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莫奈和常玉為何都鍾情於它

2020-11-23 中國環境報

  眼下,鬱金香花事正盛。而在鬱金香的王國荷蘭,由於疫情蔓延,一年一度、聞名遐邇的庫肯霍夫鬱金香花展只能改在「雲」上舉行。

  鬱金香象徵著美好、勝利、莊嚴、華貴。全世界不少人都對它情有獨鍾,藝術家們也頻頻用畫筆表現它,其中既有梵谷、莫奈、畢卡索、馬蒂斯等一眾西方藝術大師,也不乏唐雲、來楚生等中國畫名家。讓我們循著中外畫家筆下鬱金香的靚影風姿,相信鬱金香的詩和遠方依然充滿希望。

  約四百年前,鬱金香風靡歐洲,價格飛漲,經歷一夜崩盤的人間戲劇後,成了荷蘭遍地種植最多的花卉

  在鬱金香豐滿的花蕾中,曾內涵著一個詩意的傳說:古代有一位美麗的少女,三位勇士同時愛上了她,一個送她一頂皇冠,一個送給她一把寶劍,另一個送了她一塊金子。但她對誰都不予鍾情,只好向花神禱告。花神深感愛情不能勉強,便將皇冠變為鮮花,寶劍變成綠葉,金子變成莖根,這樣合起來便成了一朵鬱金香。

  鬱金香真實的身世頗有傳奇性,它原產於中東,十六世紀傳入歐洲。1582年的人間四月天,在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五彩繽紛的御花園內,鬱金香以其豐豔雍容、氣派高貴的風韻傾國傾城,被尊為皇苑之花。不久,鬱金香在法蘭西成為名流身份的社會象徵。1589年,在巴黎的香榭麗舍大街,手持鬱金香的貴夫人成了一道最時髦的風景。1593年鬱金香傳入荷蘭,成為貴族名人的新寵。進入十七世紀後,瘋狂的鬱金香已風靡歐洲,鬱金香球莖供不應求,價格飛漲。1608年,一個法國人用3萬法郎的珠寶換了一個珍貴的鬱金香球莖。由此拉開了鬱金香泡沫效應的序幕。1637年2月1日,一棵名為「永遠的奧古斯都」的稀有鬱金香,售出價竟是6700荷蘭盾,這個價格等同於阿姆斯特丹運河邊的一幢豪宅,這也是荷蘭全民炒作鬱金香創造的一個春天的童話。但好景不長,僅三天後的1637年2月4日,鬱金香泡沫效應一夜崩盤。這個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真實的泡沫經濟案例,是社會經濟異化的典型。

  中國有句老話:「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在荷蘭的鬱金香正是經歷了這場人間戲劇後,成了荷蘭遍地種植最多的花卉。人們又重新回歸了對鬱金香的真誠認知和真心熱愛。花農們精心培育了鬱金香花球莖,出現了不少漂亮而獨特的珍貴品種。正是由於鬱金香球莖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風信子、水仙花球莖的興盛,從而組成了荷蘭色彩斑斕而又歡快浪漫的春天圓舞曲。

  梵谷最初的一幅名作,畫的就是著名的庫肯霍夫鬱金香花海;莫奈在鬱金香田野的風景畫中,彌散出對人生歲月的思考與解讀

  鬱金香的花朵豐美鮮豔,瑰麗多姿,花葉素雅娟秀、青碧蒼翠,花杆剛勁挺拔、亭亭玉立,造型獨特、氣質高貴、色彩華麗,再加上那麼豐富多元的象徵意蘊,因而深受畫家們的青睞。

