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超調研「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

2020-10-14 淮陽快報

10月13日,周口市政協副主席、淮陽區委書記馬明超到邵波泥泥狗工作室調研「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他強調:淮陽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泥泥狗」為代表的具有濃鬱地方特色的文化藝術是淮陽寶貴遺產,也是民族瑰寶,沉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要充分挖掘文化內涵,加大宣傳力度,大力推動淮陽文創產品「走出去」,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淮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新搬遷的邵波泥泥狗工作室,馬明超與邵波夫婦親切攀談,詳細了解泥泥狗等產品的製作技藝,詢問產品研發、銷售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馬明超說,邵波是一個純樸、純粹、執著的手藝人,二十多年來,一直默默致力於非遺文化的搶救、挖掘、整理、研究、傳承和弘揚工作,孜孜以求、無怨無悔。對他長期的文化堅守和創新精神表示欽佩,希望以後繼續創作出代表淮陽文創產品水平的精品力作。

馬明超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在技藝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利用,發揮其應有價值,創造更多社會效益,這是國家和民族的需要。要研究如何走市場化的路子,如何以實現量產來擴大再生產。要走電商渠道,擴大網購、網銷,讓淮陽這些「陽春白雪」的高雅文創產品最大限度地銷售出去。

馬明超強調,邵波和許述章的泥泥狗、張金貴的雜技、葛磊的蘆葦畫、張輝的黑陶、雷智超的布老虎、劉秀華的剪紙等等,都是淮陽的寶貝。淮陽是旅遊大區,如果沒有這些人,淮陽的文化就缺少了韻味!他們多年來默默無聞的堅守,為非遺的保護和傳承,為淮陽文化事業發展和繁榮做出了很大貢獻。宣傳和文化旅遊等部門要不失時機地宣傳、幫助、扶植非遺傳承人,使更多的人了解淮陽文化遺產,在講好淮陽「非遺」文化故事的同時,進一步增強淮陽人民的文化自信,讓「非遺」產品真正成為淮陽文化的「靚麗名片」。這不單是非遺傳承的需要,更是拉動就業的需要、拉動旅遊的需要;拉動旅遊,不單是為了精神享受,更大意義上還是推動經濟發展。

淮陽區文改委主任李俊志,區文改委副主任周全明、劉闖隨同調研。(文稿:王偉)

