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學草書者,多學二王一派的今草,請推薦幾種今草的範本?

2020-12-05 東方星書法高考

從來學草書者,多學二王一派的今草。

請推薦幾種今草的範本?

二王一派的今草,以瀟灑秀麗的風格贏得了人們的喜愛,故歷來學習草書者,多宗這一派。二王一派今草其書跡大都散見於各種叢帖之中,使學者有浩繁不便之感,為此,特推薦下列幾種優秀的今草範本。

王羲之《十七帖》

《十七帖》,是東晉王羲之書寫的信札,為唐太宗(李世民)收藏的王羲之書卷之一,率以一丈二尺為一卷,此卷開頭有「十七」二字,故名《十七帖》。共有一百三十四行,草書一千一百餘字。此帖書法氣象超然,體勢清健遒美,用筆使轉自如,不僅為王羲之草書中最有名者,而且歷來亦是奉為草書圭臬,是學者極好的今草範本。自宋代以來,《十七帖》的摹刻本很多,以宋拓《敕字本》最善,其摹刻精工,鋒稜宛然,點畫之間,神完意足。今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有影印本出版。

《智永千字文》

▲ 薛嗣昌刻本

▲ 墨跡本

《智永千字文》,為隋智永禪師書。智永是王羲之第七代孫,其書精熟過人,妙傳家法,兼能諸體,以草為優。蘇軾說:「永禪師書,骨氣深穩,體兼眾妙,精能之至,返造疏淡。」其評價甚高。《千字文》是我國封建時代流傳很廣的啟蒙讀物,相傳智永曾書《真草千字文》八百餘本,散布於浙東一帶的寺院。智永寫本,左規右矩,法度謹嚴,而且字字區分,不作連綿體勢,自唐宋以來,初學草書者常作臨摹的範本。智永《真草千字文》歷來摹刻較多,流傳至今比較完整可靠的有兩種,一是北宋大觀三年的薛嗣昌刻本,二是唐代流傳到日本的墨跡本。現文物出版社已將宋拓《薛嗣昌刻本》影印出版,上海書畫出版社亦將《墨跡本》影印出版。

孫過庭《書譜》

《書譜》,為唐代孫過庭撰書,現真跡猶存,十分難得。孫過庭書宗法二王,米芾以為「凡唐草得二王法無出其右」。《書譜》共三百五十一行,計三千五百餘字,為草書之巨製。其書結體遒美,有章草遺意,筆勢縱橫,墨法清潤,尤精護用筆。劉熙載贊曰:「用筆破而愈完,紛而愈治,飄逸愈沈著,婀娜愈剛健。」與《智永千字文》相比,《書譜》的筆法變幻多姿,意態活潑飛舞,故當勝過一疇。並且,其文論書精闢,為古代書學理論的經典著作。後世學草書者,以從《書譜》入手為正路,是學草書的極好範本。現文物出版社、上海書畫出版社等有影印本出版。

《景福殿賦》,傳為唐代孫過庭書。墨跡本。全卷一百六十五行,約二千字左右,筆法與《書譜》不相同,故有人疑為偽作。但此帖書法藝術水平頗高,乾隆帝評曰:「筆意俊邁,有驚鴻遊龍之妙,《書譜》雖煊赫有名,猶規規二王門仞,此乃自成一家耳。」觀其用筆尖勁方硬,挺健瀟灑,富於輕重方圓變化,結體略有章草遺意,是頗具藝術特色的今草佳作,適合學書者研究、臨摹。

懷素《小草千字文》

《小草千字文》,墨跡本,傳為唐釋懷素晚年所書,歷來為世人所珍視,以為一字值千金,遂有「千金帖」之譽。其書與《自序帖》那類驟雨旋風、驚蛇走虺似的豪放風格迥然不同。此帖平淡古雅,筋骨內含,用筆婉轉圓潤,深得「屋漏痕」筆法之妙,結體平穩勻整,法度嚴謹,整幅作品首尾筆調一致,其書神定意閒,古淡靜穆,故于右任評曰:「此為素師晚年最佳之作,所謂『松風流水天然調,抱得琴來不用彈』意境似之。」由於此帖應規入矩,一筆不苟,少有連綿不斷之勢,固宜學書者臨摹和觀賞,今上海古籍書店有影印本出版。

除以上數帖外,還有不少今草的善本佳帖可供學習,如宋人米芾《草書九帖》,蔡襄的《別已經年帖》,以及明人文徵明、蔡羽、王寵、邢侗等人的草書,均可效法。另外,應特別提出現代著名書法家于右任的草書,造詣精深,可和前賢媲美,並在前人基礎上另有創造,熔章草、今草、狂草於一爐,雄渾奇偉,體現了「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的原則,實為學草書的極好範本。于氏草書存世較多,現有所書的《諸葛亮出師表》、《正氣歌》影印出版。

