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氏家譜
六冊 日本 美國 5670【安徽桐城】皖桐姜氏宗譜十卷 (清)姜顯名等重修 清光緒十九年(1893)餘慶堂活字本 十冊 北圖 5671【福建漳州】姜林連支同譜序 (清)姜世俊序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鈔本 一冊 臺灣 5672【江西南昌】城塘姜氏七修族譜四十四卷首二卷
-
中華民國十三年1924年甲子年修《梁氏家譜》
譜名:西樵梁氏家譜冊數:1-4冊年代:中華民國十三年甲子年(1924年)簡介:家譜為南海西樵梁氏族譜,從始遷一世祖梁肇開始,以世系表的形式序錄南海西樵梁氏一族的譜牒於民國十三年(1924)主持纂修梁氏家譜,任總纂。
-
山東傅氏|聊城·東郡《傅氏族譜》[2]重修傅氏族譜序
目前8135人已關注加入寰球傅氏重修傅氏族譜序三代〔1〕重世族,故有掌姓氏之官。秦漢以後,此制不行,士大夫於是有家牒。劉歆《七略》〔2〕稱楊子云〔3〕家牒以甘露二年生,其最初者也。劉孝標註《世說》〔4〕,引諸家譜至四十五部。
-
山東省萊陽市城南村姜氏族譜增修序
吾先世以敦睦名堂 寓意本至遠深 而增修譜冊 蓋亦有合於名堂意乎 憶吾夫耄年與吾從堂叔儉齋 從事於忠肅公祠 每進子侄輩而諭之曰:「餘二人經理事宜 凡克為祖先致力者 罔弗踴躍以從獨憾 吾姜氏族譜 自乾隆戊申文介公增修 後世次遞遷未能補續 汝曹勉之 餘有厚望焉 今吾父壽終已二十有一年矣 每一念至 輒覺心傷 嗚呼!為先人之子孫 而於先人之志事弗克 繼述此心 奚以自安哉!
-
潮汕紀姓的族譜和輩序
所以,族譜成為延續潮汕紀姓家族史料的重要載體。 目前,潮汕地區留下了族人自編的五本老族譜:(1)現存最早的族譜有嘉靖14年(1536年),九世孫紀朝武修的《潮州紀姓源流錄》,該族譜序云:「舊有譜志,遭厄運罹海寇,譜斯失矣,然倖存漁湖一譜不泯」。在1536年以前就已有舊譜存在,但修於何時不明。
-
浙江家譜族譜印刷哪家好
浙江家譜族譜印刷哪家好[1]韓姓家譜的序的內容,一般都是寫本支派之來歷,有的序,不僅溯源,而且旁及有關分支分派;寫先世事跡;闡明家譜的意義;修譜經過,等等韓姓家譜的序,其中不少都出自名人手筆韓姓家譜創作信息北宋宰相韓琦於嘉祐七年(1062年)中秋日作《韓氏家譜序》,明代劉基於洪武三年(1370年)仲春作《黟北南陽韓氏宗譜序》,明代文學家程敏政作《南陽韓氏宗譜敘》韓姓家譜文獻目錄《汾陽韓氏支譜
-
鄰水馮氏族譜(序)
序四川大學副教授 德育教研室副主任馮永德 族有譜,國有史。國史,朝復一朝,以記興衰、發展;族譜,「諸之百家」無不公認。譜敘其祖源流衍,昭穆世次。氏族史與民族發展史、地方志史和國家歷史,都是人類社會寶貴遺產。它對弘揚民族文化,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提高民族愛國熱忱,都具有重大作用。
-
嘉慶甲子(1804)鳳城趙氏譜序
家譜至今百有餘年,人丁戶口較倍從前,而家譜未經重修,我族人嘗以為憾。嘉慶壬戌(1802),熤與諸弟諸侄孫等搜尋舊譜,留心考查,不憚瑣細,務求的確,各支各分,先立草本,以備萬有疏漏,俟後查清,再為添注。至甲子1804仲春,始得抄全大略,於是匯總參考,細加校正,繕寫真實,裝成巨冊。雖其中間有世遠年湮無可考據,不能不暫為空缺,而總覽大概,支分派別,無不分析詳明使閱者一見然。
-
白銀梁姓傳世族譜序
白銀梁姓傳世族譜序既愚蒙忘記, 而二三世後, 間生達者, 緣舊聞, 查往譜,或於自記序,或求立言君子, 務將往事實行, 一一表之章句間。 有贊序, 皆錄於後。 方見吾門有人, 宗族之光也。餘乾隆五十七年(1792)貿易池陽, 並赴陝鄉試, 欲考其名字於原籍, 而因疾未逮。 回郡之後, 欲同族人邀請高明, 修為族譜。 使宗派不至於混淆, 異姓不至於亂宗, 而有志未遂。 今於肆業之暇, 自舒己志, 暫為小譜。 使為子弟者, 知枝葉之出於一本, 眾派之出於一源也。 而親親長長, 由族人而及於鄉黨鄰裡, 亦睦族之一助雲。詎惟明其宗派己哉。
-
山東省海陽縣徽村高氏譜序
總由世譜無存,倫次莫考,故族譜之修,不得不自九世祖諱雄始。由此觀之,族譜所系顧不重哉?向今譜牒猶存,雄祖而上之以及通、達二公,可謂根深源遠矣。而湮沒已久,奈何後之子孫其深鑑乎!前纂修族譜自茲以往,垂之千萬世,而歷歷有徵,豈不休哉!以上譜序是乾隆十九年(1754)所作。
-
小八郎公張姓族譜(新)
(商嚳時期)。005世 張 侯 伊源三子,名桃,號康意,帝堯時乙亥年為大夫,配桃氏 生子三:居若(若)、立方、敬和。(堯帝時期)。006世 立芳公:候公次子,堯時為待中,賜號元通先生。配姜氏(錢)。配姜氏,生子二:張乾、張坤。(堯帝時期)。007世 坤 公 立芳公次子,舜帝時人,配姚氏(卜)。配姚氏 生子一:敦吾。
-
評《武寧泉溪董氏乾隆辛丑重修譜序》荒誕
楚天」湖北江夏的叛逆,看到我2012年上傳的《乾隆辛丑重修譜序》後,再來一個轉載後,以定論似的評判:「這篇重修序文記載泉溪德昭暨熹,暨流坑淵派後裔考證文字記錄,此章譜序記錄肇起垂絲關係清楚,並記敘流坑董氏譜序最早於元,以及泉溪始修譜、重修譜均是對照流坑舊譜,並皆有與流坑有往來!
