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裝人物粉彩瓷器

2021-01-18 光明使者CQM

瓷器是我國先人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為使這種典雅的生活用具更加鮮妍美麗,那些技藝卓絕的制瓷人創造了在瓷器上繪畫的裝飾文化,這就是瓷繪。

在我國瓷繪藝術的發展過程中,唐代以長沙窯最受推崇,宋、元以磁州窯最受推崇,到了明清時期,景德鎮制瓷一統瓷業天下,瓷繪手藝也達到了空前的繁榮。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滿足清宮皇室審美與享樂的景德鎮御窯廠也隨之解散。民國初年,西風東漸,舊思想與新風潮的衝撞、融合,人們的生活受到傳統與新生事物的影響,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也改變了瓷器繪畫的風尚,景德鎮制瓷手藝人再次嗅到了新的商機,過去那些身處官家體制內的制瓷高手,帶著高超精湛的制瓷手藝湧向民間,加入了民間陶瓷藝人的隊伍,他們順應時代的潮流,在延續傳統文化精髓的同時,也開始迎合市場風尚,改變過去瓷器繪畫中的古人構圖,嘗試著創作出寫實主義的構圖。巨大的市場使得大批制瓷人投入時裝人物瓷器的製作,在瓷都景德鎮的彩繪瓷器上,它一洗傳統瓷繪的程式化形象,將現代生活予以理想化,通過誇張大膽的筆觸手法,將時裝形象融於瓷繪藝術之中。同時,通過新粉彩技藝的運用,結合西洋水彩畫技法,讓人物面部勾線與服飾暈染能細微地表現明暗層次,色彩透明豔麗,極具現代繪畫的氣息。這是我國陶瓷史上的一片絢麗風景,較之從前,具有更多的生活意趣。

在這一時期,有王琦、夏鼎臣、餘釗、洪步餘、潘肇唐、毛子榮、等一大批有很多著名畫師都參與了時裝人物瓷繪的創作,都在藝術創新上形成了獨特的風格,他們是民國時期時裝人物瓷繪手藝的傑出代表。

在一幅幅充滿時代氣息的時裝人物瓷繪作品前,我們能夠真切地感受到百年前西方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碰撞與交融,以及融合後給當時國人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帶來的巨大影響。在瓷繪作品上,洋人、洋房、洋車、洋裝、洋傘、洋犬、洋樂器、洋家具、洋擺設……連同呈現出這些豔麗色彩的瓷畫顏料,也大都是剛剛從德國和日本進口的化工釉料——洋彩。這些數不勝數的時髦「洋玩意」和畫面上諸多傳統的中國文化元素完美搭配,創造了獨具特色、氣質迷人的新一類瓷畫品種。畫面之外的題款詩句,既有傳統書畫作品中常用的古典詩詞,又有與畫面上現實生活主題相符的帶有舶來文化元素的題句,畫意與題句珠聯璧合,相映成趣。

粉彩時裝人物瓷器是中國瓷器繪畫由傳統轉向現代審美意識的標誌,瓷畫藝術家將目光瞄準時代最前沿,描繪了頗具時代氣息的女性服飾裝扮,記錄了國門初開、新舊交替時期東方詩情和西式浪漫碰撞和融合下人物與時裝的變遷史,時代意義突出。可惜的是持續時間太短了,在這個中國陶瓷史上曇花一現的過程中,大概可分為了三個時期:

一、黃金期

從民國元年(1912)至1914年,粉彩時裝人物瓷器的製作規模較小,只有屈指可數的幾位畫師在進行著一些探索性的繪製,畫風尚帶有晚清淺絳彩之餘韻。而1915—1919年,是時裝人物瓷器製作的黃金時代。這一階段的時裝人物瓷繪,器型品種多樣,胎質細膩考究,題材豐富多彩,技法嚴謹簡練,構圖生動飽滿,設色溫潤明豔,在藝術表現上將時裝人物粉彩推向極致。這一時期,有很多畫師在藝術風格上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面貌,自成一格,如洪步餘的雍容,夏鼎臣的古典,毛子榮的清新,潘肇唐的飄逸,梯青室的玲瓏,餘釗的嫵媚,益友齋的素靜,桐華居的明豔,有如春蘭秋菊,各擅其芳。

二、改良期

1920—1923年,隨著女性上衣長襖的縮短,時裝人物瓷繪畫家們求變意識強烈,隨之在自己的作品中進行人物改良。改良後最明顯的一個變化是畫面背景逐漸擴張增多,特別強調對庭院、高樓等現代建築的刻畫,這樣便使得作為主體的時裝人物比例開始縮小,逐漸消彌了對女性形象刻畫的專注性,其整體審美意蘊稍遜前期。

