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師生海派科技旗袍再登愛丁堡藝術節—新聞—科學網

2020-12-21 科學網

 

「愛丁堡藝術節·上海季Ⅳ——From Shanghai With Love」於當地時間8月23日至24日驚豔亮相愛丁堡藝術節的舞臺,「上海設計」再一次走入了國際視野。與往年不同,此次為「愛丁堡藝術節·上海季Ⅳ——From Shanghai With Love」發布定製的科技旗袍3.0,不僅由東華大學師生攜手科技領域專業團隊設計研發,更有眾多上海品牌企業參與其中,將科技、美容、服裝融會貫通在旗袍設計中,完美演繹了「上海設計+上海品牌+上海文化」的上海時尚科技水平。活動由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上海市文教結合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上海時尚之都促進中心共同指導,東華大學、愛丁堡大學主辦,蘇格蘭孔子學院、東華—愛丁堡創意產業中心承辦。

發光旗袍系列服裝在「2019上海市文教結合項目」支持下,由丹麥智能可穿戴專家Hanne-Louise、Michel輔導東華大學上海國際時尚創意學院(SCF學院)、服裝學院、材料學院、信息學院等跨學科學生團隊進行設計開發。旗袍採用東華大學教授朱美芳團隊研製的新型碳納米管紗線,該紗線不僅具有優良的導電性,還具有與傳統紗線類似的柔韌性和可編織性,通過與盤扣這一旗袍傳統元素巧妙設計結合,製作的旗袍柔軟且穿著體驗極佳。發光LED燈的外側是獨特設計的3D列印紐扣罩,用燈光描繪出朦朧溫柔的蘇格蘭格紋圖形。在上海本土旗袍品牌寶羅莉卡的協助下,傳統旗袍服裝結構與發光元素相輔相成,展現出濃鬱的蘇格蘭風情。

變形旗袍系列使用的是遇到滋養的露水而舒張捲曲的新材料,該材料來源於東華大學教授王宏志團隊研製的變形納米纖維膜,利用不均勻吸水膨脹的特性模擬了自然界中花瓣隨溼度變化呈現不同形狀的行為,而引起這一變化的雨露則來自於自1898年就誕生的上海本土化妝品牌VIVE雙妹的香水。通過精心設計的雷射切割和面料複合工藝,時間維度得以呈現於衣著起伏之上,在雨露香氛中,玉蘭從花蕾到綻放,從凋零再到新生。該系列同樣也得到了「2019上海市文教結合項目」和旗袍品牌寶羅莉卡的支持。

3D列印旗袍由SCF學院與科思創中國聚合物有限公司(COVESTRO)聯合開發。以「可持續、產業化、定製化」為核心理念,採用COVESTRO開發的可100%回收再利用的柔性TPU材料和「3D列印衣片+傳統縫製工藝」的技術製作的全球首款柔性環保3D列印旗袍,完美演繹「蘇、格、蘭」主題,寓意未來新型服裝產業在新技術革命的支持下的「復甦」,和代表愛丁堡本土文化的蘇格蘭格紋與上海市花白玉蘭的深情邂逅。而3D列印技術在尺寸、圖案、肌理等多個方面都可以實現衣片的個性化定製,正是未來實現服裝大批量定製的全新途徑。

現場,上海市服飾學會也帶來了「盛世暢想——融匯傳統和時尚的新海派商務旗袍」, 使旗袍這一傳統服裝煥發出具有當代藝術質感、高品質與實用性兼具的「新海派旗袍」的特色。「新生勢力——SCF2019新生代設計師優秀畢業生作品系列」也閃亮登場,展現出畢業生們的豐富專業知識背景與技巧運用能力,以及對社會人文、城市發展和技術工藝的關注與思考。

與秀演同期亮相的還有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帶來的「兒童與父母——百年中國家庭服飾風尚展」,呈現了百年中國家庭服飾風尚的歷史與現狀。展覽分為歷史和現代兩大部分,歷史部分主要展現晚清民國家庭的服飾風尚,以童裝為主,再現從傳統到中西交融的時尚流變。現代部分為中國著名設計師及藝術家陳聞先生設計的親子裝,和使用中國古典繪畫中的青綠山水元素,將環保可持續新技術與傳統文化、時尚藝術完美結合的無水印染科技旗袍系列,體現當代中國家庭的時尚衣著。

