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秋分最全的地理知識

2020-12-09 騰訊網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來八、廿三。

  這是我們很多人耳熟能詳的《二十四節氣歌》,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結晶,2016年11月30日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你們知道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什麼節氣嗎?

  沒錯,是秋分!

  關於秋分,你知道多少?

  秋分是怎麼來的?

  秋分時會發生哪些有趣的地理現象?

  秋分有哪些習俗?

  關於秋分的古詩你又能背出幾首呢?

  接下來,就跟著童童一起來學一學關於秋分的知識

  同時也請你把學到的知識告訴小夥伴們

  做一個傳遞知識的大使吧!

  秋分

  節氣的由來

  秋分為八月中。秋分至,九十天的秋天就過了一半。春分與秋分都是晝夜平分,只不過春分陽在正東,陰在正西。秋分陰在正東,陽在正西,之後,陰氣越來越佔上風,雷收聲,燕飛走,夜越來越長。春分後,春水長流而浩蕩;秋分後,秋水蹉跎逐漸凝滯。

  9月23日9時54分迎來「秋分」節氣,意味正式進入秋季。此時節,我國多個地區秋色顯現,大地色彩斑斕。值得一提的是,「秋分日」這天,將迎來我國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

  每年的9月23日前後,當太陽到達黃經180度時,就進入了「秋分」,所以今天,我們就正式進入秋天了哦。

   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才始入秋。

  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

  秋分之後,北極附近極夜範圍漸大,南極附近極晝範圍漸大。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見春分」、「分者平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分就是半,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聲| 秋分之日「雷始收聲」,雷二月陽中發聲,陽光開始明媚。八月陰中入地收聲,陽光隨之衰微。前半秋,秋雲逶迤,秋霞爛漫已成告別。後半秋,陰風四起,秋雨纏綿,該秋蟲殘鳴、紅葉傷心了。

  二候蟄蟲坯戶| 後五日「蟄蟲坯戶」,王安石詩:「忽忽遠枝空,寒蟲欲坯戶。」「坯」在這裡是「培」的意思,蟲類受寒氣驅逐,入地封塞巢穴,提前告別殘冬,準備冬眠了。

  三候水始涸| 再五日「水始涸」,涸是幹竭,水氣的影響,春夏水長,到秋冬就會幹涸。

  「秋分者,陰陽相伴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日這一天,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各為12小時,全球各地6時(地方時)日出正東,18時(地方時)日落正西。

  我國北方城市建設特別重視方位,房子要坐北朝南,街道也多呈「井」字形布局,橫平豎直的,一般來說,橫的叫街,為東西方向,如鳳臺街、新市街;豎的叫路,指示南北方向,如澤洲路、蘭花路。秋分日日出正東,日落正西,所以這一天我們可以看到太陽從街的東一頭升起,最後在街的西一頭落下。圖中給出了指北針,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斷方位,圖1太陽在東,為日出,圖2太陽在西,為日落。姬老師一定是站在一條街上拍照的,大家通過有特色的路燈、寬闊的街道以及標誌性的建築可以推出,這就是鳳臺街,它是晉城最寬最直的街,可看作東西方向的實物代表。

  下圖是秋分日太陽在天空中滑過的軌跡。

  由於我國計時統一使用北京時間(我們手錶上的時間),也就是120°E的地方時,而晉城為112.8°E,在120°E以西大概7°,1°相差4分鐘,7°就是28分鐘,所以咱們晉城比北京時間大概晚了半個小時,加上晉城海拔高(700米左右),看到的日出時間會提前,日落時間會退後,所以在秋分日,我們看到日出應該是手錶上的6:20左右,日落的時間是18:40左右。

  圖1和圖3有何不同呢?

  兩圖同為日出,圖3(24日)比圖1(23日)中的太陽方位偏南,這是因為24日太陽直射點已不在赤道,而是南移到了南半球,這時,日出日落的方位也南移了。此後,隨著一天天的推移,日出、日落方位南偏的角度會越來越大,白晝的時間也會越來越少,直到冬至日。

  「秋分」的意思有兩個:

  一個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劃分,「秋分日」居於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第二個意思是,秋分日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也就是說作為「秋分日」的今天,白天和夜晚的時間一樣長,因為今天的太陽光幾乎直射赤道。

