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莫奈、畢卡索、常玉為何都鍾情於這種花

2020-11-23 騰訊網

梵谷《鬱金香花圃》

眼下,鬱金香花事正盛。而在鬱金香的王國荷蘭,由於疫情蔓延,一年一度、聞名遐邇的庫肯霍夫鬱金香花展只能改在「雲」上舉行。

鬱金香象徵著美好、勝利、莊嚴、華貴。全世界不少人都對它情有獨鍾,藝術家們也頻頻用畫筆表現它,其中既有梵谷、莫奈、畢卡索、馬蒂斯等一眾西方藝術大師,也不乏唐雲、來楚生等中國畫名家。讓我們循著中外畫家筆下鬱金香的靚影風姿,相信鬱金香的詩和遠方依然充滿希望。

來楚生《鬱金香》

約四百年前,鬱金香風靡歐洲,價格飛漲,經歷一夜崩盤的人間戲劇後,成了荷蘭遍地種植最多的花卉

在鬱金香豐滿的花蕾中,曾內涵著一個詩意的傳說:古代有一位美麗的少女,三位勇士同時愛上了她,一個送她一頂皇冠,一個送給她一把寶劍,另一個送了她一塊金子。但她對誰都不予鍾情,只好向花神禱告。花神深感愛情不能勉強,便將皇冠變為鮮花,寶劍變成綠葉,金子變成莖根,這樣合起來便成了一朵鬱金香。

鬱金香真實的身世頗有傳奇性,它原產於中東,十六世紀傳入歐洲。1582年的人間四月天,在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五彩繽紛的御花園內,鬱金香以其豐豔雍容、氣派高貴的風韻傾國傾城,被尊為皇苑之花。不久,鬱金香在法蘭西成為名流身份的社會象徵。1589年,在巴黎的香榭麗舍大街,手持鬱金香的貴夫人成了一道最時髦的風景。

1593年鬱金香傳入荷蘭,成為貴族名人的新寵。進入十七世紀後,瘋狂的鬱金香已風靡歐洲,鬱金香球莖供不應求,價格飛漲。1608年,一個法國人用3萬法郎的珠寶換了一個珍貴的鬱金香球莖。由此拉開了鬱金香泡沫效應的序幕。1637年2月1日,一棵名為「永遠的奧古斯都」的稀有鬱金香,售出價竟是6700荷蘭盾,這個價格等同於阿姆斯特丹運河邊的一幢豪宅,這也是荷蘭全民炒作鬱金香創造的一個春天的童話。但好景不長,僅三天後的1637年2月4日,鬱金香泡沫效應一夜崩盤。這個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真實的泡沫經濟案例,是社會經濟異化的典型。

《鬱金香交易》

中國有句老話:「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在荷蘭的鬱金香正是經歷了這場人間戲劇後,成了荷蘭遍地種植最多的花卉。人們又重新回歸了對鬱金香的真誠認知和真心熱愛。花農們精心培育了鬱金香花球莖,出現了不少漂亮而獨特的珍貴品種。正是由於鬱金香球莖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風信子、水仙花球莖的興盛,從而組成了荷蘭色彩斑斕而又歡快浪漫的春天圓舞曲。

梵谷最初的一幅名作,畫的就是著名的庫肯霍夫鬱金香花海;莫奈在鬱金香田野的風景畫中,彌散出對人生歲月的思考與解讀

鬱金香的花朵豐美鮮豔,瑰麗多姿,花葉素雅娟秀、青碧蒼翠,花杆剛勁挺拔、亭亭玉立,造型獨特、氣質高貴、色彩華麗,再加上那麼豐富多元的象徵意蘊,因而深受畫家們的青睞。