  1883年,荷蘭著名的後印象派畫家梵谷來到有著荷蘭最美最大春季鬱金香花海的庫肯霍夫。那鋪天蓋地、正蓬勃開放的鬱金香,使這位剛滿三十歲的年青畫家激動不已,他在花海中奔走、徜徉,尋覓著創作的靈感,感受著芳菲的風韻。庫肯霍夫在15世紀時原是一個女伯爵的領地,她在後花園種植了蔬果和植物,庫肯是「廚房」的意思,霍夫是「花園」的意思。後來,這裡集中了不少花農,成了鬱金香的種植基地。1830年,荷蘭聘請了德籍景觀園藝家,設計了英式的庫肯霍夫花園,以鬱金香為主題展示,其它還有風信子、水仙等,花卉數量達百萬株以上。花園內有片片花田和清碧的湖水、飛濺的噴泉、參天的林木相擁。當生活中頗為失意、情感上亦很孤獨的梵谷來到這裡時,庫肯霍夫已建園三年,可算是初具規模。眼前的鬱金香一片生機盎然,梵谷興奮地打開了畫夾,創作了最初的名作《花田》。此時梵谷的畫風還是寫實的,前是黃、白、紅、藍的鬱金香花田,縱向布局中顯得頗有氣勢,筆觸細膩傳神,色彩繽紛相映,背景是農舍和風車,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整個畫面洋溢著明朗陽光的氣氛。

  與梵谷縱向構圖的鬱金香相映成趣的是莫奈縱橫向構圖的《荷蘭鬱金香花田》,被視為「印象派領導者」的莫奈,是法蘭西標誌性的畫家之一。他最擅長於光與影的造型與表現,色彩與視覺的融合和變幻。因此,在莫奈的畫中看不到明確的陰影或突顯的輪廓線。此幅《荷蘭鬱金香花田》就充分表現了莫奈的這種藝術追求與創作特徵。浩瀚的鬱金香花田五彩繽紛、絢麗奪目,無數的花朵和花枝在隨風搖曳,一架古老的風車在守望著花田,整個畫面傾注了他的創作追求,表達了飽滿的情緒與主觀的視覺意向,從而在鬱金香田野的風景畫中彌散出對人生歲月的思考與解讀,就像他早期的名作《日出·印象》那樣,傳導了印象派繪畫的表現意識。

  塞尚的《鬱金香》則是表現得相當鬱勃剛健,堅挺高擎的花朵,厚實青綠的花葉,粗壯樸實的花瓶,使整個畫面煥發出一種大自然的活力與生機。作為後印象主義畫家代表的塞尚,他的一生在創作上不斷地探索,立志要「將印象主義變得像博物館中的藝術那樣堅固而永久」,因而被尊為「現代繪畫之父」。其作品和觀念影響了二十世紀許多藝術家和藝術運動,他對色彩與明暗進行了對比調整,大膽地取消了以往的視覺透視點,從而使繪面與眾不同,顯得更直覺、更暢朗、更純粹。值得一提的是塞尚的靜物畫大都以水果為主,花卉畫得很少,而他對鬱金香卻有「粉絲」之情。

  1932年,畢卡索為正在熱戀中的特雷莎創作了《鬱金香與女孩》;馬蒂斯筆下的鬱金香,隨著他世界各地的展覽而風靡

  1927年,已成名於法蘭西畫壇的47歲的畢卡索,在地鐵口與金髮披肩、美麗豐滿的17歲少女——瑪麗·特雷莎一見鍾情。從此,特雷莎走進畢卡索的生活,不僅成為他繪畫、雕刻的模特,還成為他相當寵愛的情人。1932年,畢卡索為正在熱戀中的特雷莎創作了《鬱金香與女孩》,這不僅是「瑪麗·特雷莎系列作品」之一,而且是他立體派畫作的巔峰之作。他以極簡練誇張的線條、解構碎裂、變形抽象、重新組合的方法表現了他心中情人的美豔豐麗,特別是那一專注的眼神,傳導了一種嚮往與憧憬,而女孩頭上的一條綠枝,如春夢縈繞。作為畫面前端上金色的花籃中,一枝雙色鬱金香正美豔綻放,象徵著遇見的歡快與喜悅,儘管整幅畫構圖簡潔,但卻營造出了一種富有詩意的浪漫情懷,給人以豐富甜謐的愛情想像。由此可見,鬱金香在畢卡索心中的魅力。難怪在17年後,畢卡索在給特雷莎的情書中,依然一往情深地傾訴他初遇女神時的激動。為此,畫中的鬱金香才是雙色的。此幅傑作在2012年以4152萬美金創下當年世界藝術品成交的價格紀錄。

