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疑解惑:為何孔子最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並以之命名孔子學院?

2020-08-28 林中長嘯

首先,以孔子命名「孔子學院」易為世界理解和認同。

相比於「萬世師表」的孔子,若以其他文化名人的名字命名在國外推廣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的機構,一則不夠妥貼周全,二則不易闡釋理解,三則難免遭受無盡的誤解甚至是充滿敵意的曲解。

因此,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的孔子命名孔子學院,是較為恰當的。

中國是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國。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歷朝歷代的中國文化名人燦若星河。其中 ,除孔子外,位居前列、聲譽最為卓著的有(以年代為序):

商末周初儒學奠基人周公

儒學奠基人周公

他是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聖」和儒學先驅。周公攝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帶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長子繼承法和井田制。周公七年歸政成王,正式確立了周王朝的嫡長子繼承制。這些制度的形成,對中國封建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春秋時期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約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

道家創始人老子

其傳世作品《道德經》(又稱《老子》),是全世界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著作。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老子與莊子並稱「老莊」。

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孫武(約前545年-約前470年)

軍事家孫武

《孫子兵法》

他被尊稱為兵聖或孫子(孫武子),又稱「兵家至聖」,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他撰著的《孫子兵法》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軍事學術史和哲學思想史上都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並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哲學等領域被廣泛運用。

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

詩人屈原

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是「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以《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名篇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

西漢時期史學家、文學家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

史學家、文學家 司馬遷

他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701年-762年)

詩人李白

被後人譽為「詩仙」。有《李太白集》傳世,代表作是《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詩篇。

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杜甫(712年—770年)

詩人杜甫

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徵》以及「三吏」、「三別」等名作。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軾(1037年-1101年)

文學家、書畫家蘇軾

堪稱「千古第一文人」,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詞開豪放一派;散文著述宏富,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1518年-1593年)

醫藥學家李時珍

歷經27個寒暑,三易其稿,於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萬字的巨著《本草綱目》, 被後世尊為「藥聖」。

清代學者、小說家曹雪芹(約1715年—約1763年)

學者、小說家曹雪芹

創作了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最高峰,其文學成就為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其他三部小說是《水滸傳》 、《三國演義》、 《西遊記》)之首。曹雪芹對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均有深入研究。

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魯迅(1881年-1936年)

文學家、思想家魯迅

他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的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

......

以上文化名人的傑出代表各有其卓越建樹,在中國和世界都具有廣泛深遠的影響。然而,他們大多偏重於某一領域(如政治、文學、哲學、軍事、醫學等等),缺乏學院名稱中標誌性名人所需要的教育家背景與體系化教育思想(理念)。

此外,有的文化名人或是悲情色彩沉重,如憤而投江自盡的屈原,遭受腐刑屈辱的司馬遷;或是軍事色彩濃烈,如講求兵法計謀、與戰爭並論的孫武;或是「橫眉冷對千夫指」,把雜文、作品作為「匕首和投槍」的文化鬥士魯迅。這些&34;不一的鮮明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林中長嘯】觀點:"孔子學院」的命名,是經過反覆比較斟酌的結果。無可非議,容易得到舉世公認、喜愛和歡迎。

其二,孔子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影響。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一生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他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被後世尊為孔聖人、至聖、萬世師表等。

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整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被尊為儒家始祖,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

孔子也是中國古代最早最傑出的教育家,其教育理念在中國和世界被廣泛接受和傳揚。

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林中長嘯】觀點:孔子及孔子學院所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必將隨中國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而廣泛傳揚和蓬勃發展。

