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芬蘭「美圖書」,了解芬蘭教育要領

2021-01-16 晴天娃娃呀1

芬蘭教育有多強?

在聯合國發布的人類發展指數中,芬蘭以澳大利亞、丹麥、紐西蘭排名第一。

根據2012的Pearson教育報告,芬蘭被評為世界教育體系最完善的國家。

芬蘭人教育的重要性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和思考。紀錄片《他鄉的童年》中的「世界上最佳教育體系」曾經感動主持人流淚。從紀錄片中,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看到芬蘭教育的優點:在幼兒教育中,他們拒絕競爭,沒有考試,所有教師都通過了嚴格考核和培訓能力上崗,每個老師的教室都不一樣,每位教師為每個孩子量身定製的教育得到了充分尊重和發展。

在芬蘭兒童中,沒有競爭,他們只需要做自己,做他們喜歡做的事情,並使他們喜歡做的事情成為他們生活的目標。

正是因為這一點,「特別」,芬蘭教育在過去的裡被定製為世界第一。在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的國際學生評價項目(PISA)中,芬蘭在閱讀、數學和科學方面擊敗了美國和歐洲,一直處於國際教育體系的前列。全球創新指數芬蘭(GII)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許多流行的網路遊戲,如憤怒的小鳥,部落衝突,馬克思Payne,也都來自芬蘭。

在PISA測試中,芬蘭中學生的閱讀能力表現非常優秀。第一本芬蘭孩子的書是政府送來的,這是每一個芬蘭寶寶都會有的詩歌圖畫書。芬蘭人喜歡從零歲開始讀書……

有了如此優秀的芬蘭教育,我很好奇他們的國家孩子每日閱讀清單。

推薦一套備受好評的芬蘭「最美圖書」,適合0-3歲兒童認知啟蒙的《芬蘭大獎妙趣認知書》模式。全套共5卷。

蕾Kaji拉伊榮獲國際青年圖書館白烏鴉獎(WhiteRavens),博洛尼亞大獎。畢業於匈牙利美術學院和阿爾託大學。她的作品結合了受北歐光照條件影響的有趣形狀和顏色,所有這些都帶有一點幽默感。珍妮·埃金塔洛芬蘭設計師和插畫師,生活和工作在芬蘭赫爾辛基。她喜歡用生動的表面和繪畫筆觸,結合有趣的文字來講述故事。

我們推薦這組《芬蘭大獎妙趣認知書》的原因是他有一個獨特的認知功能:發散的多重認知功能。這五本書每一本在實施時都能獲得多重認知體驗,也就是說,每本書都能識別出一個特定主題的為基礎(數字、顏色、形狀、空間概念、情感),並涵蓋其他多種認知主題。

讓我們分別來看看

《誰住在這裡》

誰住在這裡?森林深處的紅色小屋是空的。各種各樣的動物一個接一個地生活,直到房子突然變得不堪重負。紅木屋嘆了口氣,你要再來一個嗎?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這《誰住在這裡》通過巧妙的視覺創造培養兒童對圖像和空間形狀的認知感,引導孩子以整體的方式看待一切。同時,這也引出了「過猶不及」的概念,教孩子們用自己的能力思考問題。

《大海裡的顏色》

蘸上的基本色刷有一個困難的任務,給海洋動物畫一層新的塗層!如果兩個刷子突然相撞會怎麼樣?

這本書《大海裡的顏色》描述了顏色的概念,海洋動物,以及兩種或多種顏色可以通過童話美麗的語言與新顏色混合的概念。只有客觀描述海洋生物特徵和顏色特徵,不添加任何主觀的好壞判斷,引導孩子尊重和接受差異,樹立平等意識公正。通過閱讀本書,孩子們可以了解單色和兩個顏色混合產生新顏色的過程,開啟認知的新篇章。

《我的情緒》

你在高興或悲傷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當你感到驚訝或生氣時,你的表情如何?

當孩子和大人一起打開這個《我的情緒》時,他們可以有很多有趣的互動,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做出不同的表情,正常和誇張,幫助孩子正確識別不同情緒下的表情變化。站在鏡子前比站在鏡子前有趣多了。

通過閱讀本書,我們可以引導孩子用正確的眼光看待不同的情緒,不管他們是好是壞,我們都要用平常心去認識和接受。同時引入「我的樣子」和「自我」的概念,引導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緒和自我。

《比比看,誰更快》

小主人和他的玩具小鳥經常一起玩,但是個例外,爸爸要去漫遊世界!爸爸會回家嗎?