  在當時的法國畫苑,和畢卡索一起構成雙子星座的是野獸派領袖馬蒂斯。非凡的鬱金香在他的心中也有著特殊的地位,代表著美好、純潔、熱烈的語境意象。對於繪畫,他一往情深地告白:「我好像被召喚著,從此以後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1905年的楓丹白露,文藝評論家路易·沃塞爾前去巴黎秋季沙龍美術作品展參觀,那一幅幅色彩粗獷、筆觸灑脫,似信手隨意抹成的油畫作品,衝擊著他的眼球,看得他觸目驚心,展室中間有一尊多那太羅的雕像,沃塞爾隨口驚呼:「多那太羅被野獸包圍了!」就這樣在流派紛呈的畫壇又一個新興的流派誕生了——野獸派,而這個流派的領軍人物就是年僅36歲的馬蒂斯。而馬蒂斯結緣鬱金香的名作《年輕女孩與鬱金香》,創作於1910年,這時的馬蒂斯已進入了他創作的黃金期,這張畫作隨著他在巴黎、紐約、倫敦、莫斯科、柏林、斯德哥爾摩的展覽而風靡歐洲。《年輕女孩與鬱金香》中的女孩美麗靜好,素衣黑裙,一派淑女風韻,她面前兩盆正含苞待放的鬱金香,似女孩的青春芳華。大膽的色彩,簡約的造型,和諧的構圖,裝飾的趣味,一切都是「野獸派」的馬氏印記。

  一幅鬱金香被崇為常玉的代表作,折射出自由、浪漫、嚮往;「海上花鳥四大名旦」首席唐雲,也很喜歡畫鬱金香

  那是一棵停留在溫暖時光和美好記憶中的鬱金香,豐腴的花朵含苞待放,茂盛的綠葉舒展紛披,粉紅色的背景光華潛蘊而雍然明媚。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世界花都巴黎,有一個來自中國的留學生,他一個人常在塞納河邊的咖啡館中,一邊看《紅樓夢》或是拉小提琴,一邊畫畫。他就是當時和徐悲鴻、林風眠等一直赴法勤工儉學的常玉。作為一名富家公子,此時的他生活優裕,既不「勤工」,更不「儉學」,而是一心痴迷他所相戀的繪畫,為此開創了他一生中最富麗、最華彩的階段,這和他後來窮困落魄時的創作形成極大反差。而一幅鬱金香正是被崇為他這一階段的代表作。色彩雅致和悅,構圖簡潔明朗,既有印象派的象徵,又有野獸派的容姿,骨子裡有一種自由、浪漫、嚮往的折射,這時他的作品已參加過法國秋季沙龍,尤其是在歐洲美術界地位崇高的法國杜勒裡沙龍。這位奉行「我行我素,不媚世俗」的畫家,被稱為「東方的馬蒂斯」。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這是唐代詩仙李白的名句。為此,宋代的王安石在詩中就寫道:「鬱金香是蘭陵酒,枉入詩人賦詠來。」晏殊則在《浪淘沙·高閣對橫塘》中云:「藕絲彩袖鬱金香。曳雪牽雲留客醉,且伴春狂。」儘管經植物學家考證古人筆下的鬱金香,是指中藥材「鬱金」泡製的一種美酒,因很香醇,故稱「鬱金香」,但這同名異物,至少也說明我們在歷史上很早就有了鬱金香的名稱和概念。

