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人物畫代表作《鍾馗》賞析
——謹以此文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
●王 罡
提起林散之,人們都知道是「草聖」。啟功見到林散之草書三鞠躬,書法大家郭沫若說林散之的草書代表中國,日本書法巨擘青山杉雨稱讚林散之「草聖遺法在此翁」。其實,林散之在詩詞和繪畫方面造詣也很深,有「詩書畫三絕」之譽。這裡和大家共同欣賞的是林散之人物畫代表作《鍾馗》。
《鍾馗》,縱83.5釐米,橫38.5釐米。立軸,硃砂紙本,1940年創作。款識:二十九年夏散之敬寫。鈐印:散之(朱文)。《鍾馗》先後3次著錄:《揚子晚報》2000年6月24日,第B12版;《林散之書畫集》第12頁,2003年11月,文物出版社;《林散之》第077頁,2007年8月,百花文藝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的3集紀實電視片《中國著名書畫家造像――林散之》,專門介紹了這幅《鍾馗》。
林散之人物畫代表作《鍾馗》 83.5×38.5㎝ 宋玉麟鎮齋之寶
看到這幅畫,我想起了一段不能不說的往事。《林散之草書精品賞析》一書定稿後,我請林散之次子林昌庚教授審稿。因為和林教授不是很熟,林散之學生莊希祖教授和我一同前往,莊教授叫我穿上大校軍裝,帶兩本我編寫的《林散之中日友誼詩書法手卷》。2011年10月22日下午,軍車在月光廣場停下,莊教授告訴我,5棟902室就是林昌庚教授的家。談完審稿後林教授對我說:「林散之藝術館有不少精品力作,但是還缺少一幅重要作品:《鍾馗》。這幅作品在江蘇省國畫院宋玉麟院長手裡。你是部隊首長,和宋院長關係好,拜託你一件事,請宋院長把《鍾馗》賣給我,他出多少錢我都買。如果他同意捐給馬鞍山林散之藝術館,我請安徽省副省長主持捐贈儀式,各大新聞媒體報導。」說著,82歲的林老哭出聲來:「我現在別無所求,就是要把這幅畫弄回來,老父親一生就畫了一張,這是國寶啊!」我連忙上前扶他:「我一定盡力!您放心!您放心!」為了促成此事,我和莊教授在回來的車上商議了好長時間。莊教授說:「如果你做成此事,功德無量。」在一個我認為非常恰當的時侯,和宋院長談了這事。宋院長說:「林教授找過兩次,我都沒有同意。如果就是《鍾馗》這一件,我一定會滿足他的心願。我收藏林散之作品近30年,不同時期的書畫有幾十件,而且都是精品力作,更重要的是已形成系列。《鍾馗》在我收藏的林老作品中,分量最重,是我的鎮齋之寶。請在方便的時侯轉告林教授,《鍾馗》畫放在我這裡和放在林散之藝術館一樣。如果以後辦展覽、出畫冊,或搞什麼活動,要借用《鍾馗》,我全力支持!」接著宋院長回憶了得到《鍾馗》畫的經過。「那是2000年春,十竹齋舉辦名家作品展銷,畫廊裡掛的都是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謝稚柳等名家作品,名碼標價。我買了一張齊白石的《平安圖》、一張謝稚柳的山水,很想再買林散之的《鍾馗》,可是錢不夠了,只好放棄。後來這幅《鍾馗》被一個老闆看中,經林散之長子林筱之鑑定是真跡,最後因為價格太高、作品不夠典型又退給了十竹齋。一個多月後,十竹齋小陳拿著這幅畫找到我說:『你喜歡林老的作品,還是你玩吧。錢嗎,你畫兩張畫給我們就行了。』結果,我用自已的兩張畫換得了《鍾馗》圖。」
林教授一次又一次地甚至流著眼淚要買《鍾馗》,宋院長一次又一次十分委婉地拒絕林教授的要求。這幅畫究竟好在哪裡?
