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量化石博物館面臨運營困境 如何做強做活?_旅遊中國_中國網...

2020-12-18 中國網旅遊中國

目前國內以地質古生物為代表的自然科學博物館普遍面臨運營困境,運營經費不足、體制機制不順、觀念理念保守、文旅產品貧乏等因素極大地制約了自然科學博物館做強做活。

世界獨一無二的和政羊、世界最大的三趾馬動物群、世界最豐富的鏟齒象、世界最大的鬣狗——巨鬣狗、世界最大的真馬——埃氏馬、世界最早的第四紀披毛犀……

走進甘肅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猶如打開了通往遠古的一扇窗口,這裡展示了在和政及周邊地區埋藏的時間跨度從距今3000萬年到250萬年的3綱8目150多個屬種古動物化石。初到此處的人,無論是地質古生物專家,還是普通觀眾,都為之震撼。

但令人遺憾的是,雖然坐擁世界頂級的化石資源,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的客流量卻與之不相匹配。即便是周末或重要活動期間,記者在現場看到,除了政府組織的學生參觀外,普通遊客寥寥無幾。

這種現象並不鮮見。

目前我國自然博物館產權單位、主管部門各不相同,但都面臨著類似的困境:本該敞開大門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但由於缺少運營經費支撐,只能通過收取門票衝抵水電、人工、折舊等成本,更談不上對設施和展品進行更新、開展相應的市場推廣和品牌包裝,由此也陷入了「越收門票人越少,人越少經營越困難」的惡性循環。

科技日報記者通過採訪多位地質古生物專家和相關博物館負責人、運營企業負責人發現,目前國內以地質古生物為代表的自然科學博物館普遍面臨運營困境,運營經費不足、體制機制不順、觀念理念保守、文旅產品貧乏等因素極大地制約了自然科學博物館做強做活。

幾家歡喜幾家愁

今天自然科學博物館的狀況跟20年前的歷史文化博物館類似,「死結」如何打開

今年,國慶長假恰逢與中秋雙節疊加,打卡各類博物場館也成為越來越多的公眾出行選擇。

在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館和安吉館,8天假期共接待遊客10萬餘人次。遠在雲南玉溪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今年剛剛建成開放,國慶期間吸引了6萬遊客前往參觀遊覽。

此外,北京自然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遼寧古生物博物館、重慶自然博物館、中國古動物館等雖然沒有公開披露客流量,但是從各大旅遊網站的評價來看,也收穫了較為可觀的客流量。

然而,當記者把自然科學博物館與歷史文化博物館進行一番比較後卻發現,即使是這些自然科學博物館中的「優等生」,客流量也明顯低於歷史文化博物館。

記者通過公開渠道查詢得知,不僅故宮一票難求,全國各地歷史文化博物館都是人氣爆棚,遊客人數幾乎天天處於限流上線。

超級黃金周期間,共有1436萬人次在陝西文博部門體驗傳統文化;成都各大博物館參觀總人數突破100萬人次;蘇州博物館採取實名制分時預約參觀,每小時800名額,8天長假天天爆滿;南京市博物總館「黃金周」首開夜遊模式,吸引並接待遊客共計22.7萬人次……

除了以上舉例的幾家自然科學博物館外,仍有大量的博物館尚處於門可羅雀的狀態。

某化石博物館館長表示,今天自然科學博物館的狀況跟20年前的歷史文化博物館類似,缺少運行經費支持,體制機制不順,展示手段落後。過去,我國的歷史文化博物館通過收取門票支撐場館運行,舉步維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遊客稀少、影響力較弱。其後,通過財政專項保障,運行經費得以解決,文化博物館運營「死結」得以解開。

那麼,自然博物館的出路何在?