-
【張氏】全國張氏族譜匯總(2019.3最新補充整理)
全國張氏族譜匯總(2019.3最新補充整理)1.《南皮張氏四門第十八支家譜》(譜籍地:河北南皮;版本年:民國二十七年(1938);修纂者:(民國)張厚光等;堂號:北平;收藏地:國圖、吉林大學) 2.《暨陽蔣湖張氏宗譜十六卷江蘇江陰》(譜籍地:中國;版本年:民國三十八年(1949);修纂者:(民國)張繡紳等;堂號:芝泉堂;收藏地:國圖) 3.
-
世界級大師作序 93年後"清代四川第一家"續修族譜
12月2日,《遂寧張氏族譜(續修)》頒譜會舉行,來自四川、重慶、遼寧等地的張氏族人及文史界學者、專家近200人參會。《遂寧張氏族譜(續修)》是繼1924年修譜後的一次盛大規模修譜,中間相隔93年。 在中國民間,族譜向來有「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的傳統,因為各種原因,民間修譜自1980年代後才重新興起。
-
蔡元培《邑前毛氏族譜序》校錄敘略
及元達之子毛麟(行泰二,字德祥,號菊所)於元初辭官不仕,以銀3000餘錠擴置邑前(縣前)安和坊舊宅。故後裔撰譜,以達傑共為邑前毛氏始遷祖,子孫乃奉翰林公毛庭蘭為一世祖。清漾毛氏、邑前毛氏皆源出三衢毛氏,一遷於梁·大同年間,一遷於南宋·端平二年。嗣后姓繁族茂,於江山鎮安(含清漾)、江山邑前(在城)形成頡頏望族,蔚為大觀。生齒人物,如泉之湧。
-
山東海陽:嘉慶甲子(1804)鳳城趙氏譜序
家譜至今百有餘年,人丁戶口較倍從前,而家譜未經重修,我族人嘗以為憾。嘉慶壬戌(1802),熤與諸弟諸侄孫等搜尋舊譜,留心考查,不憚瑣細,務求的確,各支各分,先立草本,以備萬有疏漏,俟後查清,再為添注。至甲子1804仲春,始得抄全大略,於是匯總參考,細加校正,繕寫真實,裝成巨冊。雖其中間有世遠年湮無可考據,不能不暫為空缺,而總覽大概,支分派別,無不分析詳明使閱者一見然。
-
峭公故裡邵武市珍藏族譜資料摘錄
第四世:峭公(略) 四、和平《福興黃氏族譜》(江夏黃氏族譜)民國己巳十八年重修 1、初修福興黃氏家譜序 光緒二十年(1894年)歲次甲午四月十九日 四代孫修職郎鴻舉頓首謹職 吾族始於膺公,自唐光啟元年(885年)由河南固始縣同王潮渡江入閩,生二子
-
甘肅靜寧發現數百年李氏族譜 內容包羅萬象
《李氏族譜》(青土坡李氏)。此次發現是基於青土坡李氏眾人商榷重修,才使族譜得以面世。分序、遵制、推源、統族、言行錄、世次考等目。書口蓋有「敘倫堂」靛藍色堂號印章。該族譜所記載族史起於明朝景泰年間,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止,計480餘年。內容涵蓋遺訓家規、啟蒙教育、科舉人物、官吏遵制、屬地變遷、天災人禍、地方反亂、風土人情等10多個方面,入譜人物計24代2000餘人。 該族譜幾度續修,最後一次是民國二十一年,由十九代孫李卓重修謄寫。
-
「發現英都」碼頭發現洪世澤撰戴氏重修族譜序言
【英都鄉訊原創,作者:榕光】2020年10月,我從碼頭鎮大庭村的戴偉峰先生處獲悉,詩山戴氏宗族於乾隆五十八年重修族譜時,曾請英都鄉賢、博學鴻詞科進士、時任翰林院檢討的洪世澤撰寫序一篇。戴偉峰先生向我提供了該次重修的戴氏族譜的序言複印件。
-
海峽論壇參展族譜之林氏族譜
(民國)11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展251閩臺館林南靖梧宅營頂西河林氏萬安族譜(1986年)11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展252閩臺館林漳方64漳州林南靖和溪 聚斯堂林氏家譜11漳州方志辦漳方65漳州林南靖和溪麟埜 林氏族譜序(下半部)11漳州方志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