  從今天以後,太陽光直射位置會慢慢地向南移動,北半球就會變得白天短夜晚長。細心的小朋友會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觀察到,早晨的天空會亮得越來越晚,而晚上會天黑得越來越早,即晝短夜長。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

  氣候特點

  按氣候學上的標準,「秋分」時節,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廣大地區,日平均氣溫都降到了22℃以下,為物候上的秋天了。此時,來自北方的冷空氣團,已經具有一定的勢力。全國絕大部分地區雨季已經結束,涼風習習、碧空萬裡、風和日麗、秋高氣爽、丹桂飄香、蟹肥菊黃等詞語,都是對此時景象的描述

  秋分節氣,也是農業生產上重要的節氣,秋分後太陽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熱量卻較多,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農諺說:「一場秋雨一場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門開,雁兒腳下帶霜來」,東北地區降溫早的年分,秋分見霜已不足為奇。

  氣象專家介紹說,按農曆來講,「立秋」是秋季的開始,到「霜降」為秋季終止,「秋分「正好是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

  從秋分這一天起,氣候主要呈現三大特點: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晝短夜長的現象將越來越明顯,白天逐漸變短,黑夜變長(直至冬至日達到黑夜最長,白天最短);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幅度將高於10℃以上;氣溫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漸步入深秋季節。南半球的情況則正好相反。

  秋季降溫快的特點,使得秋收、秋耕、秋種的「三秋」大忙顯得格外緊張。秋分棉花吐絮,菸葉也由綠變黃,正是收穫的大好時機。華北地區已開始播種冬麥,長江流域及南部廣大地區正忙著晚稻的收割,搶晴耕翻土地,準備油菜播種。

  秋分時節的乾旱少雨或連綿陰雨是影響「三秋」正常進行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別是連陰雨會使即將到手的作物倒伏、黴爛或發芽,造成嚴重損失。「三秋」大忙,貴在「早」字。

  及時搶收秋收作物可免受早霜凍和連陰雨的危害,適時早播冬作物可爭取充分利用冬前的熱量資源,培育壯苗安全越冬,為來年奠定下豐產的基礎。「秋分不露頭,割了餵老牛」,南方的雙季晚稻正抽穗揚花,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早來低溫陰雨形成的「秋分寒」天氣,是雙晚開花結實的主要威脅,必須認真做好預報和防禦工作。

  秋分之氣候

  1

  天涼好個秋——氣溫持續下降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 「八月雁門開,雁兒腳下帶霜來」

  秋分以後,白晝小於12個小時,並且越來越短,日照時間隨之減少,加上正午太陽高度的不斷降低,使得北半球各地接受的太陽輻射減少,氣溫持續降低。 而此時,盤踞在蒙古、西伯利亞的冷高壓勢力大增,並將一展身手,它引導冷空氣分批南下,形成一次次冷鋒降水,秋雨過後,當地被冷氣團控制,氣溫驟降。按氣候上的標準,從秋分之日起,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北的絕大部分地區,候平均氣溫都降到了22℃以下,正式進入秋季。

  2

  秋分時節我國各地天氣形勢

  打油詩·秋分賦

  東北內蒙初霜凍,

  華北太行吹冷風,

  長江流域出寒露,

  華西秋雨綿綿送,

  東南正遇秋老虎,

  沿海地區颱風重。

  小朋友們,了解了「秋分」的由來之後

  你們知道今天會出現哪些有趣的地理現象嗎?

  秋分

  有趣的地理現象

  1、南北極過著獨特的白天

  今天,太陽直射赤道,南北極同時都可能看見太陽,分享著同一個白天。今天的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地球上無極晝極夜現象。

  2、高度和影子一樣長

  在北緯45度線上,我們用不著爬高,就可以丈量出建築物的高度哦,他們如同早就和自己的影子商量好了似的。由於這一天高度和影子一樣長,所以知道了影子的長度,也就知道了建築物的高度了。

  3、找不到自己的影子

  由於今天太陽的直射點不偏不倚地照在赤道上,當你離開赤道線時,就會發現任何物體都找不到自己的影子,神奇吧?

  感興趣的小朋友可能觀察一下建築物是否和它的影子一樣高呢,還可以試試你自己的身高。這樣就能驗證秋分的有趣的地理現象啦!

