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北琴書省級傳承人周銀俠:琴韻書聲遠 悲歡濟世長

2020-12-10 宿遷網

猶記當年,《淮陰日報》記者以《雛鳳新聲》為題,報導一個宿遷姑娘以精湛的琴書表演技藝唱紅當地書場。著名揚州評話演員沈志鳳親自探場看望這位曲藝新秀,並不吝讚美之詞。她們相互切磋技藝,一時傳為美談。

誰能想到,這位才藝冠絕一時的琴書演員竟從沒進學校念過書,靠自己識字掃盲,成為名聞遐邇的曲藝明星。

誰又能想到,她早年父母雙亡,與哥哥流浪四方,靠說書賣藝吃百家飯長大成人。

她就是周銀俠。周銀俠2014年被江蘇省文化廳評定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2017年列入江蘇省鄉土人才「三帶名人」,是宿遷市「雙千工程」本土拔尖人才。

01 少年江湖

大年剛過,春節的氣氛還沒散去,周銀俠一家人卻愁雲慘澹,淚水長流。那年她十一歲。眼看娘的病越來越重,不久將要離開人世。這位飽嘗悽風苦雨的女人無法閉上眼睛——她放心不下看不見光明一生只有黑暗相隨的瞎老伴,更放心不下兩個還沒長大的孩子啊。

正月初八,天又陰又冷,淡去喧聲的鄉村在醞釀一場席捲生命的暴風雪。小銀俠和哥哥守在娘的床前,哭得跟淚人似的。哭著哭著,她趴在床沿睡著了。等她在一陣哭聲中驚醒,娘就沒了。

後來她才知道,那晚娘拉著哥哥的手,耗盡最後的氣力,說:「看好你大(父親),把你妹拉扯大……」

家徒四壁。一棵槐樹賣30塊錢,一輛平車賣90塊錢,給娘買了一口薄棺入土為安。

母親走後,父親沉痾不起,次年6月也撇下一雙兒女追隨妻子而去。一貧如洗的家再沒什麼值錢的東西,只剩一架跟隨父母多年的揚琴,差點也被賣掉。

小銀俠仿佛一夜間長大了。她知道,這個世界上,除了比自己大五歲的哥哥,再沒有什麼人可以依靠了。

就在兄妹走投無路時,早年跟隨銀俠父母學藝的大徒弟孔令升聞訊從外地趕回師傅家。他想把從師傅那裡習得的琴書段子教授給師弟師妹,好讓他們有點本事混碗飯吃。

銀俠兄妹生在曲藝之家,從小浸潤在父母說唱藝術氛圍中,先天條件很好。因為哥哥周崇志一直在校念書,受父母影響小些,此時還不大會唱琴書,可在嚴酷的生活現實和師兄精心傳授下,琴書技藝進步很快。

妹妹學得更快。小銀俠六七歲時就跟在父母左右,母親經常把她抱在懷裡,教她敲琴,不到十歲就能當眾唱簡單的小段而不怯場。

如今生活無著,兄妹倆把心一橫,在師兄幫助下勤苦練習,不長時間就學會幾個琴書小段。一把琴,兩張嘴,吃百家飯,兄妹倆走村串戶,開始了流浪賣藝生涯。

人生在世,命運懸殊可謂大矣。有人一睜眼就錦衣玉食,享盡榮華富貴,可周銀俠兄妹卻過早品嘗了世道的酸辛。稀湯寡水的年代,凋敝破落的鄉村,一對相依為命的兄妹把悠悠琴韻,稚嫩的嗓音刻在人們的記憶裡。

02 雛鳳新聲

苦難是一所學校,從這所學校走出來的不是懦夫,就是強者。

那些年,周銀俠跟著哥哥過著居無定所的生活,足跡所至約佔蘇北、皖北、魯南、豫東各半個省的地區。那時兄妹倆會唱的琴書少,都是小段,這樣就很難在一個地方長時間唱。他們決定繼續拜師學習長篇書目。