三、沒落期

自1924年開始,民國粉彩時裝人物瓷器的發展進入晚期。或許意識到改良之失敗,以洪步餘、毛子榮、潘肇唐等為代表的畫師再一次率先進行變法,在作品中,他們進一步加強了背景的空間深度,建築、假山、樹木的結構變得異常複雜,人物所佔畫面空間的比例也進一步縮小,使得早期的裝飾性風味完全被具象寫實取代。而在人物形象的刻畫上,其總體趨勢是臉型由過去的橢圓變成了圓臉,身材也略顯臃腫,不堪與早期時裝人物相映生輝。儘管時裝人物粉彩敗落的趨勢不可逆轉,但在1926年前後,以群益畫館、天津德慶仁、天津興隆為代表的一些畫館介入時裝瓷繪領域,給時裝人物粉彩帶來了最後一抹亮色。及至1928年,市場越發衰敗,僅僅剩下制瓷大師洪步餘的紅店松林閣零星地製作一些。到了1929年,時裝人物瓷器的製作戛然而止。

作為中國瓷繪藝術之苑中的一枝奇卉,它只經歷了短短的十八春即告終結,其原因當關乎時政、經濟等社會因素,卻未免不令人深感遺憾與費解。這個過程雖然短暫,但在藝術上卻經歷了一個完整的生命周期,從昌興到衰落,完全符合藝術發展的規律。也正是由於短短的十八春,使得民國時裝人物瓷器的總體數量有限,加之在其後的歷史長河中,歷經戰亂與文革的摧毀,得以倖存者尤少,亦更愈彌珍。

本民國時裝(洋裝)人物粉彩尊高22.5釐米、口徑6.5釐米、腹徑13釐米、圈足7.5釐米(圈足外有一處磕碰),雙象耳,頸肩部出一圈弦紋,頸部繪一折枝牡丹花紋。瓶身一面礬紅變形鐘鼎文「富貴吉祥 子孫永用」,另一麵粉彩繪一對時尚新人於庭院小憩,男士坐木椅,女士站立於男士身前,回首切望男士。二人均著高領洋裝,頸系領結,戴寬沿帽,鬢角插花;女士齊頸短髮,眉頭細碎劉海,面容姣好,眉目間洋溢著喜悅的神色,手拿紅巾,下著長裙,裙門繡花,兩邊打褶,裙下露黑色鞋;男士也是齊頸短髮,下身著裳,下露黑鞋,左手蘭指,右手扶文明仗,目光靈活,嘴唇微張,像是在表達什麼。二人身後碧草鮮花,盆景綠植,構建一幅清新、恬美、恩愛的新人休閒場境。