1883年,荷蘭著名的後印象派畫家梵谷來到有著荷蘭最美最大春季鬱金香花海的庫肯霍夫。那鋪天蓋地、正蓬勃開放的鬱金香,使這位剛滿三十歲的年青畫家激動不已,他在花海中奔走、徜徉,尋覓著創作的靈感,感受著芳菲的風韻。庫肯霍夫在15世紀時原是一個女伯爵的領地,她在後花園種植了蔬果和植物,庫肯是「廚房」的意思,霍夫是「花園」的意思。後來,這裡集中了不少花農,成了鬱金香的種植基地。

1830年,荷蘭聘請了德籍景觀園藝家,設計了英式的庫肯霍夫花園,以鬱金香為主題展示,其它還有風信子、水仙等,花卉數量達百萬株以上。花園內有片片花田和清碧的湖水、飛濺的噴泉、參天的林木相擁。當生活中頗為失意、情感上亦很孤獨的梵谷來到這裡時,庫肯霍夫已建園三年,可算是初具規模。眼前的鬱金香一片生機盎然,梵谷興奮地打開了畫夾,創作了最初的名作《花田》。

此時梵谷的畫風還是寫實的,前是黃、白、紅、藍的鬱金香花田,縱向布局中顯得頗有氣勢,筆觸細膩傳神,色彩繽紛相映,背景是農舍和風車,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整個畫面洋溢著明朗陽光的氣氛。

莫奈《荷蘭鬱金香花田》

與梵谷縱向構圖的鬱金香相映成趣的是莫奈縱橫向構圖的《荷蘭鬱金香花田》,被視為「印象派領導者」的莫奈,是法蘭西標誌性的畫家之一。他最擅長於光與影的造型與表現,色彩與視覺的融合和變幻。因此,在莫奈的畫中看不到明確的陰影或突顯的輪廓線。

此幅《荷蘭鬱金香花田》就充分表現了莫奈的這種藝術追求與創作特徵。浩瀚的鬱金香花田五彩繽紛、絢麗奪目,無數的花朵和花枝在隨風搖曳,一架古老的風車在守望著花田,整個畫面傾注了他的創作追求,表達了飽滿的情緒與主觀的視覺意向,從而在鬱金香田野的風景畫中彌散出對人生歲月的思考與解讀,就像他早期的名作《日出·印象》那樣,傳導了印象派繪畫的表現意識。

塞尚的《鬱金香》則是表現得相當鬱勃剛健,堅挺高擎的花朵,厚實青綠的花葉,粗壯樸實的花瓶,使整個畫面煥發出一種大自然的活力與生機。作為後印象主義畫家代表的塞尚,他的一生在創作上不斷地探索,立志要「將印象主義變得像博物館中的藝術那樣堅固而永久」,因而被尊為「現代繪畫之父」。

其作品和觀念影響了二十世紀許多藝術家和藝術運動,他對色彩與明暗進行了對比調整,大膽地取消了以往的視覺透視點,從而使繪面與眾不同,顯得更直覺、更暢朗、更純粹。值得一提的是塞尚的靜物畫大都以水果為主,花卉畫得很少,而他對鬱金香卻有「粉絲」之情。

塞尚《鬱金香》

1932年,畢卡索為正在熱戀中的特雷莎創作了《鬱金香與女孩》;馬蒂斯筆下的鬱金香,隨著他世界各地的展覽而風靡

1927年,已成名於法蘭西畫壇的47歲的畢卡索,在地鐵口與金髮披肩、美麗豐滿的17歲少女——瑪麗·特雷莎一見鍾情。從此,特雷莎走進畢卡索的生活,不僅成為他繪畫、雕刻的模特,還成為他相當寵愛的情人。

1932年,畢卡索為正在熱戀中的特雷莎創作了《鬱金香與女孩》,這不僅是「瑪麗·特雷莎系列作品」之一,而且是他立體派畫作的巔峰之作。他以極簡練誇張的線條、解構碎裂、變形抽象、重新組合的方法表現了他心中情人的美豔豐麗,特別是那一專注的眼神,傳導了一種嚮往與憧憬,而女孩頭上的一條綠枝,如春夢縈繞。作為畫面前端上金色的花籃中,一枝雙色鬱金香正美豔綻放,象徵著遇見的歡快與喜悅,儘管整幅畫構圖簡潔,但卻營造出了一種富有詩意的浪漫情懷,給人以豐富甜謐的愛情想像。

