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躍:粉彩瓷器中的外來元素

2020-12-04 非遺之美

編者按本文《粉彩瓷器中的外來文化元素》,系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李文躍大師2020年11月22日在」南京大學——海外院士大講堂暨中國名家論壇「上的發言稿。

與會嘉賓集體合影

李文躍大師在論壇上發言

瓷器是中國的偉大發明,是華夏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徵,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瑰寶,同時又是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認識中國的一個極具特色的文化符號。 「粉彩瓷」產生於淸代康熙、它不僅是中國傳統彩瓷藝術中一種典型的表現形式,也是「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的商品之一,西方「畫琺瑯」與中國傳統「五彩瓷」文化元素的融合,對粉彩瓷產生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

1.創燒粉彩瓷的域外際遇

康熙皇帝是位善於學習和吸收西方先進文化的開明君主,康熙十二年(1673年)葡萄牙傳教士範爾格爾尼雷在—封發自北京的信函中提到康熙皇帝時說:「清聖祖在宮殿中經常和外國傳教士討論著天文曆法、數學、物理、醫學、地理、音樂、繪畫等方面的問題。」朱培初在《明清陶瓷和世界文化的交流》中載:「康熙帝對西方工藝美術,特別是歐洲傳入的銅胎琺瑯畫倍感興趣。

康熙二十四年(1685)開放海禁後,歐洲的傳教士、商人及使臣們紛紛將西方的天文、曆法、數學、醫學、繪畫等先進科學、藝術傳入中國,歐洲各國的工藝品也隨之進入中國,並帶入宮廷,其中的畫琺瑯工藝品受到康熙皇帝的喜愛。

在康熙皇帝的積極倡導推動下,邀請法國畫琺瑯器藝人進入宮廷內務府造辦處,琺瑯作開始研製琺瑯彩器的燒制。義大利神父馬國賢自暢春園寫信給國內說:「皇上變得醉心於我們歐洲的琺瑯畫。」康熙三十二年(1693)奉旨將設於武英殿的造辦處擴大編制,在內務府造辦處設立琺瑯作專門試製研究金屬琺瑯器,使得原本在銅胎上表現的琺瑯彩工藝被移植到瓷胎上進行表現。並從廣東及景德鎮彩繪瓷匠人中選拔技藝高超的工匠進宮參與製作。

清宮廷造辦處將景德鎮御窯廠燒制上好的白胎瓷送進宮中,再申請宮廷造辦處畫師運用從國外引入的琺瑯料在宮中革命性地將金屬琺瑯彩的彩繪工藝與中國傳統彩瓷工藝相結合,創造了在瓷胎上畫琺瑯彩工藝瓷裝飾,由宮中造辦處琺瑯作選用上好瓷胎,畫師遵旨按樣在白瓷胎上以琺瑯彩繪畫紋飾與填色,然後在宮內再次入彩爐烘創燒而成的一種釉上彩陶瓷新工藝,從此瓷胎畫琺瑯備受皇帝青睞。宮中造辦處於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成功創燒了琺瑯彩瓷,並逐步進入成熟階段。

2.受西方畫琺瑯工藝影響

銅胎畫琺瑯、興起於15世紀中葉歐洲荷蘭、法國、比利時三國交界的佛朗德斯地區。隨著東西方貿易交往的頻繁,尤其自清·康熙以後,海禁開放,西洋製品開始湧入,銅胎畫琺瑯被西方商人與傳教士帶入中國,稱之為洋瓷。

琺瑯是一種玻化物質,以長石,石英為主要原料,加入氧化銅,氧化錳,氧化鐵等作為著色劑,經過粉碎,混合,鍛燒,熔融後,傾入水中急冷得到琺瑯熔塊,再經細磨而得琺瑯粉。將琺瑯粉調和後,塗施於金、銀、銅等金屬器上,經焙燒,便成為金屬胎琺瑯。若以瓷器為胎者,則稱為瓷胎琺瑯。