  據《中國植物史話》記載,鬱金香引入我國,大約始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當時數量並不多。爾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如今的鬱金香已成為令人矚目的花卉景觀。鬱金香的豐豔美麗、華貴挺秀也撥動了中國畫家的心弦。被稱為「海上花鳥四大名旦」首席的唐雲,就很喜歡畫鬱金香。這位生性海派、用XO酒過藥、用金貴的曼生壺泡茶的老先生,他筆下的鬱金香充滿了春天的氣息和青春的情懷。如《鬱金香飛蝶圖》,紅、黃、紫色數朵鬱金香花昂首迎風、高低呼應、疏密有致,下面是老筆紛披的蓬勃綠葉,生機無限。畫的上方是一隻展翅的蝴蝶,正對著鬱金香花款款起舞,從而使整個畫面靜中有動,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在敷色上,唐雲老亦採用西洋重彩法,花朵的色彩相當厚重飽滿,頗有壯碩的質感。而書畫印三絕的來楚生,他筆下的鬱金香則相當簡約洗鍊,僅二片花葉,一枝花朵,筆觸空靈,色彩淡雅,意韻清逸,猶如清水出芙蓉,給人以豐富的想像,顯示了中國畫家獨特的造型能力和表現形態。

  (作者為資深文藝評論家)