相關焦點

  • 孔子學院能代表中國的傳統文化嗎
    最近一段時間,孔子學院在國外相繼被關閉,特別是歐美等國,孔子學院是中國重金打造的一個,向外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讓人們認識了解中國的一個窗口,如今讓各國拒絕了,儘管在孔子學院學習是免費的,這是什麼原因呢?,也包括中國的傳統文化,如教漢字,學茶藝,唱京劇等,孔子學院在中國也開了不少學堂,但國人的認可度並不高,文化的傳播,是有多種形式的,本人認為灌輸性傳播方式是不可取的,這是傳播文化的一個誤區,首先讓別人先接受你,然後他才能學習你。
  • 為什麼孔子學院是以孔子命名,而不是孟子或者老子?
    德國的第一所【歌德學院】始建於1951年,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國外(德國以外國家和地區)的德語語言教學、文化傳播等等。除此以外,還通過介紹德國的傳統文化、現代文化、社會及政治生活的方面的信息,向國外(德國以外)展示一個絢麗多彩的德國。
  • 孔子學院以孔子命名,但孔子學漢語教學和漢語標準化考試才是中心工作
    於是,這幾年發展態勢良好的孔子學院也成了美國及其少數幾個鐵桿小弟的眼中釘、肉中刺,畢竟啊,他們從近百年的文化輸出中獲得了那麼多的好處,而且還在繼續從中牟利。不管是因為以己之心度人之腹,還是為了保持西方文化的全球輸出優勢,從今年年初開始,美國開始糾結幾個鐵桿小弟關閉、打壓、抹黑孔子學院。
  • 孔子學院增強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德國萊比錫孔子學院舉辦孔子學院日
    增強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德國萊比錫孔子學院舉辦「孔子學院日」近日,孔子學院為了增強中德兩國的教育合作,提高德國學生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德國萊比錫孔子學院在確保安全的條件下,舉辦了「孔子學院日」,孔子學院為大家帶來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視聽盛宴和中國文化體驗。
  • 孔子,傳世之聖人,對中國文化的深遠發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孔子三十歲小有所成,四十歲開始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清晰的認識,五十六歲時,他帶領門下弟子開始了列國之遊,在這過程中,他講學布道,為很多人答疑解惑,算是指路明燈一般的存在。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在世時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後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他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 孔子學院在歐美為何不受重視?向世界推廣中國文化真的這麼難?
    時至今日,孔子已經晉升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張亮麗名片,是中國向世界進行文化輸出的最佳人選。因此,在國外設立「孔子學院」,讓孔子學院成為推廣漢語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窗口,是近幾十年我國非常重要的一項文化工程。實際上,以本國文化名人作為窗口向外進行文化輸出,早在一個多世紀以前,世界上的主要國家就依次展開。
  • 孔子學院在歐美為何不受重視?向世界推廣中國文化真的這麼難?
    時至今日,孔子已經晉升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張亮麗名片,是中國向世界進行文化輸出的最佳人選。因此,在國外設立「孔子學院」,讓孔子學院成為推廣漢語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窗口,是近幾十年我國非常重要的一項文化工程。
  • 孔子學院被關了,為何一片叫好?
    自此以後,孔子學院便成星火燎原之勢在中國境外不斷籌辦分校。孔子學院創辦的初衷是彰顯中國「軟實力」和與各國架起推進中國文化的橋梁。然而,孔子學院與其他國家的文化交流的機構平臺,從運作模式來講就有很明顯的差別。中國孔子學院一般採用的是直接設置在其他國家的學校內部的措施,其經費來源也是完全由中國政府提供,老師選派與教材的選擇也統統是中國在負責。
  • 孔子學院為何逐漸沒落?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之路究竟在何方?
    如果說對中國歷史影響最深的,自然是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改革開放以後,越來越多的國人走出世界,向西方學習,同時也有不少外國人來中國,開始學習一些中國的傳統文化。而且,隨著中國熱的興起,國外很多國家都和中國合作,辦起了孔子學院,專門用來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一時間,全球興起了一股開辦孔子學院,學習中國文化的新風。
  • 聖人孔子成了罪人?孔子學院被關閉怎讓孔子背黑鍋?
    【林中長嘯】觀點:那些出於政治目的加之於孔子的誣衊不實之詞丟進歷史的垃圾箱久矣,殘留在一些人腦子深處的「罪人」迷思應當堅決予以摒棄和清除!孔子學院被美國、瑞典等西方國家關閉,並非因為以孔子命名。文化體制的差異,註定了一向對西方文化洋洋自得的西方國家很難接受中國文化,擔憂和恐懼孔子學院傳播中國文化伴以傳播中國價值觀、「紅色精神」,導致大批西方民眾被「洗腦」,嚴重衝擊和挑戰西方自認優越的文化體制及價值觀體系。