瓷胎畫琺瑯是清康熙晚期,宮廷內務府繪畫匠人在金屬琺瑯彩製作工藝的啟發和影響下,引進銅胎琺瑯不透明的白色彩料(玻璃白)並借鑑琺瑯彩多色階的配置技法,將景德鎮燒制的白胎瓷送進皇宮中,再由清宮造辦處畫師遵照御旨,於白胎瓷上以琺瑯彩繪畫紋飾與填色,然後在宮內再次入爐創燒的一種釉上彩陶瓷裝飾新工藝。

瓷胎畫琺瑯在化學組成方面有如下特點:(1)它含有大量硼,而在中國傳統彩料中,無論五彩或粉彩,都不用硼。(2)琺瑯彩中含有砷,而在中國傳統彩料中,只有粉彩含砷,五彩則不含砷。(3)琺瑯彩中的黃彩以氧化銻為著色劑,粉彩中的黃彩亦以氧化銻為著色劑。而在康熙前,不論是五彩中的黃色,還是低溫釉中的黃色,一向以氧化鐵為著色劑。(4)琺瑯彩中的胭脂紅是用膠體金著色的金紅,這種彩在康熙以前沒有見過。

以上化學分析證明了琺瑯彩不是中國的傳統彩料,而是從國外引入的。琺瑯彩的引入對康熙以後粉彩的發展有相當大的影響。清代景德鎮御窯廠由宮廷內務府管轄(如督陶官有內務府總管年希堯,內務府員外郎廷極等),康熙晚期瓷胎畫琺瑯彩製作技術,不久傳到景德鎮的皇家用瓷生產基地—珠山御窯廠,從而影響了景德鎮陶瓷的裝飾風格與彩瓷藝術的發展。受聘在清宮廷的那些歐洲畫師都在「造辦處」「欽天監」「如意館」中與中國宮廷藝人朝夕相處,相互影響和啟發。景德鎮御窯廠燒造的瓷器,其造型和圖稿紋樣大都是以宮廷「造辦處」「欽天監」「如意館」的畫師設計稿為藍本,再由分工嚴格、技巧熟練的畫師依樣畫出。如清朝著名的宮廷畫家焦秉貞、蔣延錫、劉源等都曾設計過粉本圖稿,而這些裝飾的紋飾瓷樣是專為迎合、滿足皇帝和皇室人員對歐洲藝術的愛好而指定製作的。清宮琺瑯彩瓷,常常根據宮廷旨意將樣式發往景德鎮御窯廠依樣製作燒造。這些無疑對景德鎮御窯廠陶瓷生產都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又促進了彩瓷技術與工藝的變革和粉彩瓷裝飾的產生。

康熙粉彩的產生,受琺瑯彩砷的啟示,並借鑑琺瑯彩的製作工藝與方法,在含鉛玻璃質熔劑中引入了砷作為乳濁元素,製成一種白色粉末。由於它燒成後呈乳白色玻璃狀,故俗稱「玻璃白」。「玻璃白」的作用在於可對各種粉彩色料進行「粉化」。如變化粉彩中「玻璃白」的加入量,粉彩色料紅色亦可變成深紅色、粉紅色,綠色可變為粉大綠、粉苦綠、淡苦綠、淡水綠等,藍、黃等色料亦然,形成粉彩一系列深淺濃淡的色調。

「粉彩」一語最早見於清末《匋雅》一書,雲「軟彩者,粉彩也,彩之有粉者,紅為淡紅,綠為淡綠,故曰軟也。惟藍、黃亦然」。之後,許之衡的《飲流齋說瓷》、江思清的《景德鎮陶瓷史稿》等書在此基礎上又詳加闡釋,「粉彩」一語漸趨流行,並一統「軟彩」「洋彩」諸詞。

