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感受地球生物多樣性

2020-12-18 金臺資訊

12月4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感受雲南生物多樣性寶庫的豐富與獨特。

活靈活現的澄江生物群化石、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重要實證、「昆明魚」化石標本……這些來自全國及世界各地各個地質時期的6萬餘件珍稀化石和現生動植物標本,集中收藏在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裡,採用VR、AR、OLED柔性屏幕等現代聲光電和先進的多媒體展示技術,鮮活地講述地球生命多樣性的起源及演化,突出澄江化石的重要價值。據介紹,澄江生物群自1984年被侯先光教授發現以來,已發現了20個門類、280餘種的寒武紀珍稀動植物化石,且80%屬於新種,幾乎所有現生動物門類的祖先都能在這裡找到,被國際科學界譽為「古生物聖地」「世界級的化石寶庫」。2012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於2014年2月開工建設,2020年8月正式對公眾免費開放。項目總佔地200畝,總投資6.3億元,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展覽面積約1.8萬平方米。博物館主要包括主館和球幕影院、遊客接待中心、科研中心、研學中心、專家樓、文化創意中心等配套設施。收藏了6萬餘件珍稀藏品,其中澄江生物化石5萬件,其他地質時期化石及現生動物標本1萬餘件。

博物館開放3個月以來,累計接待參觀遊客30萬餘人次,已成為開展自然教育、生命科學教育的重要陣地。(記者 李悅春)