在此,特別感謝瓷家劉群良先生給予的指點及幫助。這一類畫片的瓷器我是頭一回見,有些摸不頭腦,若無他的指點,我不會搞明白的。

相關焦點

  • 粉雕玉琢的民國粉彩瓷器,是現代化的象徵嗎?
    公元1911年至1949年這一時期,稱為民國時期,是中國瓷業蕭條衰落的時期。但專家認為,客觀地講,這30多年裡也有不少精品瓷器。民國瓷業在動蕩的局勢下日漸蕭條,新粉彩花鳥產生於民國初年,以「珠山八友」為代表的個性張揚、學養深厚的藝術家成為了新粉彩花鳥興盛期的核心主體。
  • 民國粉彩瓷器的修復
    一、前言 中國是瓷器的發源地,經過歷朝歷代直至民國時期,承上啟下延續至今。在漫長的瓷器生產發展過程中,各時期形成了不同的風格特徵和製作工藝。粉彩就是中國瓷器藝術史上增添的奇葩。粉彩又名「軟彩」,是在五彩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釉上彩。
  • 晚清民國粉彩瓷器展覽
    晚清民國粉彩瓷器展覽 2006-05-16 來源:金羊網-羊城晚報 責任編輯:梁園 閱讀:829
  • 民國粉彩瓷器2019最全圖片及成交記錄?
    因此,民國時期的仿品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其中粉彩瓷器也是當時生產的主流。民國時期粉彩瓷器主要是以郭世五仿製的雍、乾粉彩和帶有齋堂款識的粉彩最精美,其次是民間收藏的無款或書寫清朝各代偽款的粉彩瓷,以及所謂洪憲瓷等。 郭世五仿雍正、仿乾隆的粉彩瓷最為精細,具有雍、乾時彩瓷的風韻。
  • 居仁堂制-瓷器之粉彩
    民國時期的粉彩瓷器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中華民國後,為皇室專燒制瓷器的御窯廠停辦
  • 瓷器鑑賞:二件民國粉彩瓷,色彩明麗,繪畫鮮活!
    瓷器鑑賞1:藏友諮詢:口徑26公分,無瑕疵,請老師鑑定新老,順便估價!崔凱老師鑑定回覆:藏友您好,您發來的這件底部帶有「九江光華瓷社"礬紅楷書印章款識的粉彩三果紋撇口大碗的燒制年代是民國時期。瓷器鑑賞2:藏友諮詢:請老師看看是光緒官窯嗎?價值幾何?謝謝老師!藏友您好,您發來的這件器底、以及器蓋均落有「大清光緒年制」礬紅彩六字楷書款識的粉彩雲龍紋蓋碗是一件民國時期生產的真品。
  • 新粉彩的興起——民國粉彩瓷
    在清晚期以後,傳統的粉彩瓷發展成了相互遞結的兩個分支:一個是以程門為代表的淺絳彩瓷,另一個就是以「珠山八友」為代表的新粉彩瓷。鹹豐、同治年間,程門、王少維等一批畫家把由黃公望當年首創的以淡赭石與水墨相間渲染而成的一種山水設色畫法,運用到彩瓷的繪畫上,在白瓷上繪上花紋,再染以淡赭色和少量的水綠、草綠和淡藍等色彩,經低溫燒成瓷器。民國 粉彩軋道纏枝蓮紋地開光花卉紋御題詩瓶 高40cm 成交價:1325000USD新粉彩瓷產生於民國後期。
  • 民國新粉彩花鳥瓷器的藝術造詣讓人驚嘆!了解了解其分期及藝術特徵吧
    ,新粉彩花鳥產生於民國初年,以「珠山八友」為代表的個性張揚、學養深厚的藝術家成為了新粉彩花鳥興盛期的核心主體。 二、新粉彩花鳥分期及時代人物新粉彩花鳥瓷繪藝術家,他們當中個個身懷絕技,各擅所長。如「八友」之一劉雨岑獨創水點桃花,拓展了新粉彩花鳥的表現技法;精擅於表現秋日花鳥之景的程意亭,研究出鮮豔柔美的新粉彩色料;田鶴仙的梅花神清氣爽、文氣沛然。
  • 如何鑑別民國瓷器
    民國建立後,專為皇室燒制瓷器的景德鎮御窯廠停辦,為了生計,一些製作瓷器的名匠高手流落到民間,在百業蕭條、唯有古玩行業興旺的背景下,為中國的制瓷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民國雖不足40年,但以景德鎮為代表的瓷器生產幾乎遍及全國,燒造了大量不同風格的瓷器,其中比較精緻的有洪憲瓷、新粉彩瓷、仿古瓷以及一些書堂款的瓷器。
  • 民國瓷器鑑定的特點有哪些
    民國時期的瓷器比較有特色,最主要的裝飾手法是彩繪,並且彩繪的內容中有人物山水,花鳥等一些彩繪內容。並且民國時期也出了很多種類的瓷器,今天要給大家科普的是民國時期,應該怎樣根據瓷器的特色進行鑑定。首先我們可以從造型來鑑定,在民國的時期時期的造型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平時比較常見的像雙耳長頸瓶、還有像燈籠瓶、觀音瓶之類的。
  • 民國瓷器特點
    民國時期瓷器胎質同明清時期比,相對疏鬆。瓷釉與胎骨結合不夠緊密,釉面上出現氣泡和脫釉現象。早期的民國瓷器有精粗之分,粗者胎釉結合部多泛黃,晚清瓷器大多沒有這種特徵,也比青瓷要顯得緊密一些。1.胎釉 民國時期瓷器胎質同明清時期比,相對疏鬆。瓷釉與胎骨結合不夠緊密,釉面上出現氣泡和脫釉現象。
