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普希金也曾是霍亂疫情的「逆行者」……

2020-12-18 北京日報客戶端

1830年9月初,普希金離開莫斯科前往波爾金諾料理叔父的後事,那裡是他父親的領地,有一座屬於家族的莊園。此時,其所在的下諾夫哥羅德地區已經流行起霍亂,這是一種與鼠疫一樣兇險的病毒,從歐洲一路瀰漫而來。路客和商人開始紛紛逃離,此時的普希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逆行者。

曾有人勸他儘快離開這裡返回莫斯科,然而,幾個月來與未婚妻家人因為婚事產生的交惡和齟齬,已使他身心疲憊,他幾乎是以逃離的姿態奔向疫區,如同明知未來的婚姻不值得過分期待,而仍然飛蛾撲火一般,毅然決然。雖然波爾金諾是個貧窮甚至有些醜陋的村莊,但和想起來就令人厭煩的莫斯科相比,反讓普希金感到了心情鬆弛和愉快。他需要這濃雲散亂的天空,廣袤遼闊的視野和寂寞安靜的環境。

不久,霍亂疫情便蔓延至莫斯科,普希金收到了未婚妻岡察洛娃的信,催促他儘快返回。而此時回莫斯科的路途已變得異常艱難——進入莫斯科要經歷五個封鎖區,在每個封鎖區都要停留14天觀察,這對於普希金來說,無異於一種折磨。而事實是,在第一道封鎖區檢察官就沒有放他通過。於是,他滯留在了波爾金諾。

然而這種被動的隔離似乎是普希金求之不得的,不僅可以讓他冷靜地反思這場婚姻的意義,更重要的,是給了他創作的心境和時間。逃離了負累和煩惱,他屬於詩歌的靈魂得以回歸。

他在給友人普列特涅夫的信中寫道:「現在,憂鬱的情緒已經消散,我要休息一下了。在我周圍是不治之症,霍亂流行……它隨時都可能侵擾波爾金諾村,把我們全村人全部吃掉……你可能無法想像,我離開未婚妻來這裡寫詩是何等快活……這個小村莊多麼美妙呀!草地,除了草地還是草地,四周沒有人跡。你要是高興,可以騎馬在草原上奔馳,也可以坐在家裡寫文章,想寫多久就寫多久,沒有人來打攪,沒有人來搗亂,我什麼都可以寫,詩歌、散文……」走出精神的囹圄,自由的美麗讓他無法抗拒。

關於普希金在波爾金諾的情況,法國作家亨利·特羅亞在他的《普希金傳》第七部第三章中有較詳細的記述,其中涉及普希金這一時期的靈感狀態,書中是這樣表述的:「在那一刻,普希金對時間和空間都十分欣賞。他手下是一張白紙,他就在這張紙頭上寫起詩來。他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文思如泉,周身的細胞都在歌唱。他似乎是某種特異力量的中心,他一動彈就會使世界發顫。」這段描寫並結合上面的書信,我們可以判斷,此時的普希金已完全進入了創作的最佳狀態。

事實也確實如此,考察普希金的文學歷程,在波爾金諾的三個月,是其創作的最重要時期,它之於普希金的意義和價值,甚至超過了梅裡霍沃之於契科夫。很多代表性作品多是在這一時期完成的,其中就包括《葉甫蓋尼·奧涅金》的最後兩章。其實這兩章在他來波爾金諾之前就已經動筆,只是在波爾金諾進行修改和最後定稿。這部詩體小說共分三部九章,除了後來將原來第八章「奧涅金的旅行」改為「奧涅金給達吉亞娜的信」外,其餘的主要章節,都保持了波爾金諾定稿時的原貌。普希金曾計劃寫第十章,內容是描寫奧涅金與十二月黨人的交往情形, 但考慮到時局的險峻,他最終選擇了放棄。

《葉甫蓋尼·奧涅金》的完成,不只是一部巨作的收官,還成為普希金以自由精神為主導的浪漫主義創作向現實主義轉型的標誌,從他開始選擇用紀實的敘事體進行寫作,這種指向就已然清晰。

主人公奧涅金出身貴族,他「生活過並思考過」進而厭惡人生,是一個游離於十二月黨人和花花公子之間、語言大於行動的「多餘人」形象——這是俄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多餘人」,普希金也因此而成為了俄羅斯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者。

在人物塑造上,奧涅金以及達吉亞娜的形象栩栩如生,率先成為普希金筆下真實環境中的真實人物,從而褪去了浪漫和虛幻的痕跡。過去詩人不屑表現的平凡事物,現在他已覺得有義務有責任去表達,哪怕是一棵歪脖樹,一窪積水坑,因為那裡有純潔的美。他重新確立的創作宗旨是: 只要善於發現, 任何事物都可以成為藝術的描寫對象。波爾金諾的滯留,使他積蓄了轉型的心理儲備,成為了促使其風格變化的關鍵

