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十二節《一堂好課》為我們解讀:教育是民族振興的搖籃

2020-12-11 沸騰的泡沫紅茶

小時候,總聽大人說,讓我們長大了做新時代的四有青年;上學後,聽老師講課,讓我們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

等到真正長大了才明白,祖國希望通過教育事業培養的是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人才,與一個國家各行各業的發展息息相關,有了人才,才能更快地推動政治、經濟發展的進程。

改革開放後,經濟飛速發展,我國需要的是有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的,並且有一技之長同時又掌握多種技能的「1+X」的複合型人才。

如何獲得這類人才呢?答案是:教育。

教育,是培養優秀人才的途徑,是民族振興的搖籃。

近年來,有很多機構在教育宣傳方面都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比如:央視先後推出《開學第一課》《一堂好課》等等節目。

前者,是每年中小學生開學的時候,老師們都會提醒家長陪孩子一起看的節目。雖然出場的人物會有些許爭議,但積極向上的整體氛圍是可以感染觀眾的,充滿激勵孩子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後者,我一開始沒注意到,但當我了解《一堂好課》的內容時,我發現《一堂好課》的內容是很多成年人都需要補上的課。它讓我了解到自己在成長中忽視的細節,要成為更棒的人可以重點從哪些方面著手,也提醒我在養育下一代的過程中需要做好哪些準備工作。

《一堂好課》是由央視著名主持人康輝主持的欄目,它邀請了各行各業的精英參與到節目中現身說法,內容涵蓋文學、思辨、電影、文博、音樂、體育、戲曲、外交等方面,參與者不僅僅在演播廳裡講故事,還先後走進校園深入受眾。

《一堂好課》中,講師們提出很多犀利的問題,足矣引發聽眾的思考。

思政課上,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金一南提出這樣的問題:都說落後就會挨打,為什麼有些貧困落後的國家沒有挨打,偏偏一百八十多年前,清朝會挨八國聯軍打呢?

這是個發人深省的問題。世界現在依然有貧富不均的現象,也沒見落後的國家挨打,反而是一些地產資源豐富的國度的人民,不得不在戰火中求生存。

一百八十多年前,清朝是相對富有的,卻沒有足夠強大的武力來維護國家和人民的財產安全。面對一萬八千多深入腹地的侵略者,清軍明明人數眾多,卻節節敗退,最後以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來換取和平的假象。

這個問題,我也和孩子一起討論過。我們都怒清庭的不爭。

從管理的角度看,做人、治理公司和治理國家,道理其實是相似的,都必須居安思危,未雨綢繆。

要在平時提升自己的能力,磨練自己的意志,才能在未來遇到風險時採用合理的方法積極應對。

現在,我們的安逸和平是由無數英雄烈士用鮮血乃至生命換來的。祖國還沒統一,年輕人作為祖國的未來,更應努力磨練自己的本領,為祖國的富饒、強盛和安定保駕護航。

音樂課上,音樂人羅大佑講述了他對音樂的執著與理解,講述了生產力和科技的發展給音樂界帶來的衝擊與變遷。

他說,數碼技術介入音樂之後,對音樂人的工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山葉在1986年發明了第一臺數字音場處理器之後,許多演奏圈的朋友都失業了。因為數字音場處理器將各種樂器的聲音數碼化,從前需要在音樂會或者演唱會現場才能聽到的音樂,在家中也能呈現了。

未來的世界依然在不斷發展和變化,我們誰都不知道一些行業和技能會在未來的哪一天面臨存亡的挑戰。因此,需要我們磨鍊自身的能力,儘可能掌握更多的技能讓自己成為能夠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1+X」型人才,也即所謂的「一專多能」。

美育課上,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給大家講了美的創造和想像力培養之間的關係。

每個家庭都讓孩子從小學習音樂、美術、舞蹈,等等。把孩子送到繪畫班去,是為了培養他們的想像力和表現力。今天我們談美育的時候, 不僅僅要講美育的道理,也要開拓一些打開美育的途徑,使我們的美育課 不是枯燥的知識傳播,而是能夠在欣賞和創造中滋養心靈。