  • 2018年各類清代粉彩瓷器的價格 清代粉彩瓷器學習
    雍正瓷器的胎土淘煉精細,胎體堅硬、細膩潔白,但是沒有康熙時的胎緊密。器物底部處理十分講究,特別是官窯器的圈足部位,撫之有細膩柔潤感,呈滾圓的「泥鰍背」。民國年間仿的雍正器胎薄,可以由此識別。雍正時的瓷器釉色滋潤,多為純釉,白度較高,仿宣德青花器的釉面白中閃青。
  • 精美瓷器,粉彩人物故事觀音瓶欣賞
    由此而知,署「慎德堂」款的瓷器是景德鎮御窯廠特意為道光皇帝燒制的「堂名款」瓷器,是道光時期的一種官窯瓷器。這批瓷器均在器物底足處以紅彩側鋒楷書「慎德堂制」款,主要以彩瓷為主,如白地粉彩、綠地粉彩、黃的粉彩、紅地描金彩、紫地粉彩以及青花瓷等。另有一些單色釉瓷如黃釉、白釉、綠釉等等。其造型主要為生活用瓷,如瓶、尊、花插、蓋罐、碗、盤、勺、高足杯、花盆等。其製作工藝與同時期書「大清道光年制」款器物相比,製作同等精細,甚至有過之。
  • 乾隆粉彩瓷器的定義及如何鑑定乾隆粉彩瓷器
    粉彩花卉紋方花盆一對 配粉彩花卉紋座瓷器釉上彩的一種。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礎上受琺瑯彩的影響而產生的新品種,以雍正時製作最精,故又有「雍正粉彩」之稱。描繪人物服裝或植物花朵時,先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在上面用芸香油調合的彩料渲染。其效果較淡雅柔麗,視覺上比五彩軟,所以也稱「軟彩」。中國的瓷器品種非常豐富,詳細分類可達數十種之多,粉彩是其中的一大類。由於粉彩瓷器色彩柔和,瓷畫精細優美,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
  • 天津 收藏民國瓷器中心城市
    針對民國瓷收藏熱升溫的話題,本報記者對天津博物館器物部副主任、瓷器研究專家劉渤進行了專訪,與他聊起了天津與民國瓷器的那些歷史印跡。作為民國瓷器收藏熱的中心,除了有大量總統瓷的保存之外,還有不少仿古瓷留存在天津。劉渤介紹,天津博物館就收藏了很多仿古瓷中的精品,其中比較突出的有仿乾隆款藍地描金開光粉彩山水圖御題詩文六方瓶(一對),可以說是集白釉、粉彩、金彩等多種工藝於一身,具備極高的藝術價值、文物價值和科學價值。在仿古瓷中還有一類琺瑯彩仿古瓷也有很高的文物價值。
  • 粉彩瓷器的前世今生,弄懂粉彩瓷,一文就夠用
    瓷器在藝術品收藏市場中地位絕對數一數二,真正賦予瓷器炫麗色彩的當屬這種彩料——粉彩。毫無疑問,粉彩瓷器創燒於景德鎮,正是有了景德鎮師傅們一代代的努力,制瓷工藝才會不斷地革新,發展到粉彩,已經是集大成之作的天之驕子。
  • 民國瓷器的分類及幾點辨偽方法
    民國瓷器總的來說技藝並不高超,但是「居仁堂」、「解齋」款識的名瓷堪稱千古絕響,被學者稱為「中國瓷業史上一朵復興之花」。民國瓷器存世量較大,常見瓷器有以下幾類:民國仿古瓷是中國歷史上高峰期之一,常見的有仿三國、兩晉、南北朝的青瓷,仿隋唐、五代的白瓷,仿宋代汝、官、哥、定、鈞窯,以及元代的瓷器和明清的青花、五彩、鬥彩、粉彩、琺瑯彩及單色釉器居多,而最流行的是仿雍正、幹隆的瓷器。2、 日用瓷。民國日用瓷以青供給、粉彩為主,這類瓷器雖然繼承了晚清瓷器的風格,但其造型較晚清瓷器純樸自然,以簡單和平直的造型為多見。3、 洪憲瓷。
  • 瓷器鑑賞:充滿詩情畫意的「粉彩美人圖執壺」
    全民愛收藏:考考你的收藏眼力(2020第238期)鑑賞範圍:陶瓷、字畫、玉器、錢幣、銅器、雜項鑑定老師簡介:崔凱,中國古陶瓷研究會鑑定委員會委員鑑定專家,北京電視臺北京青年《我愛收藏欄目》 特約鑑定嘉賓,河南衛視《華豫之門》 特聘瓷器專家
  • 上海拍賣行古玩小拍:淘寶民國瓷器
    閱讀:1524   3月5日,上海拍賣行將舉行第53屆古董珍玩專場拍賣會,推出的近400件拍品大多是晚清民國時期的瓷器、文房用品。
  • 民國淺絳彩瓷器鑑賞
    民國淺絳彩人物罐淺絳彩瓷,是晚清時期景德鎮窯創燒的一種新彩瓷從同治、光緒到民國初約50年之間,將中國書畫藝術的「三絕」——詩、書、畫,在瓷器上表現,使瓷畫與傳統中國畫結合,創造出瓷畫的全新面貌。「淺絳」原是借用中國畫的概念,指以水墨勾畫輪廓並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畫,其將傳統中國畫中的「淺絳」技法和彩種,應用於瓷器的繪畫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