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之上,星空璀璨。無數光柱隨著動感的旋律變幻著顏色形態,將海心沙的夜空照耀得如彩虹當空。一年一度,廣州國際燈光節走進了第十個年頭,見證了這座城市的高光時刻,也嵌入了廣州十年發展的光輝歲月。
11月18日晚,一艘「幸福時光號」遊輪即將從海心沙起航,遊弋於珠江之上,向全城市民展現最「靚」的廣州。相伴十年,2020年的廣州國際燈光節以「幸福時光,魅力羊城」為主題,將在全市啟動4個會場,共展出33組燈光作品,用光語講述人的生活變化、城市的發展變遷。
十年來,燈光節累計觀展人數超過6300萬人次,作為世界三大燈光節之一,廣州國際燈光節的國際影響力日益彰顯。如今,廣州國際燈光節不僅向全球「亮」出廣府文化,也扮演著為市民普及尖端科技和藝術審美的重要角色。
十周歲,廣州國際燈光節將為這座城市帶來更多美好的瞬間。
南方日報記者 郎慧
媒體融合奏響城市夜光曲
走過一組《四季·家園》燈光作品,人們在光影中感受著廣州的春夏秋冬,星光大道區域將以沉浸式藝術空間表達幸福時光的主題。《春動·城光》作品中,光束燈與組合屏幕的創意互動,描繪出廣州城市中心的日與夜,幸福的光亮點亮日夜逐夢的奔波,熒幕中的小蠻腰奇異幻彩。《夏語·星空》以天幕的形式呈現著天體運行的動感與星光璀璨的光感,帶給久居都市的人們無限的遐想空間。
在《秋贊·收穫》作品中,觀眾可通過掃碼方式,定製自己的個性卡通形象,讓無數的笑臉輝映在城市的夜空。最後的《冬望·律動》則通過光影與舞蹈的融匯,演繹人與自然的主題。雲山珠水、鳥語花香、在圖像變幻的影幕中實現萬物共生。這組燈光作品體現了本屆廣州國際燈光節的設計特色,即融合燈光、音樂、舞蹈、多媒體互動,為觀眾打開全景聲的沉浸式光影遊園空間。
本屆燈光節的每件作品均貫穿著幸福彩虹的概念和色彩元素,將成為現場場景氛圍的主要視覺效果。大面積彩虹色系的運用,將每個人七彩斑斕的幸福感直觀地表達出來,也為十年來城市發展的無數故事作出最佳注釋。彩虹色的色彩視覺與高科技的光影藝術作品配合,並融入人屏互動、智能機械、全景聲空間等多種新媒體藝術形式,展示關於幸福的多維度思考。
在綜合了歷屆燈光節會場設置的經驗後,最終,第十屆廣州國際燈光節採用了「1+3」模式,規劃設計4個會場,將燈光作品分布展示在廣州文化和經濟發展具有代表性的新舊中軸和一江兩岸範圍區域中。「1+3」模式讓遊覽路線更優化,遊覽空間更開闊。
在作品分布上,本次燈光節計劃展出燈光作品33組,共啟動了4萬流明投影設備。其中,主會場區域為:花城廣場3組、海心沙13組;舊中軸分會場區域:北京路商圈2組、海珠廣場1組;琶醍分會場區域1組;一江兩岸分會場區域:橋梁作品3組、珠江北岸24棟建築群1組、媒體港1組;線上燈光作品8組。燈光作品與城市霓虹交相輝映,讓市民遊客遊於燈中時,更為深刻地感受廣州的城市變化和歷史文化。
受疫情影響,今年,廣州國際燈光節也成為世界三大燈光節中唯一如期舉辦的盛會。今年的廣州國際燈光節特別增設「雲看燈光節」線上觀展模式,讓更多的觀眾可以通過5G等創新技術,在線上觀看燈光節,遊覽廣州絢麗的城市夜景。
藝術扮靚公共空間點亮市民生活
城市,一個不斷生長的生命體。《時空·共生》作品在新中軸線上熠熠生輝。該作品將四季變換作為視覺主體,呈現時空流動之美,展現城市活力之感。它不僅是一個藝術性的燈光裝置,也是一顆澎湃的「心臟」,以獨特的脈動,共感的光彩,講述廣州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廣州國際燈光節藝術總監馮峰表示,「作成一個可以開合的劇場,《時空·共生》與背後的小蠻腰交融共生,實現歷史與現代的交織融合。所有觀眾都可以參與其中,成為劇場的主角,這是一個體現融合的藝術創作。」他還介紹,本屆燈光節加深了與藝術家的合作,將更多藝術元素融入燈光節和市民生活中。
33組作品分布在四大會場之中,在觀展路線方面,遊客既可以登上遊船去觀賞燈光,也可以到各個分會場打卡。
在舊中軸線分會場,燈光節作品將集中在北京路和海珠廣場周圍。其中,《中國的南窗》除了展示裸眼3D的獨特視覺效果外,還將通過數字重構、歷史資料還原等技術,將越秀區與廣州的歷史發展、海上絲綢之路的輝煌,通過創意視覺方式呈現給觀眾。海珠廣場影像視頻以嶺南畫派作品為創作靈感,呈現粵劇、粵菜、廣繡、廣彩等廣府文化內容,彰顯地域特色,講好廣州故事。新老中軸線再次遙相呼應,在光影中展現出廣州老城市新活力的新內涵。
舉辦至今,廣州國際燈光節已從一個中心點輻射至全城,逐步發展成一個藝術、科技、文化等多領域聯動的大型公共文化活動,為中外設計師提供了一個國際藝術交流平臺。如今,廣州國際燈光節已與雪梨燈光節、裡昂燈光節並列為世界三大燈光節,並在2015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光年」大型文化活動。
作為廣州的城市新名片,每年都有超過30組燈光作品在廣州國際燈光節展出。歷年來,廣州國際燈光節成功創下了國際燈光節類型項目參觀人數之最。它的順利舉辦印證了廣州嘗試「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商業模式的成功,也凸顯了廣州國際燈光節整合各種資源的平臺作用,更讓萬千市民參與到城市公共文化藝術活動的樂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