(註:出自《書法知識千題》)

相關焦點

  • 如何分辨章草,今草,小草,狂草?
    何為今草?書法的發展史從秦開始算,篆書~隸書~章草~楷書~行書~今草。章草是從篆隸來的,用篆書的轉法和隸書的扁平結構和部分折筆結合。今草是從楷書來的,以楷書為基礎,折筆比較多。狂草是從張芝來,張芝不僅僅是狂草祖宗,還創造了今草。王羲之只是今草奠基人,規範了今草。大開大合用筆跌宕,多連帶轉折。這是狂草。
  • 學(草書)最適宜的範本之一!
    過庭《書譜》草書,當為規矩作草之範本。雖然亦以縈繞為主,但絕不故意造作,簡約原則仍然未泯。尤其兩字連綿者不多,偶一為之,益增流美。使轉有連有斷,極有節奏展次。用筆以圓筆宛轉為主,間有方筆亦多情致。  孫過庭《書譜》,一般被叫作「今草」。
  • 按照這個思路學草書,少走十年彎路,快速步入專業軌道!
    先看魏晉草書,大體上有兩種,章草、今草,但是章草中有比較規矩的刻帖,還有相對草一些的簡牘。章草有什麼特點呢,其實以前如果看過關於筆法的文章,這個也很容易理解。章草從隸書來,隸書是正書,書寫慢,草寫就是為了加快速度,所以筆法上勢必要有變化。
  • 【書法知識】「章草」、「今草」和「狂草」
    從廣義上說,草書應當包括漢字發展各個時代草寫的書體,如草篆、草隸、章草、今草、狂草。從狹義上說,草書是指有一定的規範法度並能自成體系的草寫漢字。包括章草、今草和狂草。(「章草」這種字體最初只稱為「草書」,後「今草」出現後,為示區別,改稱得「章」名。它的命名歷來說法不一。章草的得名,舊說或曰為漢章帝所愛、或曰用於當時奏章、或曰漢元帝時史遊用於書寫急就章。均不確切。從「章」字的本義來分析,它的準確含義是篇章、章法、章則,含有法度的意思。東晉新體草書形成後,由於舊體草書法度嚴謹,遂稱「章草」,新體草書則稱「今草」。
  • 草書分三種:章草、今草和……
    宋克《急就章》局部 No.2 今 草 今草,又稱小草,它是在章草的基礎上演變而成的相傳後漢張芝脫去了章草中保留的隸書波磔筆畫,使字外出鋒的波挑,變為向內呼應的收筆;上下字之間的筆勢牽連相通,偏旁相互假借,甚至有了字型大小攲正的自由放縱,比章草更便利書寫,形成所謂的「今草」。張懷瓘《書斷.書斷序》中說:「章草之書,字字區別,張芝變為今草,加其流速,拔茅連茹,上下牽連。或借上字之終,而為下字之始,奇形離合,數意兼包。」即是說明了章草變為今草的過程,也說明了今草與章草的不同。
  • 于右任和林散之,今草發展史上的兩顆耀眼的明珠,草書大家
    現在有不少書評者硬是將于右任和林散之劃為碑派,說:「對草書的關注,自然與于右任試圖開拓、深化碑學創作領域有關,但頗可玩味的是,于右任在其《標準草書序》中,卻始終未將他對草書的重視與碑學的拓展
  • 張芝 我國最早的一個今草大師的書法,你可見過?
    張芝書法《秋涼平善帖》 傳為張芝之作 選自《大觀帖》(故宮博物院藏李宗翰宋拓本)釋文:八月九日。芝白府君足下。不為秋涼平善廣閒。~約192),中國東漢書法家,字伯英,是我國最早的一個今草大師,有草聖之稱。敦煌酒泉(今甘肅酒泉)人,出身官宦家庭,其父張煥曾任太常卿。張芝擅長草書中的章草,將古代當時字字區別、筆畫分離的草法,改為上下牽連富於變化的今草新寫法,富有獨創性,在當時影響很大。書跡今無墨跡傳世,僅北宋《淳化閣帖》中收有他的《八月帖》等刻帖,這些是真品還是偽品,眾說紛紜,至今難以論定。
  • 今草?狂草?別再傻傻分不清了
    草書先後經過了三種體式:章草、今草、狂草。章草:作為草書最初形態的章草,其字體保留隸書筆法,「鉤鎖連環」的連綿筆勢限於一字之內,字字獨立。關於「章草」的命名,啟功在《古代字體論稿》中說道:晉朝書家為了區分舊草體與當時流行的今草,因「它的條理和法則的性質很強」,有章法,故而命名。但也有另外一種說法:東漢章帝喜好草書,是為章草的創始人,故取其字號命名之。我個人比較傾向於後者,從傳統意義上書體的命名和流傳上講得通。
  • 學習「二王」,別出新意,明代書法家宋克
    草書,包括章草與今草。章草,東漢時已廣泛應用;今草,在東漢末年萌芽,到東晉時,經過王羲之的努力,更加流走和暢,具有很高的藝術性。以後,歷代都有人學習這兩種書體。唐代賀知章、孫過庭、懷素,宋代黃庭堅等,風格各異。明代,草書更加流行,鮮于樞、祝允明,均有極高的造詣。