3.西洋繪畫技法對粉彩影響

清雍正年間,內務府總管兼景德鎮御窯廠督陶官年希堯由於督陶而在中國陶瓷史上享有盛名。他悉心研究學習西洋畫法三十餘年,卻鮮為人知。他在西洋透視學領域得到郎世寧真傳(1688-1766,原名CiuseppeCastiglone,義大利人,生於米蘭。康熙五十四年,即1715年來中國傳教,隨即人宮任清朝宮廷畫家。曾參加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歷任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畫師,擅長畫人物肖像、花鳥、走獸,用中國畫工具,參酌中西畫法的繪畫方法,按西畫方法作畫,重視明暗、透視,亦注重寫實,寄神似於形似,所畫人物、花鳥、走獸,無不精細人微,奕奕有神,為後世粉彩陶瓷裝飾所推崇和效仿,是位很有影響的宮廷畫家至今景德鎮仍有人繼承其方法)。

4.中國傳統五彩瓷與域外畫琺瑯技藝的融合

從粉彩的產生歷史來說,域外「畫琺瑯」的引入只是影響粉彩瓷誕生的外部原因之一,從製作工藝技法和使用基礎色料看,粉彩瓷產生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因素它是在中國傳統「五彩瓷」基礎上而發展起來的。

五彩瓷的製作,是以燒好的白釉瓷胎為基礎,珠明料、礬紅勾線為基礎、礬紅只深淺洗色,其它均以紅、黃、藍、紫、綠等透明色平填。清康熙時期,景德鎮五彩瓷極為盛行,發展到了一個高峰,後世論「五彩」以「康熙五彩」,為最「五彩」又稱「硬彩」。「古彩」,它以筆線雄健挺拔、變化豐富、形象概括、變化誇張和色彩單純強烈、濃厚的風味獨立於陶瓷藝術之林。

康熙末年,隨著域外畫琺瑯工藝的引入,善於吸取各種藝術養分集全國名窯的景德鎮工匠們一方面運用中國傳統「五彩瓷」的繪製顏色與色料,另一方面又成功地將琺瑯彩料「玻璃白」及部分畫琺瑯工藝與傳統五彩色料及工藝融匯在一起,創新出新的彩瓷裝飾新形式。

清代康熙晚期受琺瑯彩表現工藝與方法影響,陶瓷彩繪由單線平塗的古彩發展到填色前加填一層「玻璃白」再進行渲染的工藝製作法,如中國畫之粉本一樣,繪人物衣褶、花卉等畫面紋飾上用洗染方法,使瓷上畫面色料更為豐富,且有陰陽向背濃淡厚薄之變化,五彩五琺瑯彩的融合,這是陶瓷釉上彩裝飾表現的一大進步。

第一:彩瓷色階、色相的增加

由於「玻璃白」在康熙時瓷繪中的使用,遂將傳統五彩瓷的色彩由原先的五六種一下擴充到數十種,呈現出更加豐富的色階色相變化,極大增強了彩瓷色彩表現力。「玻璃白」與傳統五彩色料的結合,一是「粉化豐富了色料」,同一色料變化粉彩「玻璃白」的加入量可呈現多種色彩。如綠可為深綠色、淺綠色、淡綠色等;黃色可變為深黃色、淡黃色、淺黃色等色料,其他色料亦可以此類推。此外還可以以「玻璃白」打底用中國畫洗染技法洗染,突出陰陽濃淡的立體效果。洗染顏色「洗染」粉彩常用的洗染顏色如胭脂紅、老黃、洋紅、茄花、青灰等;「玻璃白」還可單獨使用如表現粉彩雪景山水,擴大了釉上彩繪的表現領域。