哥哥周崇志知道妹妹總有一天要離開他獨立生活,須得長本事才行,於是千方百計找能人拜名師教她唱大部頭書,自己也跟著學。教他們長篇曲目的許淮南恩師非常喜愛周銀俠兄妹,把最擅長的《鹽海鬥》《惡僧傳》《鶴鸞配》,還有《海瑞三斷襄陽案》等曲目毫不保留地教給這對小弟子。許淮南乃琴書名師,不僅技藝高超且人格高尚,素為人敬重。他教弟子苦練唱功,更要求他們注意颱風(儀表),表演時要儀態優雅,端莊合體。要用心揣摩人物心理,對不同角色以相應的表情、舉止表現人物豐富的內心活動。周銀俠聰慧過人且十分用功,整天念誦和思考,進步很快。

可學唱書光憑腦子記可不行。長篇書目唱詞須寫在本子上反覆記誦。這可難倒了周銀俠。因為她從沒念過書,不識字,更不會寫字。

從那以後,每天唱完琴書,周銀俠就跟著哥哥學認字。不管看到什麼書都拿過來讀。走在路上見字就認,不會就問,一點點積累。兩三年後,她認識了兩三千字,可以閱讀淺顯的書籍報紙,也會寫字了。她把琴書唱詞抄在本子上,時時記誦。

時間像化妝師改變一個人的容顏,更改變她的內心。幾年過去,周銀俠從一個在悽風苦雨中遭難的醜小鴨,出落成一隻羽翼豐滿引人矚目的白天鵝。她從鄉野走來,抖落昨夜霜雪,像一枝在苦寒中綻放的雪梅,卑微而又傲然。

1994年初夏,周銀俠兄妹到淮陰求生,落腳在劉鶚故居。長期以來,活躍在這裡的是揚州評話,她們像候鳥一樣春來夏走,秋回冬歸,避開嚴寒酷暑。周銀俠兄妹填補了這裡的空白,陪伴觀眾度過了炎熱的夏天,聽書人迷上了他們表演的蘇北琴書,聽得如痴如醉。

蘇北琴書,原名「揚琴書」,亦名宿遷琴書,不僅唱腔優美,音樂和諧,說表自如,其伴奏樂器也很特——墜胡、揚琴、木板,拉奏樂音調柔美,敲打樂節奏明快,鏗鏘協調。主要樂曲有大八板、小八板、悲曲、過門等。蘇北琴書的音樂結構屬板腔體,主要曲牌鳳陽歌、銀紐絲、穿心子、蓮花落,經演唱流變逐漸形成固定唱腔四句牌、垛子(快流水)二板(慢流水)悲調(哀憐口),有時根據情節,中間採取頓句不拖腔,一段唱詞一氣貫下,到結尾時拖腔。蘇北琴書情韻纏綿,情節扣人心弦,加上周銀俠不僅琴書唱功好,還擅長表演和伴奏。伴奏時墜胡的上下把位滑動幅度大,尤其悲調唱腔催人淚下,感染力、穿透力極強,讓人深受感染。

炎夏過去,揚州劇團回到淮陰書場,見周銀俠兄妹在劉鶚故居說唱琴書,她們便在東邊的青龍酒家設場演出。

坐鎮青龍書場的並非等閒之輩,乃是揚州評彈名角、國家一級演員沈志鳳,此人曾領銜赴中南海為國家領導人演出。她的《雙金錠》《珍珠塔》《玉蜻蜓》等都是經典曲目,後移植改編的蘇州評彈《啼笑因緣》更以說口利索、激情澎湃、盪氣迴腸深受聽眾喜愛。可這次不知為什麼,劉鶚故居書場場場爆棚,青龍書場卻不溫不火,人氣大不如從前,這讓揚州劇團演員們情何以堪!

為了增加人氣,揚州劇團派來位「活濟公」,以幽默滑稽見長,以往不管到哪都人氣飆升,可這一回卻沒能拉走劉鶚故居書場的聽眾。不久又緊急調來一位才貌雙絕的年輕當紅女演員,仍然無力回天。這讓沈志鳳對周銀俠心生好奇。她要親自去看看這個來自蘇北的小丫頭是不是有三頭六臂。

這一天沈志鳳款步來到劉鶚故居書場,書場裡座無虛席,正待開唱。臺上一位姑娘,一身素裝略施粉黛,恰似出水芙蓉,帶露梨花。旁邊一人拉墜胡伴奏。只見周銀俠左手敲琴右手打板,亭亭玉立微啟丹唇,清詞麗句徐徐吐出,是韻律優美字正腔圓。舒緩時如風吹丹桂芳香沁人;緊要處似秋風吹果落地有聲。她一人扮演多個角色,時而像貴婦名媛端莊妍麗舉止瀟灑;時而似村姑農婦粗拙淳樸;時而粉面含威、顧盼生情,時而口吐珠璣、博古通今。她演技全面,敲琴打板唱白動作無一不精。沈志鳳只聽了短短一段已被折服,不禁暗挑大拇指讚嘆不已。

