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孔子學院是以孔子命名,而不是孟子或者老子?

2020-12-12 經史子集

在談正題之前,先說個好玩的事,有位網友這樣說:

如果叫「孟子學院」,你是不是又會問為什麼叫孟子?如果叫「老子學院」我倒是知道為什麼,因為「老子願意」!

真是太有才了!

要談【孔子學院】,首先要來看德國的【歌德學院】

也的確是這麼回事,為什麼不叫孟子學院,或者老子學院,或者墨子學院?

想要談這件事,首先要從德國的【歌德學院】的歷史和來歷說起。

手動狗頭~

歌德學院的歷史和來歷

在說孔子學院之前,必須要說到德國【歌德學院】。

德國的第一所【歌德學院】始建於1951年,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國外(德國以外國家和地區)的德語語言教學、文化傳播等等。

除此以外,還通過介紹德國的傳統文化、現代文化、社會及政治生活的方面的信息,向國外(德國以外)展示一個絢麗多彩的德國。

迄今為止,德國的【歌德學院】已經有分支機構144個(國外機構128個),遍布78個國家和地區。

歌德

歌德何許人也?

歌德,全名為「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1749年出生於德國的法蘭克福,是德國最偉大、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最為著名的作品有:《浮士德》、《少年維特之煩惱》。

【相信這2本著作,絕大部分人都讀過吧?】

所以德國採用了歌德來命名文化傳播學院。

那麼回到我們的孔子學院,也是同樣的道理。

歌德

孔子學院的歷史和來歷

我國的孔子學院,跟【歌德學院】是同樣性質的,並不屬於大學或者學院,而是【漢語和中國文化的推廣機構】。

是由教育部和有關部門從2002年開始籌劃,2004年第一所孔子學院正式成立於韓國首爾。

【還有一種說法是,第一所孔子學院合作協議是在烏茲別克斯坦籤署的。】

之所以成立孔子學院,是因為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的經濟、政治影響在世界上進一步擴大,國際社會對漢學的學習需求越來越大,甚至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漢語熱」和「中國熱」。那麼我們中國成立類似【歌德學院】之類的機構,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2014年第一所孔子學院的慶典活動

為什麼選擇孔子命名

之所以選擇孔子的名字來命名這個漢語和中國文化推廣機構,是因為孔子(孔夫子)是我國大陸、中國臺灣、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和其他海外華人均認可的,我國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註:「孔子」的英語為Confucius,即「孔夫子」】

而孔子所主張的「和諧」、「和平」等儒家思想,既是我國的傳統文化思想,也是我國外交政策所奉行的「和而不同」的哲學基礎。

雖然我國真正的文化內容要遠遠豐富於、多於孔子的思想內容,但是孔子作為代表性人物,他的地位既早已得到了人們的廣泛認可,而且他也可以從一定程度上代表我國悠久文化的本質。

所以,用孔子來命名「孔子學院」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孔子》劇照

補充:我國的孔子學院發展之快,令人乍舌。我們用短短的十幾年時間,走完了歐美強國幾十年的路,目前。所以很多國家也提出了抵制「孔子學院」。

截至2015年1月,分別有加拿大、美國、瑞典等幾所大學相繼宣布關閉孔子學院。

在這兒,我想說,哼哼,你們害怕,就能阻止我們漢文化的發展嗎?這不是螳臂當車嗎?

