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一首詞,婉約版的《致青春》,雖哀傷卻用語平靜柔和

2020-12-06 白馬侃詩文

《武陵春》

宋. 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白馬獨家譯詞: 風停了,花落滿地,泥土餘香。早晨起得很晚,我仍感到慵懶不堪,不想梳洗。想說點什麼可沒開口眼睛就溼潤了。往事如風,春景依然,物是人非。說什麼都無濟於事,該走的都走了。 聽說金華的雙溪那裡景色還不錯,我想去那兒隨便劃劃小船。但想來雙溪上的小船不堪重負,它能載得起我這一生的許多愁苦嗎?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是我國宋朝著名的婉約派女詞人。婉約詞派裡的代表詞人很多,並且多是男性,如柳永、晏殊、晏幾道等。婉約詞的特點多具有哀怨、溫婉之感,筆觸細膩,用字含蓄。

白馬認為婉約詞更適合女性來寫自己的真實感受,因此李清照的詞直陳自己的日常生活時,往往用了了數語就能盡顯所描事物和人物的鮮明特徵。例如她在一首《點絳唇》裡寫一名少女的句子:「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武陵春》詞牌由北宋詞人毛滂所創,詞牌名取自唐人方幹的詩《睦州呂郎中郡中環溪亭》裡的詩句「為是仙才登望處,風光便似武陵春」。武陵春即桃花源春色。

易安居士這首詞意在抒發她晚年的無限愁思。時逢公元1135年,李易安已經53歲。北宋被金人所滅,遷都臨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在這個國破的大背景,她孤身在浙江金華一帶避難,日子過得如何可想而知。詞中的「人非」暗含孤獨飄零之意,因為她丈夫趙明誠已經過世。

詞的開句「風住塵香花已盡」,看似平靜之語,柔和之語,細思則令人窒息:那風未住之前的情景呢?恐怕不止是「夜來吹折數枝花」吧?說「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又太不經意了。也不是「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那都是年輕時候的生活了。

女子最驚心的事應該為「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這一句一語數關: 眼前是暮春,群芳搖落盡;詩人青春不在,華年已過;國家動蕩如風雨飄搖,殘敗不堪,那個北宋王朝也已不再。

想想詩人孀居山村,正值晚年。而盛年時與丈夫趙明誠琴瑟和鳴,成天填詞寫詩玩古董,不亦樂乎。一朝天下大變,易安不能再安。危巢之內無完卵,國亡夫逝,怎能不令李易安心碎!詩人一朝避難於金華,心漸靜人也漸疏懶成性。梳妝好給誰看呢?於是《武陵春》上片的第二句便寫道:「日晚倦梳頭。」

日晚,指早上起來得比較遲,日頭大高了。白馬感覺到,女子梳頭最能體現她的一種特有風姿和情致,還有溫柔。當她們頭髮都顧不上梳或者是懶得梳的時候,一是有什麼心事沒放下。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語淚先流。第三、四句是詩人獨坐妝檯前,思緒如潮的情狀。而這兩句與前兩句所言口吻的平靜狀一對比,詩人表面與內心的反差就寫出來了。她看似靜靜地坐在那裡,實則是想掉眼淚,因為再也回不到從前了。恰似「望故鄉渺渺,歸思難收」。

事事休,做什麼都沒心思而無奈中放棄。她生活的那背景恰似今天的一首歌詞裡所寫的兩句: 星星不再是那顆星星,月亮也不再是那個月亮。悽涼如此,令人唏噓。因此詩人由「事事休」引出這首詞的下一片。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聞說,聽說。詩人一是在鄉間小路上踽踽獨行時聽春遊的路人說的,既然別人都說那裡還不錯,也動了去那劃小舟的念頭了。想起自己年輕時,和女伴們一起劃,「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心怎麼能不嚮往呢?但詩人此時此刻還是處在憂愁的苦海裡掙扎,不能自已。這在《武陵春》詞裡那些輕描淡寫的虛字字眼裡表現了出來。「聞說」,「尚好」,「也擬」,「只恐」。言在此,意在彼,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舴艋舟,這是一種只供水上娛樂的小船,兩頭尖,形如蚱蜢,只能坐兩人。詩人將愁苦的沉重狀態給重量化,與人本身的重量作對比,顯得格外形象。這是一種誇張的比喻,卻顯得真實,可親,感人。