  秋分最有趣的地方還是習俗活動

  秋分祭月、豎蛋、吃秋菜、粘雀子嘴……

  這些有趣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秋分

  有趣的習俗

  —秋祭月—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由於月宮中的嫦娥是位女子,因此有了「惟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即民諺所說「男不拜月」的傳統。

  —吃秋菜—

  嶺南地區,昔日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秋菜——一種野莧菜。採回的秋菜一般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在南京,則流行吃「桂花鴨」,用普通的鹽水鴨,以桂花滷入味。「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上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

  —送秋牛—

  秋分時分便會出現挨家送秋牛圖的人。「秋牛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秋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秋」,說秋人便叫「秋官」。

  —粘雀子嘴—

  秋分時節,在廣大的農村還有煮湯圓吃的習俗。

  秋分這一天,農民都放下手中的農活,在家裡做湯圓吃。除了自己食用外,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這就是「粘雀子嘴」,以免雀子破壞莊稼。

  —放風箏—

  秋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尤其是秋分當天。甚至大人們也參與。

  風箏類別有王字風箏,鰱魚風箏,眯蛾風箏,雷公蟲風箏,月兒光風箏,其大者有兩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場上有賣風箏的,多比較小,適宜於小孩子們玩耍,而大多數還是自己糊的,較大,放時還要相互競爭看哪個的放得高。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

  小朋友,關於秋分的古詩你知道幾首呢?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

  也是文人詠詩頌詞的時節

  秋天在文人筆下各有特色

  讓我們一起讀讀詩

  感受秋風古韻吧!

  秋分

  的古詩

  晚晴

  唐 杜甫

  村晚驚風度,庭幽過雨沾。

  夕陽薰細草,江色映疏簾。

  書亂誰能帙,懷幹可自添。

  時聞有餘論,未怪老夫潛。

  山村的傍晚涼風習習,幽靜的庭院因一場秋雨而溼潤泥濘。夕陽照射細草,清新的江景映入眼帘。晚晴景美,詩人卻懷才不展,只能整書酌酒,隱居聽談,心酸難言。

  《點絳唇·金氣秋分》

  宋 謝逸

  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

  涼蟾光滿,桂子飄香遠。

  素練寬衣,仙仗明飛觀。

  霓裳亂,銀橋人散,吹徹昭華管。

  不覺已到了風清露冷的秋分時節。在涼涼的月光下,桂花香氣飄得很遠。遙想仙宮宴會,素衣霓裳翩翩起舞,儀仗翻飛,人影散亂,徹夜吹奏著昭華絲竹之聲。

  《秋分日憶用濟》

  清 紫靜儀

  遇節思吾子,吟詩對夕咳。

  燕將明日去,秋向此時分。

  逆旅空彈鋏,生涯只賣文。

  歸帆宜早掛,莫待雪紛紛。

  又是一年的秋分,詩人想起了遠方的兒子。思念之情無處寄託,只得在夕陽下吟詠詩歌。回首自己窮困潦倒的一生,詩人感慨萬千。既然前途渺茫,還不如早日回家。全詩意境悠遠,情感真摯,動人心弦。

  秋分之農業

  大家知道這段時間秋收的農作物都有哪些嗎?

  大豆原產我國,夏種秋收,生長期較短,和冬小麥組合,可使緯度較高的晉城實現一年兩熟。大豆含豐富蛋白質、卵磷脂,有「血管清道夫」的美稱。可做豆腐、豆漿、豆腐腦、臭豆腐、凍豆腐、日本豆腐……還有大豆油。

  玉米,原產美洲,被譽為長壽食品,是重要的主糧,玉米可煮食,玉米須可入藥,玉米胚芽可榨油,現在大量的玉米用作動物飼料,美國利用玉米提取生物乙醇,作石油的替代品。

  小米,不是你用的手機哦,是穀子去皮後的稱呼,黃土高原的特色農產品。營養價值很高,小米粥養人,滷攤饃好吃,汾酒、小米黃酒、蘭花醋的主要原料都是它。

  棉花,原產地印度、阿拉伯,在我國以新疆長絨棉品質最佳。纖維作物之一,棉布的重要原料。

  柿子,原產我國,甜柿可直接食用,澀柿需溫水浸泡後食用,就是我們常說的「暖柿子」,柿子曬乾後製成柿餅,表面有一層由葡萄糖結晶而成的柿霜,甜甜的,很好吃!柿皮含有極為豐富的類胡蘿蔔素、 總酚、 維生素 C 等活性物質,是柿子最寶貴的地方,可別浪費了。

  看來,這個秋分時節大家是有口福了!