相關焦點

  • 梵谷、莫奈、畢卡索、常玉為何都鍾情於這種花
    全世界不少人都對它情有獨鍾,藝術家們也頻頻用畫筆表現它,其中既有梵谷、莫奈、畢卡索、馬蒂斯等一眾西方藝術大師,也不乏唐雲、來楚生等中國畫名家。讓我們循著中外畫家筆下鬱金香的靚麗風姿,相信鬱金香的詩和遠方依然充滿希望。
  • 梵谷、莫奈、畢卡索、常玉為何都鍾情於這種花
    全世界不少人都對它情有獨鍾,藝術家們也頻頻用畫筆表現它,其中既有梵谷、莫奈、畢卡索、馬蒂斯等一眾西方藝術大師,也不乏唐雲、來楚生等中國畫名家。讓我們循著中外畫家筆下鬱金香的靚影風姿,相信鬱金香的詩和遠方依然充滿希望。
  • 梵谷和莫奈的向日葵人生
    梵谷(Vincent van Gogh,1853—1890),荷蘭後印象派畫家。短短的一生鬱郁不得志,自殺而去。畫作在其生前得不到認可,生後卻受到世人追捧,成為歷史裡一顆顆璀璨的明珠。梵谷筆下的《向日葵》,不是最美貌的樣子。黃顏色的房間裡,十幾朵向日葵突出在一片黃顏色的背景之前,花莖浸在一隻黃顏色的壺中,壺放在一張黃顏色的桌上。
  • 莫奈花園背面的寂寥梵谷
    也許正因如此,莫奈拋開了法國園藝傳統,沒有按幾何圖形栽種和修剪花木,而是乾脆不作刻意修剪,任由它們自然生長。更為反其道而行之的是,莫奈並沒有對各種花進行分門別類,而是讓它們「魚龍混雜」,從最普通的到最稀有的,混在一起,互不嫌棄。這樣,一年中的大部分時光,主人都能有花做伴,每天人來人往,每月花謝花開。
  • 梵谷的陋室與莫奈的花園
    藤蔓之中並排立著兩塊只有姓名和生卒年的粗陋墓碑,墓碑告訴人們,這裡是梵谷和弟弟提奧(Theo)的安息之所。提奧在梵谷死後不到半年就離開了人世,相依為命的兄弟二人最終結伴長眠。公墓外面的原野曾經盤旋著黑壓壓的鴉群,它們的身影出現在了梵谷的多幅畫作之中,如今鴉群已去,原野上方只有大團大團的蒼青積雲,積雲且聚且散,時或露出寶藍色的清淺秋空。
  • 一場與莫奈、梵谷和阿姆斯特朗的隔空「對話」
    提到梵谷、莫奈的名字,相信你一定不會陌生。如今我們可以在藝術展、典藏畫本、乃至城市街頭看到他們作品的身影。而在21世紀的新語境下,這些名作會被怎樣的解讀和重塑,又將如何走進人們的生活?△莫奈名作《睡蓮》,收藏於英國國家美術館正如藝術的偉大意義在於表達人內心的情感和自然的世界,在莫奈的作品中,我們總能看到大自然賦予的靈感巧思,和他於畫布之外展現的力量。莫奈的童年時代屬於法國北部的海濱城市勒阿弗爾。
  • 世界藝術大師 梵谷 莫奈
    梵谷出生於1853年3月30日荷蘭鄉村津德爾特的一個新教牧師家庭,早年的他做過職員和商行經紀人,還當過礦區的傳教士最後他投身於繪畫。他早期畫風寫實,受到荷蘭傳統繪畫及法國寫實主義畫派的影響。1886年,他來到巴黎,結識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畫家,並接觸到日本浮世繪的作品,視野的擴展使其畫風巨變。
  • 站在世界巔峰的繪畫大師,莫奈和梵谷,你更鍾愛誰?
    印象畫派大師莫奈和梵谷,你更鍾愛誰?今天呢,我們來看幾位藝術大師的生前最後的作品,感受下這些藝術大師不為人知的一面。那麼在他們的畫作裡都有哪些內容呢?一起跟著小編來看一下吧!莫奈從他74歲開始,一直到他以86歲的高齡去世,他總共花了250張睡蓮。可以說莫奈的睡蓮系列也是他一生中最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據悉,在莫奈的晚年他患上了白內障,視力下降,就連辨別顏色都很困難。可是莫奈不言敗,他還是選擇了繼續堅持下去。
  • 當梵谷碰上了莫奈,兩人相差13歲,都在各自藝術作品中創造了神奇
    有時候自己分不清梵谷和莫奈的繪畫作品,所以如果讓梵谷碰上了莫奈會產生什麼樣的火花?下面都是梵谷和莫奈的經典作品,你有那幾張是分不清楚的,大家可以一起分辨一下。
  • 顧佳喊你來分清莫奈和梵谷
    最近大火的《三十而已》裡面,有錢人王太太把莫奈的睡蓮說成了梵谷的睡蓮,引起很多人的議論。藝術圈內人&愛好者:啊???這都能分不清???對藝術無興趣的人類: 啊???這玩意兒誰分得清???Step1:搞清楚風格區別Claude Monet 莫奈屬於印象派Impressionism,主要是對光影的塑造,他一生都在追求光影(畢竟處於照相機發明的時代,人們突然就意識到,原來光影色彩這麼有意思)當時這方面的科學研究表明