多個「婆婆」造成的產權亂象

不同「母體」,主業各不相同,造成各博物館建設水平、資金來源、內容設計參差不齊

「我國擁有世界一流的化石資源。」中國古生物學會副理事長兼科普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棟向記者介紹,比如雲南澄江動物化石群被譽為揭示寒武紀「生命大爆炸」奧秘的金鑰匙,遼寧北票發現了中華龍鳥、孔子鳥等珍稀古生物化石,甘肅和政出土的晚新生代古哺乳動物化石揭示了青藏高原和黃河中上遊地區的環境演化;此外,在四川、山東、貴州、雲南、湖北等地也有許多世界獨一無二的化石資源。在這些化石資源基礎上,各地建立起來的地質古生物博物館成為自然科學博物館中最靚麗的名片。

但由於自然科學門類眾多,目前,這些博物館分屬不同部門機構管理,產權性質也各不相同。比如遼寧古生物博物館屬於國土資源部門管理,中國古動物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是科研院所內設二級部門,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是地方政府投資建設管理,還有一些化石博物館是民營企業投資建設的,比如四川天演博物館、遼寧北票翼龍博物館等。

不同的「母體」,主業各不相同,造成各博物館建設水平、資金來源、內容設計參差不齊。科協等部門主要是開展科學普及工作,有專業的人員、專門資金建設維護博物館運營;地方政府、國土資源部門、高校院所主職主責是行政管理和科研教學,科普工作處在邊緣化位置;民營博物館在設計和運營上心思巧妙、善於滿足市場需求,但企業的根本屬性是盈利,其參與國有博物館運營又缺少相應的政策機制支持與運營渠道,國有博物館引入民營企業動力不足。

是什麼束縛了公益場館的手腳

博物館工作人員身份五花八門,基本沒有形成「專業的人做專業事」的用人導向

王永棟的另一個身份是南京古生物博物館館長。他告訴記者,該博物館過去只有周六、周日和國家法定節假日才會開放,其他時間都是閉館,許多遊客對此也表示不解。

作為中科院與江蘇共建的項目,2005年,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建成時是當時國內唯一的大型古生物科普場館,不僅背靠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這支科研國家隊,還處在玄武湖、雞鳴寺、臺城風景區的黃金寶地。應該說,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了,那為何15年過去了,還只能在周六、周日和節假日對外開放呢?

「作為研究所的二級部門,南京古生物博物館的人員編屬於研究所,整個館長期只有四五個正式在編人員。由於人員不足,經費有限,無法滿足每天正常開放的要求。」王永棟說,研究所的性質決定了所裡的財力物力投向的是科學研究,考核目標指向的也是科研成果產出。2020年之前,該博物館長期以來一直沒有專門的運營經費支持。以前20元一張的門票收入,對於維持一個中大型博物館的運轉來說,就是杯水車薪;更不用說是提供更多優質專職講解、銷售文創產品、舉行特展巡展以及開展研學活動等增值服務了。

與南京古生物博物館有類似困惑的自然科學博物館不在少數。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南京地質博物館的各類礦石展品廣受好評,但是作為公益場館缺少拓展市場、做強做活的動力,也缺少相應的能力。

王永棟告訴記者,大多數自然科學博物館屬於公益科普場館,其事業單位的身份屬性限制了他們開拓市場的手腳,決定了不能僅僅依靠收門票來壯大發展。但是改造場館設施、提升展陳手段、開發文創產品、提供研學服務等,都需要引進專業人員、投入大量資金、承擔市場風險。「像我們這樣的科研單位肯定是無法做到的。」王永棟說。

據專家介紹,國家也沒有統一的財政支持資金項目,支持自然科學類博物館建設、運營、更新等。目前,屬於國有性質的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建設、運營資金大多缺少穩定支持機制。博物館工作人員的身份也是五花八門,有的是公務員,有的是事業編制,有的是市場招聘,基本沒有形成「專業的人做專業事」的用人導向,也不利於形成優勝劣汰的人才流動機制。

「無中生有」的恐龍園卻人氣爆棚

博物館是否受歡迎取決於運營方如何練好「內功」,為觀眾提供更對味的增值服務

知名旅遊網站「驢媽媽旅遊」發布的2020國慶出遊報告顯示:中秋國慶黃金周人氣景區TOP10中,常州恐龍園排名第一;中秋國慶黃金周華東人氣景區TOP10中,常州恐龍園依舊排名第一。

