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這項技能,就如閱讀能力一樣,自我們每個人從小學會識字認字寫字起,便一直如影隨形。從最初的寫段落大意,寫日記,寫散文,到後來的寫說明文,寫議論文,甚至到大學裡的學術論文,工作後的公文......
這期間,有人寫得快樂,有人寫得痛苦,有人寫得敷衍,也有人如我一般,寫得隨意。
是的,自從三年前重拾閱讀習慣後,我又開始嘗試讀後感和書評的輸出,想以此來鞏固信息和知識的輸入。但始終還是少了點刻意練習,寫作方向終究還是過於自嗨。
直到今年 4 月重啟頭條號寫作後,雖然經過官方的培訓營,讓我意識到了自己在寫作方面的一些誤解,也下了決心要重新認識寫作這件事兒。但隱隱中總覺得還欠缺了些改變的動力,一直到最近遇見了秋葉大叔的這本《寫作 7 堂課》。
本書出版於今年 3 月,作者秋葉大叔,他身上的標籤細數下來很是讓人咋舌,比如最為職場人所熟知的秋葉 PPT 的創始人,有著百萬粉絲的大 V,百萬暢銷書作者,中歐商學院私享會導師,新媒體商學院創始人等等。而我在讀到他這本書裡提到說自己持續寫作已差不多 20 年後,更是讓我欽佩之餘,更加好奇他的寫作習慣和動力來源是什麼?
秋葉大叔在這本《寫作 7 堂課》裡,系統介紹了寫作的一個完整閉環,從寫作的方向(框架式思維),到寫作的動力(複利式寫作),再到寫作時間(碎片化寫作),寫作素材來源(聯機式寫作),寫作靈感(結構化寫作),寫作質量(清單式寫作),一直到最後藉由寫作來提高並升級自己的思維認知(復盤式寫作)。
在這樣完整的一個寫作體系裡,通過秋葉大叔對每一個環節事無巨細的拆解,讓我在徹底學會了如何系統寫作的同時,更是從中找到了困擾自己很久的關於寫作黃金圈問題的答案,即:為什麼要寫作?寫什麼?如何寫?
一、為什麼要寫作?
這樣一個問題拋出來,我想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或多或少有著自己的答案和小心思吧~ 或許有些人會純粹些,只是為了「我手寫我心」的初心;或許有些人理智點,想著藉由寫作來鍛鍊自己的思維能力;更或許還有些人想得更現實點,希望寫作可以創造業餘收入……
但不管是哪一種答案,無一不在告訴我們,寫作這件事兒,其實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1,復盤式寫作,情緒的疏導和經驗的總結,保持寫作初心
無疑,寫作是一種很有效的自我療愈過程。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寫過日記或者隨筆,這種純然自我表達的寫作,既是對我們情緒的抒發,也是對生活的記錄,更是無形中也鍛鍊了我們的寫作能力和思維方式。
自我療愈式的寫作,往更純粹的方向發展,便有了如《寫出我心》一書裡所談及的「心靈寫作」,那是一種純然藉由寫作來發現自我、接納自我、欣賞自我,進而發現別人、接納別人、欣賞別人的過程。
這樣的過程是不帶任何功利心和商業化的。不過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中,更為常見的另外一種自我疏導方式則是復盤式寫作 —通過復盤我們的情緒讓我們得以恢復內心的平靜。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藉由復盤式寫作,來拆解、細化並完善我們的知識框架和寫作技巧。
2,框架式寫作,由大及小的全局觀,升級寫作思維