林散之人物畫代表作《鍾馗》(局部)
一是寓意深刻。有古書記載,鍾馗,唐初長安終南山人。天生異相,然聰明好學,滿腹經綸,正氣浩然。712年,鍾馗殿試新科狀元第一名,唐明皇嫌他相貌醜陋不予錄取。一氣之下,鍾馗頭撞殿柱而死。從此,唐明皇生病,久治不愈。一天,唐明皇夢見兩個小鬼繞殿奔跑,驚慌之時,來了一個自稱鍾馗的大鬼,身材魁梧、頭頂烏紗帽、衣著大紅袍、腰束白玉帶、雙足穿靴、裸露一臂,勇猛異常,捉到小鬼便吃了下去。唐明皇醒後,病不藥而愈。畫家吳道子根據夢中憶述,繪出鍾馗畫像,唐明皇見後大喜,正是此人,便封鍾馗為「捉鬼大神」,命宮中、民間逢年過節都要張掛鍾馗畫像。這種風俗一直沿續至今。林散之畫的鐘馗,和一般畫家不同。林散之是以畫抒情,藉助鍾馗表達對日本帝國主義侵入中國的仇恨。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入南京,發生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林散之在詩中寫道:「玄武多新壘,黃炎空歸圖。」日本飛機經常轟炸烏江,一次,林散之正在烏江南街範管臣家,聽到炸聲,急忙往家跑,剛跑出幾十米,後面的房子就炸塌了。日本鬼子打到烏江那天,跑在林散之前面的一個人被打死了,跟在林散之後面的一個也被打死了,夾在中間的林散之倖存未死。林散之不得不舉家逃難,在山區無法長期生活,最後又回到烏江,用挖地洞躲避日本飛機轟炸,對付鬼子「掃蕩」。林散之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創作了這幅作品。作品中的鐘馗捉鬼,不是人間的「五鬼」,而是特指日本鬼子。請看,鍾馗憤怒至極,兩眼睜圓,鬍鬚橫立,手拿寶劍,直視前方。馬上出發,捉拿日本鬼子!整個鐘馗的形象好比一塊大石頭,稜角分明,堅硬無比,象徵著中華民族打不倒、拖不垮。畫的左上方有3隻蝙蝠,林散之在這裡用的是蝙蝠的諧音,為自己祈福,為家人祈福,為父老鄉親祈福。苦難即將過去。福到了,福就在眼前。
林散之人物畫代表作《鍾馗》(特寫)
二是筆墨精妙。林散之跟黃賓虹學習3年,又壯遊名山大川一萬八千裡,繪畫技藝和審美境界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從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意在筆先,構圖大方,造型精準。整個作品不是畫出來的,而是一筆筆寫出來的,如刻似鑄,凝重沉著。重點刻畫的眉毛、眼睛、鬍鬚,非常傳神,再加上烏紗帽、除魔劍、大紅袍,讓人一看就知道是鍾馗,充滿了怒氣、兇氣、殺氣!再看用墨。作品通篇都是紅色,用的是硃砂,這是林散之有意而為之。硃砂又稱丹砂、辰砂,硃砂的粉末呈紅色,經久不褪。林散之在這裡用硃砂畫鍾馗有三個意思。一個是硃砂比較貴,古時上乘硃砂幾乎和白銀等價甚至略超。用這麼貴重的顏料作畫,說明林散之非常重視這幅作品。另一個是硃砂在民間有驅鬼之說,鬼不敢觸碰紅色的東西。人們常以硃砂、紅布、公雞血等驅鬼避邪。更重要的是,林散之選用硃砂仿佛象徵著日本侵入中國,屠殺成千上萬的同胞。畫的落款是「二十九年夏」,時空在此凝固,歷史在此定格:1940年,這是血的罪證!