嚴格地說,常州恐龍園內的中華恐龍館是一座「無中生有」的化石科普館。地處長江下遊沿岸的常州市,地下至今也沒有發現過恐龍化石。

據記者調查,常州恐龍園以「一館一園」模式運行,一館指的就是中國地質博物館中華恐龍館,是1996年常州市政府通過主動「招攬」的方式,由地方政府引進、投資、建設的。

中華恐龍館的化石大多來自原國家地質礦產部的地質博物館,還有許多是後期購置,包括巨型山東龍、中華龍鳥、原始祖鳥,以及中華鱘、鱷類、蜥類等珍稀化石。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單純依靠中華恐龍館不可能帶來這麼大的客流量,常州市政府是將恐龍作為旅遊IP,以主題公園的形式留住遊客、獲得收益。

常州恐龍園的成功無疑為其他古生物化石博物館帶來啟示:一個博物館是否受歡迎,取決於運營方如何練好「內功」,為觀眾提供更加精準、對味的增值服務,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換取客流量、好評度和回頭率。

相較之下,自然科學博物館不僅需要專業的內容設計、精美的展品、大量的靜態展示,還需要3D電影、AR虛擬、AI講解等互動式手段幫助觀眾理解深奧的科學知識,甚至還要在館內設計迷你體驗場地,讓觀眾特別是孩子感受科學的奧妙和自然的奇蹟,這些都需要有專業的團隊設計策劃,大量的資金投入,受各種因素限制,自然科學博物館展陳手段普遍落後、內容更新非常緩慢。

科學文化融合能否闖出一條新路

用最好的手段講最好的故事,摘下古生物化石「高冷」面具

澄江化石地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成功後8年,2020年8月10日,位於雲南撫仙湖東北岸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開館。

這座投資6.3億、建設6年的博物館,佔地面積近200畝,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擁有國內先進的展陳裝備,也擁有一流的化石資源。「我們從世界各地徵集到各個地質年代的珍貴化石,還有澄江本地獨一無二的寒武紀生物大爆發化石。」該館館長陳泰敏說,博物館投入運營之後一直免費向公眾開放。

陳泰敏此前一直在歷史文化類博物館工作,以他「圈外人」的眼光來看,自然科學博物館要讓更多的人走進來,一方面要發揮公益屬性,努力爭取向公眾免費開放,同時把科學知識普及開,就必須結合文旅的思路,打造網紅博物館。

澄江生物群記錄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激動人心的過程。從低等的海綿動物到高等脊索動物,幾乎所有的現存動物門,還有許多現在已經滅絕的動物類群,都可以在澄江動物群中找到它們各自的代表。

但是,因為古生物化石戴著「高冷」的科學面具,大眾對其的關注和喜愛度有限。

過去,澄江也有一個化石博物館,一年下來遊客數量區區幾萬人,如今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一天就能接待一萬多人。為何曾經的冷門地,如今成了研學、旅遊、度假新地標呢?

「設計新館的時候,古生物專家建議我們把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動物化石展示好就行了,但是我知道,澄江出土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化石個體小、不直觀、年代離我們太久遠,比起恐龍、大象這些化石,沒有多少人願意來看。」因此,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讓大眾喜歡上這個博物館,從而走近化石,認識化石,成了參建團隊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陳泰敏說。

如今,這座建在撫仙湖畔的博物館就是陳泰敏夢想中的模樣。主館有三層,像是地球生命演化樹,一層一層地展開,向遊客娓娓講述生命演化的每一步腳印:一樓以生命大爆發為題展示澄江化石的獨特價值,二樓以生命大演化為脈絡展示各個地質年代的生命演化,三樓主要以生物多樣性為主題場景式展示來自世界各地的珍稀動物標本,讓觀眾直觀了解地球生命演化的宏大故事。