中國駐愛丁堡總領事館代總領事侯丹娜,東華大學副校長邱高,愛丁堡大學副校長、藝術人文社科學院院長多蘿西·梅爾(Dorothy Meill)及眾多機構、院校和企業相關負責人先後出席活動,與現場媒體及觀眾一起觀摩了本次展演。英國文化教育協會蘇格蘭片區主任婕姬·基林(Jackie Killeen)稱,藝術節最後階段我最欣賞的活動之一是「From Shanghai with Love」展演,愛丁堡大學與上海的東華大學精彩合作的結晶——優雅的高科技旗袍十分驚豔。觀眾弗朗西斯•巴伯爾(Frances Barbour)留言說,感謝主辦方帶來如此精彩的表演,上海的設計師好有才,一些很棒的設計非常值得一看!

據悉,活動指導方之一上海時尚之都促進中心,自2016年起就通過搭建國際時尚雙向交流平臺,多次與愛丁堡藝術節、澳門國際時尚周等國際知名品牌活動合作,在推廣上海時尚及海派文化的同時,構建國際化跨區域合作的交流格局,推動中國時尚產業的進一步提升。上海時尚之都促進中心主任、東華大學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館長卞向陽教授表示,「愛丁堡藝術節·上海季」是一個與時尚、科技、藝術對話的國際交流平臺,活動不僅為愛丁堡藝術節增添了中國元素,同時也體現了中國當代時尚產業總體的發展方向,以及上海時尚產業、時尚之都建設進程中所取得的成果。

