達 VS7 成功上市、吉利 BMA 領克 06 車型正式發布、一汽豐田 TNGA 新車型項目加快建設、沃爾沃 SPA2平臺高端項目成功引進……

同時,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實現新突破,吉利新能源整車項目加快落地,中國信通院車聯網創新中心正式落戶,中德智能網聯汽車四川試驗基地規劃展示中心開工建設,億華通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及加氫站項目月底開工,引領汽車產業向新能源轉型、向智能化升級。

「今年二季度,我們和成都經開區籤署了全面的合作協議,未來雙方將在電子信息產業、智能網聯汽車等方面深度合作,在優勢互補的背景下,有望構建汽車產業發展新的增長點,成為世界級的新能源汽車西部增長極。」重慶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張進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而政策的指引則為成都經開區智能汽車的創新與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行業背景。

10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21-2035)》明確了未來15年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和目標,為行業和市場帶來了發展定力和信心。「新能源汽車產業投資前景十分廣闊,未來將催生一個萬億級的市場,熱誠歡迎大家來成都投資發展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文彬表示。

全面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3.0版,成為投資最熱區域

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是成渝雙城經濟圈的重要門戶城市、成都「東進」的橋頭堡,也是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承辦地、成都中法生態園所在地、全國第六大汽車產業基地。201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18.9億元,連續7年位居全省縣級行政區首位,綜合實力位列全國國家級經開區第19位、全國百強區第27位。

在9日的「中法及中歐國際合作論壇」上,成都中法生態園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楊亮就園區建設發展情況進行了分享。「從地理空間來說,成都中法生態園所處的位置現在是成都東進以後成都市的地理新中心。」楊亮介紹稱,目前園內聚焦了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智能製造、創新研發、貿易博覽等產業。

比如華僑城錦繡天府項目,這是華僑城在西部地區打造的一個品牌,投資了158億,在東安新城核心區打造的生態項目;然後神龍汽車項目是最具有法國特色的項目,是標緻雪鐵龍和東風二汽合作的項目。還有投資105億的塑米城西南總部,華潤國際文體中心項目,華股份西南智慧基地,還有城東國際藝術商業綜合體等等項目。「通過這些項目落地園區體現了和現代產業,和未來城市融合發展的良好的態勢。」

據悉,成都經開區作為成都市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正全面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3.0版,區域創新創業環境持續改善。楊亮表示,「市委領導對龍泉驛對成都經開區有一個提法,就是發展潛力最大、投資價值最大、發展最有希望的區域。這個區域最後加了一句話,就是沒有之一。」

今年以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嚴峻考驗,成都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科學研判、果斷決策,全市上下開展了為期半年的重大項目招引攻堅行動,取得積極戰果。統計數據顯示,成都經開區與深業集團、西門子、杉杉集團等多家企業達成了項目合作,總投資額達541億元。