完成了《葉甫蓋尼·奧涅金》,他的創作欲望被徹底激活,之後陸續創作了四部小悲劇、若干短篇小說和幾十首詩歌,幾乎篇篇成功。他雖身陷疫區,但自由的靈感卻在無限的空間和時間裡遨遊——中世紀的《吝嗇的騎士》、現代題材的《莫扎特和薩列裡》、英國環境下的《瘟疫流行時的宴會》和西班牙背景中的《石客》,劇中人物則多為生活放蕩、碌碌無為卻又酷愛自由的花花公子,持續疊加著「多餘人」的形象特質。這些故事和人物都不同程度地帶有普希金自身生活和性情的影子,他穿梭在不同角色之間,旨在用作品回顧和反思自己的過去,以調整未來的人生坐標。

值得注意的是,四部小悲劇的主題無一例外的都是死亡,在今天的情境下,我們或許更為關注《瘟疫流行時的宴會》,在結構上它是《石客》的續篇,作品通過那些無憂無慮快活人的笑聲和歌聲,來掩飾城裡成千上萬面對死亡者的嘆息。這是一部普希金根據自己切身處境寫出的悲劇——瘟疫包圍著波爾金諾莊園,每時每刻疫情都可能奪走農民和僕人的生命,普希金感到自己似乎已經來到了生命的盡頭。面對危險,他做出了自己的選擇:「我走我的路,就好像走向決鬥場那樣。」他把這種勇敢、沉著和毅然貼切地融進了劇中的人物性格:

一位英俊的陌生人吸引著我們,

奔向戰鬥,向著深淵的邊緣走去。

在洶湧澎湃的海洋,

在迷霧和浪花裡,

在狂風捲起的狂沙裡,

在瘟疫的喘息聲裡……

一切會導致死亡的東西,

都能在我這死亡的心靈裡,

喚起那難以描繪的快意。

這一時期,由於普希金確立了以敘述、紀實為主的表現手段,使得他小說創作也呈現出豐收狀態,數量甚至超過了詩歌,這種變化是他創作觀念轉型在體裁選擇上的必然結果。

為了避免以往受到的攻擊,普希金這一時期的小說用的是「別爾金」的筆名,以《別爾金小說集》為代表的小說創作,奠定並鞏固了普希金現實主義的創作風格,一些貧庸的、沒有文化的、令人可憐的小人物成為作品的主角,從而詮釋了他「任何一個主題都可以寫成一部藝術作品」的創作理念,這對後來果戈裡、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等人的文學創作產生了重要影響。託爾斯泰在1874年曾說過:「您很早以前就讀過普希金的散文體作品吧?為了我的友誼,請再讀一遍他的《別爾金小說集》吧。所有的作家都應深入研究一下這部作品。」

在波爾金諾的三個月,普希金還創作了約30首詩歌和一篇用八行體形式寫成的詩體小說《科洛姆納的小屋》。

被霍亂包圍的波爾金諾,成為了普希金生命的避風港,他不僅實現了文學風格的蛻變,也鑄就了他一生創作的核心價值,形成詩一般燦爛的「波爾金諾之秋」,在他不長的文學生涯中具有裡程碑意義。而這一切不可思議地是在以疫情中完成的,不禁令人感嘆。