曾經讀到古典老師在一篇文章裡說,寫作就是把網狀的思考,用樹狀的結構,以及線性的方式表達出來。如果說語言是一維的,那麼文字就是二維的。而寫作就是給了我們這樣一個機會,從二維的角度來觀察我們的思想,從而獲得思維的升級。
我深以為然。當我們習慣於寫作,可以讓我們更加敏感於有價值信息的捕捉,而這一點在碎片化信息的當下,是尤為重要的。
正如秋葉大叔在本書答疑裡提到的,我們身邊的那些「牛人」,他們的身上都帶著獨屬於他們的框架,那是他們這些年知識積累和轉化而來的思維模式。
而我們之所以常常跟不上牛人們的思路,不過是因為我們不具備他們的那些格局和知識框架,所以很容易就被他們的觀點和節奏給帶跑。
那麼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辦法其實也很簡單,可以參考秋葉大叔在本書所建議的,從寫作的最底層邏輯 — 框架式思維寫作出發,通過更系統的主題閱讀來搭建自己的知識框架樹。
在確定寫作框架樹之後,我們可以盡情收集大量的相關素材,分門別類歸納總結,再藉由寫作的輸出來完成思維的升級。
3,複利式寫作,多維度,給足寫作動力
關於複利的概念,最常見於理財領域,源於巴菲特的投資理念。
複利效應觀點指出,投資的目標不是追求一時的最大收益,然後大起大落,而是穩健的長期收益。每年10%的收益率如果能夠保持較長時間,只需要7.3年就可以使資產翻倍。長期來看,這種看起來保守的理財策略,比大起大落的經歷更容易積累財富。
簡單來說,就是兩層意思:
第一,不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而是建立一個穩健的投資結構;
第二,去尋找優質資產,而不是簡單地追求規模投資。
這樣的複利思維放在我們的寫作領域,便是複利式寫作思維。具體來說,就是通過我們的一次優質內容寫作,可以帶來多元化的回報。
當然,這裡的優質內容,是要求我們得有能力寫出觀點的高度,內容的深度,視野的廣度,人文的溫度。也只有這樣,才能在內容為王的當下,藉助多平臺的分發,爭取到最大的變現複利。
值得慶幸的是,我們所處的當下,正是內容變現的最好時刻。多平臺的不同變現模式,可以給足我們足夠的寫作動力。更有甚者,一份文字寫作,還可以通過其他的不同形式,比如音頻、視頻、課程等等方式,帶來更多維度的變現。
此外,複利式寫作,還有助於我們快速打造個人品牌,連結同頻中人。不過這就要求我們在寫作的時候要有明確的目標和自我定位。
二、寫什麼?
當我們藉由秋葉大叔書中提到的三種寫作方法,梳理出我們為什麼要寫作的初心、好處和動力後,接下來便要開始進入第二個問題,我們到底可以寫些什麼呢?
其實這個問題的背後,真正要解決的是我們的寫作靈感和寫作素材的問題。
而秋葉大叔在本書裡,也給出了很具體的方法,可以通過框架式思維、聯機式學習和清單式寫作來解決我們的這個萬年大難題。
1,框架式思維,讓我們不會錯過任何一個寫作靈感
在前面談論為什麼寫作的時候,我們已經了解到框架式寫作,可以為我們的大腦塑造一個由大及小的全局觀,同時藉助寫作框架樹的搭建,在我們的大腦裡設置一個注意力的錨點。
而後的我們便會因為這個錨點而更加地敏銳,會更有意識地調動起五感去收集並辨析圍繞我們工作或生活場合中的這些言談舉止,是否有可用的素材和可借鑑的靈感。
當我們不是太明確某個主題的框架都有哪些部分的時候,我們還可以藉助萬能的網絡,搜索「思維導圖」等之類的關鍵詞,來幫助我們快速定位到相關主題的框架。最後再根據我們的具體情況進行增刪。
由此,也便引出了第二個方法,即:聯機式學習。
2,聯機式學習,讓我們隨時隨地可以淘到好素材
聯機思維,就是充分利用時下的網際網路,讓網絡真正為我所用,成為我們的第二大腦。只不過,面對紛繁複雜的信息大洪流,如何才能大浪淘沙,篩選出好素材呢?