「正因為澄江有獨一無二的資源,所以我們就要用最好的手段講最好的故事。」陳泰敏介紹說,如VR、智能體感互動等現代科技手段是國內自然博物館中比較多的,同時館內還收藏了珍貴的古生物化石和現生動物標本6萬餘件。「只有這樣,才能全面講述『生命大爆發、生命大演化、生物多樣性』等宏大的地球生命演化故事,為參觀者提供了有趣的參觀體驗。」

但是,把新館建起來,陳泰敏的夢想只達成一半。如何管好用好這個珍貴的世界級的化石資源和博物館的硬體,讓博物館發揮綜合效益,創新文旅融合思路,提升參觀遊覽服務、管理思維,疊加自然博物館的有趣、奧妙的科學基因,努力打造大眾喜愛的化石博物館,才是他的終極目標。

陳泰敏為此呼籲,各級政府、各個部門應就化石類博物館如何發揮綜合效益採取積極措施,比如中央財政補助博物館免費開放運營經費,讓更多的觀眾走進博物館接受自然教育和科普教育;比如支持化石類博物館提升展陳效果,帶給遊客更好的參觀體驗感受;比如支持和資助化石類博物館通過科普書籍、科普電影等形式講好化石故事,鼓勵博物館與教育培訓機構合作開展內容豐富的科普研學活動,通過各項文旅服務充分利用好我國珍貴的化石資源。

