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董子琪
編輯 | 黃月
香港浸會大學昨日公布了第八屆紅樓夢獎獲得者,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授予馬來西亞華語文學作家張貴興的《野豬渡河》,評審員認為《野豬渡河》是一部「筆力雄勁、構思恢弘」的巨著。
決審委員、浸會大學榮休教授黃子平在評價《野豬渡河》時表示:「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豬狗』。張貴興以驚人的文學想像力,調動對熱帶雨林的天候、土壤、水果、野獸的全部感官(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在上述『世界史時間』上疊加了『自然時間』(人豬大戰、野孩子的歡快嬉戲),疊加了神秘的超越性的『永恆』(不死的斷頭殘肢),在野豬、面具和鴉片等象徵主題的交錯變奏中,燎原的野火蔽空,血染紅了豬芭河,天地變色。」黃子平評價張貴興的文字「冷靜、瑰麗,寓繁複於精練,不動聲色地描繪血腥的殺戮場面,以暴易暴,極度挑戰讀者的閱讀底線,建構了他在生與死、人與獸、善與惡之間,曲折迂迴的歷史哲學和暴力美學」。
張貴興,祖籍廣東龍川,1956年生於婆羅洲砂拉越,1976年赴臺灣求學,1980年畢業於臺師大英語系,1989年任中學英語教師。代表作有《伏虎》《賽蓮之歌》《頑皮家族》《群象》《猴杯》《我思念的長眠中的南國公主》《沙龍祖母》《野豬渡河》等。小說《猴杯》和《野豬渡河》簡體版已由後浪出版。
在不久前的6月30日,張貴興剛剛憑藉《猴杯》獲得第七屆聯合報文學大獎,評審團包括王德威、張瑞芬、駱以軍等人。評論家黃錦樹將張貴興與同為馬華作家的李永平比較認為,「他(張貴興)與同樣出身於婆羅洲的李永平之對出生地之戒慎恐懼不同,卻和出身高密東北的莫言類似,持續地淬鍊一己的故鄉夢土,全心全意撲向婆羅洲熱帶雨林。」王德威在評價《猴杯》的歷史縱深意義時說,「追溯華人墾殖者的罪與罰,時間跨度都延伸到當代……則從國族認同轉移到人種與人/性的辯證,借著進出雨林演繹雜種與亂倫的威脅。」
除黃子平之外,本屆紅樓夢獎的決審委員還包括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陳思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陳義芝、第七屆紅樓夢獎首獎《唇典》作者劉慶、浸會大學榮休教授鍾玲、杜克大學東亞研究系教授羅鵬( Carlos Rojas)。此外,獲得第八屆紅樓夢獎「決審團獎」的作品還包括阿來的《雲中記》、董啟章的《愛妻》和駱以軍的《匡超人》,西西的《織巢》和胡晴舫的《群島》則獲得了「專家推薦獎」。
紅樓夢獎由浸大文學院主辦,每兩年一屆。第八屆「紅樓夢獎」的參賽作品須為八萬字以上、於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間出版的原創華文小說。歷屆獲得紅樓夢獎首獎的作家作品有劉慶的《唇典》(第七屆)、閻連科的《日熄》(第六屆)、黃碧雲的《烈佬傳》(第五屆)以及王安憶的《天香》(第四屆)。
第八屆「紅樓夢獎: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頒獎禮將於今年10月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