相關焦點

  • 老子、孟子、孔子、莊子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孔子又是個大教育家。在奴隸社會裡,只有貴族子弟能夠受教育,文化教育被官府壟斷了。孔子興辦私學,廣收門徒,突破官府的壟斷,擴大了教育對象的範圍。據說孔子主張「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育。他教育學生:學習知識要經常複習,「溫故而知新」,學習態度要老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要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
  • 「孔子、老子、莊子、孫子、孟子」這些聖人之間的秘密關係
    孔子、老子、莊子、孫子、孟子之間有什麼關係?要是深入闡述這幾位聖人之間的關係,我想得還個專門的學科了,下面就愛閱讀小編就為大家簡單闡述他們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不對之處還望大家指正,討論學習。宗聖傳孔子之孫述聖,述聖傳亞聖孟子。這是儒家五聖。思惟,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仁義之本。老莊是道家。老聘李耳,莊周莊子。思惟是無為而治。儒家孔子亦已經就教於老子。孫子是兵家,孫武。思惟是以戰止戰。
  • 中國人應了解:孔子是哲學家嗎?《道德經》為什麼不是老子所作?
    《道德經》的內容不是本文重點,此處筆者僅舉一例: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這是老子對宇宙的存在的認知。仁之一字,孔子以前,無人道及,《詩》及《尚書》二十八篇,皆不曾提到,以仁為人生觀點的中心,這是孔子最大發明,孔子所以偉大,亦全在此。而《老子》一書中,講仁的地方就很多; 2、不唯如此,義之一字,孔子所不講,孔子只講智、仁、勇。仁義對舉,是孟子的發明。
  • 孔子、墨子、孟子、老子、韓非子的主張各是什麼?
    在個人的道德理想上,孔子強調我們要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做個聖人,做個君子,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道德提升的途徑,是「克己復」禮。每個人都要嚴格限制自己,而不是要放任欲望,然後才能達到復禮的目的。第二是道家。道家的創始人老子,與孔子有著完全不同的人生觀。
  • 孔子,孟子,老子,鬼谷子的主張各是什麼?
    儒家講求「入世」,孔子所處的春秋時期,社會動亂。孔子希望能通過實施仁政,恢復禮制,教化世人。從而喚醒世人的心靈,使天下的人都能嚴於律己,遵守禮制,致力於修養自己的品德。2孟子:以民為本,捨生取義我們現在經常聽到一句話:為人民服務。其實,孟子的主張裡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民本思想」。孟子曾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 為什麼在黑格爾眼中力挺老子貶低孔子?其中原因值得深思
    儒家思想的代表就是「孔子」,孔子的思想經過千年間的沉澱,對現在的世人也有著深遠影響。在國際上,研究孔子思想的學院越來越多。雖然近年來世界各地有了孔子學校,但是在國外對老子、孟子思想感興趣的人遠比孔子思想的人多。其實早在近代西方學者的眼中,老子的思想遠比孔子思想更為實用。特別是在西方學者黑格爾眼中力挺老子思想,一直在貶低孔子思想,這是為什麼呢?
  • 釋疑解惑:為何孔子最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並以之命名孔子學院?
    首先,以孔子命名「孔子學院」易為世界理解和認同。相比於「萬世師表」的孔子,若以其他文化名人的名字命名在國外推廣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的機構,一則不夠妥貼周全,二則不易闡釋理解,三則難免遭受無盡的誤解甚至是充滿敵意的曲解。
  • 孔子學院以孔子命名,但孔子學漢語教學和漢語標準化考試才是中心工作
    當初,國家在命名時考慮到孔子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孔子的仁、和、包容的學說在世界已經深入人心,其中的精髓和中國所倡導的和平共處國際共處原則不謀而合;孔子在世人面前的形象又是一個非常仁慈的老人;再加上孔子的教育家身份,所以就把這種國際中文教育機構命名為孔子學院。
  • 孔子和老子誰的地位高,為什麼老子是神仙而孔子不是
    在中國孔子的地位要比老子高,在世界上老子的影響力要比孔子大,在思想的深度以及學識的淵博上老子勝孔子一籌。至於老子被列入仙班,而孔子未被列入,就如孔子被尊為至聖先師,而老子沒有一樣,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是一個學派。
  • 抖音孔子懂了孟子懂了只有老子沒懂是什麼梗 是啥意思含義
    最近在抖音上有一句話還蠻流行也有很多人都在說,那就是孔子懂了孟子懂了只有老子沒懂,到底啥意思呢?趕緊來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孔子懂了孟子懂了只有老子沒懂是什麼梗和意思  孔子、孟子、老子這三位相信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吧!這可是三位非常有名的歷史思想家哦!