秋葉大叔在本書裡分享了一個合格的聯機學習者應該具備的 5 個特徵,即,學會記關鍵詞,多進行主題知識樹閱讀,多關注門戶網站的新聞和深度評論,養成長期關注幾個行業發展趨勢的習慣,主動輸出信息而不是只滿足於從網上獲取信息。
不難看出,這幾點都更多側重於我們對素材的消化與理解。當我們在大數據時代,不再發愁於素材的來源時,我們的關注點會更多地放在如何利用這些素材來創作上。
3,清單式寫作,讓我們不浪費好素材
清單一詞,源於《清單革命》一書中,針對醫療行業為了避免手術流程失誤給病人帶來生命危險而引入的清單管理概念。主要的目的是要讓流程標準化,把「我知道」變成「我行動」。
同樣的,在我們的寫作過程中,如果可以善於利用清單的標準化,來核查我們結構化寫作中的基本架構,那麼我們就可以避免因為低級失誤而浪費了好素材。
順便提一句,我們還可以將清單也作為寫作的內容素材之一。
三、如何寫作?
最後一個問題,如何寫作,其實答案我們也都心知肚明,無非是多看,多想,多寫,多改。
只不過這看似簡單的 8 個字,卻常常因為我們的沒時間或者不想寫而做不到。
這種情況下,秋葉大叔在本書裡提及的碎片化寫作和結構式寫作,可以完美地解決掉我們的這個大難題。
1,碎片化寫作,解決我們沒有大塊時間的問題
身兼數職的秋葉大叔比起我們絕大多數人來說,應該是時間更不夠用的,但他依然能夠擠出時間來天天寫文章、寫書,這不得不歸功於大叔的 「碎片化寫作法」,即:
一份完整的文章=1分鐘靈感+5分鐘構思+5分鐘提綱+5分鐘素材+…+3分鐘素材+半小時高效寫作+5分鐘排版+5分鐘配圖+1分鐘推送+1分鐘回複評論…
使用這種寫作方法,需要我們養成 3 個關鍵習慣:
1)一有靈感就馬上記錄下來,可以利用隨身攜帶的記事本,也可以是印象筆記、有道雲筆記等網絡筆記軟體。
2)一有時間就把靈感變成提綱,這和框架式寫作如出一轍,先給大腦構建一個寫作大綱的錨點,之後我們的意識裡會更關注一切和寫作相關的信息和素材,也就是讓大腦開始進入構思階段。
3)平時有意識地多積累各種寫作框架,也就是我們接下來會談及的結構式寫作。
2,結構式寫作,解決我們不想寫的問題
不得不承認,我們很多時候不是不知道為什麼寫作,也不是不知道寫什麼,更不是不知道如何寫,我們只是情緒上來了,不想寫而已。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相信很多人會和我一樣,認為說既然沒情緒,那就暫時先不寫吧,何苦硬逼自己呢?
但是,秋葉大叔的建議卻是:越是在情緒不佳的時候,越要靠習慣來寫作。
而所謂的習慣,則是可以藉助 10 種結構化體裁的寫作框架,讓自己能夠快速進入寫作狀態。
或許真如秋葉大叔所言,當我們發現一個話題至少有 10 種結構式框架可以選擇的時候,我們或許就不再受制於自己的情緒,轉而會開心地想要開始寫作了吧?
難道,你不想試試看嗎?
四、寫在最後
秋葉大叔在書裡坦言,雖然說他也通過寫作增加了收入,但對他來說,寫作最大的意義不是賺錢,而是:通過寫作,他成為一個更專業、更職業、更理性的人。
我深以為然。因為我藉由大叔的這本《寫作 7 堂課》,配合黃金圈法則,完整梳理清楚了自己為什麼要寫作,要寫什麼,以及如何寫的問題。
接下來的目標就是二刷這本書,將大叔 20 多年寫作經驗總結出來的這 7 種寫作套路再好好消化理解一番,希望可以真正為我所用。
最後,也推薦給閱讀這篇文章的你,如果你也不太確定自己為什麼要寫作,可以寫些什麼,以及如何寫,那麼你不妨也花點時間,讀一讀秋葉大叔的這本書吧,定不會讓你失望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