曲藝名家親自前來探訪並給予好評,這讓周銀俠受寵若驚。次日她們又到青龍書場回拜沈志鳳。兩位曲種不同年齡懸殊但相互賞識的藝壇名角相見甚歡。沈志鳳還即興為周銀俠表演了一段評書。

周銀俠後來說,當時她唱的未必有多好,是師傅許淮南教她的長篇曲目《鶴鸞配》太吸引人。《鶴鸞配》講的是大俠江小鶴的父親被師爹過失致死,他跟弟弟一心要替父報仇,而師爹的兒子卻對他們母子三人恩重如山,師爹的孫女又愛上了江小鶴。故事纏繞曲折環環相扣,情思曼妙跌宕起伏,高潮迭出,直讓人牽腸掛肚,不聽完就寢食難安,所以才能夠抓住聽眾。若論功力,她哪比得了沈志鳳這些名角呢。

後來,周銀俠又訪名師,修內功,使自己的琴書技藝達到出神入化的程度。在演唱中她揉入「花腔」,即加入「穿心子」「蓮花落」「上河調」「下河調」等淮紅調,聽起來輕鬆歡快。她的演唱進入角色時,常用輔助動作增強感染力。在唱腔上廣泛吸收地方民間小調和地方戲的唱腔,柔美婉轉,時如乳鶯初啼。其說白吐字清晰抑揚頓挫,聲聲入耳無不熨帖。在表演上她吸收北方評書的「貫子口」和大鼓書的喝、頓、緩、急的表演特點。她扮相甜美,尤其對話時表情多情善變,上一句冷若冰霜悲悲切切,下一句卻冰雪自融春暖花放,開合轉換迅疾自然渾然天成。她用心揣摩人物形象,仿佛演繹的就是她自己的悲喜人生。故而個中人物聲韻逼真,宛然天成,總能贏得滿堂喝彩。

周銀俠還善於打花板,在曲目情節和情緒進入高潮,唱腔進入垛子口時,唱詞如高山瀑布一氣貫下。右手放下琴條,左手執板擊節,板上紅綢像一隻彩蝶在胸前飛舞,煞是精彩。

03 琴鼓聯臺

上世紀九十年代,大鼓琴書逐漸淡出民間書場。周銀俠被徐州淮海戲曲王音像公司聘去錄製磁帶、光碟。頭一年錄製了十六個磁帶,其後每年增加幾十上百盤。後來跟師兄牛崇祥、李全營合作,成立「三仁音像」公司。三個人都為公司發展費盡心力,作為女性,周銀俠忍受了更多艱辛。

公司最大的問題是唱片、磁帶銷往何處。為了打開銷路,他們天南海北尋找客戶。他們跑遍了臨沂、郯城、蒼山、棗莊、沭陽、贛榆、漣水、淮安、靈璧、固鎮、五合、泗縣、徐州、睢寧等地。每天帶著乾糧鹽豆等簡單食物,風餐露宿,受盡煎熬。山窮水盡時周銀俠甚至變賣僅有的戒指、項鍊等首飾維持眼下生活。

最難忘2004年隆冬時節,大雪下了整整一天,周銀俠跟著牛崇祥、李全營頂風冒雪從合肥到濟南聯繫業務。他們的交通工具是兩輛舊摩託車,周銀俠裹著並不很厚的棉大衣坐在車後。幾個人都幾乎凍僵。到濟南時,鞋像鐵板一樣,根本脫不下來,腿僵硬得失去知覺。

「踏破鐵鞋有覓處,得來費盡功夫」,終於迎來轉機。在棗莊,他們一大早就開始尋找目標客戶。可是整整一天沒有找到一個要找的人。正當心灰意冷時,在一個不起眼的小平車上看到有賣光碟的。攤主告訴他們,當地批發的都是徐州音像公司錄製的他們以前唱的大鼓琴書製品,如果換成「三仁音像」公司產品,將有可觀的市場。