相關焦點

  • 82套海派旗袍將亮相愛丁堡藝術節 「科技旗袍」成最大亮點
    東方網記者劉曉晶、實習生陸楚冰8月19日報導:從中西合璧的上世紀初海派旗袍典藏,到不同面料結合中國傳統裝飾工藝的海派商務旗袍新作,再到將海派文化與高新技術及材料結合的科技旗袍……今天下午,「愛丁堡藝術節﹒上海季II——From Shanghai With Love」國內預演活動在東華大學舉辦。
  • 「上海設計」攜手「上海品牌」 海派科技旗袍閃亮愛丁堡藝術節
    東華設計展演愛丁堡藝術節  發光旗袍系列海派科技旗袍驚豔亮相愛丁堡藝術節的舞臺,「上海設計」再一次走入了國際視野。8月24日在「愛丁堡藝術節·上海季Ⅳ——From Shanghai With Love」發布定製的科技旗袍3.0,除了東華大學師生攜手科技領域專業團隊設計研發的作品之外,還有眾多上海品牌企業參與其中,將科技、美容、服裝行業融會貫通在旗袍設計中,完美演繹了「上海設計+上海品牌+上海文化」的上海時尚科技水平。
  • 東華×澳門!當「花仙子」邂逅蓮花…
    1999年12月20日零時,澳門這個在外漂泊了400多年的遊子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今年恰逢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2019年首屆「滬澳主題周」11月在澳門舉行東華大學師生帶來的這場名為「海派旗袍的經典與新生」的秀演在主題周精彩亮相
  • 東華大學舉行「海派時尚歷史與創新」系列活動—新聞—科學網
    12月22日,在東華大學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舉辦的「海派時尚歷史與創新」系列活動讓人大飽眼福,30餘件近代服裝和70餘件當代作品集體亮相,靜態展、沙龍秀、研討會都散發著海派時尚的魅力。 海派時尚歷經一個多世紀的發展,如今再次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本次展覽通過歷史與創新的對照,突出新舊變化,讓觀眾直觀地體悟海派時尚「古」與「今」的傳承發展與變遷。
  • 2017大時尚科技創新峰會在東華大學舉行—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12月15日上海訊(通訊員張科靜 吳婭琳記者黃辛)時尚碰撞科技,會迸發出怎樣的火花? 今天下午在東華大學舉辦的「2017大時尚科技創新峰會」帶您發掘時尚科技的魅力。 峰會特設分組討論和圓桌互動環節,議題包括品牌時代的數位化創新、新材料與新科技的時尚元素新、時尚科技驅動的零售變革以及奢侈品的數字科技新體等。東華大學紡織學院院長陳南梁教授表示,時尚與科技密不可分,紡織是時尚和科技結合的典型產業,智能可穿戴、航空航天、生物醫學、納米科技等時尚產業都離不開紡織科技的貢獻。
  • 2020上海旗袍文化藝術節——海派國服文化的盛典
    一年一度的上海旗袍文化藝術節,在上海影視樂園開幕啦!錦繡中華,大美旗袍。由上海聖音藝術中心,所氏國服及上海影視樂園共同合作的今年旗袍節從10月1日至10月8日,活動持續整個國慶長假。精彩的表演:舞獅、武術、旗袍走秀、小提琴演奏,國風少年走秀,旗袍大遊行,上海之花旗袍大賽……精彩紛呈,在熱鬧喜慶中拉開了2020上海旗袍文化藝術節的序幕。
  • 蔓樓蘭創始人裘黎明先生拜師典禮,傳承「非遺」海派旗袍製作技藝
    2017年7月27日,在上海馬勒別墅·愛丁堡貴賓室內,非物質文化遺產海派旗袍製作技藝傳承人、 「海派旗袍文化名人」 、「上海時尚設計師終身成就獎」獲得者金泰鈞先生,將代表技藝傳承的金剪刀鄭重遞交到蔓樓蘭創始人裘黎明先生手上,
  • 海派旗袍製作技藝傳承傳佳訊—— 金泰鈞先生喜收弟子裘黎明
    2017年7月27日,在上海馬勒別墅·愛丁堡貴賓室內,非物質文化遺產海派旗袍製作技藝傳承人、 「海派旗袍文化名人」 、「上海時尚設計師終身成就獎
  • 2019東華十佳!你PICK了嗎?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19年度東華大學十佳校園新聞- 以新聞發布時間為序 -東華2項目獲201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點擊圖片查看精彩內容摘要: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舉行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東華大學《高性能特種編織物編織技術與裝備及其產業化》和《廢舊聚酯高效再生及纖維製備產業化集成技術》兩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國家藝術基金2019上海海派旗袍文化傳承項目結題匯報展演
    12月20日,由東華大學王熙元副教授主持的國家藝術基金《2019上海海派旗袍文化與工藝傳承人才培養》項目結題匯報-海派旗袍時尚論壇和海派旗袍文化作品展演在東華大學舉行。項目主持人王熙元副教授做項目匯報海派旗袍誕生於上海,是海派文化的傑出代表,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凝聚之一。該項目不僅是海派旗袍工藝的傳承,而且是對海派經典文化的傳播和深入研究。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是上海時尚的重鎮,兩者具有很高的鍥合度。
  • 海派時尚服飾展上海揭幕 民國旗袍驚豔亮相(組圖)
    月22日,「上海摩登——海派服飾時尚展」在東華大學內的上海紡織服裝博物館揭幕,該展覽也拉開2014上海國際服裝文化節暨「環東華國際時尚周」大幕。    4月22日,「上海摩登——海派服飾時尚展」在東華大學內的上海紡織服裝博物館揭幕,該展覽也拉開2014上海國際服裝文化節暨「環東華國際時尚周」大幕。圖為展覽現場。    4月22日,「上海摩登——海派服飾時尚展」在東華大學內的上海紡織服裝博物館揭幕,該展覽也拉開2014上海國際服裝文化節暨「環東華國際時尚周」大幕。圖為「老九和綢緞局」印花旗袍的細節。