《武陵春》在藝術表達上的突出特點是巧妙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特別是誇張,比喻。詩詞中運用比喻,是常見的手法;但要用得新穎別致,卻不容易。傳神恰當的比喻往往能將精神化為物質,將抽象的感情化為具體的形象,饒有詩意。

縱觀李清照《武陵春》全篇,詞意悽楚,狀景宛靜,構思巧妙。王國維曾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而在此白馬想說:情語須是真心語。關於李清照這首詞,詩友們讀了之後感覺如何呢?歡迎大家討論!歡迎關注白馬侃詩詞!更多精彩,下期再會!

相關焦點

  • 辛棄疾唯一一首婉約詞,柔媚悽婉,手法不輸李清照
    辛棄疾的詞慷慨悲歌、激情飛揚、狂蕩不羈。留下了許多盪氣迴腸的佳句,如「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夜半狂歌悲風起,聽錚錚、陣馬簷間鐵」等等。辛棄疾的詞題材甚多,寫政治、寫軍事、寫懷古、寫田園生活……他雖善作豪放詞,卻也並不拙於婉約詞,譬如著名的《青玉案》「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總的來說,豪放詞風佔據了辛棄疾的大部分詞作,婉約詞只手可數。
  • 辛棄疾閒來無事,模仿李清照,寫了一首婉約詞,描寫閒暇時光
    這其中更多的是對於這位詞中皇后的尊敬,此時的辛棄疾堪堪二十來歲,正是年輕氣盛之時。一心想要建功立業,對於李清照「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般豪氣之詩詞,定然非常喜愛。因為明知李清照之詞多為婉約之詞,但是卻能夠寫出這般家國大義、豪放之氣,著實令人傾佩。
  • 同樣的情感,不同的筆法,李清照寫婉約詞,悼亡之痛不輸蘇軾
    中華文化以唐詩宋詞達到巔峰,而詞句之美更有豪放派與婉約派之說,無論風格如何,詞句中用詞的優美與詞句本身的深意都令我們動容。宋代詞句創作達到了最高潮,之後能出其右的少之又少。恰此時,出了一個千古才女李清照,將詞句創作又帶入了另一層境界。
  • 蘇軾寫了一首婉約詞,沒幾人讀過,語言卻美到極致,勝李清照一籌
    蘇軾寫了一首婉約詞,沒幾人讀過,語言卻美到極致,勝李清照一籌有一種文化,即使是時間也絲毫不能掩蓋它的風採,也比心靈雞湯更能治癒人心,那就是詩詞。而說起蘇軾,我們以前學過的大多是其曠達灑脫的豪放之作,但他其實也寫過很多婉約詞作,而且絲毫不遜色於後來的婉約派詞人。其中有一首詞的語言更是美到極致,可能沒幾人讀過,但和李清照的詞相比可能還要更勝一籌。
  • 辛棄疾描寫閒暇時光的一首婉約詞,風格與李清照頗為相似
    辛棄疾剛剛來到南宋的時候,當時的李清照,儼然已經是著名的詞壇大家。喜歡李清照的人,更是不勝枚舉。如果辛棄疾也在這隊列之中,倒也不顯得過於奇怪。按年齡來講,李清照要比辛棄疾年長56歲。在經歷過靖康之難後,她便來到南方。南方生活的這期間,李清照也是經過了許多的坎坷與磨難。最後,才決定在臨安和金華兩地,紮下根來。
  • 一首《浣溪沙》,見李清照的纖麗婉約
    李清照,曠古爍今的大才女,她最善長用白描的手法來表達別樣的窈窕之意,將尋常言語置於詞中,明白如敘卻能做到雅潔清妍,人稱&34;。今天我們一起來品讀她前期的一首詞作。與《點絳唇》不同的是,本詞不寫少女的天真活潑,轉而寫少女面對春景略起春心,並由此而生纖麗的愁,刻畫少女的婉約、細膩和善感。
  • 一代婉約詞女王:李清照的前世今生
