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7日下午,唐代李虛中第四十三代傳人李易老師親授中華易經大講堂公益課在東莞藝展中心舉行,東莞知名大咖、企業家及東莞市甘肅商會、廣西商會、河南商會、湖南商會、江蘇商會等近百名人參加此次公益課學習。
易經,中國文化的本源,以其博大精深的思維模式備受古今中外各個領域專家學者的推崇,被歷朝歷代稱為群經之首、最高智慧。易經,不僅造就了輝煌的八千年中國文明,而且為計算機二進位、物理量子力學、人類遺傳密碼等現代科技領域作出重大貢獻,並成為古今中外企業管理的成功之道和致勝模式的核心思維根基。
為更好地讓大家理解易經精髓,李易老師用著名且富有時代氣息的歷史案例,解讀《易經》之玄妙來詮釋「商者無城、融通四海、合者共生」等國學文化,讓企業家從學習中得到先賢智慧的啟迪與薰陶。
李易老師在講課中聰慧機智、坦率直爽;他提倡學以致用,主張學習易經不能只停留在了解的的層面上,更不能空講大道理,易經作為國學一定要發揚光大,融入生活,學習了必定會受益終身。
李易老師的講堂嚴肅中不乏幽默 ,並以自己的生活實例與事業經歷,分享傳統易經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關係建立中的實際運用。他把易經知識具象化,以便大家在生活中就能運用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
李易老師,河南人,共產黨員、轉業軍人,唐代李虛中古易學第43代傳人,酷愛易學書畫藝術,拜多位易學名家為師,學習易理術數等知識,逐年積澱,獲益良多。歷任人民日報《民生周刊》學術顧問、全國十佳傑出企業易學策劃師、中華周易城市風水研究院副院長。他秉承一顆行善積德之心,服務一方水土,造福一方百姓,受到社會的高度評價。
李易老師——中國易經智慧與企業經營管理融匯落地第一導師。他通過20年對易經智慧的系統研究,成功的將易經智慧與企業戰略、人才戰略、經營管理、企業文化、總裁決策等融匯為五維一體的全息預測體系。同時把古易學的精髓在當代社會實踐應用推到新的高潮,並在此基礎上獨創五維時空預測論,結合當下企業轉型、升級、發展,打造當代企業家投資預警系統。
2013年10月,李易老師策劃舉辦「博愛之光,經緯傳情」——為救治重度燒傷小女孩圓圓整容使得手術費用而籌辦的書畫義賣展。
2014年4月17日---4月28日,李易老師成功舉辦《易經與書畫》公益培訓講座,參加學員達到近千人次,社會反響良好。
2014年12月6日,李易老師在東莞市展覽館成功策劃並舉辦《相約東莞》央視著名主持人、書畫家一董浩畫展。當天下午,東莞市領導及從東莞周邊市區前來參展人數達到近3000人次,創東莞畫展開幕式之經典。
李易老師曾多次參加國內、外易經、易學研討會專題講座,發表過許多獨到見解的易經論文,並經常應邀講學,為中國風水學的研究和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記者:易經對我們的人生有什麼影響?
李易:易經,又稱易學,簡單說就是對我們的人生最大的影響是思維方式的改變和感悟力的提高,易經最大的用處不是佔卜,懂得了其中的規律最重要,西方是線性邏輯思維,而中國的思維有發散、有歸納、有推理等等多種思維模式,學習了易經思維方式就會改變,改變以後會增長智慧。
記者:易經是不是適合任何普通人都可以學?
李易:當然適合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學習,我們宣揚的是一種文化,但不要把它看作是一種神秘的文化。易經是一個研究規律的學問,之所以在古代都是帝王將相的學問,是因為統治者不希望普通百姓掌握。易經是一門能帶給我們智慧的學問,不是迷信,我們學習易經是從哲學的角度去認識它。易經揭示人生的正途在於:培養德行、增強能力,以及啟發智慧。把握這些主旨內容,人生的主動權操之於己,生命也將變得充實也更有意義。
記者:《易經》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是一部奇妙無比的古書,可是真要學習起來,還真有點雲山霧罩的感覺,請大師師指點我們普通人如何學習《易經》?
李易:《易經》是一本「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的書,它值得我們投入精力去認真研習。學習易經但不要走入誤區,學習任何東西都要學習它的本質,而不是它表面的東西,學習《易經》遵照簡易、不易、變易三個原則,我們普通人也能悟得人生處世的良方,達到有節制、知進退、明時宜、懂憂患、通調和的快樂人生境界。
由於時間關係,對於李易老師沒有過多的訪談,他在與記者總結時表示,易學是生命的學問,宇宙的真理,文化的智慧,價值的源泉。易學不僅是中國的,也是東方的,更是世界的。弘揚易學智慧,關鍵在於學以致用,達成高層次的人生境界。世間萬物無時無刻不在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我們要適應這個永遠在變的世界。無論在我們人生的何種境遇下,都要保持一顆永遠向上的心。君子要效法天地間運行的基本法則,自強不息!
世上唯有「易」是最高潔的,唯有它才能給人以無限的生命,中華易經大講堂公益課旨在營造營造全民學習氛圍,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引導社會大眾親近經典、接受經典、傳承經典,並不斷創新講堂內容和形式,努力為廣大企業家提供精彩的文化大餐。當然,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通過短短的幾期課程全部講解到位,是很難實現的。李易老師歡迎大家提出中肯的建議和意見,共同互動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