  搶 秋

  此時,農村裡瀰漫著一股緊張忙碌的氣氛,農民們搶著收大豆、耕翻土地、種小麥,為什麼呢?

  諺語云「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秋分到寒露,種麥不延誤」。秋季降溫速度快,北方農作物易受到早霜凍和連陰雨的危害,特別是連續幾天的陰雨天氣,很是煩人,會使即將到手的作物倒伏、黴爛或發芽,造成嚴重損失,因此需及時搶收以保證作物產量。同時,還需及時早播冬作物(如冬小麥),爭取充分利用冬前的熱量資源,培育壯苗安全越冬,為來年的豐產奠定下基礎。

  適 時

  農事活動應不違農時, 而這個「時」要因地制宜。「秋分種高山,寒露種平川,迎霜種的夾河灘」,由於地形、地勢、緯度不同,各地熱量有差,因此不同地區種麥時間也略有不同,要把握好具體時間。晉城以北的地市氣溫低,白露種麥正當時;晉城本地秋分寒露間種麥;河南地勢低,緯度低,氣溫高,霜降時種麥也不遲。

  秋分之養生

  為了讓大家在秋分時節仍然保持健康與美麗,我們建議:

  早睡早起

  「秋分」之後,我們應改變在夏天養成的晚睡早起的習慣,做到早睡早起。夜愈深,寒氣愈重,寒氣很容易入侵體內,損害身體健康,所以,不管怎麼樣,還是儘量早睡早起,尤其是女孩子們!

  「秋凍」不可任性凍

  在人們紛紛穿上厚衣服的季節,還有不少人打著「春捂秋凍」的旗號踐(bu)行(chuan)時(qiu)尚(ku)。適當的「秋凍」,有助於鍛鍊機體的耐寒能力。但任性凍可能會凍出病來。

  健康漂亮每一天

  護住腰腹和頸肩

  必備絲巾和馬甲

  秋分天氣多變化

  防秋燥

  秋季空氣水汽含量少,天乾物燥,身體容易缺水。平時大家一定要多飲水、多喝小米粥、銀耳紅棗粥等,勤吃水果,去除秋燥之氣。喝水時要注意方法哦,以「一次少量、多次緩飲」為宜。

  適時鍛鍊

  你認為秋冬季節最佳鍛鍊時間是何時?

  清晨?

  No!

  秋冬季晴朗的早晨,由於地面氣溫降速快,容易形成上熱下冷的逆溫現象,導致大氣層結穩定,空氣對流弱,近地面汙染物不易擴散,易出現霧霾天氣,喜歡早起鍛鍊身體的朋友們要注意了,小心變成吸塵器!最佳鍛鍊時間應在日出2-3小時後,這時地面氣溫逐漸回升,對流加強,霧霾擴散,空氣清新。

  《點絳唇》

  宋·謝逸

  金氣秋分,

  風清露冷秋期半。

  涼蟾光滿,桂子飄香遠。

  素練寬衣,仙仗明飛觀。

  霓裳亂,銀橋人散。

  吹徹昭華管。

  秋分時節,天高氣爽,河水沁涼,落花隨意,葉染疏黃,冷冽的月光灑滿大地,空氣中處處瀰漫著桂花的清香,好一副迷人的秋景!秋天已經過去了一半,在這一年中最美好怡人的時節,大家可以走出家門,走進大自然,享受秋天別有的一番風景,做一個有情趣的人,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秋天,一個收穫的季節

  秋風過處,五穀飄香。

  收穫成功的喜悅,

  是秋天最美的一道風景。

  耕耘與勤勞,

  農民會收穫豐收,收穫富裕。

  家家戶戶的歡聲笑語,

  是最真實、最具體的收穫,

  走近秋天的農家,

  才會真正感覺到這份收穫的喜悅。

  由來︱農民豐收節

  中國農民豐收節,於2018年設立(國函〔2018〕80號),節日時間為每年農曆秋分 。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將極大調動起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可以展示農村改革發展的巨大成就,這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對廣大農民的深切關懷。「中國農民豐收節」是億萬農民慶祝豐收、享受豐收的節日,也是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的生動體現。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