軀體狀態的相對靜止,反而使精神和智慧疾步前行,這種反向的邏輯關係,也許正是普希金在非常時期給予我們的一種啟示,它很辯證,而且深邃。

來源 北京晚報 | 作者 奚耀華

編輯 周文麗 孫小寧

流程編輯 王夢瑩

相關焦點

  • 瘟疫背景下的文學:從逆行者普希金到《霍亂時期的愛情》
    抗疫期間,大家響應號召宅在家裡,據說許多作家都改變了原來的計劃,軀體狀態的相對靜止反而會使精神的智慧被激活澎湃,這種反邏輯關係曾出現在文學史上,有很多作品被催生出來,或啟發作家以瘟疫為背景,把關於人性的故事留在經典文學中。
  • 霍亂時期的蛻變普希金的「波爾金諾之秋」
    ▌奚耀華1830年9月初,普希金離開莫斯科前往波爾金諾料理叔父的後事,那裡是他父親的領地,有一座屬於家族的莊園。此時,其所在的下諾夫哥羅德地區已經流行起霍亂,這是一種與鼠疫一樣兇險的病毒,從歐洲一路瀰漫而來。路客和商人開始紛紛逃離,此時的普希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逆行者。
  • 普希金因霍亂疫情被困在鄉下三個月,幹了什麼?史稱波爾金諾之秋
    老子曾說過:「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就是福與禍相互依存、互相轉化,福的背面說不定就是禍,禍的背面也說不定就存在著福,萬事萬物都是這樣。因此,我們萬萬不可因為禍而過度悲傷,又因為福而過度興奮,因為,樂極生悲和悲極生樂也是同樣的道理。所以,我們無時無刻都要保持平常心,努力做到「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
  • 普希金,居家隔離人士中的「一股清流」
    1830年秋天,俄羅斯正在經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霍亂,疫情肆虐,同時戰爭不斷,死傷慘重……無論如何想像,都是極度的不平靜和駭人的腥風血雨。霍亂、沙皇與火槍1830年,俄羅斯帝國境內發生了一場大規模的霍亂。這是俄羅斯人第一次面對這種致命的傳染性疾病,也是霍亂在人類歷史上第二次全球性的爆發(1829年–1837年)。(1817年,印度次大陸曾爆發一場曠日持久的霍亂,並波及到中國。)早在1823年,俄羅斯境內第一例霍亂確診病例已經出現。其後六七年間,病例偶有增加,但足以控制。
  • 俄羅斯發生霍亂,普希金被迫隔離,這讓他在文學上獲得巨大成就
    1830年的春天,俄羅斯境內的霍亂疫情不斷升級,而時年31歲的普希金也遇到了人生難題。當時他和戀人已宣布訂婚,但準丈母娘以嫁妝不足為由拒絕嫁女,於是婚禮一推再推。此時疫情愈發嚴重,當局採取嚴格的隔離措施,於是普希金被迫在此滯留了三個月。陰冷的秋風、泥濘的道路、漸短的白天,總是令人憂鬱而沮喪。但在普希金的眼中,寧靜的村莊遠離政治紛擾,反倒是釋放想像與才華的絕佳地方。
  • 疫情隔離期的普希金與俄羅斯文學新時代
    9月初,詩人前往位於莫斯科東部下諾夫哥羅德州波爾金諾村的家族領地辦理財產過戶手續,原本的計劃是在波爾金諾呆上幾天處理完事情立即返回莫斯科籌辦婚禮,不料,剛到波爾金諾,當地就爆發了霍亂疫情,而且很快傳染到了莫斯科。回莫斯科沿途設立了五個檢疫站,每個檢疫區都要停留14天觀察,交通封鎖,普希金因此被隔離在了波爾金諾村,直到12月5日才回到莫斯科。
  • 大瘟疫時期的普希金:詩人桂冠永世不朽
    霍亂疫情剛剛從西面襲來,一場奇怪的暴動卻在一個奇怪的地點發生了——1830年6月15日帝國南部克裡米亞地區的塞瓦斯託波爾市傳出了不祥的消息:督軍斯託雷平中將被憤怒的市民和士兵殺死,城市處於暴亂狀態。 暴亂發生時霍亂已經在俄國西部地區蔓延,可是這場暴亂竟被稱為「塞瓦斯託波爾市鼠疫暴動」。更怪異的是,該市並沒有鼠疫暴發,也沒有霍亂疫情。
  • 夜讀|普希金與「莫斯科的精靈」
    然而,我到阿爾巴特街來,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目的——尋找普希金,他曾在此留下了一生中極為重要的足跡,阿爾巴特街也因為這一印記而具有了更為深邃的人文內涵,讓人不得不特別地去看待它、關注它,走近詩歌、走近文學、走近往事。十九世紀三十年代的俄國,普遍洋溢著變革與抗爭的情懷,浪漫主義、空想社會主義的理想在俄羅斯大地上滋生著、蔓延著。
  • 雲南玉溪市通海縣四寨村發現霍亂疫情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近日,雲南玉溪市通海縣四寨村發生霍亂疫情,隨後華寧縣、江川縣也發現霍亂疫情,共檢測發現確診病例20例,健康帶菌者27人。疫情發生後,雲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省政府高峰副省長先後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救治病人,加強檢測排查,採取一切有效措施,防治疫情擴散。雲南省衛生廳領導帶領專家組趕赴疫情發生地指導防控工作。