  • 常玉為何年年有驚喜?/戴妃的世紀婚禮即將重現
    常玉為何年年有驚喜?這個只對公眾開放17天的展覽,從1946年至今已舉辦了72次,每年都會選取少量文物展出,而今年的展品只有59件,主要是武器、武具和藥品。雖然每年都來去匆匆,但正倉院的寶物以及文書索引的資料庫,日前已全面開放,可以在線瀏覽館內幾乎所有的高清文物圖片資料!目前照片有3709張,圖片還將持續更新。檀棋什麼?你還不認識正倉院?
  • 二沙島最值得打call的餐廳,梵谷莫奈都被玩壞了
    牛一力,設計師、獨立策展人,曾是知名廣告人,在一間法國著名創意公司擔任總監多年,工作和生活習慣,深受法國文化影響。著迷近現代藝術大家們的作品和生活,聊到畢卡索、達利、莫奈...牛老師滔滔不絕,藝術家們在咖啡館喝什麼,吃什麼,他都如數家珍。
  • 讓「梵谷」碰上了「莫奈」會產生什麼樣的火花?可以一起分辨一下
    ▼有時候自己分不清梵谷和莫奈的繪畫作品,所以如果讓梵谷碰上了莫奈會產生什麼樣的火花?下面都是梵谷和莫奈的經典作品,你有那幾張是分不清楚的,大家可以一起分辨一下。▼文森特梵谷是荷蘭後印象派畫家,他在1853年出生於荷蘭南部。他喜愛農民的一切,如泥土的芬芳、鄉村田野間的風光,農民在田野間勞作的場景都是他繪畫的源泉和動力。
  • 繪畫大師莫奈|王太:《睡蓮》是梵谷畫的?莫奈的棺材板壓不住了
    也因這三次拒絕促進了梵谷成為藝術大神的躍進。先戀上房東的女兒,結果被綠茶女戲耍,悲傷的他離開了家鄉去藝術之都法國療傷順便做一位畫商,成功被當時印象派影響,決心發展藝術售賣,完成了走向藝術大神的第一步。,第三個就是莫奈了莫奈跟梵谷有什麼關係呢?
  • 三十而已:顧佳為何說莫奈的睡蓮能買到,有錢買不到梵谷向日葵
    後來一家三口搬家到富人區生活,看到和自己同住富人區的王太太,其實是老公是幼兒園的名譽董事,所以如果有她的推薦信,那麼兒子也可以去貴族幼兒園上學。但是顧佳和王太太並不熟,所以說我顧佳開始了一系列的巴結行為。首先就是自己做了蛋糕,親自送上門,而且百般討好。
  • 生前一文不名,逝後拍賣價過億,中國「梵谷」常玉的浪蕩與沉浮
    提著燈箱、帶著放大鏡,到處拜訪藏家、畫廊、去拍賣現場,親自看畫、收集市場信息,跟進常玉作品的最新收藏狀況。在耿桂英這一波臺灣畫商開始關注常玉之前,畫家的作品大部分都在法國藏家手裡,乏人問津。當法國藏家發現,常玉的作品逐漸有了市場,也會出現面對不同買家報出不同價格的狀況。甚至,耿桂英在上飛機前跟對方談好的價格,下飛機後價格立馬漲一倍。
  • 五位大師的花——莫奈、梵谷、雷諾瓦、塞尚、高更
    、梵谷、雷諾瓦、塞尚、高更作品欣賞五位大師的油畫花卉作品溫馨又感人你更喜歡誰的?梵谷是表現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德國表現主義。),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廣。
  • 莫奈、梵谷二十多年未展過的作品,這次都來了
    今年12月8日至9日,領銜此次專拍的四件重量級大師力作在佳士得北京藝術空間展出,包括克勞德·莫奈的巨型油畫《垂柳與睡蓮池》、保羅·塞尚的《靜物:桃與梨》、文森特·梵谷的《束紅髮帶的女孩:左側面半身像》以及雷阿諾的《樹林裡的小徑》。據悉,此次也是佳士得目前為止在國內舉行的總估價最高的西方藝術展覽。
  • 蔣勳解讀印象派:在愛之火焰中感受梵谷莫奈
    一八八八年底視梵谷為瘋子的人,和一九八七年以天價購買梵谷一張《向日葵》的人,可能都沒有讀懂他畫中的心事。他弟弟是個體面的畫商,家境富裕。如果他願意退而求其次,大可維持穩定舒適的生活;他邂逅西恩後,選擇與這個拖著幾個孩子的妓女生活,負擔起一家老老小小的生活。
  • 零距離感受#達文西#梵谷#莫奈#,印象派靈魂創造者,名畫之旅
    它是法國畫家畢沙羅所作,中文名字叫《庭院》。畢沙羅也是印象派大師。這幅畫有著濃濃的春意,很有層次感。創作於1890年春季或者初夏的《奧維爾綠色的麥田》是梵谷在法國奧維爾的瓦茲村創作而成。梵谷的《婦女採摘橄欖》(1889)。這幅畫沒有綠色麥田那麼有名,但是都是梵谷同一時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