    為天下靈氣之所鍾,李清照具備了宋代女神的全部條件。但她不是花瓶,而是才情無雙的奇女子,是宋代婉約詞派的一代宗主,相當於滅絕師太的江湖地位。滅絕師太倚天劍一出,天下誰與爭鋒,李清照同樣以她如花妙筆,震動宋代詞壇。滅絕師太終身未嫁,李清照嫁了兩個,不過前一個是神仙佳侶,後一個是所遇非人。文藝女青年的愛情往往百折而千回。比如李清照和張愛玲,杜拉斯和蕭紅。
  • 李清照最婉約的一首詞,結尾一句,冠絕古今,美得讓人心醉!
    李清照最婉約的一首詞,結尾一句,冠絕古今,美得讓人心醉!每當看到或者想到李清照,腦海裡都會浮現出幾個與她相關的詞,清麗、優雅、浪漫、多情、才華橫溢。有人說,你看到的只是表面,李清照骨子裡,還很直率,豪爽呢。喜歡喝酒,用現在的話來說,是個性情中人。因此,李清照的詩詞中,由多數是在酒過三巡後寫下來的。雖然李清照的存詩僅有70多首,但每一首都是無與倫比的,一首「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試問有幾個七尺男兒敢與之匹敵的?
  • 辛棄疾跨界挑戰婉約體,仿寫了一首《醜奴兒近》,柔情不輸李清照
    導言:辛棄疾跨界挑戰婉約體,仿寫了一首《醜奴兒近》,柔情不輸李清照。李清照與辛棄疾都是山東濟南人,二人一婉約一豪放撐起了大宋詞壇半邊天,兩人合稱為「濟南二安」。同作為南宋詞人的「二安」,李清照可豪放可柔美,收放自如,既能寫出「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豪放之語,也能寫出「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嬌羞之作。
  • 婉約詞人李清照,寫了一首詠梅詞,盡顯孤傲,難以被超越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宋代婉約派代表女詞人,是我們口中的「千古第一才女」。她出身於書香門第,從小就過著優越的生活,接受著良好的教育,這為她後來的成就打下了基礎。如此優秀的女子,對自己的要求也是極高的,她也有著高傲的性格。
  • 李清照最純情的一首詞,字數雖少,可不管怎麼讀都押韻!
    李清照最純情的一首詞,字數雖少,可不管怎麼讀都押韻!文|小航與你分享歷史在宋詞文化發展史上,出現了好多位優秀的詞人。比如蘇軾,柳永,辛棄疾。各自有各自的稱號,但這個時期也有那麼一位女詞人,她的詞前後期變化很大,從前期的少女感到中期的傷感,晚期的疼痛。達到了婉約派的巔峰,她是李清照。在她的詞中多首寫的是家國情懷,但也有一些說痛苦經歷的,比如國恨家仇。像《夏日絕句》,李清照天賦異稟,作為詞帝王國的開創者,她的詞既有宋朝初期的美好,也有宋朝後期的傷感。
  • 「婉約詞宗」李清照,最霸氣的一首詩,至今被許多人當成座右銘
    「古今第一才女」李清照,在宋詞上堪稱最耀眼的星,被尊稱為「婉約詞」的宗主,她的詞,構思精巧,語言獨特,通俗中見典雅,淺顯中寓新意,有自己的獨特風格,由於她的號是「易安居士」,所以她的詞,不但是婉約派的代表,又被稱為「易安體」,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
  • 婉約詞有「三美」,李清照一人全佔,你知道是哪些
    她便是有著婉約派「一代詞宗」美稱的李清照。李清照的才情名貫千秋,是繼漢朝班昭以來,文學成就最高的古代婦女。李清照的婉約詞早已千古傳唱,擁有如此高的文學地位,無外乎易安詞(李清照,號易安居士)中透露著三種文學美。
  • 蘇軾與李清照的婉約詞中分析其詞風差異