相關焦點

  • 地理視角下的秋分
    本文由地理蹊傾情原創編輯製作,如有轉載請註明來源,雖免費交流使用,但保留譴責直接拿過去作為自己成果的部分使用者的權利。   從地理的角度,我們又是如何看「秋分」的呢?接下來先從「秋」來說起~   何為秋?   秋   天   按照中國傳統的農曆二十四節氣,秋分意味著真正進入秋季。
  • 地理老師雷亞鳴眼中的秋分
    正值秋分時節,地理老師雷亞鳴就帶領大家共同探究一下地理人眼中的秋分月圓時。秋分(Autumnal equinox)也稱降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公曆9月22~24日。秋分在農村是非常忙的季節,光秋收還不算,還要搶著播種,也是勞動力最缺乏的時候,所以要全家齊動員,外地工作的人也要回家秋收、秋播。
  • 最美的「秋分」詩詞:一半月色,一半秋色!這5首,最經典!
    最美的「秋分」詩詞:一半月色,一半秋色!這5首,最經典!在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春祭日,秋祭月」的習俗,而秋分這一天曾是傳統的「祭月節」,於是幾千年來的文人們,在這一時節為我們留下了眾多詩篇。今天作者擇其最經典者與大家分享,最美的秋分,如果將時光對摺,一半是月色,一半是秋色。宋·謝逸·《點絳唇》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涼蟾光滿,桂子飄香遠。素練寬衣,仙仗明飛觀。霓裳亂,銀橋人散。吹徹昭華管。
  • 漲知識貼:最全「春分」英語知識帖(雙語)
    地理老師說過:春分,平分了春季,是春天90天的中分點。春分日全球晝夜等長,白天和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春分過後北半球各地晝漸長夜漸短。   語文老師會說:關於春分,古來俗有「風雨送暖季中春,桃柳著妝日煥新,赤道金陽直射面,白天黑夜兩均分」的美詩佳句。   但你知道春分的英語怎麼說嗎?
  • 二十四節氣之秋分,並非地理課所說的晝夜平分那麼簡單
    2019年9月23日,今日也是二十四節氣第十九個節氣——秋分,中學地理課上我們就有學習,秋分,太陽直射赤道,晝夜平分(日夜時間均等),從這一天開始,北半球夜越來越長,反之白天時間愈短……二十四節氣是古代勞動人民對天文、氣象進行長期觀察、研究的產物
  • 今日秋分丨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
    重要的是,氣勢恢宏的《蜀川勝概圖》畫卷所繪內容,為宋代川峽四路(今四川、重慶)的著名山嶽、河流、城池風貌,且對宋代的地理名稱有詳細標註,兼具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放眼世界範圍,在所流傳下來的宋代中國山水畫長卷也並不多見,這便是《蜀川勝概圖》地理價值的珍貴之處。
  • 最美廿四節氣——秋分
    KnowArt|最美廿四節氣——秋分!雨劍《秋分 葉驚風》蘆荻篆刻作者:陳禹銘秋分,八月中。——《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分 葉驚風》
  • 最美秋分詩詞:泉聒棲松鶴,風除翳月雲
    今日是秋分時節,而秋分過後不久,便到中秋。在這個金秋時節,我們一起鑑賞最美秋分的詩詞吧!《秋風詞》唐代·李白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當真是借這秋風,盡訴聲聲相思之情~《夜喜賀蘭三見訪》唐代·賈島漏鍾仍夜淺,時節慾秋分。泉聒棲松鶴,風除翳月雲。踏苔行引興,枕石臥論文。即此尋常靜,來多只是君。
  • 秋分:一曲古琴《碧天秋思》秋分至,正是一年最美時
    秋分」與「春分」一樣,都是古人最早確立的節氣。此日同「春分」日一樣,「秋分」日,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此日後,陽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晝短夜長。一候雷始收聲,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 秋分時節,邂逅最美的秋分詩詞
    詠廿四氣詩秋分八月中唐·,陰魄最晶熒。秋分,讓這個世界變得如此的絢爛,而我們在享受自然對我們的饋贈的同時要敬畏自然。秋分將晝夜平分,清涼的早晨,美麗的黃昏,炎熱的天氣降了溫。秋分節氣,令詩人們融入諸多情感,更顯得秋的濃鬱。
  • 2019秋分節氣朋友圈文案大全 最新最全秋分微信簡訊祝福語說說
