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上起個好名真能改變一座城市的命運嗎?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僅僅建城歷史超過兩千年的城市就不下數十個!但是也正是因為悠久的歷史,許多城市的名稱都經歷過多次變更。很多城市從古稱改到現在的名字,就失去了很多意境,帶入一些古人和史事還會莫名出戲。
舉個慄子,自從三國幾位著名人物的家鄉改名之後,這幾位將這樣自我介紹:「我是包頭(九原)的呂布」;「我是石家莊(常山)的趙雲」;「我是保定(幽州)的張飛」;「我是臨沂(琅琊)的諸葛亮」……其出戲程度,令人窒息。
總的來說,中國城市改名史是一個令人頭禿的悲傷故事。
地名作為一個標誌性的東西,實際上一般不會輕易修改,如果是古代,很多改名是因為當政者的要求或者避諱。比方說隋煬帝當政時,為了避諱他名字中的那個「廣」(隋煬帝名楊廣),很多縣市都改了名字:廣饒縣改東海、廣安縣改延安、廣都縣改雙流、廣化縣改河池(《隋書地理志》);不過因為楊廣暴政不得人心,隋朝滅亡後這些縣有一些改回了原名,也有一些沿用至今。
說起改名,最令人恐怖的就是王莽的新朝了。王莽篡漢後,大肆改動地名,首先把新朝的首都原來的大漢長安改為常安,把交趾改為交州,把涼州改為雍州……如果說這些操作還算正常,下面的郡縣改名就讓人大跌眼鏡了。
自從漢武帝在河西走廊建立了著名的河西四郡後,張掖、武威、敦煌、酒泉的名稱不倫官方還是民間都非常認可,但是王莽不樂意了,把武威改名叫張掖!
原來的張掖懵了,那我叫啥?
王莽說:你叫設屏吧。對了,河西四郡乾脆一起改了吧,酒泉你就叫輔平,敦煌你就叫敦德吧。
酒泉、敦煌:……
不止如此,原來著名的豫州南陽、河內、潁川、弘農、河東、滎陽六個郡,王莽覺得也不咋地,大筆一揮全給改了:
南陽叫「前隊」 , 河內叫「後隊」 ,潁川叫「左隊」, 弘農叫「右隊」 ,河東叫「兆隊」, 滎陽叫「祈隊」,合稱為豫州六隊。
要是把三國名人套到六隊名稱裡,馬上出戲了!
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於前隊!
郭嘉、荀彧、荀攸:我們都是左隊的人才!
楊修:我出自著名的右隊楊氏!
……
也難怪如今許多人認為王莽是穿越過去的,這種大隊的命名方式的確很像人民公社時期的命名方式。但是其實這個「隊」字是簡體字,應該叫做「豫州六隧」,意思是順遂之意,但是無論如何,這也太容易讓人誤會了。
等到建國之後也整理了一波地名,更改了一些名字中含有舊社會糟粕和資本主義意味的地名;而再往後,改名主要就是為了追求經濟效益了,只不過有的追求的好,有的反而令人扼腕,比如徽州改名黃山,本意是追求倚靠黃山之名的打響城市名氣,卻讓「安徽」名中一半消亡在了歷史之中,也難怪至今仍然有許多希望能夠恢復徽州的聲音。
黃山市的名字讓人一言難盡
那麼,有沒有改個名字改的好呢?改到鳥槍換炮,一躍龍門的呢?當然也有,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些甚至曾經是十八線小城市的鹹魚翻身之旅。
之前提到徽州改名黃山乃是靠山吃山的一大敗筆,靠山吃山卻是有成功的,而且極為成功,這就是張家界市。
張家界原名大庸市,這個名字一個「庸」,給人的印象絕不算好,張家界雖然山美水美,風景獨好,在1994年之前一句大庸,似乎讓這個城市大為平庸,不得大發展,只是一個五線小城市。
1982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就已經成為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1992年包括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在內的三大景區構成的武陵源風景名勝區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換言之,早在大庸市改名之前,張家界便以其獨特的地貌,秀麗的風景享譽世界,卻在國內一直不溫不火。說到大庸市,沒有人能想到這裡竟有張家界;說到張家界,也沒有人能想到竟是在這樣一座小城之中。
張家界景區享譽世界
1994年,大庸市改名張家界之後便不同了,一提到張家界,不再僅僅是一片景區,也聯繫著一座城市的興衰;要到張家界旅行,必然要到張家界市停留,一座城市的經濟由此開始飛速發展,張家界市也撐著張家界的東風,走向了世界。
張家界市是靠山吃山,憑藉著已有的資源,華麗轉身。還有一個地方,雖然同樣是景色絕美,卻一直少有人知,哪怕是作為景區。可是自從改名,變成了浪漫的代表,讓人一聽就心生嚮往,這就是香格裡拉。
香格裡拉這個地方,如果不說是在中國,不知情的人說不定以為是在浪漫的法國的某條河畔,名字中洋溢著浪漫的氣息。可是如果聽到香格裡拉的原名,幻想就要瞬間破裂了。香格裡拉原名中甸縣,改名其實並不久,但是改名之後當真是一躍成名,成了文青們趨之若鶩的地方。
美麗的香格裡拉
2001年,中甸縣經批准更名為香格裡拉縣。中甸縣中規中矩,不過是個普通的地名,等到改名了香格裡拉,便有了許多的說法,也為旅遊業提供了巨大的機遇。香格裡拉在藏語中的意思是「心中的日月」,漢語中浪漫,藏語中神聖,令人神往。加之香格裡拉是世界自然遺產「三江併流」所在地,有著淳樸的少數民族,自然和人文遺產都十分豐富。有了這麼一個好名字,自然是不得辜負,很快享譽世界,遊人如織。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改名風格還有很多,比如武夷山原名崇安縣,都江堰原名灌縣,九寨溝原名南坪縣……這些都是原名平平無奇但實際上蘊含寶藏的地方,一旦名稱修改,讓人們意識到了城中懷壁,珠與櫝的價值便相應地上漲。可以說是這些山水成就了城市,可城市發展了,這些景點也可以得到更好更完備的開發和保護,一呼一應,相得益彰。
童話般的九寨溝
城市之名,蘊含著當地人民對於自己生活地域的描述和期待,單單一個好名字並不能成就一座城市,而這座城有著閃光之處,這座城的人勤勞勇敢,好名字便是錦上添花,讓一座城從此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