第二:彩繪表現工藝與方法多樣

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由於「玻璃白」的使用,粉彩瓷在填色工藝手段上較五彩瓷更加豐富。除了延續古彩填色的平塗技法外,粉彩又新添了「洗染法」,即通過在玻璃白上進行「洗染」進而表現出濃淡、強弱的色相色階變化的方法,以渲染出花朵、人物衣裙等畫面紋飾的明暗轉折變化及立體感,寫實能力大大增強,這是最具粉彩工藝特色的技法。二是繪畫表現工藝與方法多樣,其時採用「打底法」「洗染法」「明暗法」「接色法」等進一步豐富了釉上瓷繪的裝飾語言,使粉彩瓷在狀物寫生、描摹情境、鋪陳敘事等方面的表現能力相較古彩得到進一步提高。三是在五彩色料中加入「雪白」是五彩瓷的色料更為豐富。

第三,繪畫表現形式豐富

清末粉彩由於在色彩與表現工藝方法的多樣,極大增強了粉彩的表現力,使其不但適合圖案化裝飾性的工藝性裝飾,也可以張揚個性以「文人」繪畫的形式來寄託情思。清末同治年間,在程門、金品卿、王少維等一群「文人畫家」的努力下,通過簡化粉彩的某些工藝,例如不打玻璃白底等可以讓繪畫者比較自由率性的表情達意,從而使他們的粉彩創作表現出「淺淡率性」的文人審美趣味。將傳統陶瓷繪畫從純以裝飾器物的功能中剝離出來,開啟以文人畫為中心的陶瓷繪畫新路徑。晚清至民國時期景德鎮出現了一批出類拔萃的新粉彩瓷繪藝術名家,最著名的有潘匋宇、汪曉棠、與「珠山八友」等。他們在淺絳瓷畫的基礎上,畫作注重畫理與工藝技巧的結合,在瓷器上勾勒、點染、拓抹等用筆畫法,都努力追求適應粉彩繪畫顏料、釉料、胎質、釉料等,把文人畫技巧融入粉彩裝飾表現之中。實現了彩瓷「工匠」與「文人畫」較為成功的融合,使粉彩具有了「雅俗共賞」的審美趣味。

5.多元化的現當代粉彩瓷

清末,為皇室專門燒造瓷器的御窯廠停辦,民國之初景德鎮陶瓷藝人仍然以創新求變的精神和聰明才智,使民國粉彩瓷得到新的發展。以潘匋宇、汪曉棠與「珠山八友」為代表的粉彩繪畫藝術家,作品在傳統粉彩與清末淺絳彩瓷的基礎上借鑑中國畫構圖、筆法、風格、形式,「以瓷代紙,以畫入瓷」,將中國畫內涵意境,藝術家的思想與詩、書、畫、印的藝術形式融為一體,在陶瓷上用新粉彩瓷畫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使傳統紅店藝術的「畫瓷」向「瓷畫」方向發展,從而把中國瓷畫藝術推向一個新高度,開創了瓷畫藝術新領域。

這在中國陶瓷史上是一種創舉,它使瓷藝與中國畫藝術表現形式相結合,創造出從裝飾工藝到繪畫藝術觀念的演變與轉化,呈現出民國新粉彩全新的瓷畫藝術表現形式。新中國成立以後,陶瓷手工藝人和瓷畫藝術家齊心協力,發揮聰明才智,弘揚陶瓷粉彩制瓷裝飾技藝,繼承優秀文化傳統而不失時代精神。

改革開放以來,當代粉彩藝術瓷在傳承發展粉彩傳統形式、注重瓷畫藝術家思想個性與題材廣泛性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粉彩瓷畫的藝術形式,並把高溫色釉與粉彩瓷畫結合在一起,把雕刻工藝與粉彩瓷畫結合在一起。陶瓷裝飾,在當代瓷畫藝術家的努力下,表現手法豐富多彩,粉彩藝術作品創作注重深入生活,注重個性風格思想自由、學術獨立,展現了當代粉彩瓷畫全新的藝術活力。

粉彩瓷作為我國傳統陶瓷藝術表現的一種重要藝術形式,在中國陶瓷藝術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是景德鎮瓷器的傑出代表,也是極具有中國文化標識的符號。粉彩瓷器被中外有識之士譽為「國之瑰寶」「東方藝術的明珠」和「玫瑰族的瓷器」,為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

