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教育有多強?
在聯合國發布的人類發展指數中,芬蘭以澳大利亞、丹麥、紐西蘭排名第一。
根據2012的Pearson教育報告,芬蘭被評為世界教育體系最完善的國家。
芬蘭人教育的重要性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和思考。紀錄片《他鄉的童年》中的「世界上最佳教育體系」曾經感動主持人流淚。從紀錄片中,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看到芬蘭教育的優點:在幼兒教育中,他們拒絕競爭,沒有考試,所有教師都通過了嚴格考核和培訓能力上崗,每個老師的教室都不一樣,每位教師為每個孩子量身定製的教育得到了充分尊重和發展。
在芬蘭兒童中,沒有競爭,他們只需要做自己,做他們喜歡做的事情,並使他們喜歡做的事情成為他們生活的目標。
正是因為這一點,「特別」,芬蘭教育在過去的裡被定製為世界第一。在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的國際學生評價項目(PISA)中,芬蘭在閱讀、數學和科學方面擊敗了美國和歐洲,一直處於國際教育體系的前列。全球創新指數芬蘭(GII)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許多流行的網路遊戲,如憤怒的小鳥,部落衝突,馬克思Payne,也都來自芬蘭。
在PISA測試中,芬蘭中學生的閱讀能力表現非常優秀。第一本芬蘭孩子的書是政府送來的,這是每一個芬蘭寶寶都會有的詩歌圖畫書。芬蘭人喜歡從零歲開始讀書……
有了如此優秀的芬蘭教育,我很好奇他們的國家孩子每日閱讀清單。
推薦一套備受好評的芬蘭「最美圖書」,適合0-3歲兒童認知啟蒙的《芬蘭大獎妙趣認知書》模式。全套共5卷。
蕾Kaji拉伊榮獲國際青年圖書館白烏鴉獎(WhiteRavens),博洛尼亞大獎。畢業於匈牙利美術學院和阿爾託大學。她的作品結合了受北歐光照條件影響的有趣形狀和顏色,所有這些都帶有一點幽默感。珍妮·埃金塔洛芬蘭設計師和插畫師,生活和工作在芬蘭赫爾辛基。她喜歡用生動的表面和繪畫筆觸,結合有趣的文字來講述故事。
我們推薦這組《芬蘭大獎妙趣認知書》的原因是他有一個獨特的認知功能:發散的多重認知功能。這五本書每一本在實施時都能獲得多重認知體驗,也就是說,每本書都能識別出一個特定主題的為基礎(數字、顏色、形狀、空間概念、情感),並涵蓋其他多種認知主題。
讓我們分別來看看
《誰住在這裡》
誰住在這裡?森林深處的紅色小屋是空的。各種各樣的動物一個接一個地生活,直到房子突然變得不堪重負。紅木屋嘆了口氣,你要再來一個嗎?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這《誰住在這裡》通過巧妙的視覺創造培養兒童對圖像和空間形狀的認知感,引導孩子以整體的方式看待一切。同時,這也引出了「過猶不及」的概念,教孩子們用自己的能力思考問題。
《大海裡的顏色》
蘸上的基本色刷有一個困難的任務,給海洋動物畫一層新的塗層!如果兩個刷子突然相撞會怎麼樣?
這本書《大海裡的顏色》描述了顏色的概念,海洋動物,以及兩種或多種顏色可以通過童話美麗的語言與新顏色混合的概念。只有客觀描述海洋生物特徵和顏色特徵,不添加任何主觀的好壞判斷,引導孩子尊重和接受差異,樹立平等意識公正。通過閱讀本書,孩子們可以了解單色和兩個顏色混合產生新顏色的過程,開啟認知的新篇章。
《我的情緒》
你在高興或悲傷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當你感到驚訝或生氣時,你的表情如何?
當孩子和大人一起打開這個《我的情緒》時,他們可以有很多有趣的互動,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做出不同的表情,正常和誇張,幫助孩子正確識別不同情緒下的表情變化。站在鏡子前比站在鏡子前有趣多了。
通過閱讀本書,我們可以引導孩子用正確的眼光看待不同的情緒,不管他們是好是壞,我們都要用平常心去認識和接受。同時引入「我的樣子」和「自我」的概念,引導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緒和自我。
《比比看,誰更快》
小主人和他的玩具小鳥經常一起玩,但是個例外,爸爸要去漫遊世界!爸爸會回家嗎?
這個《比比看,誰更快》的有趣之處在於,書中所有的插圖都是由基本形狀組成的,不同的顏色和形狀,簡潔有趣的詞彙和擬聲詞增強了節奏感。孩子們可以用真實的積木構建pop的世界,結合視覺和觸覺體驗。引導孩子遇到困難可以像pop一樣無所畏懼,積極尋求解決辦法,而不是哭泣或抱怨。這就是素質教育,他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認知,而且能引導他們有更深層次的情感體驗。
《數一數》
通過構建不同的小場景:從數字0到數字11,有對應的手指+動植物/人進行圖像解讀。除了「數字」的認知主題外,本書還具有「顏色」、「簡單加減概念」、「動植物」的多重認知知識,以及觀察力和邏輯的培養,他引導孩子們認識到自然界中的每一個人都有其獨特的魅力。
在這套《芬蘭大獎妙趣認知書》5卷中,每卷都是普通附近的場景或事物,但在這些基本的事物場景中,卻可以有意識地建構兒童的認知。
芬蘭教育是非常簡單的教育,從生活的場景中學習,從生活中學習,然後培養對生活的興趣,最終達到每個不同的人。
我喜歡這套書體現的芬蘭教育的主題:引導孩子學會獨立克服困難,尊重個性,差異發展,啟發個性。
兒童認知發展規律在0-3歲經歷了「動作感知——前運算」的過渡期。在0-2歲的知覺運動階段,沒有語言和思維,主要依靠感覺和動作去探索周圍的世界,並逐漸形成永存的性觀念。2-4歲是前概念或象徵性思維的階段,兒童開始通過語言符號符號遊戲和延遲模仿來表現外部物體的能力,然而此時的思維是概念前的,徘徊在概念的普遍性和組成部分的個性之間。--百度百科
在這個階段,給孩子適當的指導是每個家庭都應該給孩子的禮物。
這套《芬蘭大獎妙趣認知書》,推薦給你!
我是陳瑪,專注於青少年教育,喜歡我的文字,歡迎分享,喜歡,關注和評論,原創不容易,轉載請與我聯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