美育,不是為了讓孩子為了畫畫而畫畫,也不是為了讓孩子會唱歌而唱歌,而是為了提升孩子對美的認識、感知和欣賞能力。通過美好的事物和外在環境,幫助孩子知道什麼是美,讓孩子具備對美的基本的鑑別和欣賞能力。

懂得什麼是美,才知道如何將自己和生活變得更美好。

《一堂好課》當然不僅僅是上述介紹的內容。

文學課,引領我們享受文學的美感和樂趣。當我們學會獨立賞析一件文學作品,我們的對美的感悟就會為生活帶來多一點甜。

思政課,給讀者以智慧的啟迪,引導我們獨立思考。如果能能夠獨立思考,明辨是非,你做任何一項決策都能清晰、簡潔,有力。

電影課,讓人了解影視人背後的故事,以及影視作品能夠為祖國的建設、人民的精神生活帶來的影響。一部好電影不僅能傳遞電影人的對某一人或事物的情感,更能通過一個點來啟發人們進行發散性的思考。

它還將其他幾個領域的高精尖人才的智慧和欣賞能力濃縮成一堂短短的課程,通過會心的交流,促進聽眾們的思考。

它是年輕人上了,熱血沸騰充滿動力的課;它是中年人上了,感覺到自身責任承擔重擔的課。

正如書中所述:

一堂課遠遠談不盡美,因為不能解決所有關於美的問題。

我覺得一堂課談不進教育,因為不能解決所有關於教育的問題。

教育,是在心靈中埋下一顆種子;教育,是在心田中不斷地澆灌。

如果能通過一堂堂好課,點亮思想之光,嘉獎向學之心。教育的初衷,便已然實現。

聲明: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一堂好課》|這才是教育的初心
    此觀點一出,引發網友的熱議。有人甚至發出:「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到底是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更重要,還是擁有一個讓人羨慕的未來更重要」的疑問。其實,當大家將快樂的童年和卑微的成年對立在一起比較的時候,說明咱們教育的初心已經偏離正確的軌道。那什麼才是教育的初心正確軌道呢?
  • 《一堂好課》:文有王蒙、武有金一南,眾大咖為我們點亮思想之光
    說到做老師,最近讀了一本書名叫《一堂好課》。《一堂好課》是央視綜藝頻道和喜馬拉雅聯合出品的節目,節目組邀請了十二位國學、藝術、軍事、體育等領域的風雲人物,如作家王蒙、解放軍少將金一南、導演陳凱歌、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音樂人羅大佑、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運動員申雪、趙宏博、王濛、曾任職中國外交部的張維為等為大家傳道、授業、解惑。
  • 《一堂好課》:好的作品,會讓人熱淚盈眶
    那時《一堂好課》剛剛播出,陪兒子一起看,竟然被深深吸引,尤其是金一南教授的那堂課,聽下來,竟和兒子一樣熱淚盈眶。我常常想《一堂好課》為什麼有如此大的魔力,讓我們深受感觸?細細想來,覺得大概有以下3點:1.博覽眾長《一堂好課》共12期,12個講師,12堂課,從國學、藝術、軍事、體育等各個領域,為新一代年輕人傳道、授業、解惑,打造了12場知識盛宴。《一堂好課》的講師,都是「大牌」人物。
  • 央視聯合喜馬拉雅推出《一堂好課》
    11月17日20:30,大型文化類節目《一堂好課》在央視綜藝頻道和喜馬拉雅App正式亮相,該節目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和喜馬拉雅聯合出品。著名主持人、「好課班主任」康輝邀請十二位大家,從國學、藝術、軍事、體育等各個領域為年輕學子和廣大觀眾講授十二堂啟發心靈的課程;明星課代表還將率領同學們課間討論,共同追尋思想的力量。 《一堂好課》旨在用「知識榜樣」的力量指引年輕一代。首堂課為思政課,主講人是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在航天工程大學士官學校為同學們開課。
  • 《一堂好課》,這是一個活到老學到老的世界
    不論是在學堂之上還是步入社會,我們都可以從不同的人身上學到不同的人生道理。《一堂好課》,十二堂課與《一堂好課》相遇有點晚,因為它在中央電視臺播放的時候我並沒有看。作為一個不怎麼看電視的人來說,由此錯過了很多的比較好的節目,《一堂好課》便是其中的一個。
  • 《一堂好課》院長帶領大家擦亮「發現美的眼睛」
    12月8日(周日)20:30,央視綜藝頻道《一堂好課》將邀請到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擔任主講人,為北京理工大學的學生以及觀眾帶來一堂「美育課」。此外,「好課班主任」康輝、「課代表」王菊、熊梓淇也將通過趣味的課間討論,與大家一起探究美、學習美。
  • 《一堂好課》首季收官:點亮思想之光,嘉獎向學之心
    》結束了第一季的12節「大課」。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節目部策劃評估組負責人,《一堂好課》節目模式研發、總導演湯浩稱,「我們的關注點和落腳點始終落在年青一代上,課堂的目標觀眾是年輕人,現場觀眾是年輕觀眾,現場還有年輕的明星嘉賓擔任『課代表』,明星也是普通年輕人,他們也跟普通年輕人一樣有著對知識的渴求,有著對世界的看法,我們希望能在年輕人當中體現一種更加積極向上的追求,那就是對知識的追求,讓尚學之風成為社會新風尚
  • 單霽翔《一堂好課》講解文化遺產與人類的關係
    一堂好課,得遇良師。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和喜馬拉雅聯合出品的大型文化類節目《一堂好課》,特別邀請12位來自各個領域的大家擔任「學科領路人」,他們畢其一生功力,將智慧與卓識濃縮成一堂堂好課,如一道道光亮,穿透迷霧,讓我們的人生思旅,熠熠生輝。
  • 短視頻平臺「刷屏」,央視《一堂好課》憑何「高而不冷」?
    11月17日,大型文化類節目《一堂好課》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和喜馬拉雅APP正式亮相。節目匯集12位「學科領路人」,在12所見證歷史的校園殿堂,為新一代年輕人帶來學科與思想的啟蒙,旨在用知識與榜樣的力量指引年輕一代。
  • 央視又一頂流綜藝來襲!《一堂好課》有何魅力?
    央視綜藝頻道《一堂好課》則將電視的傳播優勢注入「課堂」之中,以流動的「課堂」走進、傾聽、理解年輕人,引發他們的集體共鳴。每堂好課由一位「好課主講人」與數位課代表在康輝的帶領下,共同走進國內一所頂尖高校,為新一代的年輕人帶來學科與思想的啟蒙。與此同時,這檔節目在課間穿插了一系列環節,通過體悟前人的人生哲學,將思想之船駛向更深處,不斷追尋思想的力量。