由此可見,鬱金香在畢卡索心中的魅力。難怪在17年後,畢卡索在給特雷莎的情書中,依然一往情深地傾訴他初遇女神時的激動。為此,畫中的鬱金香才是雙色的。此幅傑作在2012年以4152萬美金創下當年世界藝術品成交的價格紀錄。

畢卡索《鬱金香與女孩》

在當時的法國畫苑,和畢卡索一起構成雙子星座的是野獸派領袖馬蒂斯。非凡的鬱金香在他的心中也有著特殊的地位,代表著美好、純潔、熱烈的語境意象。對於繪畫,他一往情深地告白:「我好像被召喚著,從此以後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

1905年的楓丹白露,文藝評論家路易·沃塞爾前去巴黎秋季沙龍美術作品展參觀,那一幅幅色彩粗獷、筆觸灑脫,似信手隨意抹成的油畫作品,衝擊著他的眼球,看得他觸目驚心,展室中間有一尊多那太羅的雕像,沃塞爾隨口驚呼:「多那太羅被野獸包圍了!」就這樣在流派紛呈的畫壇又一個新興的流派誕生了——野獸派,而這個流派的領軍人物就是年僅36歲的馬蒂斯。

而馬蒂斯結緣鬱金香的名作《年輕女孩與鬱金香》,創作於1910年,這時的馬蒂斯已進入了他創作的黃金期,這張畫作隨著他在巴黎、紐約、倫敦、莫斯科、柏林、斯德哥爾摩的展覽而風靡歐洲。

《年輕女孩與鬱金香》中的女孩美麗靜好,素衣黑裙,一派淑女風韻,她面前兩盆正含苞待放的鬱金香,似女孩的青春芳華。大膽的色彩,簡約的造型,和諧的構圖,裝飾的趣味,一切都是「野獸派」的馬氏印記。

馬蒂斯《年輕女孩與鬱金香》

一幅鬱金香被崇為常玉的代表作,折射出自由、浪漫、嚮往;「海上花鳥四大名旦」首席唐雲,也很喜歡畫鬱金香

那是一棵停留在溫暖時光和美好記憶中的鬱金香,豐腴的花朵含苞待放,茂盛的綠葉舒展紛披,粉紅色的背景光華潛蘊而雍然明媚。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世界花都巴黎,有一個來自中國的留學生,他一個人常在塞納河邊的咖啡館中,一邊看《紅樓夢》或是拉小提琴,一邊畫畫。

他就是當時和徐悲鴻、林風眠等一直赴法勤工儉學的常玉。作為一名富家公子,此時的他生活優裕,既不「勤工」,更不「儉學」,而是一心痴迷他所相戀的繪畫,為此開創了他一生中最富麗、最華彩的階段,這和他後來窮困落魄時的創作形成極大反差。而一幅鬱金香正是被崇為他這一階段的代表作。

色彩雅致和悅,構圖簡潔明朗,既有印象派的象徵,又有野獸派的容姿,骨子裡有一種自由、浪漫、嚮往的折射,這時他的作品已參加過法國秋季沙龍,尤其是在歐洲美術界地位崇高的法國杜勒裡沙龍。這位奉行「我行我素,不媚世俗」的畫家,被稱為「東方的馬蒂斯」。

常玉《鬱金香》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這是唐代詩仙李白的名句。為此,宋代的王安石在詩中就寫道:「鬱金香是蘭陵酒,枉入詩人賦詠來。」晏殊則在《浪淘沙·高閣對橫塘》中云:「藕絲彩袖鬱金香。曳雪牽雲留客醉,且伴春狂。」儘管經植物學家考證古人筆下的鬱金香,是指中藥材「鬱金」泡製的一種美酒,因很香醇,故稱「鬱金香」,但這同名異物,至少也說明我們在歷史上很早就有了鬱金香的名稱和概念。