圖:成都經開區管委會主任、龍泉驛區人民政府區長杜海波

杜海波稱,「成都經開區的機遇是廣大企業家朋友的機會,我們熱誠希望與大家一起共享新機遇、共創新未來,讓成都經開區成為廣大企業家投資的福地。」

相關焦點

  • 「開發區對話500強」:緊抓對外開放機遇 成渝兩地經開區聯動發展
    活動現場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蘇娜 攝12月9日,以「雙循環格局下開發區對外開放新機遇」為主題,第八屆「開發區對話500強」活動在成都舉行。在新的雙循環格局下,本屆活動就全國開發區如何緊抓對外開放新機遇,以及如何打造國際化的營商環境進行交流與探討。「作為對外開放高地的開發區,經過幾十年建設,引資政策、產業基礎、結構配套以及交通、人才、物流、金融、科技等都變化深刻。」
  • 「第八屆開發區對話500強」在成都經開區舉行
    四川在線記者 吳亞飛助推世界500強及知名中外企業了解我國對外開放最新政策,搭建與長江經濟帶國家級經開區交流合作渠道,12月9日,第八屆「開發區對話500強」活動在成都經開區舉行,與會嘉賓就新的雙循環格局下,開發區如何緊抓對外開放新機遇、如何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進行交流與探討
  • 從「造汽車」到「玩汽車」 這是你認識的成都經開區嗎?
    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背景下,本屆活動以落實轉型升級創新發展要求,推動經濟社會向好向上為焦點,吸引170餘家世界500強及中外知名企業,70餘家國家級及其他經開區參加。將為成都和世界500強企業及知名企業,搭建起雙向交流合作的高端平臺。賽事和活動緊鑼密鼓,成為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傲立發展潮頭的最好註腳。
  • 70多個國家級及其他開發區在成都對話「500強」他們說了這些……
    12月9日,本屆「開發區對話500強」活動來到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龍泉驛區),吸引廈門國貿、遠洋集團、深業集團、西門子工業軟體等「500強」,與成都經開區、重慶經開區、南昌經開區、鎮江經開區等國家級及其他開發區,以「雙循環格局下開發區對外開放新機遇」為題,探討新的時代背景下,如何緊抓對外開放新機遇,以及打造更優的國際化營商環境。
  • 解讀《建議》:關鍵詞(一)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2020年末,成都審議通過《中共成都市委關於制定成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成都市「十四五」規劃要點相繼明確。站在2021年全新的起點,將遵循站位新發展階段、踐行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基本邏輯,奮楫揚帆開新局。
  • 漢交會助力武漢打造「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新樞紐
    接二連三的好消息表明,正在硬核奔跑的大武漢,將成為雙循環新格局中的核心樞紐城市。雙循環,是新格局也是新機遇。武漢,以新的姿勢,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發揮重要樞紐作用。從宏大的視角來洞悉未來,漢交會,不止是商品交易盛會,更是內陸地區構建雙循環的重要抓手。
  • ...新書發布會 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中國經貿發展機遇與挑戰高峰...
    中國發展網訊 2020年11月20日,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中國商務出版社、中央財經大學粵港澳大灣區(黃埔)研究院開放型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聯合舉辦了《中國智庫經貿觀察(2020)》新書發布會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中國經貿發展機遇與挑戰高峰論壇,來自中商智庫、商務部研究院、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山大學、安徽財經大學、江西財經大學等特邀嘉賓以及校內外師生共
  • 專家探討雙循環格局下中國經貿發展機遇與挑戰
    在近日舉辦的《中國智庫經貿觀察(2020)》新書發布會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中國經貿發展機遇與挑戰高峰論壇上,專家學者從不同領域探討了如何加速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以及在新發展格局之下,中國經貿合作所面臨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 成都:「區」指可數
    一個月前的8月21日,四川省政府正式批覆同意設立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開發區。成都由此再添一個省級經開區,高質量發展增長極再賦新能。成都其他已有的國家級或省級新區和開發區目前發展如何,未來又將變成什麼樣子?你期待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上饒經開區新能源汽車產能比重列全國前三
    首批30輛造型美觀的「上饒牌」豪華旅遊大巴列隊駛出博能上饒客車公司,啟程前往廈門港口,通過海運運抵世界最富裕的「石油王國」——沙烏地阿拉伯……上饒經開區吹響汽車產業發展的「衝鋒號」,截至目前,已形成5大整車、6大核心零部件、70餘家汽車零配件企業產業鏈的格局,整車年產能達87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比重佔88.5%,與全國各地的汽車產業園的新能源汽車佔比相比列全國前三、江西第一;2019年,上饒經開區汽車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
  • ...六保」任務】 南昌經開區:緊抓項目穩投資 築牢經濟「壓艙石」
    9月6日,江西衛視《江西新聞聯播》頭條以 《南昌經開區:緊抓項目穩投資 築牢經濟「壓艙石」》為題,聚焦報導經開區做好「
  • 「雙循環」:新形勢下的必然選擇
    為此,中國正在加快構建「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使世界經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但中國擴大開放的步伐仍在加快。近期,中國一系列擴大開放的舉措表明,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
  • 上饒新能源汽車產業是怎樣崛起的?
    「這些項目達產達標後將形成121.5萬輛的整車生產能力,產能規模居全省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車的比重超90%,到2020年,上饒將成為全國排名前三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上饒經開區招商局局長張小龍介紹。  夢想正一步步成為現實。
  • 三十而立 贛州經開區發展正當時
    人民網南昌7月24日電 (黎中元) 30年前,那裡還是一處默默無聞的小村莊;30年後,已經發展成為橫跨227.76平方公裡,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雙首位產業蓬勃發展,區位優勢不斷彰顯,常住人口38萬,宜工宜商宜居宜遊的國家級經濟開發區……7月24日,贛州市委常委、贛州經開區黨工委書記李明生走進人民網江西演播室,談起了經開區30年來的故事。
  • 發力雙循環 擁抱新機遇|新發展格局下南通產業質態掃描
    發力雙循環 擁抱新機遇|新發展格局下南通產業質態掃描 2020-12-25 09:33:56 來源: 南通網 面對疫情衝擊和國際市場波動,經濟和產業格局正在發生重構性變化。
  • 上饒經開區闊步走進新時代(圖)
    安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僅兩年,電池產品一直受到國內一流整車廠青睞。這家迅速成長起來的企業只是上饒經開區著眼新經濟、發力新能源的縮影。近年來,一大批新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相繼落戶。在上饒城西這塊土地上,一座嶄新的工業新城正加速崛起。沐浴著改革開放和十九大的春風,上饒經開區已從一個蹣跚學步的幼童,成長為英姿勃發的青年。
  • 經開區打造河南首家六星級產業集聚區
    原標題:經開區打造河南首家六星級產業集聚區   生態經開   世和安置小區   崔紹營和經開區領導班子在國際物流園區觀摩   中鐵隧道裝備製造有限公司盾構機項目   中大門保稅直購體驗中心   宇通新能源生產車間   鄭州國際陸港聯檢中心
  •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河南企業面臨三大機遇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張利瑤)雙循環,無疑是2020年中國宏觀經濟最熱的關鍵詞。雙循環背景下,豫企如何在新一輪競合中主動適應新發展格局?河南企業家又該如何弘揚企業家精神,參與雙循環、建設新河南?
  • 江西南昌經開(臨空)區重大產業項目籤約開工
    更多的是延鏈、補鏈項目,例如圍繞新能源汽車,有動力總成、車載電源、傳感器、充電機等項目。還包含諸多創新型項目,例如不少項目是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產業轉移的同時,實現升級改造的,如東田微光電、新立攀藤智能車載傳感器等項目。還有的是最新創新成果的產業化項目,如砷化鎵太陽能電池外延片、陶瓷封裝基板項目、亞馬遜VR眼鏡項目等。
  • 南昌經開區助力汽車消費市場增長 購新車每輛補貼1200元
    大江網/大江新聞客戶端訊(劉星)報導: 12月11日,南昌經開區召開《南昌經開區引導汽車消費升級補貼辦法》新聞發布會。為加快推進汽車消費市場轉型升級,拉動南昌經開區汽車消費增長,促進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穩步增長,該區安排200萬元汽車促銷經費,拉動汽車消費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