相關焦點

  • 坐擁世界頂級化石資源卻門可羅雀 我國大量化石博物館面臨運營困境...
    目前國內以地質古生物為代表的自然科學博物館普遍面臨運營困境,運營經費不足、體制機制不順、觀念理念保守、文旅產品貧乏等因素極大地制約了自然科學博物館做強做活。目前我國自然博物館產權單位、主管部門各不相同,但都面臨著類似的困境:本該敞開大門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但由於缺少運營經費支撐,只能通過收取門票衝抵水電、人工、折舊等成本,更談不上對設施和展品進行更新、開展相應的市場推廣和品牌包裝,由此也陷入了「越收門票人越少,人越少經營越困難」的惡性循環。
  • 坐擁世界頂級化石資源卻門可羅雀——大量化石博物館面臨運營困境
    目前國內以地質古生物為代表的自然科學博物館普遍面臨運營困境,運營經費不足、體制機制不順、觀念理念保守、文旅產品貧乏等因素極大地制約了自然科學博物館做強做活。 目前我國自然博物館產權單位、主管部門各不相同,但都面臨著類似的困境:本該敞開大門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但由於缺少運營經費支撐,只能通過收取門票衝抵水電、人工、折舊等成本,更談不上對設施和展品進行更新、開展相應的市場推廣和品牌包裝,由此也陷入了「越收門票人越少,人越少經營越困難」的惡性循環。
  • 坐擁世界頂級化石資源卻門可羅雀——我國大量化石博物館面臨運營...
    文旅產品貧乏等因素極大地制約了自然科學博物館做強做活。   目前我國自然博物館產權單位、主管部門各不相同,但都面臨著類似的困境:本該敞開大門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但由於缺少運營經費支撐,只能通過收取門票衝抵水電、人工、折舊等成本,更談不上對設施和展品進行更新、開展相應的市場推廣和品牌包裝,由此也陷入了「越收門票人越少,人越少經營越困難」的惡性循環。
  • 國內以地質古生物為代表的自然科學博物館普遍面臨運營困境
    目前國內以地質古生物為代表的自然科學博物館普遍面臨運營困境,運營經費不足、體制機制不順、觀念理念保守、文旅產品貧乏等因素極大地制約了自然科學博物館做強做活。目前我國自然博物館產權單位、主管部門各不相同,但都面臨著類似的困境:本該敞開大門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但由於缺少運營經費支撐,只能通過收取門票衝抵水電、人工、折舊等成本,更談不上對設施和展品進行更新、開展相應的市場推廣和品牌包裝,由此也陷入了「越收門票人越少,人越少經營越困難」的惡性循環。
  • 坐擁世界頂級化石資源卻門可羅雀
    目前國內以地質古生物為代表的自然科學博物館普遍面臨運營困境,運營經費不足、體制機制不順、觀念理念保守、文旅產品貧乏等因素極大地制約了自然科學博物館做強做活。目前我國自然博物館產權單位、主管部門各不相同,但都面臨著類似的困境:本該敞開大門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但由於缺少運營經費支撐,只能通過收取門票衝抵水電、人工、折舊等成本,更談不上對設施和展品進行更新、開展相應的市場推廣和品牌包裝,由此也陷入了「越收門票人越少,人越少經營越困難」的惡性循環。
  • 坐擁世界頂級化石資源,但這些博物館為何門可羅雀?
    目前我國自然博物館產權單位、主管部門各不相同,但都面臨著類似的困境:本該敞開大門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但由於缺少運營經費支撐,只能通過收取門票衝抵水電、人工、折舊等成本,更談不上對設施和展品進行更新、開展相應的市場推廣和品牌包裝,由此也陷入了「越收門票人越少,人越少經營越困難」的惡性循環。
  • 坐擁世界頂級化石資源,可這些博物館為何無人問津?
    目前我國自然博物館產權單位、主管部門各不相同,但都面臨著類似的困境:本該敞開大門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但由於缺少運營經費支撐,只能通過收取門票衝抵水電、人工、折舊等成本,更談不上對設施和展品進行更新、開展相應的市場推廣和品牌包裝,由此也陷入了「越收門票人越少,人越少經營越困難」的惡性循環。
  • 自然博物館「突圍」要講好「自己的故事」
    走進甘肅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猶如打開了通往遠古的一扇窗口,這裡展示了在和政及周邊地區埋藏的時間跨度從距今3000萬年到250萬年的3綱8目150多個屬種古動物化石。初到此處的人,無論是地質古生物專家,還是普通觀眾,都為之震撼。但令人遺憾的是,雖然坐擁世界頂級的化石資源,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的客流量卻與之不相匹配。
  • 為什麼世界上沒有頂級化石資源?
    目前以地質學和古生物為代表的自然科學博物館普遍面臨運營困難。運營資金不足、體制機制不完善、觀念保守、文化旅遊產品缺乏等因素極大地制約了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做強做大。目前我國自然博物館的產權單位和主管部門各不相同,但都面臨著類似的困境:本應免費向公眾開放,但由於運營資金不足,只能抵消水、電、人工、折舊等成本。通過收票,更不用說更新設施和展品,進行相應的營銷和品牌包裝,從而陷入「收票越多,人越少,經營越難」的惡性循環。
  • 博物館的發展需要擺脫門票限制,講好「故事」