  • 孔子學院為何會失敗?中國文化該如何走向世界?
    孔子學院創始由來,千年文化影響最深者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早在四百多年前,義大利的傳教士曾將《論語》一書譯為拉丁文帶回歐洲,孔子的學說便隨之開始在西方流傳。但相反,只有在孔子學院的創辦之初,我們掀起過屬於中國學習的「孔子熱」,全球的孔子學院最高曾達到五百多所,但在近段時間以來,孔子學院屢屢受挫。比較突出的像瑞典在2020年4月21日就徹底關閉了所有在國內設置的孔子學院,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腳步並順利。「為什麼孔子學院會失敗?
  • 孔子學院:從文化之窗到心靈之橋
    孔子學院拉美中心是繼美國中心後孔子學院總部設立的第二個海外地區中心,旨在根據拉美文化特點,協調整個拉美區域的孔子學院工作。中國駐智利大使楊萬明說:「事實證明,漢語教學以及與之相伴的各類文化活動為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友誼,拉近兩國人民的情感距離,推動兩國友好合作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他的這番話得到了出席儀式的智利前總統弗雷的認同。
  • 孔子學院——興衰之感慨
    隨後,美國又開始查辦孔子學院在本國的教學資質,緊接著賓夕法尼亞大學開始終止了與孔子學院的合作,美國境內的很多大學陸陸續續的都與孔子學院撇清關係。在歐洲和美洲,孔子學院進展得都不順利,不過自從孔子學院開辦至今的數十年以來,中國已經投入了近十億美元,隨著它的不斷關停,這些資金很可能付諸東流。消息傳回國內以後,網絡上引起一片譁然,大家紛紛覺得這是一個好現象,並為之叫好。
  • 首屆傳統武術精英賽在曲阜孔子文化學院舉辦
    2016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第一屆傳統武術精英大賽在曲阜孔子文化學院舉辦。  復聖顏子七十八代嫡孫、曲阜孔子文化學院院長顏廷淦在致辭中表示,曲阜是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故鄉,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孔子所創立的儒家思想,對中國人的衣食住行、養生健身等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乃至遠播海外,受到世人的敬仰。千百年來,人們懷著對孔子的崇敬,綿綿不斷地來到曲阜,追憶、撫摸、朝覲,感受著儒家文化的歷史印跡。
  • 孔子學院十周年:「和而不同」的文化追求
    今年,孔子學院開辦10周年。以享譽世界的中國古代偉大思想家、教育家命名的孔子學院,承載著加強中外文化交流、傳承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友誼的美好願望。目前,在全球五大洲126個國家和地區已有475所孔子學院和851個中小學孔子課堂,累計註冊學員345萬人。一串串不斷增長的數據背後,還有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故事。
  • 孔子學院為什麼在全球遭到牴觸與被關閉?
    五四青年、胡適、魯迅等有識之士紛紛把矛頭指向孔子,因為新文化運動提倡&34;,&34; 而以孔子為代表的保守傳統的儒家思想是其最大阻礙!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有焚書坑儒的行為。(當時儒家並不受重視,秦始皇採納了丞相李斯的奏議,將民間流傳的秦以外的《史》、《詩》、《書》和百家之言通通燒掉,有敢私議者殺,敢以古非今者滅族,見之不舉者同罪,只有醫藥、卜巫、農耕、種樹之書可以保存。
  • 同為中國文化,為何孔子學院處處尷尬,老子備受西方推崇?
    曾經著名的孔子學院當初,孔子學院建立初衷,是將其作為一種文化傳播途徑,一個橋梁,希望以此作為中國文化輸出的橋頭堡,讓世界感受到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從而達到讓世界了解中國2,文化產品輸出定位模糊,內容營銷滿足不了受眾需求。對於真正的優秀文化,任何民族和國家都不會拒絕,雞湯也好,補藥也罷,多喝點起碼對身體沒有副作用。我們來看看咱們輸出的是什麼:太極拳,扇子舞,玉文化,戲曲,剪紙,木偶,唐詩宋詞等傳統文化。實事求是講,這些東西在中國有多少人喜歡?自己國家都沒有多少人喜歡的東西,反過來希望得到他人認可,敲開別人內心,自己覺得合理嗎?
  • 「周遊列國」,孔子文化歷久彌新
    ,再次踏上了「週遊之旅」。「孔子」為什麼「走出去」?  「外國人看到兵馬俑,容易誤解,感覺古老的中國是一個尚武的國家。」中國孔子基金會理事長王大千表示,近年來隨著中國的崛起,產生了所謂的「中國威脅論」,實際上這是對中國文化的誤讀,中國不存在侵略的文化基因。  「禮之用,和為貴」,孔子提倡和諧,認為和諧是天地萬物最可寶貴的。
  • 吳為山《孔子》立巴西 永久命名「中國廣場」
    2017年9月,應巴西庫裡蒂巴市市長拉斐爾•格雷卡(Rafael Greca)先生之邀,吳為山創作的《孔子》雕塑矗立於巴西,這是中巴兩國人民友誼的見證,也是中巴文化交融的永恆印記。《孔子》雕塑永立於庫裡蒂巴市政廳及州政府的前廣場。由於孔子像的永立,巴西將廣場永久命名為「中國廣場」!
  • 孔子學院為什麼會失敗?中國文化該如何走向世界?
    泱泱華夏,巍巍中華,中國是一個有歷史有文化的民族。中華上下幾千年來,在文化的發展上,那便是百花盛開,不勝枚舉,中國的文化是耀眼的,也不是世界上的哪個文化能夠相媲美的。在文化洗禮的過程中,我們誕生了傳承幾千年的儒家文化,而儒家以孔子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