在極度苦寒的日子裡,周銀俠想到自己悲苦的身世,不知哭過多少回。然而內心堅強的她,沒有在命運的捉弄下一蹶不振,而是令人敬佩地拂去一路風塵,與張銀霞、唐玉霞等人一道,扛起蘇北琴書這面大旗,讓這一曲種因為她們執著堅守和大膽創新而大放異彩。

2007年蘇北琴書、蘇北大鼓被列入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周銀俠與牛崇祥、李全營合作期間,他們對兩種曲藝形式進行嫁接,創造了琴鼓聯臺的藝術形式。既有鼓板敲打時的節奏明快,震撼人心,也有揚琴敲擊時悠揚柔美,沁人心脾。演唱道白則多人分角色,有時一唱一和,琴瑟和諧;有時又針尖對麥芒——矛盾迭出,在激烈衝突中達到高潮。

琴鼓聯臺是一項重大曲藝創新,對兩種非遺項目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今安徽、山東等地有不少藝人向他們學習,將琴鼓聯姻,並糅合其它藝種,深受聽眾喜愛。周銀俠還廣泛吸收呂劇、曲劇、墜子等曲調,將它們有機融合,為蘇北琴書的發展注入新元素。

04 後有來者

多年後,周銀俠回到老家泗洪,每周在縣文化館開專場,為家鄉老人說唱琴書4年多,風雨無阻從未間斷。如因到省市演出延誤,她必定提前預告,下次補上。隨著周銀俠的名氣越來越大,有人邀她到大城市發展,被她拒絕了。周銀俠說,她所以能在泗洪縣城一以貫之堅持至今,是因為那裡有人在等她,有人需要她,牽掛著她,就是那些愛聽她唱書的老人。有的老人家離得很遠,甚至坐著輪椅來聽書,讓她很感動,不忍冷了老人的心。就像親人一樣,自己也離不開他們了。周銀俠把老人喜聞樂見的生活故事編入琴書,為了讓當地老人樂於接受,她會適當加入一些泗洪當地口語和俗語、諺語,聽來興趣盎然,倍感親切。

周銀俠琴書錄製成電子產品流傳甚廣,遍及全國各地,有人特地從遠方趕來看她,尋找那份不曾丟失的久遠印記。王燕卿是一位成功人士,從事軟體開發生意,在蘇州等地開辦多家公司。她的經歷與周銀俠頗為相似,也是小時隨父母說書,兄妹倆深受曲藝薰陶,後來經商,但他們同健在的父母一樣都對琴書懷有深厚感情。王燕卿說她要跟哥哥一道逐一拜訪像周銀俠一樣堅守在曲藝崗位上的民間藝人,表達對他們的一份敬意。連雲港的吳少雲帶爸媽專程來看望周銀俠,由於家中開大酒店特別忙,只在周家站了10多分鐘就走了,但他們說,大老遠跑來別無所求,能看一眼周銀俠就滿足了。還有位叫王桂花的熱心聽眾,安徽固鎮人,長期聽周銀俠琴書光碟、磁帶,2017年專程從杭州來看望她。聽眾的熱情是鼓勵更是鞭策。

作為泗洪縣政協委員,周銀俠多次將蘇北琴書保護和傳承寫入提案。她自己則用心培養小弟子。周子匯是周銀俠的小侄女,受家庭藝術氛圍薰陶,從小就跟著大人學唱琴書。小小年紀已初露鋒芒,斬獲江蘇省第七屆少兒曲藝新苗獎,中國第八屆全國少兒曲藝展演獎等。小弟子江一諾、房東鳳等也頗有靈性,表現不凡。周銀俠深知孩子學習曲藝,相對於一招一式的教和學,更重要的是薰陶、是濡染、是潛移默化的藝術滲透。因此她會在小弟子玩耍時自顧自拉琴、演唱,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真傳。待以時日,嬌嫩的幼苗將成長為豔麗的曲藝之花。

近年來,各級文化部門非常重視非遺傳承,為民間藝人嶄露頭角提供了舞臺。周銀俠經常與其他蘇北琴書藝人一起參加各種曲藝表演,屢獲大獎。2012年周銀俠參演的《陽光燦爛春滿園》獲」江蘇省五星工程獎「銅獎;2013年參演的長篇蘇北琴書《白綾記》榮獲全國優秀曲藝作品銀獎表彰。2014年參演的《全能神現形記》獲第十一屆江蘇省「五星工程獎」金獎;2016年參演的《約法三章與「三章約法」》獲第十二屆江蘇省五星工程獎金獎;2017年周銀俠參演的琴書《摳老頭》分別獲首屆中國東部優秀曲藝「節目展演獎」和第十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節目獎入圍」。不久前,宿城區喜獲「中國曲藝之鄉」榮譽稱號,這其中也有周銀俠等非遺傳承人的一份功勞哩。(韓海濤)