    蘇軾與李清照的婉約詞中分析其詞風差異蘇軾最早提出了「以詩為詞」的觀點,不僅擴大了詞的寫作範圍,同時還將一些其他的體裁和語句融入詞中,使詞的語言表現更加靈活多樣。蘇軾婉約詞的語言特色上,詞的選用極其洗鍊、凝重。例如《江城子》中的「茫茫、孤墳、悽涼、淚、斷腸」等詞語的運用,把詞人失去愛妻的悲痛以及對愛妻思念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詞人與亡妻十年生死相離,孤墳千裡之外,無處話悽涼,流露出了詞人悲涼的心境。
  • 婉約派詞人:李清照
    李清照(約1084-約1155),號易安居士,是詩、詞、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長的、成就最高的還是詞,是「婉約派」的代表詞人。她是宋代可以和第一流作家抗衡的女詞人,作品散失很多,今傳《漱玉詞》一卷。
  • 宋詞精選取名:這些源於李清照詞中的女孩名,婉約而飽含深意!
    宋詞的主要派別有豪放派與婉約派,那些細膩婉轉的描寫大多出現於婉約派詞人的詩詞中。李清照作為婉約派詞人的代表創造了無數頗具自己風格的古詩詞。作為女性,李清照細膩而敏感,對景致、情思有異於男性詞人的見解;作為詞人,李清照擅長把自己人生不同的經歷以文字的形式表達情感並且使自己的作品流傳於千古。
  • 李清照一首詞,當年不知背景,如今再讀淚滿襟!
    《南歌子·天上星河轉》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創作的一首詞,從題材上講這是一首閨怨詞,通篇表現出主人公對生活變遷的感受。這首詞構思精巧,看似平平淡淡,但卻將一位才女的心思娓娓道來,不驚不怒,卻感人至深。記得第一次看到這首詞時,感覺詞人用筆細膩、縝密、從容、蘊蓄,寫得情致婉轉,足以代表李清照詞的婉約風格。但卻並沒有去深入了解這首詞的寫作背景,如今再讀這首詞,卻感到字字血淚,讀來讓人不覺淚流。
  • 李清照年少時寫了一首詞,瞬間名滿京城,成為了婉約詞的巔峰之作
    在唐宋文壇,著名的詩人詞人不勝枚舉,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李清照、辛棄疾……但不管怎麼排,不可忽視的一點,那便是李清照在唐宋文壇的地位,佔據了北宋詞壇的半邊天。提起李清照,映入眼帘的是一個慵懶的夫人,「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孤獨與苦澀充斥在詩詞之間。
  • 李清照大衍之年所做的一首詞,句句諷刺朝廷,暗含憂國哀愁
    「水通南國三千裡,氣壓江城十四州」兩句,作者分別借鑑了貫休和薛濤前輩的詩句中的詞,但李清照所用的詩詞雖出於藍卻又青於藍。對於前者,以「三千裡」和「十四州」分別突出距離之遠和範圍之廣,進而說明了金華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對於後者,使用了「氣壓」一詞,比薛濤前輩所用的「壯壓」所顯現出的變化更為強大壯觀。似乎這不僅僅是寫作技巧的問題,還是心境與文字結合的妙用之處。
  • 千年才女李清照,寫下這三首詞,雖冷門,可訴盡女子柔情
    眾所周知,李清照堪稱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詞人。幾乎沒有哪個人沒聽過李清照的名字。 她用敏捷的才思和堅強的品格打動了很多人。她在文學上造詣非常高,號易安居士,是婉約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她的詞大多談及男歡女愛,今天這三首冷門詞也都訴盡女子柔情,堪稱婉約派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