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套海派旗袍將亮相愛丁堡藝術節 「科技旗袍」成最大亮點

2020-12-12 東方網

  東方網記者劉曉晶、實習生陸楚冰8月19日報導:從中西合璧的上世紀初海派旗袍典藏,到不同面料結合中國傳統裝飾工藝的海派商務旗袍新作,再到將海派文化與高新技術及材料結合的科技旗袍……今天下午,「愛丁堡藝術節﹒上海季II——From Shanghai With Love」國內預演活動在東華大學舉辦。由東華大學師生設計打造、即將於8月25日參加愛丁堡藝術節展演82套旗袍,搶先與國內大眾見面,展示來自上海的海派時尚。

圖說:預演活動上,模特正在展示使用光纖、OLED等發光線條與圖形設計的科技旗袍 東華大學供圖

  據了解,上海作為一座時尚之城,是現代旗袍的起源地,而旗袍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一種文化符號,也是國際視野中很多著名設計師和品牌關注的對象。本次「愛丁堡藝術節﹒上海季:From Shanghai With Love」系列活動分為三大篇章進行,即「傳承往昔,創新今日,暢想未來」。

  其中,「傳承往昔」將向公眾展示27套近代中國旗袍,其中既有來自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早期的晚清掠影,也有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的民國新風以及1925至1949年的旗袍經典等;「創新今日」將向公眾展示由東華大學設計師、上海旗袍高級定製企業以及旗袍品牌企業團隊共同設計的28套海派商務旗袍,集中展現當代中國女性的時尚風貌。

圖說:預演活動上,模特正在展示會發光的科技旗袍 東華大學供圖

  東華大學上海國際時尚創意學院常務副院長李峻表示,「暢想未來」是「愛丁堡藝術節﹒上海季II:From Shanghai With Love」系列活動的最大亮點,27套「科技旗袍」將亮相。

  李峻說,由來自東華大學上海國際時尚創意學院、上海國際時尚科創中心、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紡織學院、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化學化工與生物工程學院的60多位師生以及與東華長期合作的一批科技、服裝、紡織等領域的企業歷時近半年共同研發設計,將海派文化與變形、變色、發光材料,雷射雕刻與切割等科技元素結合應用,對未來海派時尚旗袍進行創新暢想,演繹出融合時尚、科技與文化的旗袍盛宴,將帶給公眾煥然一新的感受。

圖說:預演活動上,模特正在展示海派商務旗袍 東華大學供圖

  「時尚與科技的結合是時尚發展獲得高端源動力的重要途徑,新型功能材料、可穿戴技術和先進的加工技術的出現為推動時尚創新提供了契機,此次科技旗袍設計研發正是東華大學將海派時尚與科技未來展望相結合的一次有益嘗試。」東華大學校長蔣昌俊告訴記者,愛丁堡藝術節系列活動是對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及文化走出去戰略的積極響應。時尚為媒、科技為翼,東華大學將會繼續推進與愛丁堡藝術節的深入合作,充分發揮創新智慧和體現文化傳播使命的「溢出效應」,構建國際跨區域合作的交流格局,促進創意教育、時尚產業的人才轉化、成果轉化,推動中國時尚產業競爭力進一步提升,更好地助力創新型國家建設和上海科創中心、國際時尚之都建設。

  據悉,愛丁堡藝術節是世界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國際藝術節之一,作為世界領先的文化品牌,享有藝術奧林匹克的美名。2016年8月,東華大學、上海時尚之都促進中心攜「愛丁堡藝術節﹒上海季:海派旗袍的歷史與創新」系列活動首次登陸愛丁堡藝術節,「東華設計」當時受到公眾的廣泛關注。

