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試開館

2021-01-14 掌上春城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 通訊員 金雲龍 攝

10月1日,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試開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澄江化石地是中國首個、亞洲唯一的古生物化石世界遺產,為了充分展示化石的科學價值,2014年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開始新建。該項目是雲南省十大歷史文化旅遊項目之一寒武紀小鎮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於玉溪市「七位一體」重點工作項目,也是玉溪市今年強力推進的重點項目十大工程之一。

項目估算總投資6.3億元,歷時5年零8個月,形似「生命搖籃」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完成建設和布展。為儘快向社會公眾提供科普教育服務,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分三個階段逐步開館,第一階段於10月1日對專家、學者開館,通過徵求意見來豐富、完善館內展陳;第二階段在完善展陳後將對媒體開館,由媒體向社會各界展示博物館;第三階段全面向遊客開放。

館內除展陳化石及動物標本外,還運用多種媒體數位化技術,將其打造成集展示與教育、科研與交流、收藏與製作為一體,具有知識性、科技性、參與性、趣味性的科普教育及旅遊觀光基地,為澂江縣打造「國際旅遊城市、國際健康養生城市、國際會議中心城市」提供強勁助力。

副市長李勁松宣布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試開館。環球健康與教育基金會總裁貝金、全球執行總裁沈安琪受邀參加試開館。