據《中國植物史話》記載,鬱金香引入我國,大約始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當時數量並不多。爾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如今的鬱金香已成為令人矚目的花卉景觀。鬱金香的豐豔美麗、華貴挺秀也撥動了中國畫家的心弦。被稱為「海上花鳥四大名旦」首席的唐雲,就很喜歡畫鬱金香。

這位生性海派、用XO酒過藥、用金貴的曼生壺泡茶的老先生,他筆下的鬱金香充滿了春天的氣息和青春的情懷。如《鬱金香飛蝶圖》,紅、黃、紫色數朵鬱金香花昂首迎風、高低呼應、疏密有致,下面是老筆紛披的蓬勃綠葉,生機無限。畫的上方是一隻展翅的蝴蝶,正對著鬱金香花款款起舞,從而使整個畫面靜中有動,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在敷色上,唐雲老亦採用西洋重彩法,花朵的色彩相當厚重飽滿,頗有壯碩的質感。而書畫印三絕的來楚生,他筆下的鬱金香則相當簡約洗鍊,僅二片花葉,一枝花朵,筆觸空靈,色彩淡雅,意韻清逸,猶如清水出芙蓉,給人以豐富的想像,顯示了中國畫家獨特的造型能力和表現形態。

唐雲《鬱金香飛蝶圖》

(圖文來自網絡)