總監製:張金超 / 監 制:劉玉濤 陶勇

審 核:張保磊 / 編 輯:楊蔭楚 田文雅

相關焦點

  • 馬明超調研淮陽「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
    馬明超調研「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   10月13日,周口市政協副主席、淮陽區委書記馬明超到邵波泥泥狗工作室調研「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要充分挖掘文化內涵,加大宣傳力度,大力推動淮陽文創產品「走出去」,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淮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耒陽市舉辦非遺傳承人群培訓班暨「十四五」非遺保護規劃調研座談會
    為加強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隊伍建設,有效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進一步增強非遺傳承人傳承保護意識,推動文旅廣體「十四五」保護規劃編制工作,12月3日,市文旅廣體局組織舉辦了2020年耒陽市非遺傳承人群培訓班暨非遺「十四五」規劃調研座談會,24名代表性傳承人和部分項目保護單位負責人參加了本次培訓。
  • 學子調研雷州半島「非遺保護與傳承」
    9月24日,記者從雷州了解到:廣州工商學院青萌公益實踐團大學生們日前到雷州半島開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調研活動。在雷州市非遺中心的協助下,廣州工商學院青萌公益實踐團分別採錄到雷州市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雷州歌、石狗文化,廣東省級非遺項目姑娘歌和湛江市級非遺項目雷州根雕,以及遂溪縣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醒獅等文化資源
  • 省非遺保護中心調研荊州「非遺在社區」工作,15個非遺項目已「紮根」社區
    20日上午,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工作人員一行到荊州調研「非遺在社區」試點工作推進情況,交流探索非遺保護和傳承工作中可借鑑、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和做法。,現場觀摩了五蝦鬧鯰、楚簡製作技藝、楚地插花技藝等非遺項目,詳細了解了社區非遺保護傳承情況、課程教學計劃、受眾效果等,並對沙市區「非遺在社區」工作的探索與創新表示肯定。
  • 傅雲深入宜黃調研移風易俗和文化傳承、保護工作
    中國江西網訊 尹文兵報導:4月14日,撫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傅雲深入宜黃縣桃陂鎮戈坪生態示範村、曹山寺、石鞏寺、棠陰古鎮等地,就移風易俗和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等工作進行調研。實地調研  傅雲首先深入到該縣桃陂鎮戈坪生態示範村實地察看,與基層幹部群眾進行深入交流,詳細了解移風易俗工作開展情況,對該縣在移風易俗樹文明鄉風中開展「十個一」特色工作,努力打造特色鄉村文化,做到移風易俗工作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表示肯定。他指出,要以宣傳教育作引導,規章制度作保證,先進典型作示範,通過輿論引導、文化薰陶、社會宣傳等多渠道全方位推進移風易俗工作。
  • 民俗專家赴桑植官地坪鎮調研「土家告祖儀式」傳承和保護工作
    5月17日,市工商聯副主席羅萬瓊,民俗專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促進會研究員李伊忠一行來到桑植縣官地坪鎮東流坪村,就「土家告祖儀式」傳承和保護工作進行調研。桑植縣文旅廣體局總工程師李德鑫、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侯碧雲、非遺專家聶耀華參加調研。官地坪鎮副鎮長塗典模、東流坪村支部書記庹紹國陪同調研。
  • 非遺傳承發展保護是前提
    原標題:非遺傳承發展保護是前提 當前,我國非遺保護工作向縱深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但也必須正視,在基層工作實踐中,受經濟利益驅動和價值認識導向的影響,還存在著工作推進不平衡、傳承人群參與度不高、「重效益、輕履約」等問題。
  • 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來崇調研道明竹編傳承和保護工作
    10月11日,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文化和旅遊部海外文化設施建設管理中心主任段周武來崇,專題調研我市國家級非遺項目道明竹編傳承和保護工作。在道明竹藝村,段周武一行參觀了竹編藝術坊、丁知竹、竹裡等點位,並與非遺傳承人代表座談,聽取我市近年來依託中央美術學院駐四川成都傳統工藝工作站建設,在設計創新、技術研發、傳承人培育等方面不斷深化非遺保護傳承領域對外合作的有關情況匯報
  • 王錦、郭宏來華亭市博物館調研非遺工作
    9月4日,平涼市政府副市長王錦,平涼市政協副主席郭宏帶領提案督辦組來華亭市博物館調研,華亭市政府黨組成員莫雅君,華亭市政協副主席魏磊及相關部門負責人陪同。督辦組對華亭市博物館非遺傳承工作給予充分了肯定,並指出,要進一步細化工作措施,補短板、強弱項,切實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督辦組強調,文旅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堅持融入生活,推進非遺保護傳承 。堅持以「活態」傳承,樹立裡「活態」傳承的理念,著眼於非遺的創新利用,促進非遺在當代社會中的延續發展,更好地服務於時代,服務於群眾 。
  • 2020年都江堰文化館非遺保護工作年終盤點
    2020年,在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都江堰市非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有序推進我市各級非遺項目的走訪調研、申報工作;積極配合、組織系列進校園、進社區、進景點展演活動;開展網上「非遺雲課堂」等網際網路+非遺授課、傳承教學活動,持續做好本土非遺保護的傳播、傳承、發展。
