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節文化
飲食在端午節這一天,大家除了要吃粽子,在不同的地方飲食也有所不同。黃鱔我國江漢平原每逢端午節時,還必食黃鱔。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參」之說。茶蛋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
-
可佳中國 承古耀今之師說——藝蘊古今
2020年9月14日,初秋的青巖古鎮,上午還下著濛濛細雨,下午已是雲開霧散,一場由貴州可佳藝術品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貴陽可佳博物館以及貴州知名表演藝術家們共同舉辦的「可佳中國 承古耀今 之師說——藝蘊古今」主題活動,在爽爽的貴州貴陽盛大舉行。
-
說"端午節快樂"沒文化?
千百年來,古老的百越族已經消亡大部分融入漢族,還有少數演變為南方的少數民族,因此端午節也就成了中國眾多民族的共同節日,而龍也成為了端午節最重要的角色。那麼,端午節又是怎麼和伍子胥、曹娥聯繫在一起?還是看鳳凰衛視《文化大觀園》聽文化學者王魯湘先生的講解吧。
-
博物館裡過端午:讓文化「動」起來 讓歷史「活」起來
今年端午節,北京民俗博物館準備了包粽子、畫王老虎、系長命縷、點硃砂、祓禊祈福等節令習俗體驗,以及香道、插花、剪紙、風箏、泥塑、豆塑、毛猴等民間傳統手工藝體驗。端午節期間,北京民俗博物館還特意邀請故宮博物院書畫部主任、研究室主任餘輝老師,帶領觀眾們一起尋找古代畫作中隱含的端午文化線索,探尋以龍舟賽為題材的畫卷的背後故事。
-
飛龍在天,說的竟是五月初五端午節!
——《易經·乾卦》「飛龍在天」這個耳熟能詳的成語出自《易經·乾卦》,它所表達的認知與古老星象文化有關,追溯遠古時期龍圖騰崇拜,古人認為「龍」是吉祥之物,和風化雨的主宰。爻辭中所言的「九五」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最好的一爻,「龍」即是對蒼龍群星一年四時運行情況的闡發,仲夏的龍星飛躍於正南中天,故稱「飛龍在天」,比喻事物處於最鼎盛時期。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正是此日。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假日之一,亦是首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中國節日。
-
臨江仙·端午節‖七律·端陽感懷
文/縱宇一狼端陽獨居,憑欄遠望,唯風與月。乃細思之,何為理想?嘆屈子之屈,抑鬱不得;哀闖王之得,稍縱即逝,卻仍曾擁有。傷荀彧之忠,所託非人,天不假年;賞嫦娥之奔,竟得永生。(2020.6.25 庚子端午)
-
武威市博物館:大手拉小手,齊聚話端午
武威市博物館:大手拉小手,齊聚話端午 2020-06-27 20: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帆·端午節特刊」浴蘭燻艾過端陽
五 月初 五端午安康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為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人物紀念早在屈原年代以前,端午節已經存在。綜覽漢魏文獻資料可發現,漢王朝經歷四百餘年歷史,充滿浪漫、激情,保持南楚故地鄉土本色的楚文化,而被譽滿天下的楚文化傳人屈原,在漢魏前時代的端午節活動沒有留下隻言片語記載,因而許多學者認為端午節與屈原無關。
-
節曰院壩樂
節管日子不離隊,加強護安人到位。辦室內環井有序,職守到安業主樂。服務一體慶節日。共進互為人歡笑。姿態豁達一服體,共助協來節日歡。端陽節日續寫今,二號業主抱業金。龍舟日節開外樂,飛龍日劃足天躍。重午佳氣日升旺,棟發業主觀節場。正陽輝光點道贊,閃現業經明有道。
-
「煙雨溼地,水上端陽」,2020溼地端午民俗體驗遊玩等你赴約
6月25日~27日,也就是端午三天小長假,為了讓廣大遊客體驗原汁原味的端午民俗,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騰衝北海溼地將在景區舉辦以「煙雨溼地,水上端陽」為主題的民俗體驗遊。獎品設置:當日分項目擂主可獲贈價值500元非遺文創紀念品1份;皮划艇、草排分項目最快的總擂主可獲贈價值2000非遺文創紀念品1份。
-
北京:端午文化節 重現傳統老習俗
據了解,端午文化節活動的主會場設在順義奧林匹克水上公園,將舉辦龍舟賽、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等7項活動,各區縣分會場將舉辦第六屆延慶端午文化節、話說端午展覽等6項市級重點活動,龍潭端午文化節、端午民俗遊園會、圓明園端陽詩會等15項區縣特色活動。記者了解到,今年端午節的活動中,有超過百項的活動將在街道和社區舉行。
-
端午節真的只可安康 不能快樂嗎?
可回頭再看晏殊詞,「宮闈百福逢嘉序,萬戶千門喜氣多。」卻是一番頗為喜氣洋洋之景象。或許不止晏殊,唐玄宗曾在《端午三殿宴群臣》序中題「嘆節氣之循環,美君臣之相樂」。更有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悲與喜、祭奠與慶祝,本應是兩個極端,那麼在本應肅然的端午節,又如何會有喜樂之象呢?
-
湖南長沙可佳橘洲博物館風華亮相
2015 年9月,貴陽可佳博物館成立,為貴州省首家古代傳統藝術品博物館、貴陽市首家博物館;2017年3月,時隔不到兩年,可佳藝術布局歷史文化重鎮,長沙橘洲博物館如期開館,顯示了可佳集團在傳統文化領域的恆心恆力,也證明了可佳藝術的強大收藏實力。可佳初心邂逅文化名勝不忘初心,方得前進。
-
「端午節」的節日起源、故事傳說和文化習俗
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首童謠所唱的便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遊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
-
為啥端午節要吃粽子?有關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
今天是端午節,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以及有哪些習俗嗎?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了解與端午節相關的知識吧。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其最初為祛病防疫的節日,時間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
-
2016端午節活動方案大全
二、活動時間:xx年6月2日或3日各班調換安排一節班隊課的時間。 三、活動內容(各班可根據本班特色挑選兩——三個活動參加)。 2、五月五 唱歌謠 中國的端午節有著xx多年的悠久歷史,期間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產生了許多有關端午節的民謠。例:「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等。
-
五月初五「端午節」與中華文化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這天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2006年5月20日列入第一批國家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30日入選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名錄,其中蘊含著深厚的中化民族傳統文化。
-
民國報紙裡的無錫端午節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稱「端陽」,是我國三大傳統節日之一。民國期間無錫人是怎麼過端午節的呢?翻開民國時期的報紙,讓我們一窺20世紀上半葉無錫城裡過端午節的情形。當時的屋頂花園興慶升戲園,端午節請名伶日夜開演應時新戲,午後觀眾非常擁擠,晚上,懸掛出「客滿」的牌子,晚來的觀眾乘興而來,敗興而返,可見當時熱鬧的盛況。
-
端午節 | 致地標,敬閃耀出「粽」
>粽香慶端陽,龍舟競渡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端午安康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過端午節,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俗,幾千年來,全國各地都會舉行多種多樣的慶祝活動,最應景的就是吃粽子和賽龍舟。
-
百餘名外國留學生廈門體驗中國端午節文化
楊伏山 攝中新網廈門6月5日電 (楊伏山 林嫦娥)位於廈門市的集美大學5日舉辦「粽香心間,情暖集大」端午節文化體驗活動,該校百餘名外國留學生受邀來過節,現場體驗中國傳統端午節文化。集美大學「文明食堂」創建系列活動之包粽子大賽,當天同時舉行。包粽子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