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學草書者,多學二王一派的今草。
請推薦幾種今草的範本?
答
二王一派的今草,以瀟灑秀麗的風格贏得了人們的喜愛,故歷來學習草書者,多宗這一派。二王一派今草其書跡大都散見於各種叢帖之中,使學者有浩繁不便之感,為此,特推薦下列幾種優秀的今草範本。
王羲之《十七帖》
《十七帖》,是東晉王羲之書寫的信札,為唐太宗(李世民)收藏的王羲之書卷之一,率以一丈二尺為一卷,此卷開頭有「十七」二字,故名《十七帖》。共有一百三十四行,草書一千一百餘字。此帖書法氣象超然,體勢清健遒美,用筆使轉自如,不僅為王羲之草書中最有名者,而且歷來亦是奉為草書圭臬,是學者極好的今草範本。自宋代以來,《十七帖》的摹刻本很多,以宋拓《敕字本》最善,其摹刻精工,鋒稜宛然,點畫之間,神完意足。今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有影印本出版。
《智永千字文》
▲ 薛嗣昌刻本
▲ 墨跡本
《智永千字文》,為隋智永禪師書。智永是王羲之第七代孫,其書精熟過人,妙傳家法,兼能諸體,以草為優。蘇軾說:「永禪師書,骨氣深穩,體兼眾妙,精能之至,返造疏淡。」其評價甚高。《千字文》是我國封建時代流傳很廣的啟蒙讀物,相傳智永曾書《真草千字文》八百餘本,散布於浙東一帶的寺院。智永寫本,左規右矩,法度謹嚴,而且字字區分,不作連綿體勢,自唐宋以來,初學草書者常作臨摹的範本。智永《真草千字文》歷來摹刻較多,流傳至今比較完整可靠的有兩種,一是北宋大觀三年的薛嗣昌刻本,二是唐代流傳到日本的墨跡本。現文物出版社已將宋拓《薛嗣昌刻本》影印出版,上海書畫出版社亦將《墨跡本》影印出版。
孫過庭《書譜》
《書譜》,為唐代孫過庭撰書,現真跡猶存,十分難得。孫過庭書宗法二王,米芾以為「凡唐草得二王法無出其右」。《書譜》共三百五十一行,計三千五百餘字,為草書之巨製。其書結體遒美,有章草遺意,筆勢縱橫,墨法清潤,尤精護用筆。劉熙載贊曰:「用筆破而愈完,紛而愈治,飄逸愈沈著,婀娜愈剛健。」與《智永千字文》相比,《書譜》的筆法變幻多姿,意態活潑飛舞,故當勝過一疇。並且,其文論書精闢,為古代書學理論的經典著作。後世學草書者,以從《書譜》入手為正路,是學草書的極好範本。現文物出版社、上海書畫出版社等有影印本出版。
《景福殿賦》,傳為唐代孫過庭書。墨跡本。全卷一百六十五行,約二千字左右,筆法與《書譜》不相同,故有人疑為偽作。但此帖書法藝術水平頗高,乾隆帝評曰:「筆意俊邁,有驚鴻遊龍之妙,《書譜》雖煊赫有名,猶規規二王門仞,此乃自成一家耳。」觀其用筆尖勁方硬,挺健瀟灑,富於輕重方圓變化,結體略有章草遺意,是頗具藝術特色的今草佳作,適合學書者研究、臨摹。
懷素《小草千字文》
《小草千字文》,墨跡本,傳為唐釋懷素晚年所書,歷來為世人所珍視,以為一字值千金,遂有「千金帖」之譽。其書與《自序帖》那類驟雨旋風、驚蛇走虺似的豪放風格迥然不同。此帖平淡古雅,筋骨內含,用筆婉轉圓潤,深得「屋漏痕」筆法之妙,結體平穩勻整,法度嚴謹,整幅作品首尾筆調一致,其書神定意閒,古淡靜穆,故于右任評曰:「此為素師晚年最佳之作,所謂『松風流水天然調,抱得琴來不用彈』意境似之。」由於此帖應規入矩,一筆不苟,少有連綿不斷之勢,固宜學書者臨摹和觀賞,今上海古籍書店有影印本出版。
除以上數帖外,還有不少今草的善本佳帖可供學習,如宋人米芾《草書九帖》,蔡襄的《別已經年帖》,以及明人文徵明、蔡羽、王寵、邢侗等人的草書,均可效法。另外,應特別提出現代著名書法家于右任的草書,造詣精深,可和前賢媲美,並在前人基礎上另有創造,熔章草、今草、狂草於一爐,雄渾奇偉,體現了「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的原則,實為學草書的極好範本。于氏草書存世較多,現有所書的《諸葛亮出師表》、《正氣歌》影印出版。
(註:出自《書法知識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