相關焦點

  • 東華大學師生海派科技旗袍再登愛丁堡藝術節—新聞—科學網
    「愛丁堡藝術節·上海季Ⅳ——From Shanghai With Love」於當地時間8月23日至24日驚豔亮相愛丁堡藝術節的舞臺,「上海設計」再一次走入了國際視野。與往年不同,此次為「愛丁堡藝術節·上海季Ⅳ——From Shanghai With Love」發布定製的科技旗袍3.0,不僅由東華大學師生攜手科技領域專業團隊設計研發,更有眾多上海品牌企業參與其中,將科技、美容、服裝融會貫通在旗袍設計中,完美演繹了「上海設計+上海品牌+上海文化」的上海時尚科技水平。
  • 「上海設計」攜手「上海品牌」 海派科技旗袍閃亮愛丁堡藝術節
    東華設計展演愛丁堡藝術節  發光旗袍系列海派科技旗袍驚豔亮相愛丁堡藝術節的舞臺,「上海設計」再一次走入了國際視野。8月24日在「愛丁堡藝術節·上海季Ⅳ——From Shanghai With Love」發布定製的科技旗袍3.0,除了東華大學師生攜手科技領域專業團隊設計研發的作品之外,還有眾多上海品牌企業參與其中,將科技、美容、服裝行業融會貫通在旗袍設計中,完美演繹了「上海設計+上海品牌+上海文化」的上海時尚科技水平。
  • 2020上海旗袍文化藝術節——海派國服文化的盛典
    一年一度的上海旗袍文化藝術節,在上海影視樂園開幕啦!錦繡中華,大美旗袍。由上海聖音藝術中心,所氏國服及上海影視樂園共同合作的今年旗袍節從10月1日至10月8日,活動持續整個國慶長假。精彩的表演:舞獅、武術、旗袍走秀、小提琴演奏,國風少年走秀,旗袍大遊行,上海之花旗袍大賽……精彩紛呈,在熱鬧喜慶中拉開了2020上海旗袍文化藝術節的序幕。
  • 百年海派旗袍亮相 解讀旗袍背後的歷史
    作為在西安舉辦的首次專門旗袍展覽,現場通過從清到民國,再到當代的近50件旗袍、22件旗袍配飾的展示,分為「遺風未盡的時尚」「曲線初露的變革」「海派花樣旗袍」「再創懷舊的符號」四部分,用歷史變遷的脈絡,講述旗袍的前世今生。
  • 三峽博物館展出百年海派旗袍的前世今生
    電影《花樣年華》裡張曼玉的旗袍給不少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件件源自上海的華美旗袍,成了電影裡最大的亮點之一。如果你想再一次重溫海派旗袍所帶來的萬種風情,從4月30日起,可以到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四樓臨時展廳一睹為快。
  • 共創海派旗袍美好未來——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進會舉辦迎新聯歡晚會
    原標題:共創海派旗袍美好未來—祝賀2019年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進會迎新聯歡晚會成功舉辦!  一件件旗袍或靈動或清雅或端莊,詮釋了中國女性的魅力風採。一場堪稱滬上「旗袍春晚」成功亮相申城。    上海女人花文化藝術團是促進會優秀的群文團隊,今年她們精心創作了大型海派旗袍風情秀《百年一夢》,把海派旗袍的前世今生在舞臺上一一展示,她們帶來的是京戲歌舞表演《粉墨春秋》,將中國戲曲傳統文化精髓與海派旗袍文化融為一體。
  • 比《旗袍美探》裡的馬伊琍還「颯」!她們眼裡的海派旗袍為何令人著迷
    由上海報業集團與旗下新華傳媒共同打造的「市民文化客廳」迎來「海派旗袍」專場,海派旗袍文化大使、上海滬劇院院長茅善玉,全國勞模吳爾愉,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進會會長沈慧琴等共話海派旗袍之美。 滬劇表演藝術家茅善玉剛從西藏拍攝影片歸來,滬劇被稱為「西裝旗袍戲」,與海派旗袍的淵源十分深厚。
  • 海派旗袍走入「市民文化客廳」
    活動現場展示的手繪旗袍旗袍,旗人之袍,起源並不在上海,直到上世紀20年代才成了「新上海人」,並有了一個新的名字——海派旗袍。多了「海派」兩個字,旗袍的味道卻是完全不一樣了。海派旗袍在繼承歷史賦予它的豐富底蘊的同時,又勇立時尚潮頭,融會中西方服飾美學精華,在上海城市文化氣息的涵養下,形成了優雅中帶著性感、柔美中暗藏堅韌的獨特氣質。 2009年海派旗袍製作技藝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海派旗袍首次亮相,驚豔世界。
  • 市民文化客廳|「旗袍美探」,探海派旗袍之美
    由上海報業集團與旗下上市公司新華傳媒共同打造的「上海文化品牌」活動——市民文化客廳,迎來了第16期活動,今天的主角是海派旗袍。旗袍,旗人之袍,「出生地」雖不在上海,但在上世紀20年代來到了上海,成了「新上海人」,並有了一個新名字——海派旗袍。多了「海派」兩個字,旗袍的味道卻是完全不一樣了。
  • 旗袍工藝,為你講述引領旗袍潮流的海派旗袍!
    海派旗袍,始於30年代上海。那時旗袍進入鼎盛時期,成為當時中國女性最時髦的服飾。海派旗袍的發展淵源「海派」一詞起初是北京的一些作家對於上海某些文人和文風的批判,含有貶義的意味。說到「海派旗袍」最繁華又最流行的30年代,當時的老上海是「風氣所趨,人人好異」的,這種普遍的「求異」的風氣使新奇和個性逐漸流淌於旗袍的血脈中,成為海派旗袍發展中的主旋律,貫穿於海派旗袍各個細節的設計之中。海派旗袍風尚是中國服裝由傳統向西化變異的典型。到了30年代至40年代的上海,海派旗袍的設計不斷吸收西式的裁剪方法,更加趨同於歐美流行女裝的廓形。
