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子的《道德經》名氣大,孔子學院卻全球遍地開花?

2020-12-21 煙火弦歌

漢朝初期把道家清靜無為的部分當作治國綱領,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然後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以後兩千多年來,大部分時間裡儒家學說就成為統治階級的御用理論,一直延續到清朝。

從佔據統治階級主流思想的時間來看,道家肯定無法跟儒家相比,可是從民間的影響力、老百姓學習的主動性,以及國際上的歡迎度來看,強調「道法自然」、「清靜無為」和「燕處超然」的道家則無疑要更勝一籌。

於是,提出「道法自然」和「清靜無為」理論的道家經典《道德經》作為一部系統而完整的哲學著作,在中國和世界上都獲得了非常大的欣賞和認同。

原因很簡單,《道德經》提出的「道法自然」、 「清靜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反者道之動」等等理論,就是在教導大家清靜無為,不爭不搶,做一個自然的、沒有過多追求和奮鬥的人,這樣貼近自然、燕處超然的人生不僅毫不費力,不僅自得其樂,而且還能接近和追求《道德經》裡玄妙無比無可言說的「大道」!

本來在嘈雜繁複的日常生活中,就有越來越多的人想要回歸自然,追求一種簡單的清靜無為和自然而然的生活,而現在這種清靜無為、自然而然的生活本身居然可以追求天地間玄妙高深的大道,請問這世上還有比這個結果更富有吸引力的哲學道理嗎?!

舉個例子,很多人都相信「道法自然」就是《道德經》的主旨和精粹,但是對於「道法自然」的理解卻是千差萬別,於是也就出現了種種令人啼笑皆非的結果。

我夜裡遊戲白天睡覺睡到自然醒是不是也應該屬於「道法自然」啊?

看到好吃的,我的內心自然很想吃,那根據內心需要吃個過癮是不是應該屬於「道法自然」啊?

看到好玩的,我的內心自然也很想玩,那根據內心需要玩個過癮是不是也應該屬於「道法自然」啊?

……

這樣簡直太爽了!

原來吃飽就睡、大吃大喝都屬於「道法自然」!

原來在日常輕鬆愜意、毫不費力的生活中還能追求高高在上、虛無縹緲的宇宙真理?!

我也相信《道德經》!

我也要讀《道德經》!

(唉,可是另一些喜愛並研讀《道德經》的人們看到這裡一定會傷心吧!

真正的「道法自然」怎麼可能是這種樣子?!

既要滿足自己的口舌之欲,還想拉「道法自然」下水,簡直可惡!

夜裡打遊戲白天睡覺不符合最基本的生物鐘,還自什麼然!

狂吃猛玩放縱慾望,超越身心極限、傷害身體健康又是哪一家的自然!

可是,很多時候大多數人追求的並不只是真正的道理和學問,而是自我的舒適和心理滿足!)

接下來說到孔子學院,現在以儒家創立者孔子命名的「孔子學院」也得到了很大發展,截止到2018年12月,中國已在154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548所孔子學院和1193個中小學孔子課堂,現有註冊學員210萬人!

宋代是「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現在是有地球人的地方,都有孔子學院。

當然了,孔子學院並非一般意義上的大學,而是推廣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的交流機構,主要給世界各地的漢語學習者提供現代漢語教材和學習渠道。

所以,這些遍布全球的孔子學院主要是在做一些中國文化的推廣,並不是真正在宣揚和推廣孔子所創立的儒家思想,也並沒有表明儒家學說已經超越道家而全球開花。

相反,在中國民間來說,孔子他老人家雖貴為萬世師表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得到過很多官方的推崇和尊敬,但是他提倡的仁義道德雖然高尚得來卻並不容易,而是要經過「格物致知」、經過艱苦學習、經過嚴格律己,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分析自我、解剖自我、改造自我、升華自我,才有可能接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宏偉目標,可是這些個遠大的目標和枯燥的過程,對於世界上平凡又普通的大多數人來說,是何其遙遠又何其艱難啊!

而且更重要的是,現代社會的人們大多注重自我關注個體,你讓他們修身還馬馬虎虎,再讓他們耗費自己的精力去齊家治國平天下,嘿嘿,免談吧還是!

所以孔子和老子相比,一個教人刻苦學習才有可能在道德上得以寸進;而另一個教人自自然然自由自在就可以接近天地大道,你說哪一個學說能夠吸引更多的人?!哪一個學說才可以在全世界普及?!