  • 愛丁堡國際藝術節落幕 科技與藝術的互動與融合
    昨天,為期21天的愛丁堡國際藝術節落下帷幕,今年藝術節的主題為「科技與藝術的互動與融合」。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的藝術總監喬納森·米勒表示:「很多人對科技敬而遠之,他們認為高科技會束縛舞臺的想像空間。
  • 學校新聞 | 國家藝術基金「海派旗袍文化傳承與工藝傳承人才培養」項目 結題成果匯報在校舉行
    黨委副書記崔運花出席海派旗袍文化作品展演並致辭。她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文學藝術、科學技術、人文學術等元素。項目組通過項目建設,幫助學員了解了海派服飾文化的起源、發展、特色等傳播了中國優秀文化,增強了文化自信,提升了學員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也擴大了海派旗袍文化和工藝的傳播影響力。       副校長邱高出席海派旗袍時尚論壇並講話。
  • 東華大學「海派時尚歷史與創新」活動...
    街頭潮牌與上海「老底子」味道小楊生煎的跨界服飾,顛覆刻板印象如藝術品一般的毛衣,由柔性的面料、立體的輪廓曲線與充滿力量的建築感構成的禮服…… 今天,在東華大學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舉辦的「海派時尚歷史與創新」系列活動讓人大飽眼福,30餘件近代服裝和70餘件當代作品集體亮相,靜態展、沙龍秀、研討會都散發著海派時尚的魅力
  • 看海派時尚的前世與今生!「海派時尚歷史與創新」系列活動在東華...
    2020年12月22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東華大學、中國服裝協會、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聯合主辦的「海派時尚歷史與創新」系列活動在東華大學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舉行,30餘件近代服裝和70餘件當代作品集體亮相,靜態展、沙龍秀、研討會輪番舉辦,集中匯聚海派時尚的魅力。 海派時尚歷經一個多世紀的發展,如今再次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 松江58所中小學學生將穿海派校服 由東華大學教授設計
    在前期調查的基礎上,128套供學校選擇的海派校服其誕生背後也是各有故事。  最終,新校服由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劉曉剛教授及其團隊為松江區中小學生量身打造。新校服運用了古城灰、科創藍和人文紅為主色調,體現了松江人文特色和文化底蘊。  回收調查問卷10萬份  校服,一個時代的印記,更是學生的成長見證。
  • 共創海派旗袍美好未來——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進會舉辦迎新聯歡晚會
    原標題:共創海派旗袍美好未來—祝賀2019年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進會迎新聯歡晚會成功舉辦!  一件件旗袍或靈動或清雅或端莊,詮釋了中國女性的魅力風採。一場堪稱滬上「旗袍春晚」成功亮相申城。  ,旗袍文化大使、國家一級演員、著名二胡藝術家馬曉暉,旗袍文化大使、海派旗袍傳承人李霞芳以及來自社會各界熱愛海派旗袍文化的朋友們。
  • 國家藝術基金「海派旗袍文化傳承與工藝傳承人才培養」項目 結題...
    12月20日,我校國家藝術基金「2019上海海派旗袍文化與工藝傳承人才培養」項目結題匯報(海派旗袍時尚論壇和海派旗袍文化作品展演)在延安路校區舉行,本次項目由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王熙元主持。這些作品既繼承了海派旗袍的傳統工藝,又與時尚相結合,從材料上、款式上內涵上進行了大膽創新,如作品《承在》將海派旗袍與西方晚禮服相結合,保留了海派旗袍的立領、斜襟、盤扣、曲線等要素與西方晚禮服的裙擺、刺繡、花邊等相結合,展現出別樣的風情。再如,作品《行走》將海派旗袍與皮革進行錯配,以海派旗袍的曲線與現代皮革的誇張表面肌理以及寫意的藝術裝飾相結合,極具視覺衝擊力。
  • 東華上海紡博館「海派時尚歷史與創新」系列 看海派時尚前世今生
    今天,在東華大學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舉辦的「海派時尚歷史與創新」系列活動讓人大飽眼福,30餘件近代服裝和70餘件當代作品集體亮相,靜態展、沙龍秀、研討會都散發著海派時尚的魅力。百餘件服飾參展 現場感受海派時尚的「古」與「今」海派時尚歷經一個多世紀的發展,如今再次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 你也可以闖蕩愛丁堡藝術節
    ,是愛丁堡邊緣藝術節(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參加邊緣藝術節的藝術家們來自世界各地,中國藝術家如果想躋身其中,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障礙。只要你對自己的演出有信心,那麼不論規模大小和演出形式,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合適的舞臺。當然光有一個好的演出是不夠的,想在愛丁堡藝術節立足,必須事先做足功課,在預算、製作和宣傳上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