相關焦點

  • 2020北京市大運河文化節系列活動:《琴韻書聲》朗誦會成功舉辦
    2020北京市大運河文化節系列活動:琴耕書苑奏雅韻 ,全民悅讀品書香——《琴韻書聲》主題朗誦會在通州圖書館成功舉辦2020北京市大運河文化節已經隆重開幕,「古琴·運河文化展」作為文化節的重要組成部分,舉辦了多場與古琴文化
  • 江蘇省文化廳關於公示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推薦...
    為了進一步加強對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保護,鼓勵和支持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省文化廳根據《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和《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命名與資助暫行辦法》的有關規定,在各地傳承人自願申報、當地文化行政部門推薦的基礎上,經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初評,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評審委員會審議
  • 「欣賞」中國當代書法名家餘文立教授作品《琴韻書聲》
    餘文立 書法《琴韻書聲》135cm×35cm 約4.3平方尺「琴韻書聲」出自清代畫家、詩人、名士溥山所題「竹雨松風琴韻,茶煙梧月書聲」。主編:葉知秋圖文:書畫談公眾號版權:本文插圖「餘文立書法《琴韻書聲》」由藏家授權發布
  • 竹雨松風琴韻,茶煙梧月書聲
    竹雨松風琴韻茶煙梧月書聲
  • 宿遷已有各類戲曲非遺傳承人74人
    10月24日,記者從宿遷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了解到,近年來,宿遷市加大傳統戲劇政策扶持和人才隊伍建設力度,宿遷市現有泗州戲國家級非遺傳承人1人、淮海戲省級非遺傳承人1人、蘇北琴書省級非遺傳承人3人,各類戲曲市級非遺傳承人69人。
  • 茶香隨墨跡,琴韻伴書聲
    作者:無為茶香隨墨跡,琴韻伴書聲。當我老了,我會說,我還有書畫。中國書畫,翰墨流芳。
  • 菏澤再增22位省級非遺傳承人
    近日,山東省文化廳公布了167人的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其中菏澤有22人入圍,目前,菏澤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總數達73人,繼續保持全省第一位的排名。入圍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分別是成武縣魯西南鼓吹樂傳承人馮兆起、菏澤市菏澤弦索樂傳承人蘇本棟、菏澤市牡丹區大平調傳承人賀愛麗、菏澤市山東梆子傳承人張玉勇、成武縣四平調傳承人許亞麗、鄆城縣山東梆子傳承人冀梅霞、菏澤市定陶區兩夾弦傳承人侯彥麗、菏澤市大弦子戲傳承人李恩慈、菏澤市墜子傳承人劉瑞蓮、鄆城縣墜子傳承人王合義、鄆城縣山東琴書傳承人劉學詩
  • 竹雨松風琴韻,茶煙梧月書聲
    「竹雨松風琴韻,茶煙梧月書聲」——傅山人生的初衷一旦偏離方向,被虛榮掩飾,讓浮華蒙眼,心境就會變得複雜,最終收穫的只能是疲憊、困頓和勞累。
  • 忠厚傳家遠詩書濟世長
    如果說有什麼家風,那就是「忠厚傳家遠,詩書濟世長」,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治學。1嚴薇青:師從胡適、胡也頻的泉城名士「如果說我的家風,首先要從我的父親,以及書香門第的家庭環境說起。」嚴薇青的女兒嚴民女士這樣對記者說。
  • 連雲港市各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統計表(2019)
    二、省級傳承人 ? ? ? 共20人 ?,故在省級傳承人中可去掉,且此二人未經過市級傳承人申報,故不影響市級傳承人的數字統計。
  • 「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小橋流水、琴韻書聲的水鄉澤國同裡
    放下城市的喧譁,走進小橋流水、琴韻書聲的同裡。你喜歡嗎?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 非遺傳承人年輕化趨勢明顯 最年輕傳承人才34歲