    2019年9月23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秋分。秋分節氣的到來,預示著秋天的正式到來,一場秋雨一場寒,添衣保暖養身體。秋分節氣到了,我們可以在微信朋友圈發什麼說說祝福語。小編整理2019秋分節氣朋友圈文案大全,一起來看看吧~》》》今日秋分該如何保養?
  • 最美的秋分詩詞
    秋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春秋繁露》記載:「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此時,天氣由熱轉涼,正是秋高氣爽、稻穀飄香、蟹肥菊黃的好時節!二月陽中發聲八月陰中收聲秋分之後,陰氣日盛雷聲也逐漸銷聲匿跡二候蟄蟲坯戶秋分時節
  • 秋分 | 看落花聽雨,月下聞桂香
    今日秋分。秋分以後,下雨不會再打雷,再也不用擔心夜晚會被驚雷嚇醒。小編為大家分享一些讀書的益處讀書使人明智讀書之益處,首先在於增長知識華清宮「唐寵系列」文創產品也是最受歡迎最具代表性的系列之一遊客對這些皇帝貴妃的設計十分感興趣送朋友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 秋分時節賞詩詞,願你在明媚的秋天裡,感悟最美人生
    秋分時節,颯爽的秋色鋪陳開來,秋雲飄逸,秋水如鏡,處處迷人,令人陶醉。秋分有三候,一候雷始收聲。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二候蟄蟲坯戶。由於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穴中,並且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三候水始涸。
  • 明日秋分!俗語:「秋分不起蔥,霜降必定空」,到底是啥意思?
    所以秋分作為「二分」之一,這個節氣一直備受農民的關注。學過地理知識的人都知道,秋分過後,太陽直射點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而且今年的秋分尤為特殊,往年的秋分都在9月23號及以後,今年相對於以往早那麼一些,算算時間,蔬菜什麼的也該收了。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秋分不起蔥,霜降必定空」這個老人常說的俗語。
  • 秋分時節,邂逅最美的秋分詩詞,秋日勝春朝 ​
    秋分約為農曆八月中。秋分至,九十天的秋天就過了一半。春分與秋分都是晝夜平分,只不過春分陽在正東,陰在正西,之後,陽氣越來越佔上風,雷發聲,燕子飛回,夜越來越短。秋分陰在正東,陽在正西,之後,陰氣越來越佔上風,雷收聲,燕飛走,夜越來越長。春分後,春水長流而浩蕩;秋分後,秋水蹉跎逐漸凝滯。
  • 「金陵山色裡,蟬急向秋分」:秋分時節,邂逅最美秋分古詩詞
    四季輪迴到秋分,日夜平分一樣長。秋分來了,一夜更比一夜涼。今日秋分,恰好適合思念,在涼爽的秋夜,詩人們多賦詩以寄思念……十首秋分詩詞,窺見古人的秋分時節。中秋對月唐·李頻秋分一夜停,陰魄最晶熒。好是生滄海,徐看歷杳冥。層空疑洗色,萬怪想潛形。他夕無相類,晨雞不可聽。
  • 「金陵山色裡,蟬急向秋分」:秋分時節,邂逅最美秋分古詩詞
    四季輪迴到秋分,日夜平分一樣長。秋分來了,一夜更比一夜涼。今日秋分,恰好適合思念,在涼爽的秋夜,詩人們多賦詩以寄思念……十首秋分詩詞,窺見古人的秋分時節。,陰魄最晶熒。▲秋天來了,月亮是最明亮晶瑩的。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天空就像被洗了一樣,妖魔鬼怪都想隱藏蹤跡。明天沒有這些物類,連雞叫聲也聽不到了。
  • 「二十四節氣·秋分」-2018·品牌秋分借勢海報合集
    晝夜均,寒暑半,草木染青黃,一年最美時,怎能少了各大品牌借勢海報呢?天涼好個秋,這些品牌都是節氣借勢的一把好手!接下來,安排~@百雀羚#秋分#這天晝夜均分,寒暑平衡,是一年當中最「公平」的日子了。希望秋分女神保佑我們的付出也能獲得平等的回報。@麥當勞#秋分#到,晝夜均、寒暑平,你在那麼大雞排裡嘗到哪些辣味香料?@海爾家電#秋分# 秋風颳過送秋分,秋分路過留黃葉。秋分路過,秋風瑟瑟。
  • 《中國國家地理》評選「中國最美的地方」,全在這了
    中國,可能是這顆星球上最美麗的國度。 山河萬裡 × 大美無言 關於中國的美,《中國國家地理》協同全國34家媒體,歷史8個月,用一場「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進行了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