三是孤品奇珍。林昌庚教授在《林散之》第076頁中寫道:《鍾馗》是林散之四十年代繪畫的代表作。同一題材的代表作一般不止一兩張。傅抱石的《待細把江山圖畫》、錢松巖的《紅巖》、魏紫熙的《黃洋界》都有好幾張。錢松巖9次修改,《紅巖》代表作有十幾張。林散之的《鍾馗》從創作至今歷時75年,在傳播快速、信息共享的今天,仍然沒有發現第二幅,這與當時的特殊環境、林散之不出名等多種因素有關。孤品,有三六九等。有的是應景之作,有的是失敗之作。林散之畫的《鍾馗》是代表作中的孤品,是既奇又珍的孤品。奇在林散之畫人物畫相當少,珍在相當少中風格又大不相同。林教授說《鍾馗》是國寶,聽起來有點誇張,其實不然。這是林教授對《鍾馗》的深刻感悟,這是林教授有一定的預見性。林散之是「草聖」,「三百年出了一個林散之」。林散之的草書價格不斷衝高,林散之的畫作深受歡迎。2001年國家明文規定,林散之的作品禁止出境。《鍾馗》是林散之反映抗日戰爭的重要作品,是代表作中的代表作,是獨一無二的作品。可以肯定,隨著時空的遠去,《鍾馗》畫一定會成為國寶!
2015年2月19日於南京仙林雁鳴山莊別墅
——原載《壹收藏》周刊2015年5月17日第22頁
相關連結:
林散之草書收藏家、林散之草書鑑賞家 王罡
王 罡,林散之草書收藏家、林散之草書鑑賞家。江蘇揚州人,1957年出生,大學本科,哲學學士,江蘇省收藏家協會副會長。曾任南京軍區政治部東海民兵雜誌社總編輯,大校軍銜。被評為第四屆「全國百佳出版工作者」並授予稱號,「世界華人傑出收藏家」,授予國防服役金質紀念章,受到兩代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和胡錦濤的接見併合影,著名雕塑家尹悟銘為王罡雕塑半身銅像。
王罡先後發表各類研究林散之的文章100多篇,編著《林散之中日友誼詩書法手卷》、《食硯齋珍藏林散之書畫精品集》,專著《林散之草書精品賞析》由文物出版社出版。面向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的《華人時刊》雜誌連載《林散之草書精品賞析》一書,歷時4年。《中國網》、《中國書法網》、《雅昌藝術網》、《鳳凰網》等多家官網開闢專欄轉載、選登《林散之草書精品賞析》。2014年11月,王罡出席第四屆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2015年4月,王罡參加拍攝中央電視臺大型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林散之》。2016年12月,王罡參加籤署中國收藏《上海宣言》。
王罡研究林散之草書的主要觀點
●中國二十世紀草書第一人。
●世界著名書法家林散之。
●林散之的草書被稱為「林體」。「林體」的特點是瘦勁飄逸。「林體」基本特徵主要有四個方面:瘦勁圓澀,璀璨華滋,偏正相依,飄逸天成。
●林散之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作品以剛為主,以柔為輔。堅挺瘦勁,開合有致。七十年代的作品是剛柔相濟,動靜相宜。以倚為正,字字相連。八十年代的作品,以柔為主,以剛為輔。亦行亦草,墨色淋漓。
●林散之草書創作的高峰期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七十年代的草書代表作代表整個林散之草書的最高水平。八十年代末的草書代表作代表林散之八十年代的最高水平。
●高度決定視野。有的人站在江蘇這個小山上,評價林散之的草書;有的人站在中國這個大山上,評價林散之的草書;我們要站在世界藝術的最高峰,評價林散之的草書。林散之的草書是中華民族的,也是世界人類的。
●林散之草書代表作《中日友誼詩》、《許瑤詩 論懷素草書》、《自作詩 論書一首》、《李白草書歌行》,與同時代的畢卡索代表作《拿菸斗的男孩》、《鬥牛士》、《科學與慈善》、《人生》一樣,只不過是風格不一,都是世界人類頂級文化藝術中的瑰寶。
●林散之的草書和非草書的價格一定會拉開。
●林散之的一般作品是正常升值,大部分精品是漲幅較大,少數極品是壟斷價格。
●林散之的草書值得永久收藏。早收早受益,遲收遲受益,不收不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