幾乎可以肯定的說,不但目前是如此,時代越發展社會越發展,提倡清靜無為和自自然然的《道德經》必將得到更多人們的喜愛和學習,而曾經輝煌的儒家學派因為要求過於嚴格實際又過於空泛的特點,可能會長期處於一種多人敬仰卻少人親近的地步,不禁讓人感慨又深思!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孔子比老子更出名,其實無非就這個原因
    孔子,現在已經和長城、黃河等成為外國人心中的中國符號了,他老人家開創的儒家學說,經過董仲舒等歷代大儒的改進,早已經成為中國文化中的顯學,隨便找一個路人,大家即便說不上一兩句論語,但肯定都知道孔老夫子,他是中國人心中不可動搖的孔聖人,放眼世界,隨著如今中國國力增強,孔子學院在全球大多數國家的開辦
  • 聖人:老子《道德經》的神妙 在全球的影響力
    在中華民族的春秋、戰國時代就有諸子百家的思想之源,其中老子、孔子、墨子、韓非子的思想最為卓越。在西方先後出現了釋迦牟尼、穆罕默德、耶穌、蘇格拉底等大師。其中老子、釋迦牟尼、穆罕默德、耶穌四位聖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人文之父。在中國的老子思想是最高端的學問,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被譯成外國文字發行量最大的世界文化名著,除了《聖經》以外就是《道德經》。
  • 道德經是「天」書,論語是「地」書,為什麼孔子稱「老子猶龍也」
    道德經側重於道,論語側重於德。道德經重在以道講道,論語重在以德講道。 如果說道德經是「乾卦」,那麼論語就是「坤卦」。道德經是「天」書,論語是「地」書。首先是道德經講的是天道。這個天道其實包羅萬有,是包括地道、人道,天地人一體,天人合一、天人本一。因此道德經是統一的大智慧,被視為百科全書式的大智慧。
  • 老子接見孔子:《道德經》大道與《論語》人道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老子、孔子一直是華人世界最紅的人物。特別是孔子語錄式的《論語》,在封建社會裡的時代裡,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都要學習的禮數,是封建社會中最接地氣的奇書。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中國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 中國人應了解:孔子是哲學家嗎?《道德經》為什麼不是老子所作?
    但是,按照我們現在多數人的認知,能充分體現老子哲學水平的《道德經》真的就是這位「老子」先生所作嗎? 04 《道德經》是老子所作嗎? 《道德經》的內容不是本文重點,此處筆者僅舉一例: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這是老子對宇宙的存在的認知。
  • 孔子問禮於老子,此老子不可能是作《道德經》的老子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有「孔子問禮於老子」之事,然而,此老子不可能是學術界普遍認為的作《道德經》的老子。《史記》記有三個老子,作了兩本書。三個老子:一,周守藏室之史的老子。二,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雲的老子。三,孔子死後二十九年,周太史的老子。兩本書:一,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即《道德經》。二,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作此書的老子,與孔子同時)。只有孔子與老子同時代,才可能有「孔子問禮於老子」之事。而這個老子,只能是作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一書的老子。
  • 同為中國文化,為何孔子學院處處尷尬,老子備受西方推崇?
    從2005年紅紅火火閃亮登場到發展成為1000多家的海外孔子學院,如今卻在西方遭到越來越多人排斥,並不斷被關停?且連國內民眾也對這一舉動拍手叫好?為什麼會這樣?老子和他的道德經火到什麼程度?足球皇帝貝肯鮑爾因為痴迷老子思想,座機都被稱為了&34;。就連最難接受中國文化的冰島,也出版了兩種《道德經》譯本。著名思想家馮.布蘭切勒在(老子《道德經》:美德之道)中,直接將老子比喻成了同基督教上帝具有同等智慧之人。
  • 老子為什麼要寫《道德經》,老子是太上老君,老子想寫就寫!
    第一次看到這樣一句話「老子為什麼要寫《道德經》?老子想寫就寫,你管得著麼?」的時候就忍不住想笑,覺得這話甚是頑皮,但是靜下來仔細想一想, 又覺得很有意味。因為一想到老子這麼一個傳奇的人物,就甚為嘆服。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老子作為一個有德的思想家,他總結歷代先王的治世之道,去其弊,取其精華。從而總結出天地萬物生存之道,寫就了《道德經》。2.老子想要表達的核心想是什麼呢?老子作為一個偉大的思想家,他總會對所處的時代有所思想。老子講道, 講無為。
  • 中國人崇拜孔子,而孔子崇拜老子,從《道德經》中吸取了很多養料
    也有學者認為,孔子其實並沒有見過老子,因為《論語》一書中沒有記載這件事。《論語》是孔子的弟子們撰寫的,記錄了孔子一生的重要言行。如果孔子真的拜訪過老子,《論語》裡不大可能不記錄這一重要事件。但是,不論孔子有沒有見過老子,居士我認為根據《論語》來看,孔子肯定受到老子很大的影響,也許孔子也讀過《道德經》。