粉彩瓷藝術是一種文化表達的藝術語言形式,也是東西方文化藝術精華融合而成的綜合體,其間蘊含了大量「國際元素」,本文從粉彩瓷產生的域外際遇、東西方藝術融合中呈現的藝術特徵及多元的現當代文化內涵等方面展開論述,粉彩瓷的發展歷程實則是千年「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史,並經由近現代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互鑑產生發展。粉彩瓷域外文化要素的融合,不僅證明了中國陶瓷悠久的發展歷史而且展示了陶瓷人以開放的心態不斷接納、吸收先進文化、創新發展能力,同時也展示了中華文明交流互鑑與東西方藝術相融、相生的創新活力。

《非遺之美》總編姚澤民(右一)採訪李文躍大師(左一)

(責任編輯/姚澤民)

相關焦點

  • 李文躍:粉彩瓷器中的外來元素
    【編者按】本文《粉彩瓷器中的外來文化元素》,系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李文躍大師2020年11月22日在」南京大學——海外院士大講堂暨中國名家論壇「上的發言稿。「粉彩瓷」產生於淸代康熙、它不僅是中國傳統彩瓷藝術中一種典型的表現形式,也是「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的商品之一,西方「畫琺瑯」與中國傳統「五彩瓷」文化元素的融合,對粉彩瓷產生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
  • 匠人|彩瓷大師——李文躍
    匠人:李文躍職業:畫瓷大師師承:雷火蓮出生地:景德鎮出生日期:1959年主要成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十五」規劃重點出版圖書著作人,現任教育部高校藝術設計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江西省工藝美術系列高級職稱評委、江西省教育系列高級職稱評委
  • 李文躍:陶瓷藝術勇攀高峰 才能創造完美
    李文躍長期致力於景德鎮傳統墨彩描金、粉彩藝術的創作和創新,在藝術實踐和繪畫理論領域均有豐碩成果。粉彩瓷粉彩是景德鎮窯在古彩的基礎上,在「琺瑯彩」的影響下創製成功的又一種彩瓷新品種。李文躍創新性地把兩種不同的裝飾工藝和陶瓷材質傳神地融合,獨創了「粉墨彩瓷」。
  • 《大國陶瓷工匠》走近墨彩大家李文躍
    二百六十多年後,也就是民國時期,景德鎮陶瓷藝人周湘甫在當地一堆碎瓷片中偶爾發現它,他認定,這就是人們傳說中的墨彩。從此周湘甫痴迷於它。幾年後,在周湘甫艱苦卓絕的努力下,我國這一失傳多年的陶瓷藝術奇葩終於重現天日。
  • 粉彩燒制難:成功靠經驗
    「墨彩描金首先要用墨色表達明暗,體現深淺變化,開始用黑色勾線,之後再描上金線,一件作品比普通的粉彩作品要多耗幾倍功夫。」   1990年,李文躍憑藉墨彩描金《十八羅漢》瓶一舉奪得第九屆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杯獎」。那時,他才剛過而立之年。   在熟練掌握了墨彩技藝之後,李文躍又結合粉彩再闢蹊徑,形成了粉墨彩裝飾語言,這在他的「三大件」創作中,得到完美呈現。