  • 馮雙白開講《一堂好課》舞蹈與民族文化深刻相關
    1月5日晚,央視綜藝頻道出品的《一堂好課》第八期走進舞蹈的世界,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先生在中央民族大學和同學們親切交談,他用深入淺出的講解,幫助大家頓悟那些耳熟能詳的舞蹈到底妙在何處,同時用感染人心的生命故事,告訴大家「舞蹈藝術可以成為我們生命當中照亮黑暗的那把精神火炬」,他鼓勵每大家都來挖掘這個寶藏,欣賞舞蹈、學習舞蹈、親近舞蹈,「把自己的生命變得更加美好」。
  • 什麼樣的課是好課?
    一堂好課要有魂,有凝聚力,形散神聚,有血有肉,是老師的娓娓道來,是老師和學生的心靈對話,是師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是老師引領學生神人歷史,走進歷史,體會歷史的過程,是有歷史味的課。一般好課需要以下條件:首先要有「課魂」也就是一堂課的主題和中心,教師要充分的備課,依據課標,博覽群書,將所講的主幹知識內容吃透,配之以豐富的歷史材料,包括名人名言、圖片、細節故事等,讓呆板枯燥的歷史知識鮮活起來。
  • 主講人回歸老本行 範迪安攜王菊、熊梓淇上《一堂好課》談「美育」
    12月8日(周日)20:30,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和喜馬拉雅聯合出品的《一堂好課》將邀請到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擔任主講人,為北京理工大學的學生以及觀眾帶來一堂「美育課」。此外,「好課班主任」康輝、「課代表」王菊、熊梓淇也將通過趣味的課間討論,與大家一起探究美、學習美。
  • 《開學第一課》VS《一堂好課》,教育必須細水長流,方見實效
    看完《開學第一課》後,我們還會聊節目裡的內容,勵志的,傷感的,精彩的。但是,談完以後,就沒有以後了。過了幾天,節目裡演的什麼,基本上都忘記了,更別提讓節目中的教育熱點來持續發揮力量了。所以,孩子的教育,我覺得還是細水長流比較好,比如說,一本好書。最近,我看到康輝在強力推薦一本《一堂好課》。我對這些書,一向沒什麼好態度,最多也就是些拼湊在一起的大道理罷了,而有經驗的家長都知道,現在的孩子,最不缺的,就是大道理了。
  • 《一堂好課》獲贊無數,喜馬拉雅深耕優質人文內容
    《一堂好課》共計播出12集,由康輝擔綱"好課班主任",以"點亮思想之光,嘉獎向學之心"為理念,邀請涵蓋國學、藝術、軍事、體育等12個領域的12位名家擔任"講師",走進校園、軍營
  • 文物保護和我們每個人有什麼關係? 單霽翔用《一堂好課》為「文物...
    當越來越多的人們將參觀博物館融入現代生活方式,你可曾想過,文物和我們每個人到底有著怎樣的關係?  11月24日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和喜馬拉雅聯合出品的《一堂好課》走進美麗開放的北京外國語大學。「好課班主任」康輝,「值日班長」黃曉明,「課代表」霍尊、於朦朧陪伴各位同學一起,聆聽了由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帶來的文博課。
  • 喜馬拉雅與央視聯手打造的《一堂好課》入選廣電總局「創新創優...
    近日,由喜馬拉雅策劃製作、並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共同出品的大型文化類節目《一堂好課》,入選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組織評選的「2019年第四季度全國廣播電視創新創優節目」。《一堂好課》共計播出12集,由康輝擔綱「好課班主任」,以「點亮思想之光,嘉獎向學之心」為理念,邀請涵蓋國學、藝術、軍事、體育等12個領域的12位名家擔任「講師」,走進校園、軍營、賽場,以「露天課堂」的方式給年輕人們帶來各個領域的知識與思想的啟蒙,講授啟迪心靈的人生之課。
  • 「一堂好課」評選,冒熱氣的「教育大餐」吃個夠
    「卓越引領課」「精品烙印課」「優秀啟迪課」讓我們一起來看無錫聯勤保障中心主題教育「一堂好課」評比活動該中心領導介紹,此次「一堂好課」評選活動,緊緊圍繞主題教育現實需求,瞄準官兵「活思想」用勁發力,對於56堂參加初評的思政課,他們不僅組織機關各黨委(支部)評審打分,還發動基層官兵在強軍網上進行投票推薦,評選出23堂優質好課參加中心複評。
  • 校長講話: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的提升首先要明確什麼課是一堂好課?
    在今天的全校會上,我想跟大家探討一個話題——什麼樣的課是一堂好課?有人說教學是遺憾的藝術,這體現了對課堂教育至美境界的永恆追求;有人說只要學生上課不睡覺就是最好的課堂,這是對課堂教學參與度的保底要求;還有的人說,只要課堂上不出亂子教師能在下課鈴響起後,平安地撤離教室就是謝天謝地的一堂好課了,這是對課堂教學的痛苦體驗,我不希望我們的老師有著如此痛苦的體驗。
  • 葉瀾教授:一堂好課的標準!
    如何評價一堂課?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葉瀾認為,一堂好課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大致表現在5個方面。 有意義,即紮實 教師講的學生都知道,何必再上課? 在一節課中,學生的學習首先是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