  • 老子為什麼寫《道德經》?
    那麼,為什麼這本書如此受歡迎呢?其實《道德經》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可以借用清代學者紀曉嵐的話來說明,即「綜羅百代,廣博精微」。雖然這句話是用來形容道家思想的博大精深,但同樣也適用於《道德經》一書。因此,所謂的「綜羅百代」,指的是《道德經》一書,綜合了上古以來,近百代的思想精髓,也就是說,老子以前的所有文化,在這本書中幾乎都有所體現。而「廣博精微」,強調的是這本書詮釋的內容精細到極點,廣博到不可思議的境界,即大到宇宙萬物,小到肉眼看不到的東西都包含在其中。
  • 中國人應該了解:孔子是哲學家嗎?《道德經》為何不是老子所作?
    但是,按照我們現在多數人的認知,能充分體現老子哲學水平的《道德經》真的就是這位「老子」先生所作嗎? 04 《道德經》是老子所作嗎? 《道德經》的內容不是本文重點,此處筆者僅舉一例: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這是老子對宇宙的存在的認知。
  • 原來《道德經》是老子隨手寫下的
    1、老子傳說有一種說法,老子生下來滿頭白髮,所以號為老子;還有一種說法,老子的母親是在李樹旁剩下的他,當時指樹為姓,所以姓李。這是關於他名字的兩個來歷。概括的說,老子姓李名耳,字博洋,去世後追諡為聃。2、老子與孔子老子留下五千言,孔子是儒家的創始人,老子是道家創始人,做過周朝管理藏書的史官。相傳一天孔子來請教老子,孔子詢問:我自以為非常有學問了,但是周遊列國無人採納我的思想,這是為什麼呢?老子認為他的學問可能不合時宜。3、有為與無為老子贊孔子很聰明,可以大有作為,孔子說:您更有學問,不是更有作為麼?
  • 為什麼孔子學院是以孔子命名,而不是孟子或者老子?
    在談正題之前,先說個好玩的事,有位網友這樣說:如果叫「孟子學院」,你是不是又會問為什麼叫孟子?如果叫「老子學院」我倒是知道為什麼,因為「老子願意」!真是太有才了!要談【孔子學院】,首先要來看德國的【歌德學院】也的確是這麼回事,為什麼不叫孟子學院,或者老子學院,或者墨子學院?想要談這件事,首先要從德國的【歌德學院】的歷史和來歷說起。
  • 探秘老子:《道德經》不是老子寫的?老子是如何從人變成神?
    翻遍《春秋》和《左傳》兩大典籍,竟然沒有一句跟老子有關的。至於《左傳》的姊妹篇《國語》,也沒有關於老子的任何記載。翻開《史記》一看,終於找到有關於老子的記載,但真相還是有點殘忍的。在《史記》中,司馬遷給孔子老爺爺開了專章——《孔子世家》,這可是極高的認可,畢竟「世家」通常是王侯們的待遇。
  • 為什麼中國文化更推崇孔子,西方思想界更重視老子而輕視孔子?
    在中國人眼裡,孔子的名氣和地位應該比老子高出不少。原因主要在於:孔子在民間的影響很大,而老子相對要小一些。提起孔子,孔夫子,在中國民間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孔子嘛,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聖人,教育家,思想家,一般人從小上學一開始就會認識到孔子。
  • 老子及其《道德經》與甘肅的淵源
    老子青牛圖道德經孔子問禮於老子老子是中國古代哲學家、思想家和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一生最大成就是開創了道家學派,並為後人留下了一部五千餘言的《道德經》。老子曾做過周王室管理藏書的史官,後來隱居不仕,騎青牛西出函谷關後「莫知其所終」。
  • 《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沒想到孔子與老子還有這樣的故事
    這句話便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三十七章中的第一章:天地之始,萬物之母。眾所周知,老子的智慧是名聞天下的,而孔子雖也是赫赫有名的思想家與教育家,但他認為自己的學識不及老子,所以就發生了孔子向老子第一次問道的事。
  • 老子《道德經》全球發行量第二
    《道德經》全球發行量第二  王立群說,從推動文明傳承看,中原歷史上名人輩出,產生了璀璨的歷史文化,著名的二十四史有8部出自河南人之手,該叢書立傳的歷史人物中,河南籍的歷史名人為912人;唐代留名的2000多名作家中,河南佔兩成。
  • 老子姓李為什麼叫「老子」?老子為什麼要寫《道德經》?
    後來,老子成為了道家之祖。據說他一直活到了110多歲。他從出生到死去,模樣一直像一個老頭子,年歲又老,資歷又高,所以大家都尊稱他為「老子」。老子到底有多厲害? 那咱們不妨聽一聽當年孔聖人對老子的評價。孔子曾經拜訪過老子,向老子請教問題。當時老子是周王朝國家圖書館的館長。
  • 老子與孔子,《論語》與《道德經》告訴我們怎樣的中國哲學思想
    中國古代傳統哲學思想大概可以從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所著的《道德經》與傳統儒家(此處為何稱「傳統儒家」?看了我明天的下一篇文章,相信你就會找到答案)代表人物孔子等人編纂的《論語》兩本書中看出一些細節。《道德經》是哲學書籍,而《論語》是綜合類書籍。由此大概可以推導出歷朝歷代的政治行為,其實是轉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