    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目前正在江蘇省文化廳網站公示,聽取社會意見,截止期為6月20日。昨日,省文化廳非物質文化遺產處馮錦文處長在接受揚子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初步確定的170名傳承人中,年輕化趨勢非常明顯,五六十歲年富力強的傳承人達到101人,70後傳承人也有13人,來自贛榆縣的黑陶製作技藝傳承人李大專,堪稱「史上最年輕」省級非遺傳承人,今年才34歲。
  • 宿遷蘇北大鼓傳承人牛崇祥:一板一鼓書說古今
    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宿遷市曲藝家協會副主席,「蘇北大鼓」市級代表性傳承人,他被蘇魯豫皖觀眾譽為大鼓狀元。其主要作品有《無豔春秋》《凌霄漢》《五梅七槍反唐傳》《戰君山》等。牛崇祥說:「大鼓這門藝術起源於北方,比較有地域特色,比如有山東大鼓、天津大鼓、京韻大鼓,等等,到了俺們這邊就叫蘇北大鼓。
  • 張棟寶表演徐州琴書合集賞析
    徐州琴書張派(張棟寶)清板琴書《教子有方》味道還真像,挺好聽著名琴書表演藝術家張派唱腔創始人 張棟寶先生逝世, 張棟寶先生祖籍江蘇睢寧官山鎮張山村人,生於1921年9月18日,因病於2004年9月18日9點18分在睢寧逝世。徐州琴書,又名「蘇北琴書」,舊稱「絲弦」、「唱揚琴」等,主要流行於以江蘇省徐州市為中心的蘇、魯、豫、皖四省接壤地區。
  • 亦剛亦柔是琴書——訪嶽池揚琴傳承人吳紹岷
    作為嶽池揚琴的傳承人之一,74歲的嶽池縣退休教師吳紹岷,與揚琴為伴五十載,長期活躍在嶽池曲藝舞臺上,演奏了一曲曲獨具魅力的揚琴劇目,讓嶽池揚琴藝術煥發光彩的同時,致力於嶽池揚琴的傳承和發展。「揚琴是嶽池曲藝必不可少的項目,也是全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應該大力保護,並將其傳承和發展下去。」5月23日,嶽池揚琴傳承人吳紹岷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道。
  • 非遺迎新春 歡喜過大年:蘇北大鼓 一鼓一板敲出地道宿遷音
    作為省級非遺保護項目,蘇北大鼓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今天我們就一起去聽一聽這原汁原味的蘇北大鼓吧。   左手打板,右手擊鼓,有說有唱,品評人間百味,您可別覺得咱這蘇北大鼓有多麼簡單,這可是我從藝30多年來練就的技藝。雖說人人都稱我為蘇北大鼓的傳承人,可我心裡明白想把大鼓演繹的傳神我還仍在求學的路上。
  • 丹江口武當神戲傳承人入選省級非遺傳承人名單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張富濤)1月8日,從省文化和旅遊廳官方網站獲悉,丹江口市武當神戲傳承人王德學入選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 婉轉靈秀的運河琴書你了解多少?
    非遺傳承 運河琴書賈傳軍   京杭大運河兩岸有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運河琴書(蘇北琴書)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徐州琴書,又名「蘇北琴書」(運河琴書),舊稱「絲弦」、「唱揚琴」等,主要流行於以江蘇省徐州市為中心的蘇、魯、豫、皖四省接壤地區。
  • 《曲壇聲聲》山東家鄉戲山東快書山東琴書群首屆網絡曲藝演唱會舉行
    2月20日晚,「武漢加油戰瘟疫 曲壇聲聲我接力」《曲壇聲聲》山東家鄉戲山東快書山東琴書群首屆網絡曲藝演唱會舉行,山東快書、快板書、山東琴書、京東大鼓、山東漁鼓等25個節目一一上演。在晚會主持人路芳的組織銜接下,演出持續進行三小時,節目精彩紛呈,群內秩序井然。
  • 慶國慶 迎佳節 菏澤市文旅局舉辦「非遺・琴韻」古琴專場演出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25日訊(記者 謝雯嘉) 慶國慶,迎佳節,為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普及推廣菏澤琴韻文化,由中共菏澤市委宣傳部、市文化旅遊局舉辦,菏澤市藝術研究所承辦「非遺・琴韻」專場演出活動在市文旅局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