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萬世師表」的孔子,若以其他文化名人的名字命名在國外推廣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的機構,一則不夠妥貼周全,二則不易闡釋理解,三則難免遭受無盡的誤解甚至是充滿敵意的曲解。
因此,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的孔子命名孔子學院,是較為恰當的。
中國是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國。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歷朝歷代的中國文化名人燦若星河。其中 ,除孔子外,位居前列、聲譽最為卓著的有(以年代為序):
商末周初儒學奠基人周公
儒學奠基人周公
他是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聖」和儒學先驅。周公攝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帶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長子繼承法和井田制。周公七年歸政成王,正式確立了周王朝的嫡長子繼承制。這些制度的形成,對中國封建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春秋時期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約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
道家創始人老子
其傳世作品《道德經》(又稱《老子》),是全世界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著作。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老子與莊子並稱「老莊」。
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孫武(約前545年-約前470年)
軍事家孫武
《孫子兵法》
他被尊稱為兵聖或孫子(孫武子),又稱「兵家至聖」,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他撰著的《孫子兵法》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軍事學術史和哲學思想史上都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並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哲學等領域被廣泛運用。
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
詩人屈原
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是「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以《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名篇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
西漢時期史學家、文學家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
史學家、文學家 司馬遷
他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701年-762年)
詩人李白
被後人譽為「詩仙」。有《李太白集》傳世,代表作是《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詩篇。
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杜甫(712年—770年)
詩人杜甫
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徵》以及「三吏」、「三別」等名作。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軾(1037年-1101年)
文學家、書畫家蘇軾
堪稱「千古第一文人」,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詞開豪放一派;散文著述宏富,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1518年-1593年)
醫藥學家李時珍
歷經27個寒暑,三易其稿,於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萬字的巨著《本草綱目》, 被後世尊為「藥聖」。
清代學者、小說家曹雪芹(約1715年—約1763年)
學者、小說家曹雪芹
創作了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最高峰,其文學成就為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其他三部小說是《水滸傳》 、《三國演義》、 《西遊記》)之首。曹雪芹對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均有深入研究。
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魯迅(1881年-1936年)
文學家、思想家魯迅
他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的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
......
以上文化名人的傑出代表各有其卓越建樹,在中國和世界都具有廣泛深遠的影響。然而,他們大多偏重於某一領域(如政治、文學、哲學、軍事、醫學等等),缺乏學院名稱中標誌性名人所需要的教育家背景與體系化教育思想(理念)。
此外,有的文化名人或是悲情色彩沉重,如憤而投江自盡的屈原,遭受腐刑屈辱的司馬遷;或是軍事色彩濃烈,如講求兵法計謀、與戰爭並論的孫武;或是「橫眉冷對千夫指」,把雜文、作品作為「匕首和投槍」的文化鬥士魯迅。這些&34;不一的鮮明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林中長嘯】觀點:"孔子學院」的命名,是經過反覆比較斟酌的結果。無可非議,容易得到舉世公認、喜愛和歡迎。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一生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他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被後世尊為孔聖人、至聖、萬世師表等。
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整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被尊為儒家始祖,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
孔子也是中國古代最早最傑出的教育家,其教育理念在中國和世界被廣泛接受和傳揚。
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林中長嘯】觀點:孔子及孔子學院所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必將隨中國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而廣泛傳揚和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