  • 老子和孔子為什麼要打架?
    「如果老子和孔子有一天打架,你會幫助誰?」這是清華大學2010年在上海自主招生的一道面試題。據報載,此題一出,很多考生立刻就暈了。幫助老子打孔子?不對。幫助孔子打老子?也不對。總之,讓人左右為難,一頭霧水。這道題出得確實有點「雷」。孔子是儒家的代表,老子是道家的代表。孔子和老子,都是中國古代的先哲。
  • 中國人應該了解:孔子是哲學家嗎?《道德經》為何不是老子所作?
    《道德經》的內容不是本文重點,此處筆者僅舉一例: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這是老子對宇宙的存在的認知。仁之一字,孔子以前,無人道及,《詩》及《尚書》二十八篇,皆不曾提到,以仁為人生觀點的中心,這是孔子最大發明,孔子所以偉大,亦全在此。而《老子》一書中,講仁的地方就很多; 2、不唯如此,義之一字,孔子所不講,孔子只講智、仁、勇。仁義對舉,是孟子的發明。
  • 上聯是「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莊子,五子名揚千古」,下聯亮了!
    讀寫菌想到了另一幅上聯:「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莊子,五子名揚千古。」「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要對好下聯,的確不易。然而高手仍然在民間,快來看看: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莊子,五子名揚千古。
  • 為什麼老子的《道德經》名氣大,孔子學院卻全球遍地開花?
    接下來說到孔子學院,現在以儒家創立者孔子命名的「孔子學院」也得到了很大發展,截止到2018年12月,中國已在154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548所孔子學院和1193個中小學孔子課堂,現有註冊學員210萬人!宋代是「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現在是有地球人的地方,都有孔子學院。當然了,孔子學院並非一般意義上的大學,而是推廣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的交流機構,主要給世界各地的漢語學習者提供現代漢語教材和學習渠道。
  • 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老子、孔子、孟子、莊子、墨子
    孔子(前551―前479),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人,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提出了「以德治國」的政治主張,當未被當時戰火連連的大小國所接受。因此他周遊列國,招收弟子,形成了儒家學派。
  • 老子為何認為,儒家不能救世?看看孔子的仁,孟子的義,荀子的禮
    老子認為儒家理念是誤入歧途,不能拯救世界就是說,儒家一步又一步發展的過程,其實也就是他們偏離最根本的治國之策,越來越遠的過程。那麼,老子為什麼認為,儒家的理念不可能拯救當時的世界呢?又為什麼認為,儒家的理念算作是誤入歧途呢?本篇文章重點分析一下這個問題,看一看為什麼老子的觀念會與儒家理論產生如此之大的摩擦和分歧。
  • 盤點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先賢的誕辰順序,第一名是他
    說到諸子百家,人們很自然的會聯想到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鬼谷子等古代先賢,對他們的一些著作和理論也有一定的了解,但若是提到他們生活的具體年代,特別是誰先誰後,相信許多人會感到模糊,下面我們一起盤點一下諸位先賢誕辰的先後順序。
  • 為什麼說「自古孔孟是一家」,孔子是孟子的師傅嗎?淺談
    今天講一下咱們很多朋友都特別疑惑的話題,為什麼說自古孔孟是一家?其實這也是人家孔姓和孟姓家族自己論的。你看,咱們平時在酒桌上吃飯的時候就會注意到,凡是孔姓的朋友和孟姓的朋友坐一塊,總是有聊不完的話題。很多人都有一些疑惑,那到底,孔子和孟子是不是師徒關係?他們之間有沒有什麼輩分?
  • 老子為什麼比孔子在國外更受歡迎?
    儘管孔子在國內如此受到推崇,但是在國外,卻是並不如春秋時期另一位集大成的思想家、哲學家老子,相信大家對於老子也是非常的熟悉,他一部《道德經》,同樣是一部偉大的著作,在這部著作中,老子重點講述了一個人,應該如何去面對一切,以一句話來闡述《道德經》,那麼便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 孔子和孟子的「仁政」之旅:孟子和孔子周遊列國為何失敗?
    但是孟子顯然是不會接受自己只能當個花瓶,做一個象徵。但問題就在於,孟子為什麼不肯接受齊國兩位君主的這些打算呢?實際上,答案從孟子在《孟子》中和公孫丑進行的一段非常有趣的對話中就可以看出究竟來:(公孫丑問曰):「敢問夫子惡乎長?」 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