相關焦點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走進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
    央廣網昆明12月10日消息:「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採訪團近日走進雲南玉溪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在化石中尋找到這一人類終極哲學命題的答案,探索生命多樣性的起源。「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展示古老的生物多樣性
    本報訊(民族時報全媒體記者 孫貴升) 「五千載中華文明史,五億年澄江化石地。作為集中展示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魅力的博物館,展示的不僅是一組不朽的生命密碼、一本神秘的無字天書,更是一部關於地球生命演化的壯麗史詩。」
  • ...性保護宣傳周之二 講述地球生命多樣性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
    採訪活動現場 記者 李悅春 攝雲南網訊(記者 李悅春)12月4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感受雲南生物多樣性寶庫的豐富與獨特。採訪活動現場 記者 李悅春 攝活靈活現的澄江生物群化石、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重要實證、「昆明魚」化石標本......這些來自全國及世界各地各個地質時期的6萬餘件珍稀化石和現生動植物標本,集中收藏在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裡,採用VR、AR、OLED 柔性屏幕等現代聲光電和先進的多媒體展示技術,鮮活地講述地球生命多樣性的起源及演化
  • 走進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 揭示生物起源演化奧秘
    5億年很遠,澄江化石地很近。從昆明魚到人,從撫仙湖蟲到現生昆蟲,地球生命的演化過程在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再現。12月4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雲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揭示生物起源演化奧秘,感受雲南生物多樣性寶庫的豐富與獨特。
  •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敲開「洪荒印記」 擁抱萬物之美
    新華網發(供圖)  以「全景式」科普展示啟發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建築面積為4.2萬平方米,收藏著古生物化石和現生動物標本6萬餘件。  據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管理委員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館長陳泰敏介紹,該館以「講述宏大的生命演化故事,突出澄江化石的重要位置」為基本陳列主題,而「全景式」展陳設計則是其突出特點之一。
  •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又有大動作
    為預熱2021年5月在昆明舉辦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COP15。由世界遺產保護聯盟(雲南)、澄江市人民政府、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管理委員會聯合主辦,雲南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促進會承辦的世界遺產保護聯盟(雲南)成立暨世界遺產聯展、論壇,10月29日在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拉開帷幕。
  •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在這裡解讀生命密碼
    原標題: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在這裡解讀生命密碼   巨大的海生爬行動物化石   5億年很遠,澄江化石地很近,或許只隔著侯先光教授36年前的那一錘。從昆明魚到人,從撫仙湖蟲到現生昆蟲,每一個生命演化故事的背後,都隱含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不朽理念。   澄江化石地不僅是一組不朽的生命密碼、一本神秘莫測的無字天書,更是一部關於地球生命的壯麗史詩。
  •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開館啦!帶你解讀遠古的「無字天書」!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開館啦!帶你解讀遠古的「無字天書」! 新奇絢麗澄江化石地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成功後
  • 世界遺產聯展|論壇活動在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開幕
    由世界遺產保護聯盟(雲南)、澄江市人民政府、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管理委員會聯合主辦,雲南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促進會承辦的世界遺產保護聯盟(雲南)成立暨世界遺產聯展、論壇,10月29日上午,在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拉開帷幕。
  •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黑科技」展示化石類世界遺產
    本報訊(韓帥南) 高清LED球型屏、VR、智能體感互動、4D影院……8月10日,極具科技感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吸引了眾多市民和遊客參觀。於2014年開工建設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位於玉溪市澄江,修建在化石遺址之上,佔地面積190畝,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其所在的澄江化石地是亞洲唯一的化石類世界遺產,是保存澄江生物群化石的核心區域,也是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重要實證、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重要遺址。
  • 雲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
    8月10日,雲南省澄江市,民眾觀看化石。當日,雲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2012年,澄江化石地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中新社記者 李嘉嫻 攝8月10日,雲南省澄江市,市民在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內參觀。
  •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試開館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 通訊員 金雲龍 攝10月1日,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試開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澄江化石地是中國首個、亞洲唯一的古生物化石世界遺產,為了充分展示化石的科學價值,2014年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開始新建。
  • 【聚焦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生物如此多嬌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收藏的古生物化石  在多彩的雲南,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有跡可循。在玉溪市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人們可以通過一片片封存於寒武紀地層的化石中,找到生命起源的最初形態,人類的祖先竟然是一條魚;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動物研究所中,一粒玉米都有著各式各樣的種子,通過一條小丑魚,便能觀測到珊瑚礁的生存與毀滅;在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望天樹為了爭奪陽光和雨露,不惜長高40米,昂首望天,藤蔓植物以「先寄人籬下,再出人頭地」的生存方式,形成絞殺奇景……
  • 帶你探秘全國首個化石類自然博物館
    經過六年多的建設和布展 8月10日 「全國首個化石類自然博物館」 ——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 面向公眾開放
  • 打卡撫仙湖畔的網紅博物館
    因此,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確立以講述地球宏大的生命演化故事,突出澄江化石最重要的位置這樣一條主線,來進行布展。」陳泰敏介紹,為了讓參觀者能夠充分地了解澄江化石,僅在布展方面,就做了多次的修改。此外,為讓參觀者「愛」上化石,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在建館的過程中,還運用了大量的科技手段打造了眾多的網紅打卡地。
  • 坐擁世界頂級化石資源卻門可羅雀——大量化石博物館面臨運營困境
    遠在雲南玉溪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今年剛剛建成開放,國慶期間吸引了6萬遊客前往參觀遊覽。 此外,北京自然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遼寧古生物博物館、重慶自然博物館、中國古動物館等雖然沒有公開披露客流量,但是從各大旅遊網站的評價來看,也收穫了較為可觀的客流量。
  • 坐擁世界頂級化石資源卻門可羅雀——我國大量化石博物館面臨運營...
    遠在雲南玉溪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今年剛剛建成開放,國慶期間吸引了6萬遊客前往參觀遊覽。   此外,北京自然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遼寧古生物博物館、重慶自然博物館、中國古動物館等雖然沒有公開披露客流量,但是從各大旅遊網站的評價來看,也收穫了較為可觀的客流量。
  • 坐擁世界頂級化石資源卻門可羅雀 我國大量化石博物館面臨運營困境...
    遠在雲南玉溪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今年剛剛建成開放,國慶期間吸引了6萬遊客前往參觀遊覽。此外,北京自然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遼寧古生物博物館、重慶自然博物館、中國古動物館等雖然沒有公開披露客流量,但是從各大旅遊網站的評價來看,也收穫了較為可觀的客流量。
  • 澄江:樹起中國世界遺產展示和宣教的旗幟
    10月29日,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迎來開館以來最大規模的活動:世界遺產保護聯盟(雲南)成立暨「生物多樣性的支點——世界遺產保護與博物館展示」主題論壇、世界遺產聯展活動。澄江化石地迄今發現的20個門類、280餘種寒武紀珍稀動植物化石,涵蓋了幾乎所有現生生物門類祖先,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提供了重要實證,是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重要遺址,生動再現了5.3億年前海洋生命壯麗景觀和現生動物的原始特徵,被學術界譽為「世界古生物聖地」,於2012年7月1日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我國大量化石博物館面臨運營困境 如何做強做活?_旅遊中國_中國網...
    遠在雲南玉溪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今年剛剛建成開放,國慶期間吸引了6萬遊客前往參觀遊覽。此外,北京自然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遼寧古生物博物館、重慶自然博物館、中國古動物館等雖然沒有公開披露客流量,但是從各大旅遊網站的評價來看,也收穫了較為可觀的客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