相關焦點

  •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展示古老的生物多樣性
    本報訊(民族時報全媒體記者 孫貴升) 「五千載中華文明史,五億年澄江化石地。作為集中展示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魅力的博物館,展示的不僅是一組不朽的生命密碼、一本神秘的無字天書,更是一部關於地球生命演化的壯麗史詩。」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走進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
    央廣網昆明12月10日消息:「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採訪團近日走進雲南玉溪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在化石中尋找到這一人類終極哲學命題的答案,探索生命多樣性的起源。「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 走進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 揭示生物起源演化奧秘
    5億年很遠,澄江化石地很近。從昆明魚到人,從撫仙湖蟲到現生昆蟲,地球生命的演化過程在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再現。12月4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雲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揭示生物起源演化奧秘,感受雲南生物多樣性寶庫的豐富與獨特。
  •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又有大動作
    由世界遺產保護聯盟(雲南)、澄江市人民政府、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管理委員會聯合主辦,雲南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促進會承辦的世界遺產保護聯盟(雲南)成立暨世界遺產聯展、論壇,10月29日在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拉開帷幕。
  • 雲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
    8月10日,雲南省澄江市,民眾觀看化石。當日,雲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2012年,澄江化石地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中新社記者 李嘉嫻 攝8月10日,雲南省澄江市,市民在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內參觀。
  • ...性保護宣傳周之二 講述地球生命多樣性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
    採訪活動現場 記者 李悅春 攝活靈活現的澄江生物群化石、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重要實證、「昆明魚」化石標本......這些來自全國及世界各地各個地質時期的6萬餘件珍稀化石和現生動植物標本,集中收藏在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裡,採用VR、AR、OLED 柔性屏幕等現代聲光電和先進的多媒體展示技術,鮮活地講述地球生命多樣性的起源及演化
  • 走進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感受地球生物多樣性
    12月4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感受雲南生物多樣性寶庫的豐富與獨特。活靈活現的澄江生物群化石、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重要實證、「昆明魚」化石標本……這些來自全國及世界各地各個地質時期的6萬餘件珍稀化石和現生動植物標本,集中收藏在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裡,採用VR、AR、OLED柔性屏幕等現代聲光電和先進的多媒體展示技術,鮮活地講述地球生命多樣性的起源及演化,突出澄江化石的重要價值。
  •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黑科技」展示化石類世界遺產
    本報訊(韓帥南) 高清LED球型屏、VR、智能體感互動、4D影院……8月10日,極具科技感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吸引了眾多市民和遊客參觀。於2014年開工建設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位於玉溪市澄江,修建在化石遺址之上,佔地面積190畝,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其所在的澄江化石地是亞洲唯一的化石類世界遺產,是保存澄江生物群化石的核心區域,也是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重要實證、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重要遺址。
  •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敲開「洪荒印記」 擁抱萬物之美
    新華網發(供圖)  今年8月,建設6年、投資6.3億元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打開了大眾與寒武紀生命「對話」的一扇窗。  截至目前,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開展臨展1次,正式向公眾開放3個月累計接待參觀遊客超過30萬人次,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打卡地」,推進了澄江化石地科學價值、教育功能、社會效益的相互融合。
  •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在這裡解讀生命密碼
    原標題: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在這裡解讀生命密碼   巨大的海生爬行動物化石   5億年很遠,澄江化石地很近,或許只隔著侯先光教授36年前的那一錘。從昆明魚到人,從撫仙湖蟲到現生昆蟲,每一個生命演化故事的背後,都隱含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不朽理念。   澄江化石地不僅是一組不朽的生命密碼、一本神秘莫測的無字天書,更是一部關於地球生命的壯麗史詩。
  • 世界遺產聯展|論壇活動在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開幕
    由世界遺產保護聯盟(雲南)、澄江市人民政府、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管理委員會聯合主辦,雲南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促進會承辦的世界遺產保護聯盟(雲南)成立暨世界遺產聯展、論壇,10月29日上午,在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拉開帷幕。
  •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開館啦!帶你解讀遠古的「無字天書」!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開館啦!帶你解讀遠古的「無字天書」! 新奇絢麗澄江化石地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成功後
  • 帶你探秘全國首個化石類自然博物館
    經過六年多的建設和布展 8月10日 「全國首個化石類自然博物館」 ——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 面向公眾開放
  • 打造「自然中的博物館」 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館區試開館
    浙江在線記者 魏志陽 攝  浙江在線12月2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俞吉吉)看會動會叫會向你眨眼睛的恐龍,在美麗的大自然中聽鳥語聞花香,在顯微鏡下探索生命的奧秘……現在,這些在一座博物館裡都可以實現了。  2018年12月28日,浙江自然博物院新館區——位於安吉縣科教文新區的安吉館,舉行了盛大的試開館儀式。據悉,29日起正式對外開放。
  • 中國澄江化石庫發現棘皮動物始祖化石
    東方網8月4日消息:一種名為「古囊動物」的珍稀化石在中國澄江化石庫被發現,並被證實是現代海洋中的代表性動物———棘皮動物的始祖化石。國際權威學術刊物英國《自然》雜誌7月22日以最高研究論文規格「Article」形式發表了由中國地質大學、西北大學教授舒德乾等與英國劍橋大學康威莫裡斯教授合作完成的這一重大突破性成果。
  • 亞洲最大的自然博物館之一!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館區試開館
    12月28日,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館區迎來試開館。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館,是我省首個落戶杭州以外的省級公共文化設施,也是亞洲最大的自然博物館之一,佔地300畝、館舍面積6.1萬平方米,分為地質館、貝林館、海洋館、自然藝術館、恐龍館和生態館六大主題展館和多個臨特展館。
  • 國際視野中國特色浙江元素 浙江自然博物院試開館
    浙江自然博物院新館區試開館,彩旗高掛,鑼鼓喧天(胡豐盛攝)中新網12月29日電 冬日,萬籟俱寂。28日上午,浙江自然博物院新館區—位於安吉縣科教新區的安吉館,卻是彩球高懸,鑼鼓喧天,人潮如湧,以嶄新的面貌舉行試開館儀式。
  • 坐擁世界頂級化石資源卻門可羅雀——大量化石博物館面臨運營困境
    遠在雲南玉溪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今年剛剛建成開放,國慶期間吸引了6萬遊客前往參觀遊覽。 此外,北京自然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遼寧古生物博物館、重慶自然博物館、中國古動物館等雖然沒有公開披露客流量,但是從各大旅遊網站的評價來看,也收穫了較為可觀的客流量。
  • 坐擁世界頂級化石資源卻門可羅雀——我國大量化石博物館面臨運營...
    遠在雲南玉溪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今年剛剛建成開放,國慶期間吸引了6萬遊客前往參觀遊覽。   此外,北京自然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遼寧古生物博物館、重慶自然博物館、中國古動物館等雖然沒有公開披露客流量,但是從各大旅遊網站的評價來看,也收穫了較為可觀的客流量。
  • 坐擁世界頂級化石資源卻門可羅雀 我國大量化石博物館面臨運營困境...
    遠在雲南玉溪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今年剛剛建成開放,國慶期間吸引了6萬遊客前往參觀遊覽。此外,北京自然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遼寧古生物博物館、重慶自然博物館、中國古動物館等雖然沒有公開披露客流量,但是從各大旅遊網站的評價來看,也收穫了較為可觀的客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