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圈友在《靈魂驛站.無語》的討論區裡 ,提出了「做夢是好還是壞」的話題 。吸引了一些圈友參加討論,大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那麼「夢」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如何產生的?對身體到底是有害還是無害?與命運有沒有關聯?我想這幾個問題也肯定會有不少的朋友想了解,下面是鄙人的一點淺見,如果因此而攪擾了那位朋友的視聽,還請原宥哦!。
現代科技研究的結果證明:「夢」是人正常的生理活動的一種,無論年齡大小,不管國籍人種。只要你還一息尚存,它就永遠會在你睡眠時出現在你的腦海裡。沒有什麼力量可以阻止它的產生,誰也無法將它從自己的生活中趕走。
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都要經歷或喜或悲的情緒變化。有時這種影響你情緒變化的力量還會很大,也許會讓你笑著從夢中醒來,也許會傷心的讓你徹夜難眠。總而言之,「夢」就是由於大腦中白天受到刺激的腦細胞,在你休息時不安分放電的結果。而在古代,由於古人無法了解「夢」產生的真正原因,往往賦予其神秘的色彩。
由於夢中的場景既陌生又熟悉,讓他們百思不得其解。極力想把它與一個人的命運、前程及運勢聯繫起來,因此讓「周公解夢」和《易經》一樣,成為了倍受古人推崇的典籍。
即使今天,還是有人相信夢和自己的運勢有關。而事實上古人還有「朝有所思,夜有所夢」的說法,就很明了的解釋了「夢」產生的真正原因。當然,這也從另一方面證實了統治者利用宿命論,來愚昧百姓以達到奴化治理的醜惡用心,還映射出了中國人折中思想的痕跡。
最近幾十年裡,世界各國科學家一直沒有放棄對人類大腦的研究,其中就有包括對「夢」的研究。特別是國外的研究者,他們在志願者的頭部植入電極,然後待受試者進入睡眠狀態之後,監測其腦電波的變化。
通過實驗發現:如果按照休息八小時計算,受試者在睡眠期間腦電波出現波動的次數一般為三十次左右。如果是大幅的波動,還可以觀察到受試者的眼珠會出現轉動的現象,這就是所說的快波做夢。
這時如果剛好受試者醒來,他就可以很詳細的說出夢中的情景。但快波做夢在受試者的單元(8小時)測試中,只佔百分之二十左右。快波做夢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持續時間一般都比較長。而波幅小的一般被稱做慢波做夢,慢波做的夢,醒來後大部分都沒有記憶可供回憶。
人的大腦裡有著上萬億的記憶單元,在這些記憶單元裡又被劃分了許多的區域,並被相應的記憶開關所控制著。有的分管人的語言,有的分管聽覺,有的分管動作等等。一個人出生之後,他的所看、所聽、思考及其他的活動,都會在大腦的相應區域裡留下記憶回溝。
隨著年齡的增長,有的回溝會是相同內容的重刻,這使你的記憶加深,所以有的記憶會很牢固。而有的是其它內容的覆刻,就像考古中的文化積層的疊加,會將前面的記憶覆蓋住。
人一旦進入睡眠狀態,大腦中的記憶單元就像夜空中明明滅滅的群星,紛紛打起了盹。但總有一部分不肯安生,不是甲拉乙一下,就是甲和丙都拉乙一下。
這樣的小打小鬧並不能夠驚醒大腦的安睡,就像一陣微風拂過大海掀不起波濤一樣。這時的大腦放電現象就屬於慢波做夢的範圍,對人是沒有任何危害的,更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
而如果是一個記憶單元突然大叫一聲,並狠狠的跺一腳。就像夜空裡的一道亮閃划過,則會讓周圍的一部分區域裡的記憶單元紛紛驚起來。他們會很興奮的手拉手跳起舞來,將你的舊有記憶和著舞曲,創作出一幕幕讓你既似曾相識又倍感陌生的劇作。那翻起的記憶片段會連接起怎樣的精彩,會拼湊起怎樣的荒誕啊!。
此時的做夢就屬於快波做夢的範疇,它在你睡眠中所形成的記憶回刻,與你在白天形成的沒有什麼兩樣。
「夢」還曾推動過科研進步呢,最為大家所熟知的是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的故事,當時困擾他的就是化學元素周期表的製作編排的問題。
新元素的不斷被發現,揭示其內在的規律以便對以後的研究進行指導,成了各國科學家最為關注的焦點。而怎麼排列的確是一個很困難的問題,因為那時發現的化學元素還不是很規律,往往中間有缺失現象,令各國科學家大傷腦筋。
這也同樣讓門捷列夫絞盡腦汁,最後在夢中把問題解決了。從而讓「夢」披上了耀眼的光華。
而唐代宰相魏徵的「一夢斬涇河龍王」,則純粹屬於宿命附會的範圍。至於「一枕黃粱夢」,那倒真的含有戲謔的意味了。
現在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生活壓力也越發的大了起來。我們無法一天之內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況,做一做「黃粱夢」也未嘗不是壞事。就套用一句名言作為本文的結尾吧:做你的夢,讓別人去說吧!
沒準,能讓你的「美夢」成真呢!。
09.03.08夜21時2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