  • 高華帶隊赴重慶市開展非遺保護條例立法調研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崔永燾 報導)根據省人大常委會2020年立法工作計劃,為進一步做好《青海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立法調研工作,近日,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高華帶領省人大教科委、省文化和旅遊廳有關同志,赴重慶市調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立法工作先進經驗。
  • 非遺保護進程中民間戲曲保護傳承現狀與思考
    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非遺保護工作方針的工作原則,本文提出了做好民間戲曲傳承發展工作、適應性創新和傳承發展的思路,以及保護傳承和發展的具體措施。全省劇種的演出團體情況如下表:二、 保護傳承困境重重,舉步維艱隨著非遺保護傳承工作的全面推進,非遺保護已深入人心,由上而下達成了共識,各地對本土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措施也在摸索中逐步完善。
  • 鄠邑區文化館、非遺保護中心對我區市級非遺項目進行實地考核調研
    西安市鄠邑區文化館、區非遺保護中心為認真貫徹落實《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結合市區主管部門工作安排,加大我館公共文化服務力度,穩步推進我區民間文化、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資料庫建設。2020年7月14日至16日,區文化館組織相關人員對全區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習活動進行年度考核,實地探訪調研。
  • 廣東省文旅廳組織專家到我院開展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運行調研
    2020年9月23日,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專家到我院調研和檢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嶺南陳氏針法」保護單位運行情況,調研工作由省文旅廳非遺處二級調研員劉革帶隊,專家組組長由廣東省中醫藥博物館館長、研究員、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藍韶清擔任,組員分別為原廣東省藝術研究所所長、一級編劇、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吳惟慶,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胡卓炎
  • 臨夏市2020年非遺保護工作綜述——非遺在保護和傳承中煥發生機
    臨夏市2020年非遺保護工作綜述——非遺在保護和傳承中煥發生機 2021-01-05 2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省文旅廳調研檢查我縣近三年非遺保護工作
    10月24日下午,省文旅廳非遺處檢查組到我館檢查指導工作,檢查組一行先後召開座談會、觀看江陵縣非遺保護工作展覽、實地查看省級非遺項目紀錄片拍攝現場和非遺項目生產性建設示範基地工作。 座談會上,副館長陳磊就江陵縣非遺保護工作情況作了詳細匯報,項目傳承人就當前項目存續狀況、面臨困難問題等情況與檢查組進行了深入交流。
  • 中醫藥非遺傳承需保護好文化根脈
    接下來,中醫藥委員會將開展中醫藥非遺調查研究,探索非遺保護制度建設、傳承模式與發展利用,以及中醫藥非遺智慧財產權保護與標準化建設,組織中醫藥非遺保護的國內外交流與合作等。(7月27日《光明日報》)一直以來,如何加強中醫藥非遺的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工作,是多方關切和研究的課題。政府關注、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為中醫藥發展注入了源頭活水。未來,傳承路上還需護好文化根脈。
  • 迪慶州非遺中心到大理州調研國家級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
    為促進「迪慶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與「大理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區間交流,積極探索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的經驗做法和有效途徑,2020年7月29—8月1日,迪慶藏族自治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組織全州非遺工作人員到大理白族自治州進行為期四天的調研學習。
  • 新華社記者採訪秦州區非遺保護傳承工作
    1月8日,新華社記者深入秦州區,就非遺保護傳承工作進行實地採訪。市委宣傳部、區委宣傳部等有關人員一同採訪。採訪組一行來到秦嶺鎮斜坡村,通過現場觀看、詢問了解等形式,就省級非遺項目秦州鞭杆舞進行了詳細採訪,同時,就全區非遺保護傳承工作成效、非遺傳承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相結合等情況進行了了解。秦州鞭杆舞又稱鞭子舞,是古秦州區域內最為原始、最為古老的民間歌舞之一。《史記.李斯傳.逐客書》載:「而歌呼嗚,口快耳者,其秦之聲也」。
  • 新鄉市副市長李瑞霞一行調研輝縣市非遺工作
    █ 文/圖 孟慶華 (魅力河南網輝縣)7月15日下午,新鄉市副市長李瑞霞一行調研輝縣市非遺工作。輝縣市副市長韓顏灝,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孫喜梅,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王貴安等領導陪同調研。調研組一行重點了解了輝縣市非遺項目太行柴瓷,太行柴瓷傳承人阮文向調研組詳細介紹了輝縣窯的「瓷」器文化及太行柴瓷製作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