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王莉莉
作為全國最頂尖的外國語院系之一,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有著相當輝煌的歷史,蜚聲中外。
自1944年成立以來,英語學院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著名的外交官、媒介領袖、企業精英、英語教育專家及政府政要,畢業生們遍布海內外,成為各行各業的佼佼者——上世紀五十至九十年代,英語系曾翻譯了《毛澤東選集》和《鄧小平文選》等國家級重要文獻;王佐良教授翻譯英國詩歌成為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國璋教授主編了著名的《許國璋英語》;張載良、王若瑾等教授則是享譽全國的老一輩口譯專家,前者曾任聯合國駐日內瓦中國首席翻譯,後者是聯合國口譯處中文組前組長;英語學院還承擔了北京申辦2008奧運會的重要文件的翻譯工作。
「高層次人才培養是我們學院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們必須堅持的一個目標。」近日,接受本刊記者專訪的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院長張劍教授如是說。
以培養高端人才為己任
據張劍介紹,北京外國語大學前身是延安的中國抗日軍政大學三分校俄文大隊,成立於1941年。英語學院的前身英語系也是在延安時期成立的,直到2011年才改名為英語學院。
「做外事外交是我們學校的傳統,北外的成立實際上就是為國家的外交服務。新中國成立後需要對外交流,當時外語人才非常缺乏,所以才成立這樣一所學校,為國家培養外交官。從最初創立到現在,北外在外語教育方面都走在全國前列。」張劍解釋說。
改革開放之後,外語教育應該說很普及,那北外有什麼特色呢?「人們常說北外學生走出校門,只要一開口,別人就知道他是從北外出來的,這從一個側面證明了我們培養的學生在外語運用方面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張劍說。據他介紹,英語學院的畢業生必須達到英語專業八級水平,才能獲得學位證和畢業證。
英語學院一直以培養高端人才為己任。學院以「知周中外,道濟天下」為院訓,以「瞄準高端、追求卓越」為指導思想,追求英語與人文並重的全人教育、語言與知識融合的課程體系、傳授與探究結合的教學方式,形成了獨特的辦學特色。張劍解釋說,「知周中外」,是指學貫中西,做文化交流的使者;「道濟天下」就是要胸懷大志,不能庸庸碌碌。
「各種各樣的因素促使北外有了如今極高的社會聲譽。我們就是要培養最高端的人才,而不僅僅是讓讓學生找個謀生的『飯碗』。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希望我們學院的畢業生們能夠頂上去、擔當重任。」張劍表示。
調整優化課程設置
英語學院擁有全國最早的兩個英語語言文學博士學位點之一和英語語言文學國家重點學科,也是北京市特色學科建設點,擁有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在全國的學科評比中,我們學院的評級是A+,全國只有三所學校達到這個水平。」張劍不無驕傲地說。不僅如此,在QS全球高校院系排名中,英語學院的排名也相當靠前,相對於國內其它外語類院系遙遙領先。
據張劍介紹,全國有一千多所高校開設英語專業,「之前我們的課程就是依據教育指導委員會列出的全國高校英語專業的大綱來設置。但每個學校情況不一,各自的教學目標也不應該一樣。」
如今,外語教學有很多新的變化,也有很多教育專家反思,外語教學更應該多元化發展。張劍認為:「有些高校,例如理工科院校、醫學院、法學院、工科院校等,他們開設的英語專業就要有不同的路子。而我們作為外國語大學主則以人文教育為主。」
英語學院以全人教育、跨文化取向、創造性學習和跨學科課程設置為特色。本科教育致力於培養具有深厚的英語語言文學和翻譯學功底、寬廣的人文社科知識和出色的學習、思維、創造、合作與領導能力的國際型、通識型優秀人才。研究生教育包括英語文學、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翻譯學、美國研究、英國研究、澳大利亞研究、加拿大研究和愛爾蘭研究等方向,重視系統的專業知識傳授和嚴格的研究方法訓練。課程設置旨在夯實英語功底,拓展學術視野,培養具有人文素養、獨立研究能力和開拓精神的高級外語專門人才。
張劍告訴記者,對於人文教育,英語學院主要的教學目標涵蓋兩大方面:一是傳統的文學語言翻譯;二是國別區域研究。他解釋說:「英語國家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等,方方面面都是我們的研究範疇。所以,我們的課程設置一半是語言技能學習,聽說讀寫譯等;另一半是文學、語言學、翻譯學、國別區域研究。以上每一個方向都分別開設有16門核心課程,我們盡力按照每一個專業的學理去設置課程,並不是隨意設置的。舉個例子,如果你學的是文學方向,那麼你就還要學習掌握文學史、文學研究方法、文學理論等內容,分時代、分國別進行研究,從理論到方法,再到具體分支,都要了解透徹。」
張劍表示,以前的教學大綱也有這些技能課程和知識性技能,但是比例是不一樣的,約70%是技能課,30%是知識性課程。他補充道:「現在我們基本上能做到五五分,一半是知識性課程,一半是技能型課程。我們的教育理念也要求知識和語言技能必須同步發展,最理想的狀態就是讓學生在學知識的同時掌握了語言,學習語言的同時也學到了知識。」
雄厚的師資隊伍
