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建軒
宋代是中國歷史上文化藝術非常繁盛的朝代,正如王國維先生所說:「故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動與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漢唐,後之元明,皆所不逮也。」文房清供雖為歷代文人雅士所喜愛,但在宋代尚文之風的推動下更是迎來了一個歷史性的高峰。清供作為文房雅玩,涵蓋的品類十分廣泛,如日常的文房用具、金石書畫、果蔬花供等都在其中。雅好清供者也只是文人,可謂自天子以至庶人都以此為樂。
南宋《西湖老人繁勝錄》中記載,「初一日,城內外家家供養,都插菖蒲、石榴、蜀葵花、梔子花之類」,「雖小家無花瓶者,用小壇也插一瓶花供養,蓋鄉土風俗如此,尋常無花供養,卻不相笑,惟重午不可無花供養。端午日仍前供養。」正因如此,在朝野內外都盛行清供之風的氛圍裡,彼時的宮廷畫家們也創作了為數不少的清供畫作。這些作品大多以果蔬花供為主,這與清代喜好清供中的金石彝鼎為題材不盡相同。
下文將介紹賞析幾幅具有代表性的宋代清供小品畫。
宋 佚名 膽瓶秋卉圖 絹本設色 26.5×27.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膽瓶秋卉圖》,絹本,26.5×27.5cm,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本畫無款,舊題姚月華所作。畫上有宋寧宗趙擴所題詩句:「秋風融日滿東籬,萬疊輕紅簇翠枝。若使芳姿同眾色,無人知是小春時」。姚月華,生平不詳,依其畫風及題字推測應是宋寧宗時期的一位女畫家。此畫勾畫纖細,設色淡雅,造型婉約,充滿了女性畫家的特有審美趣味。畫中所描繪的是一隻深色膽瓶立於方架之中,瓶內插有數支粉色菊花。作者特地將膽瓶置於畫面中的一邊,顯然就是要為左面皇帝題字留出空間。再觀陳放膽瓶的方架,用筆細勁如鐵線,可見其畫工非常。
宋 魯宗貴 吉祥多子圖 絹本設色 24×25.8cm 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
《吉祥多子圖》,絹本,24×25.8cm,現藏於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本畫為魯宗貴所作,其名款「魯宗貴」三字題於畫中左邊一片葉子上,字跡極小狀如斑點,需仔細辨認。魯宗貴,南宋宮廷畫家,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宋理宗紹定年間為畫院待詔。善畫翎毛花卉,長於渲染,頗具生意。此幅《吉祥多子圖》為宮廷常見的寓意吉祥的畫作,取「桔」字與「吉」字諧音表示吉祥,石榴因其子多象徵多子多福子嗣興旺,故以此得名。此圖描繪十分寫實,所畫物體靜置於畫面中央並無過多的構圖安排,應該是一幅寫生之作。其敷色雖為重彩但顏色的搭配卻非常素雅,這是因為畫中鮮豔的色彩被作者有意處理得偏灰。由此可見畫家對色彩敏銳的感知力與準確的表現力。
宋 李嵩 花籃圖 絹本設色 19.1×26.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花籃圖》,絹本,19.1×26.5cm,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本畫為李嵩所作,畫面左下方空白處題有「李嵩畫」的款識。李嵩(1166—1243),南宋宮廷畫家,歷光宗、寧宗、理宗三朝。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年少時曾為木匠,後被畫院畫家李從訓收為養子,繪畫得其親授, 以人物、界畫聞名於世。此幅《花籃圖》是傳世署有李嵩名款的三幅《花籃圖》之一。繁複工細是李嵩繪畫的標誌性特徵,他極善於把看似繁雜的畫面組織成一個整體。此畫也不例外,精巧複雜的竹編花籃裡盛滿了各色花卉,密不透風的構圖使它們合為一體絲毫不亂。如此精巧的構思讓《花籃圖》成為了宋代繪畫史上不朽的傑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