這個《比比看,誰更快》的有趣之處在於,書中所有的插圖都是由基本形狀組成的,不同的顏色和形狀,簡潔有趣的詞彙和擬聲詞增強了節奏感。孩子們可以用真實的積木構建pop的世界,結合視覺和觸覺體驗。引導孩子遇到困難可以像pop一樣無所畏懼,積極尋求解決辦法,而不是哭泣或抱怨。這就是素質教育,他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認知,而且能引導他們有更深層次的情感體驗。

《數一數》

通過構建不同的小場景:從數字0到數字11,有對應的手指+動植物/人進行圖像解讀。除了「數字」的認知主題外,本書還具有「顏色」、「簡單加減概念」、「動植物」的多重認知知識,以及觀察力和邏輯的培養,他引導孩子們認識到自然界中的每一個人都有其獨特的魅力。

在這套《芬蘭大獎妙趣認知書》5卷中,每卷都是普通附近的場景或事物,但在這些基本的事物場景中,卻可以有意識地建構兒童的認知。

芬蘭教育是非常簡單的教育,從生活的場景中學習,從生活中學習,然後培養對生活的興趣,最終達到每個不同的人。

我喜歡這套書體現的芬蘭教育的主題:引導孩子學會獨立克服困難,尊重個性,差異發展,啟發個性。

兒童認知發展規律在0-3歲經歷了「動作感知——前運算」的過渡期。在0-2歲的知覺運動階段,沒有語言和思維,主要依靠感覺和動作去探索周圍的世界,並逐漸形成永存的性觀念。2-4歲是前概念或象徵性思維的階段,兒童開始通過語言符號符號遊戲和延遲模仿來表現外部物體的能力,然而此時的思維是概念前的,徘徊在概念的普遍性和組成部分的個性之間。--百度百科

在這個階段,給孩子適當的指導是每個家庭都應該給孩子的禮物。

這套《芬蘭大獎妙趣認知書》,推薦給你!