我國英語教育界的大師級人物初大告、水天同、王佐良、周珏良、許國璋、柯魯克、馬克林等都曾經在英語學院的前身英語系工作。多年來,英語學院在全國英語教育領域一致處於領先地位,編寫全國高校普遍使用的教材,率先使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目前,英語系是英語語言文學國家重點學科,榮獲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北京市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等榮譽。「專業英語精讀(2003)」和「英語文學概論(2009)」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專業英語口語(2006)」為北京市精品課程。
如今,英語學院又湧現了一大批優秀學者,以及中青年學術骨幹。張劍說:「我們學院的師資力量可以說相當強——26名教授,教師中擁有博士學歷的超過80名,其中30多名獲得的還是海外知名大學的博士學位。我們的師資隊伍中有國家級教學名師、北京市教學名師、國家級精品課程主持人、長江學者(青年)、百千萬人才、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青年人才、霍英東優秀青年教師。這支教師隊伍素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對教學、科研的重視與投入為學生稱道,為英語學院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也為中國的英語教育樹立了典範。」
積極服務國家戰略
據張劍介紹,英語學院非常重視對國家戰略人才的培養,2006年開始就專門開設了「國際型戰略人才培養實驗班」,在北外也尚屬首次。近期,學院又開設了專門「外交外事高級翻譯實驗班」,目標是為國家培養能夠在國際組織和在國際場合為國家發聲的高級英語人才,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英語學院的辦學方向也有一些調整。為配合國家語言戰略,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外國語言文學專業將覆蓋所有與中國建交的國家的官方語言。英語學院承擔了南太平洋中8個英語國家的語言建設任務,還承擔了愛爾蘭語的建設任務。2018年順利開設湯加語三外課程和斐濟語暑假小學期課程,《湯加語教程》《毛利語教程》《薩摩亞語教程》的編寫工作都在進行。「可以說英語學院不再只是單純教授英語的專業院系,而是變成了『英語+學院』。」張劍說。
英語學院正在承擔的一大批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中包括2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個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個北京市人文社科重點項目。該院有5個「教育部國別與區域研究基地」:英國研究中心、加拿大研究中心、澳大利亞研究中心、美國研究中心、愛爾蘭研究中心。他們每年出版兩本政府諮詢類藍皮書兩種:《英國發展報告》和《澳大利亞發展報告》,為各級政府提供諮詢報告,發揮智庫作用。英國研究中心和加拿大研究中心已經進入南京大學和光明日報的去全國智庫研究與評價中心建立的索引智庫(CTTI)名單。
擴大教育國際化水平
據張劍介紹,英語學院與英、美、澳、加、新等國的10多所重點大學和學術機構建立了長期良好的合作交流關係;建立了本科生、研究生短期留學和國外夏令營學習機制,並推出了本、碩、博三層次的對外合作辦學;吸納外國留學生攻讀學位,與中國學生同堂學習,實現教育的國際化。
英語學院每年本科生和研究生出國人數約84人,其中39人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項目、歐盟Erasmus項目、愛爾蘭政府項目、聯合培養博士項目、雙碩士項目、在華澳大利亞研究基金會項目、境外大學獎學金、學校建設雙一流大學資助博士短期交流項目的資助:他們分別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英國蘭卡斯特大學、愛丁堡大學、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多倫多大學等名校學習。據統計,英語學院每年對外交流人數佔當年招生人數的四分之一。
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
張劍表示,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也是英語學院的一大特色。據了解,英語學院建立了多維立體、個性化的英語人才成長環境,為學生成長成才開闢了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學院設有英語演講俱樂部、英語辯論俱樂部、綠蘿戲劇社等學生社團,通過舉辦英語文化節,組織學生參加國內外各類專業比賽等活動,為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和思辨能力、展示學生才藝、鍛鍊溝通能力等搭建平臺。其中,一年一度的「英語文化節」通過舉辦包括首都高校英語短劇大賽、英語演講風採大賽、英文歌曲大賽、英文電影配音大賽、英文微小說大賽等,成為北京高校富有影響力的品牌學生活動。
僅以2018年為例,英語學院本科生和研究生獲得全國英語大賽獎項包括「第七屆全國口譯大賽」總決賽交傳組亞軍、同傳組季軍;「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C類特等獎;2018年「外研社杯全國大學生英語辯論大賽」一等獎;復旦大學主辦「滬港澳英語演講與辯論賽」總決賽最佳辯手、評委團特別獎、最具風採獎。
(本社高賽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