  • 在南博探海派旗袍的前世今生
    8月6日,來自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的《衣襲華美——百年海派旗袍的前世今生》在南寧博物館特展廳(二)開展。記者 覃冰 攝本次展覽共有50件精美旗袍與12件(套)首飾展出。另一邊,桂林的吳女士與白髮蒼蒼的母親,興致勃勃地討論展廳裡旗袍的開襟樣式及盤扣的系法。8月6日,來自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的《衣襲華美——百年海派旗袍的前世今生》在南寧博物館特展廳(二)開展。50件精美旗袍與12件(套)首飾展出,通過「遺風未盡的時尚」「曲線初露的變革」「海派花樣旗袍」「再創懷舊的符號」四個單元講述旗袍的前世今生。
  • ...旗袍美探》剛熱播,你可知茅善玉、勞模吳爾愉都是海派旗袍文化...
    旗袍「出生地」雖不在上海,但在上世紀20年代來到上海後,很快便有了一個新名字——海派旗袍。11月15日下午,由上海報業集團與旗下上市公司新華傳媒共同打造的「上海文化品牌」活動——市民文化客廳,將迎來第16期活動,這次的主角就是海派旗袍。
  • 海派時尚服飾展上海揭幕 民國旗袍驚豔亮相(組圖)
    海派時尚服飾展上海揭幕 民國旗袍驚豔亮相(組圖)     4    4月22日,「上海摩登——海派服飾時尚展」在東華大學內的上海紡織服裝博物館揭幕,該展覽也拉開2014上海國際服裝文化節暨「環東華國際時尚周」大幕。圖為展覽現場。    4月22日,「上海摩登——海派服飾時尚展」在東華大學內的上海紡織服裝博物館揭幕,該展覽也拉開2014上海國際服裝文化節暨「環東華國際時尚周」大幕。圖為「老九和綢緞局」印花旗袍的細節。
  • 龍鳳旗袍閃耀浦江 國潮高定打造海派文化名片
    本次活動中,上海開開(集團)有限公司與浦江遊覽集團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強強聯合,促進老字號品牌和浦江遊覽服務品牌的深度合作,實現商業、旅遊、文化的相互依託、融合發展,助力上海「四大品牌」建設,讓海派文化傳承遠播。
  • 京派旗袍還是海派旗袍? 骨子裡的古典還是浪漫?
    都說不識「京派」與海派,妄稱旗袍迷。那京派旗袍與海派旗袍到底有什麼不同?我們日常生活中穿的旗袍又是哪一派的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海派」其中的「海」是指上海,海派旗袍興起於上海被迫成為通商口岸之後,以及「中體西用」、「西學東漸」一系列的革新,歐美資本大量輸入上海,上海城市近代化時期。旗袍也受其影響逐漸西化,不再拘泥於傳統旗袍形式,開始吸收借鑑西式洋裝中的翻領、V領、荷葉領,袖型則有荷葉袖、開衩袖等作為旗袍樣式,並開始有了胸省、腰省和裝袖、肩縫,甚至加入墊肩以追求完美的身材。
  • 深圳旗袍協會在第三屆深圳國際旗袍文化藝術節期間舉辦「非遺聯盟...
    2019年12月29日由深圳市旗袍文化藝術行業協會主辦,深圳紅遇旗袍藝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第三屆深圳國際旗袍文化藝術節啟動儀式於龍華大浪時尚小鎮秀場內成功舉辦。第三屆深圳國際旗袍文化藝術節活動主題是「主題「協同創新,共謀發展」。
  • 滬舉辦「海派旗袍文化論壇」「6.6上海海派旗袍文化節」正式啟動
    作為「6·6上海海派旗袍文化節」系列活動之「海派旗袍 東方雅韻——旗袍文化與藝術論壇」,於5月30日下午在新東苑快樂家園慧音劇場圓滿舉行。「6.6上海海派旗袍文化節」正式啟動。援鄂醫生代表、企業家旗袍隊以及相關媒體參加了活動。活動由上海電視臺主持人閻華主持。
  • 民國旗袍:精緻考究的海派風尚
    張愛玲曾說過:「再狠心的女人提起去年那件織錦緞旗袍時,眼神總歸是溫柔的。」旗袍曾被稱為「上海女人的另一層皮膚」,承載著海派風尚的精緻考究,也傳承著上海的溫度和故事。活動現場海派風尚在於考究何菲是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進會首批個人會員。2015年米蘭世博會上期間,她隨促進會專赴海外,並記錄海派旗袍在國際舞臺上的大顯風採。同時,作為媒體界的精英,她曾對「龍鳳旗袍」進行了深入的採訪報導。
  • 海派旗袍製作技藝傳承傳佳訊—— 金泰鈞先生喜收弟子裘黎明
    2017年7月27日,在上海馬勒別墅·愛丁堡貴賓室內,非物質文化遺產海派旗袍製作技藝傳承人、 「海派旗袍文化名人」 、「上海時尚設計師終身成就獎
  • 蔓樓蘭創始人裘黎明先生拜師典禮,傳承「非遺」海派旗袍製作技藝
    2017年7月27日,在上海馬勒別墅·愛丁堡貴賓室內,非物質文化遺產海派旗袍製作技藝傳承人、 「海派旗袍文化名人」 、「上海時尚設計師終身成就獎」獲得者金泰鈞先生,將代表技藝傳承的金剪刀鄭重遞交到蔓樓蘭創始人裘黎明先生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