  •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文躍|非遺粉彩傳承人,山高藝長、薪傳不熄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文躍,他一面創作一面任教。我不想說他那些國家級的稱號、研究生導師之類的身份。我只想說說他的心態。他不但自己對作品一往情深,他還要鑄就很多份一往情深。把自己的技巧、經驗融入教學,是他血液裡流淌的情懷,也是他自己人生經歷的感召。他把創作和育人這兩件事處置得很和諧,創作是抒情一般,育人如敘事一般。
  • 粉彩瓷器的前世今生,弄懂粉彩瓷,一文就夠用
    瓷器在藝術品收藏市場中地位絕對數一數二,真正賦予瓷器炫麗色彩的當屬這種彩料——粉彩。毫無疑問,粉彩瓷器創燒於景德鎮,正是有了景德鎮師傅們一代代的努力,制瓷工藝才會不斷地革新,發展到粉彩,已經是集大成之作的天之驕子。
  • 2018年各類清代粉彩瓷器的價格 清代粉彩瓷器學習
    粉彩雖始創於康熙晚期,但成功於雍正朝。五彩與粉彩雖有「硬」、「軟」之別,但都是繼承明代五彩而繼續發展的彩瓷,是清代瓷器的一個新成就。由於粉彩(將五彩的各種色彩加入一種白色彩料玻璃白)的出現,改變了色料的性能,因而繪瓷工人利用渲染手法,繪出比五彩更為精確、真實,色彩更加豐富的畫面,因此粉彩堪稱我國傳統彩瓷中瑰麗的晚霞。
  • 乾隆粉彩瓷器的定義及如何鑑定乾隆粉彩瓷器
    乾隆粉彩瓷器的定義及如何鑑定乾隆粉彩瓷器粉彩花卉紋方花盆一對 配粉彩花卉紋座瓷器釉上彩的一種。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礎上受琺瑯彩的影響而產生的新品種,以雍正時製作最精,故又有「雍正粉彩」之稱。描繪人物服裝或植物花朵時,先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在上面用芸香油調合的彩料渲染。其效果較淡雅柔麗,視覺上比五彩軟,所以也稱「軟彩」。中國的瓷器品種非常豐富,詳細分類可達數十種之多,粉彩是其中的一大類。由於粉彩瓷器色彩柔和,瓷畫精細優美,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
  • 李文躍:「三融」育人模式探索與研究——以非遺陶瓷教育為例
    粉彩、古彩瓷是中國陶瓷典型的藝術,隨著當代社會的文化變遷,與許多傳統工藝一樣,粉彩古彩瓷也面臨新的挑戰,年輕人不願從事粉彩、古彩,人才面臨斷層,加之粉彩、古彩工藝複雜,設計跟不上現代審美理念等因素,粉彩、古彩的產業發展一度陷入困境,為了使傳統的粉彩古彩重新煥發生機,我院決定擔負起粉、古彩傳承與教育的重任,學院成立了粉古彩專業,明確了以探索非遺傳承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清光緒粉彩夔鳳穿花紋捧盒,清末粉彩瓷器精品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清光緒粉彩夔鳳穿花紋捧盒,清末粉彩瓷器精品中國瓷器的發展史,是和中國歷代王朝的興衰史密不可分的。當一個王朝非常強盛的時候,瓷器也呈現出異彩紛呈的發展態勢。當一個王朝出現衰落的時候,瓷器也出現頹廢的情況。幾乎每一個朝代,都有自己代表性的瓷器種類。
  • 民國時裝人物粉彩瓷器
    這些數不勝數的時髦「洋玩意」和畫面上諸多傳統的中國文化元素完美搭配,創造了獨具特色、氣質迷人的新一類瓷畫品種。畫面之外的題款詩句,既有傳統書畫作品中常用的古典詩詞,又有與畫面上現實生活主題相符的帶有舶來文化元素的題句,畫意與題句珠聯璧合,相映成趣。
  • 多圖理清:瓷器中的五彩、硬彩、古彩、琺瑯彩、粉彩、軟彩、洋彩