我是陳瑪,專注於青少年教育,喜歡我的文字,歡迎分享,喜歡,關注和評論,原創不容易,轉載請與我聯繫!謝謝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出版社引進芬蘭繪本圖書「姆咪圖畫書」
    清華大學出版社引進芬蘭繪本圖書「姆咪圖畫書」 作者:Captain上校 發布時間: 2017-01-12 17:16
  • 「湘書」走進芬蘭:中南傳媒攜百種精品圖書亮相
    6月29日至7月3日,中南出版傳媒集團將攜帶這張名片、百種精品,再度漂洋過海,來到美麗的「千湖之國」「閱讀之國」——芬蘭,與當地民眾共啟浪漫的「異國書緣」。作為2017年「感知中國——湖南文化走進芬蘭」大型文化交流活動的重要組成內容,中南傳媒將攜帶《中國古代歷史圖譜》《走向世界叢書》《大清相國》(線裝本)《魯迅經典全集》《全球兒童文學典藏書系》等百種精品湘書亮相芬蘭首都赫爾辛基,通過線裝典藏、套裝經典、少兒精品、暢銷美書、大中華文庫等類別的展示,讓芬蘭民眾認識湘書、了解湘書、喜愛湘書。
  • 芬蘭教育專家解讀芬蘭教育:我們教授的是態度和技能,而非知識
    Ms.Eeva-Liisa Nieminen和Ms.Kaisu Pallakallio在蘇州站和深圳站分別就教師們提出的關於芬蘭教育的問題進行了詳盡的解答,讓與會教師們更深入的了解芬蘭教育的模式。我們挑選10個具有代表性的問題解答與大家進行分享。希望有助於沒有到現場的教師、家長了解芬蘭教育的現狀。
  • 教育童話能否跟上時代?獨家對話芬蘭教育部長解讀「芬蘭密碼」
    「教育使芬蘭在獨立後的100年裡,從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崛起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芬蘭教育部長Li Andersson(李·安德森,以下簡稱「安德森」)如此評價教育對國家的重要性。記者了解到,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芬蘭所有的教育都是免費的。而國家核心課程是確保芬蘭各地教育標準平等的核心文件。
  • 芬蘭教育專家Kirsti Lonka:芬蘭教育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 芬蘭教育近年來非常熱門,那芬蘭教育的核心方法,現象式教育(Phenomenon Based Learning)究竟是什麼? 「此念」創始人毛思翩,邀請到芬蘭現象式教育第一人Kirsti Lonka,來與我們一起探討,芬蘭教育,是基於一種怎樣的哲學?芬蘭教育最大的不同是什麼?芬蘭教育的七大模塊是什麼?在芬蘭,為什麼沒有考試?
  • 芬蘭教育帶給我們的啟示
    我們都知道芬蘭教育被譽為「全球第一」,那麼一定會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可以同學了解芬蘭的教育來幫助我們更好的應對教育中出現的問題一、實行混齡教學。因為芬蘭奉行的是教育公平,力求讓每一個孩子都去平等地接受教育,所以會在人口密度比較低的地區開展混齡教學,以求讓孩子們都可以接受到教育。二、重視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為一個國家提供技術人才,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可以幫助一個國家發展的更好,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專門的人才。三、教師選拔機制嚴格。
  • 《他鄉的童年》教育的範式——芬蘭
    芬蘭的教育是公認的世界第一,最開始只是有所耳聞,而當我看了紀錄片《他鄉的童年》中的芬蘭篇時,才真正了解了一點點其成功所在。俗話說,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芬蘭把教育看得極為重要,而我國也講究科教興國,兩國都有義務教育,為何國內的教育為何總是受人詬病?「學區房」「報補習班潮」等等現象為何如此盛行?
  • 芬蘭教育是全球第一的
    他們課時最少,課後複習時間最短,假期最長(1) 芬蘭的教育被稱為全球第一,他們課時最少,課後複習時間最短,假期最長。而學生們的成績落差卻最小。國民中65%的人都受過高等教育。從小學到大學讀書都是免費的,包括留學。
  • 芬蘭教育體系失靈了?是不是該向亞洲取經?
    那一年,芬蘭輕而易舉地成為表現最好的國家,數學和科學獲得高分,閱讀排名第一。與此相比,同一年美國的表現充其量可以算是中等水平。這些結果導致許多人聲稱芬蘭擁有世界上最好的教育體系。教育工作者和政客們湧向這個北歐國家,希望找到其點石成金的原因。
  • 缺乏資源、窮困、人口不足530萬的芬蘭,憑什麼教育是全世界第一