歡迎留言或點擊「在看」支持我們吧

相關焦點

  • 梵谷、莫奈、畢卡索、常玉為何都鍾情於這種花
    全世界不少人都對它情有獨鍾,藝術家們也頻頻用畫筆表現它,其中既有梵谷、莫奈、畢卡索、馬蒂斯等一眾西方藝術大師,也不乏唐雲、來楚生等中國畫名家。讓我們循著中外畫家筆下鬱金香的靚麗風姿,相信鬱金香的詩和遠方依然充滿希望。
  • 梵谷、莫奈和常玉為何都鍾情於它
    全世界不少人都對它情有獨鍾,藝術家們也頻頻用畫筆表現它,其中既有梵谷、莫奈、畢卡索、馬蒂斯等一眾西方藝術大師,也不乏唐雲、來楚生等中國畫名家。讓我們循著中外畫家筆下鬱金香的靚影風姿,相信鬱金香的詩和遠方依然充滿希望。
  • 畢卡索 莫奈 梵谷…他們是怎麼進的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他畫過他生命中的許多女人,他與某位女性的關係或是女伴的特質似乎是加速畢卡索藝術風格變化的重要原因。紅椅子上坐著的人物是瑪麗-特蕾莎·瓦爾特,她與畢卡索1925年左右相識,當時已婚的畢卡索正與她發展一段戀情。畢卡索被這位比他年輕了28歲瑪麗深深吸引,他的畫中開始出現瑪麗的金髮和豐腴的身材。
  • 五位大師的花——莫奈、梵谷、雷諾瓦、塞尚、高更
    五位大師的花莫奈梵谷是表現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德國表現主義。),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廣。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除此之外,莫奈對於色彩的運用相當細膩,他用許多相同主題的畫作來實驗色彩與光完美的表達。
  • 畢卡索成功了,梵谷是鋪路石?
    這種誇張造型與強化色彩對比的繪畫方法就是由梵谷創立的,他也因這種繪畫風格被稱為「表現主義」的先驅。 對比梵谷有名的割耳之後的《自畫像》,畢卡索的《卡薩吉瑪斯之死》如出一轍。 畫面上的梵谷穿著厚厚的綠色外套,戴著翻毛的皮帽子,白色的繃帶纏住傷處。
  • 畢卡索成功了 梵谷是鋪路石?
    畫面十分凝重,前景的人物裹在被單之中,面部沉靜,畢卡索用了藍綠混合色表現死者已經失去血色的遺容。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右上角一根燃燒的蠟燭,畫家強化了燭光,在黑暗中光芒四射,將牆壁映得通紅,與前景形成強烈的冷暖色對比。這麼用色,畫家已經不是在描述客觀的真實場景,而是在渲染自己的情緒。這種誇張造型與強化色彩對比的繪畫方法就是由梵谷創立的,他也因這種繪畫風格被稱為「表現主義」的先驅。
  • 不要說起藝術家,就知道梵谷、莫奈、畢卡索,其實還有這些
    梵谷、莫奈、畢卡索……其實世界級的藝術大師有很多,不止西方才有,東方也有很多,並且東方很多藝術還對西方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例如西方印象派主義就是深受日本浮世繪藝術的影響。西方的畢卡索大師最崇拜的大師確實齊白石老先生……齊白石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藝術大師。
  • 【藝術】梵谷、莫奈、雷諾瓦、塞尚、高更,大師畫花大PK,你最喜歡誰
    · 「瘋子」也能畫這樣的花 · 莫奈 · 花卉也可以畫出系列
  • 那些中國富豪收藏的梵谷、畢卡索等世界名畫
    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這些富豪們都藏購了哪些經典名畫吧!梵谷《插滿雛菊和罌粟花的花瓶》王中軍收藏成交價:6176.5萬美元(人民幣3.77億元)拍賣行:紐約蘇富比拍賣時間:2014年11月《插滿雛菊和罌粟花的花瓶》這幅生動且輪廓鮮明的作品是梵谷去世的幾周前完成的,2014年美國當地時間11月4日晚
  • 畢卡索、莫奈等著名藝術家的最後一幅作品
    、莫奈、梵谷...莫奈:睡蓮壁畫莫奈的這幅睡蓮壁畫畫於1920到1926年,這是一幅包括莫奈最後作品的集合。當時莫奈的身體已經不再健康。因為白內障視線嚴重惡化,他無法區分各種顏色,而這也導致他的作品從鮮豔變得越來越昏暗。
  • 畢卡索莫奈名畫被竊
    畢卡索的《小丑》。莫奈的《滑鐵盧橋》。荷蘭博物館遭「洗劫」 失7幅名畫據新華社電 荷蘭警方16日證實,位於西南部城市鹿特丹的當代美術博物館當天夜間失竊,7幅名畫丟失,包括西班牙畫家畢卡索和法國印象派大師莫奈的作品。警員趕到前竊賊已逃跑鹿特丹警方發言人帕特麗夏·韋塞爾斯說:「16日凌晨,當代美術博物館7幅畫作失竊。在與畫作所有人溝通後,我們決定公開它們的照片。」