  • 今草的結構
    現在有許多人對這句話提出疑義,多為未深刻領會其本意,局限了用筆的定義。清代周星蓮在《臨池管見》裡有如下一段議論說得較為透徹:  凡學藝於古人論說,總須細心體會,粗心浮氣,無有是處。嘗見某帖跋尾,有駁趙文敏筆法不易之說者,謂歐、虞、褚、薛筆法已是不同,試以褚書筆法為歐書結構,斷難相合,安得謂千古不易乎?餘竊笑其翻案之謬。蓋趙文敏為有元一代大家,豈有道外之語?
  • 書法解密之「草書」,關於章草、小草(今草)、大草(狂草)解析下篇
    hello,大家好,歡迎來到「維知書法」,昨天咱們聊完草書中篇、今天接著說章草、小草(今草)、大草(狂草)的解析之下篇今草。這是所談到的今草是在章草基礎上產生出來的一種和行書楷書共同發展衍變的草書。當然這種草書不可能是某一個人創造的,張芝也不例外。我們認為今草的發展期是和章草的成熟期有很長的一段交插歷史。今草的因素,始終伴隨著章草的發展而發展,從簡牘資料中看,定體後的章草(上升為官方公用文字)和今草。是同宗於漢簡章草的。
  • 他每天寫廢10刀紙,草書得「二王」真傳,被譽為「當世第一」!
    宋克草書取法高古,從索靖、皇象處學得章草之法, 從鍾繇於「二王」處學得今草之法,所以我們今天看宋克草書,充滿著慢慢的「古意」,這是草書的一種上承境界。杜甫《前出塞九首》草書長卷所以,當你學草書從宋克處取法的時候,你能真正體會魏晉的筆法之妙。宋克平生草書的代表作乃是草書《杜甫詩前出塞九首》。
  • 想學草書嗎?我告訴你:真的很難
    草書之最難者,更在於通過線條所組成的形體,表達書者的素養、人品、氣質、閱歷和思想感情,劉熙載在《藝概》中說:「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表達的越深刻、越強烈,藝術的境界就愈高。 草書之難甚多,蔡希綜《法書論》中說草書尤難。包世臣曾「自謂於書道頗盡其秘」也說「惟草書至難」。
  • 永年趙本生編寫草書字典收錄漢字5000多個成為範本
    燕趙晚報訊(記者王彬 通訊員王節英、鄭海生)昨日上午,邯鄲市永年縣供電公司職工趙本生展示了他用時兩年編寫成的《趙本生今草字典》。該書收錄漢字5000多個,不僅有每個字的草書寫法,還有繁簡字對照,阿拉伯字母為序排列,易識易用,對書法愛好者學練草書有很大幫助。
  • 聊一聊「二王」草書中的「字組」
    他完成了楷書、行書、今草的美化和再加工問題;他還開創了「新書風」,成為新體書風的代表。其行草書對後世影響深遠,就是在這一時期行草書完全走向成熟。研究字組在東晉二王今草中的體現,以王羲之的行草書為例,其新體書風的代表作《蘭序》、《二謝帖》、《得不貼》、《喪亂帖》等。這些作品筆法豐富用筆細膩。
  • 他把章草和今草有機融合,獨創了一種美麗書風,網友:真夠牛逼!
    其實在當兵之前,倪進祥就愛好書法,還於1989年在安徽師範大學美術系深造,當兵之後更加習書不輟,主攻章草,並從袁隆平種雜交水稻中獲得靈感,試圖把古代的章草和現代的今草「雜交」——即有機融合,發揮自己「三指單勾懸腕執筆法」,創造了自己獨特而美麗的書風,網友也稱讚:真夠牛逼!
  • 學草書竟然和學英語差不多,背會這兩本法帖,你就入門了
    對於草書的學習自是有一些行之有效的套路,小編以為學草書與學外語竟然有異曲同工之妙。以英語為例,最基本的功夫要屬背單詞,草書也一樣,要背字形,而且要精益求精,就如同單詞一樣,差一個字母,多一個字母都是另外一個意思了,所謂差之毫厘謬以千裡。
  • 今草融入章草,康裡巎巎新草體代表作《謫龍說》賞析
    他將今草裡融入章草寫出了強烈的個人風格,《謫龍說》就是其新草體的代表作。《謫龍說》是送友人的贈書,內容書錄唐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柳宗元的撰文。《謫龍說》作品中激越奔放的今草筆勢和沉勁斬截的章草筆勢均衡交融,互為映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