    1、重視教育,教育均衡發展芬蘭人重視教育,世界公認的芬蘭赫爾辛基大學主校區位於首府赫爾辛基市的中心,對應於中國來說,這所大學相當位於位於人民大會堂的位置。教育事業在芬蘭的地位,可見一斑。芬蘭就要求所有結婚的人,必須認識字,還要會讀育兒聖經,裡面是一些教育理念,就是孩子出生後父母必須給孩子讀書,教會孩子閱讀書籍。這個結婚限制是世界領先,芬蘭沒有說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他們強調要給孩子讀書,只是想要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體會到書本的樂趣,讓孩子們能把閱讀當做終生的愛好。
  • 大家丨日本與芬蘭的教育,教會我的那些事兒
    我們對教育感到焦慮,常常因為我們只看見眼前筆直而狹隘的那一條所謂「成功」,所謂「人生」的標準道路。可是,這世界蒼茫遼闊,繁華幽深 ,童年的眼睛本來最能與之接通,探究其秘密。如果從童年開始,就被送上一條人為的「成功」傳輸帶,一個勁身不由己往前趕,那豈不是對生命的一筆糊塗帳。而且,放心,我接觸到那些看閒書、興趣不主流的孩子,大部分成績都不差,真的。他們在閱讀世界。
  • 《他鄉的童年》觀後感——芬蘭教育
    芬蘭的拍攝以小學教育為主,讓我感觸很深的是:上課沒有什麼規矩,學生沒有,可以吃東西,脫鞋子,隨便怎麼舒服怎麼做,永遠不對孩子否定。芬蘭對待孩子就想對待大人一樣,絕對的尊重平等。不可以使用暴力。芬蘭的教育家也有反對意見,覺得現在的社會發展下去,會變得保姆性質,說現在缺乏努力工作的精神,缺乏競爭,反正各有千秋吧,畢竟我們生活在中國,再怎麼也不會缺乏競爭,所以如果家庭教育傾向於芬蘭,學校教育趨向於競爭教育,那就會中和一些了。
  • 在世界首屈一指的芬蘭教育推行「慢教育」:滿7歲才準入小學
    臺灣媽媽陳之華通過自己在芬蘭的感悟,很好地做了回答。眾所周知,芬蘭教育近些年來一直在世界首屈一指。2007年,國際經合組織(OECD)公布的「國際學術教育評量」(PISA)中,芬蘭中學生的數理成績與亞洲學生平分秋色,位居第二,僅次於中國臺灣。在前兩屆評量中,芬蘭也位居第二。
  • 最好的教育在芬蘭:這一點其他國家的教育就比不了,大家贊同嗎?
    因為,這個總人口只有530萬的小眾之國,平均學識世界領先,數學、科學、閱讀等方面甚至超過英美等世界強國。它的整體水平,讓它被譽為最具創造力的國家。  如此高的教育水平,偏偏學習量卻是最寬鬆的:課時最少,作業最少,假期最長的國家!同時,荷蘭是學生成績最好,競爭最小,教育程度最高的國家。
  • 芬蘭是一個怎樣的國家?芬蘭人又過著怎樣的生活?令人羨慕的國家
    在北歐,芬蘭的存在感比較低,國土面積僅33.8萬平方公裡,而且全國1/3的土地在北極圈內。芬蘭的人口約500多萬,而且人口增長十分的緩慢,但是生活在這裡的人,基本上都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儘管芬蘭所處地理位置並不優越,但是芬蘭人熱愛生活,創立了北歐模式經濟體,在各方面的發展都邁進了一大步,各發展指標均位於全球前列。
  • 全球熱捧的芬蘭教育又創「新神話」,「少即多」的教育到底好不好?
    有個叫「Louhivuori」芬蘭老師曾經調侃:「美國人喜歡所有這些條形圖、圖表和彩色圖表,」他還說「我們對孩子們的了解,遠遠超過了這些測試所能告訴我們的。」更少的控制並不意味著更少的支持更少的壓力,更少的不必要的控制,並不意味著教育的更少介入和支持。
  • 北歐最美圖書館——芬蘭赫爾辛基「Oodi頌歌中央圖書館」
    圖書館籌備超過20年,是建國百年的賀禮,由ALA Architects建築事務所設計建造,這座矗立在芬蘭首都的中央圖書館,其建築體的正面、側面甚至是天棚等各個角度,都能看出ALA的設計風格。 主建築體呈現船形,以玻璃、鋼鐵為骨架,表面附以大面積芬蘭雲杉木材,外型簡約而不失溫暖。
  • 金吉列大學長攜手芬蘭畢蒲教育舉辦首屆芬蘭留學線上教育展
    12月17日,由金吉列大學長攜手芬蘭畢蒲教育舉辦的首屆芬蘭留學線上教育展即將開啟,並特別邀請了芬蘭的頂級商學院、赫爾辛基高等教育聯盟等院校代表,帶你一站式了解芬蘭留學,為你打開最經濟、最高效的歐洲留學生活大門!
  • 在STEM教育中,如何實現「做中學」?芬蘭的手工教育值得借鑑
    自此至今長達150餘年的時間,手工學科始終作為芬蘭中小學的國家必修課,發揮著重要育人價值和作用。不僅如此,在芬蘭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改中,手工教育的學科地位進一步得到重視和提升。 作為一門動手做的課程,手工教育在芬蘭為何受到如此重視?有關這門課程的教育理念從何緣起?它在芬蘭新一輪基礎教育課改中有何新變化?
  • 真實版「芬蘭教育」:他鄉的童年並不一定美好
    在2000年初次舉辦時,芬蘭學生就以優異的成績脫穎而出,後來還兩次位居第一,自此,不同國家的教育工作者都想一探究竟,無數人慕名訪問,相關書籍、紀錄片層出不窮,它們共同樹立了芬蘭的「教育奇蹟」稱號。被神化的芬蘭教育模式芬蘭教育研究者文德(Fred Dervin)在《破解神話:還原真實的芬蘭教育》中數度傳達出無奈感:外界對芬蘭有太多刻板印象,哪怕芬蘭已經出現了很多問題,但錯誤的觀念仍然被傳播。比如學習自主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