    一、五彩的起源發展提到瓷器工藝中的五彩,明代嘉靖、萬曆時期和清代康熙時期的五彩是最興盛、最典型的兩個時期(這裡的「五彩」不限於「五」,意指多彩)。「成化五彩」(參見之前發過的《瓷器工藝6:多導圖說明白 「鬥彩」》一文)。
  • 拍賣新視野:清朝粉彩瓷器佳作精品賞析
    拍賣新視野:清朝粉彩瓷器佳作賞析粉彩瓷出現在康熙晚期,是在五彩瓷的基礎上,受琺瑯彩的直接影響而創燒的新品種,粉彩瓷以絢麗奪目的色彩、溫文爾雅的韻味、卓爾不群的格調,深受廣大藏友偏愛,在拍賣市場上也是各大收藏家競買熱點之一。
  • 粉彩瓷器——清宮瓷器的一朵奇葩
    用經過「玻璃白」粉化的各種彩料,在燒成的白釉瓷器的釉面上繪畫,經第二次爐火燒烤而成。也就是說在彩裡添上了粉,顏色就變成了淡紅,再有了過度,綠就變成了淡綠,這就是粉彩瓷器,作為清代宮廷的又一創燒,粉彩瓷獨樹一幟,成為了繼琺瑯彩之後的有一朵奇葩,被世人所熟知。
  • 民國粉彩瓷器的修復
    一、前言 中國是瓷器的發源地,經過歷朝歷代直至民國時期,承上啟下延續至今。在漫長的瓷器生產發展過程中,各時期形成了不同的風格特徵和製作工藝。粉彩就是中國瓷器藝術史上增添的奇葩。粉彩又名「軟彩」,是在五彩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釉上彩。
  • 粉彩瓷器各時期特點綜述
    粉彩瓷器由清代康熙時期所創燒,直到清代晚期仍有燒造,是清代釉上彩瓷的主流品。粉彩瓷器色澤柔和淡雅,顏色明顯多於五彩,十分具有藝術感染力。紫色百合香為您介紹清代各時期粉彩瓷器特點,通過知識綜述使您對粉彩瓷器有基本的了解。一、粉彩瓷器-知識概述粉彩是一種低溫釉上彩。粉彩瓷器是康熙時期在燒造五彩瓷器的基礎上創新而成的一個瓷器新品種。
  • 粉彩瓷器的巔峰:瑰麗華美的雍正粉彩瓷器
    雍正一朝雖僅十三年,但其瓷器質量高超,彩釉品種空前豐富,有青花、釉裡紅、青花釉裡紅、粉彩、鬥彩、五彩、琺瑯彩,以及各種顏色釉瓷。內壁的枝頭結兩枚桃實,透熟欲墜,亦繪花蕾及三隻飛舞中的蝙蝠,內外合共六桃五蝠,取「福壽雙全」之意。而礬紅五蝠,為傳統器物上常見的紋飾,紅蝠意指「洪福齊天」,五蝠音同五福,即代表「高壽、康寧、富貴、好德、善終」,多種美好寓意集於一器。
  • 同治粉彩瓷器特點,如何鑑別
    同治皇帝在清代皇帝中在位時間比較短,而且被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所以同治皇帝一朝13年生產的瓷器比較少,同治粉彩瓷器主要他大婚燒造的瓷器以及為慈禧太后大壽燒造的瓷器,但是款識都是「同治年制」。雖然清代有同治中興,但是也改變不了清代晚期瓷器燒造工藝的沒落,樣子收藏介紹一下同治粉彩瓷器特點以及如何鑑別同治粉彩瓷器。
  • 雍正官窯粉彩瓷器特點
    雍正粉彩在我國陶瓷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素以精巧細膩著稱於世,顏色具有鮮而雅,粉而柔的特點。雍正粉彩可以說是清代粉彩瓷器工藝最好的品種,粉彩做為中國瓷器釉上彩繪的一種獨特裝飾方法,它在色料中摻以鉛粉並加施玻璃白,有意減弱色彩的濃豔程度,用分水淡洗法塗飾花紋的層次,在彩繪上改變了五彩那種單線平塗的生硬色調,充分吸收了中國繪畫的表現方法,運用各種豐富的彩料,使畫面風格近於寫實。是唯一可以跟青花瓷媲美的瓷器釉色。到了雍正時期粉彩在燒制、胎釉、彩繪方面得以空前發展,成為釉上彩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