    但令人遺憾的是,雖然坐擁世界頂級的化石資源,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的客流量卻與之不相匹配。即便是周末或重要活動期間,記者在現場看到,除了政府組織的學生參觀外,普通遊客寥寥無幾。甘肅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的狀況,不過是我國自然博物館面臨的普遍困境的一個縮影。
  • 古動物化石成和政旅遊金字招牌
    原標題:古動物化石成和政旅遊金字招牌  中國甘肅網6月5日訊 據甘肅日報報導 (記者 王睿君) 近年來,和政縣把做大做活古動物化石文章作為推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抓手,堅持保護與利用並重,從整合縣域旅遊資源出發,注重挖掘注入史前文化元素
  • 激活化石博物館需要網際網路思維 意義超越參觀
    然而,「幾家歡樂幾家愁」,歷史文化類博物館一片火爆的同時,一些以地質古生物為代表的自然科學博物館卻面臨運營困境、門可羅雀,有的甚至難以為繼。即使一些成績不錯的自然科學博物館,和歷史文化類同行相比,依然有較大差距。
  • 中國的恐龍之鄉:世界級的恐龍博物館,出土恐龍化石世界之最
    是中國最早建立的城市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開發利用天然氣的城市。自貢市在中國還有著千年鹽都,恐龍之鄉和南國燈城的美稱,是中國歷史文化的名城。今天。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個在歷史上舉足輕重的自貢市。鹽是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每個人每天都離不開鹽。但是在古代,提取鹽不像現在這麼方便,而且也不是每個地方都能夠產鹽。
  • 四川江陽:做活全域旅遊經濟
    四川瀘州老窖風景區以獨家擁有的「雙國寶」資源——全國重點保護文物「1573國寶窖池群」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瀘州老窖酒傳統釀製技藝」為旅遊線靈魂,吸引著外來遊客探索中國浩瀚酒史文化。近年來,江陽區充分發揮旅遊業關聯度強、融合度高的特點,打破旅遊自循環體系,發揮旅遊業帶一產、強二產、優三產的產業優勢,以「旅遊+產業」為路徑,通過落實生態環保理念、提升旅遊發展品質、助推多產業融合、壯大旅遊服務產業,做活全域旅遊經濟,培育發展新動能,助推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湖南:崀山牽手龍驤籤署戰略合作 做大做強旅遊
    湖南:崀山牽手龍驤籤署戰略合作 做大做強旅遊時間: 2013-11-25責任編輯: 古劍旅遊_中國網  ,崀山旅遊進一步做大做強又增加了新的平臺。長沙市旅遊諮詢集散中心是一家以長沙市旅遊交通信息網絡公共服務平臺為核心, 以方便自助遊散客為目標,依託龍驤集團方便快捷的客運網絡和產業優勢,建立了全國統一的旅遊服務熱線、網絡平臺和一站式旅遊的服務機構。該中心實力雄厚,擁有各種運營車輛千餘部,旅遊線路和汽車班旅遊線路200餘條,涉及省內及周邊地區的景點約40餘個。
  • 臨夏和政縣打造古動物化石金字招牌
    每日甘肅網訊「前幾天,我觀看了《甘肅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探尋古動物化石六項世界之最》直播,對和政古動物化石留下了較好的印象。今天是周末,我就帶著家人一起來參觀。和政是一塊歷史悠久、文化古老、美麗富饒的土地,在這塊熱土上,共發現化石出露點80多處,出土的古生物化石分爬行綱、哺乳綱、鳥綱等3綱8目150個屬種,佔據了「六項世界之最」。因此,和政縣被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命名為「古動物化石之鄉」。
  • 化石愛好者將古化石陳列在博物館
    2016年9月,陽泉市老幹部活動中心經多次考察,為小白設立了陽泉古化石展室,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展覽期間,將陽泉精美化石標本向社會公眾展示,讓更多人了解當地古老的生物化石。40天的展覽期間,各中小學校和大中專院校紛紛自發組織老師學生進行了古化石科普的參觀,小白全程為參觀者做專業性的科普講解。
  • 比利時漫畫塑像博物館落成 鎮館之寶花彩藍精靈_旅遊中國_中國網
    比利時漫畫塑像博物館落成 鎮館之寶花彩藍精靈時間: 2011-09-30責任編輯: 大胃cici旅遊_中國網 新華網布魯塞爾9月29日電在漫畫王國比利時,漫畫愛好者們如今有了一個新去處——首都布魯塞爾中央火車站建築群裡的漫畫塑像博物館。
  • 中國首個!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試開館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 通訊員 金雲龍 攝10月1日,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試開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澄江化石地是中國首個、亞洲唯一的古生物化石世界遺產,為了充分展示化石的科學價值,2014年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開始新建。
  • 展會主辦方面臨怎樣的法律困境?
    在我國會展行業,展會的組織架構可謂五花八門:主辦、指導、協辦、承辦、聯合主辦、聯合協辦、聯合承辦、執行承辦等,有的還會列出組委會顧問、組委會名譽主任、主任、副主任、秘書長、副秘書長、若干個部的部長,機構龐大、不一而足。 在中國凡事講個級別,展會有國家級、省級、市級,還有號稱世界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