  • 假如畢卡索、梵谷成為珠寶設計師……
    印象派中可以將光影應用的出神入化的大師,莫奈是其中之一。這一點,在他《睡蓮》系列中,體現的淋漓盡致無論是光色還是空氣的描繪,都已遠遠超過出了景物本身。而奧地利的一個珠寶品牌也同樣以莫奈的睡蓮作為靈感,出了一套美譽很高的作品;亮點仍是色彩,但它是利用琺瑯工藝呈現ps:在這給大家說明一下,莫奈的鳶尾花和睡蓮,都是以藍綠等為主導色,因為這樣畫出來的花瓣顏色會更突出,尤其是白色和紫色。
  • 現代藝術博物館:欣賞莫奈《睡蓮》、梵谷《星夜》、馬蒂斯《舞》
    最喜歡的還是莫奈、馬蒂斯、梵谷、畢卡索。其中,梵谷的《星夜》,巨幅的莫奈睡蓮還是很有衝擊力的。可能是我們的欣賞水平有限吧,現代派的繪畫能理解的不多。有一個作品是一隻巨大的鳥籠,上面趴一巨型蜘蛛,挺適合照相。博物館門前有一個噴水池,各國遊客坐在四周曬太陽,很是愜意。推薦禮品部,有很多有設計感或藝術性的小禮物,當手信很是不錯。
  • 莫奈花園背面的寂寥梵谷
    更為反其道而行之的是,莫奈並沒有對各種花進行分門別類,而是讓它們「魚龍混雜」,從最普通的到最稀有的,混在一起,互不嫌棄。這樣,一年中的大部分時光,主人都能有花做伴,每天人來人往,每月花謝花開。很難說,是花園給了莫奈創作靈感,還是莫奈賦予花園生的氣息,總之,這位色彩大師,把各種顏色,精心塗抹在畫板上,精緻部署在花園裡。
  • 都是畫家,梵谷窮困潦倒,畢卡索世界首富。兩者差異為何那麼大?
    梵谷,大名鼎鼎。想必各位都知道他現在的畫是價值千金。但是梵谷活著的時候,窮困潦倒。最後在37歲時,選擇自殺。相反,比凡高晚出生28年的畢卡索,他也是一個名聲赫赫的大畫家。但是畢卡索的資產,在當時可算是世界首富。如果說梵谷是窮死的,畢卡索就是富死的。兩位畫家的命運為什麼如此不同?根本原因是,畢卡索很有商業頭腦。
  • 生前一文不名,逝後拍賣價過億,中國「梵谷」常玉的浪蕩與沉浮
    研究常玉長達25年的臺灣畫廊主耿桂英,是最先在臺灣地區推廣常玉畫作的人之一,據說經手的常玉畫作超過兩百張,「坦白說,這裡面沒有什麼浪漫的故事。」她第一次看到常玉的畫作,是在1988年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的「中國巴黎」大展上。站在油畫《紅色背景的百合花》面前,她感受到一種簡單的生命力,「畫面極富動感、好像正在生長的感覺。我在此前完全沒見過這樣的中國畫家。」
  • 梵谷、莫奈、雷諾瓦、塞尚、高更,這些大師花卉作品,你最喜歡誰?
    ·梵谷· 原來梵谷也能畫花!梵谷是表現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德國表現主義。 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天蠍座),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廣。
  • 畢卡索和梵谷竟然都是「渣男」
    原標題:畢卡索和梵谷竟然都是渣男   1880年,在法國瓦茲河水旁,小城阿爾的麥田中紅頭髮的男人是梵谷,教室裡的男孩是畢卡索。   畢卡索的眾多畫作,便是他的情人畫冊——他愛他的女人們,她們是他創造的源動力,他將自己對她們的愛與熱情都傾注在畫作裡——「我的每一幅畫中都裝有我的(精)血,這就是我的畫的含義。」
  • 二沙島最值得打call的餐廳,梵谷莫奈都被玩壞了
    喬治-修拉,新印象畫派「點彩派」代表最近,這份美好穿越時空,被請進了二沙島的一間法式餐廳-Pierre Bistro & Art,巴黎居民及藝術家們鍾情的美好生活,就像喬治的點彩,一點點色放。著迷近現代藝術大家們的作品和生活,聊到畢卡索、達利、莫奈...牛老師滔滔不絕,藝術家們在咖啡館喝什麼,吃什麼,他都如數家珍。牛一力在巴黎聖賢祠門口我們聊天的話題,從喬治-修拉的《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開始。
  • 與畢卡索齊名的無名畫家常玉
    與畢卡索齊名的無名畫家常玉文/騷客vlog2020年7月8日晚,香港蘇富比春拍「現代藝術晚間拍賣」現場,本場拍賣常玉作品《綠色背景的四裸女》以2.58億成交。常玉,一個生前風流不重營銷的中國畫家,死後被資本運作成大名,多麼熟悉的劇情。假如拋開資本運作不談,我以為常玉仍然是一個可以與馬蒂斯、畢卡索、莫迪裡阿尼齊名的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