  • 普希金抒情詩鑑賞:「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是普希金於1825年於南俄敖德薩同當地總督發生衝突後,被押送到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禁閉期間創作的一首詩歌。詩歌表達了一種積極樂觀而堅強的人生態度,並且行文流暢,意境鏗鏘有力成為了很多人激勵自己的座右銘。 普希金生平簡介:
  • 中國援助尚比亞抗擊霍亂疫情
    新華社盧薩卡1月25日電(記者彭立軍)當地時間24日,中國駐尚比亞大使楊優明與尚比亞衛生部長齊塔盧·奇盧菲亞代表雙方政府籤署協議,合作抗擊霍亂疫情。中國政府向贊方捐贈200萬元人民幣以應對霍亂疫情。楊優明表示,自去年10月尚比亞首都盧薩卡暴發霍亂疫情以來,中國政府和人民密切關注疫情進展。在贊中資企業快速響應,截至目前,已經向贊方捐贈超過100萬克瓦查(約合10萬美元)的資金、物資和藥品等,並幫助贊方義務打井,以獲取清潔飲用水。這次除了捐贈資金外,中國還派出了專家工作組,同贊方分享疫情控制經驗,並探索未來合作可能性。在各方努力下,尚比亞霍亂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且已經接近結束。
  • 非洲發生霍亂疫情,會波及中國嗎?
    今年可謂多事之秋,澳洲大火、東非蝗災、美國流感、奈及利亞神秘病毒,我國目前也正經歷新冠疫情,情況剛稍有好轉,世界另一個角落的非洲國家衣索比亞又發生了霍亂疫情。
  • 抗疫史鑑:如果只在疫情中寫怨婦日記就不會有莎士比亞了
    逆行者普希金在1830年冬的一場霍亂疫情中,被困于波爾金諾,三個月時間的禁足在家,寫出了《葉普蓋.奧涅金》的最後兩章,以及四部悲劇、多篇小說和幾十首詩歌,都成了代表性作品。他是只身前往疫區的,那裡有他的家族莊園,他回憶起這段歲月,說隔離了往日的喧囂,文思如泉湧,周身細胞都萌發著創意。莎士比亞,更是在疫情中誕生的。
  • 抗疫史鑑:那些在疫情中誕生的偉大作品
    逆行者普希金在1830年冬的一場霍亂疫情中,被困于波爾金諾,三個月時間的禁足在家,寫出了《葉普蓋.奧涅金》的最後兩章,以及四部悲劇、多篇小說和幾十首詩歌,都成了代表性作品。他是只身前往疫區的,那裡有他的家族莊園,他回憶起這段歲月說,隔離了往日的喧囂,文思如泉湧,周身細胞都萌發著創意。
  • 走近五大普希金景點
    今天的米哈伊洛夫斯科耶及周邊到處都有詩人的影子:普希金的住房、父母的寢室、保姆的小房子。特別是普希金的書房,是根據同時代人的回憶、詩人的書信和作品復原的。普希金到過波爾迪諾3次,其中一次是1830年秋天來領地躲避霍亂。這一時期被以「波爾迪諾的秋天」載入文學史冊。普希金居住在波爾迪諾的秋日這段時光,創作了幾十首抒情詩,比如《葉甫蓋尼·奧涅金》的最後篇章、《別爾金小說集》《黑桃皇后》《青銅騎士》、童話詩等大量作品。普希金家族的所有領地中只有波爾迪諾莊園沒有因為革命和戰爭被毀,帶有古老池塘和樹木的花園也保存了下來。
  • 「最美逆行者」溫暖疫情下的人世間
    疫情發生後,黨中央高度重視,第一時間成立專家組應對此次疫情,尤其是對疫情嚴重的武漢市採取「封城」等特殊防控方法,全國其他城市也根據自身情況出臺了不同程度上的防控政策,有效的控制住了疫情的發展。每當危難時刻,總有一群「逆行者」衝鋒在前,用自身愛崗敬業、勇於擔當的精神,在平凡的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自己,「最美逆行者」溫暖疫情下的人世間。  「最美逆行者」是人民群眾心中可靠的「隔離牆」。
  • 普希金:俄羅斯詩歌的初戀
    但是,大部分中國讀者恐怕都不知道,「普希金」這個發音洪亮的單詞,其原意就是「大炮的」,有意思的是,由這「炮筒」射出的一部分是鏗鏘的玫瑰,自「轟鳴」留下的一部分餘音則是夜鶯的歌唱。如今,普希金已成了國家的名片,一個神話般的存在。如果到俄羅斯去旅遊,了解普希金的遊客和不了解普希金的遊客,他們所得到的待遇肯定是不一樣的。
  • 湖北發生1起霍亂疫情 系因食用受汙染食品所致
    新華網武漢8月30日電(記者 黎昌政)湖北省衛生廳30日通報,公安縣25日至28日發生一起由村民聚餐引起的霍亂疫情。截至30日9時30分,共確診霍亂病例2例、健康帶菌者4例。目前疫情已基本控制。這是湖北今年首次發生霍亂疫情。   據通報,這次疫情公安縣病例1例、健康帶菌者4例,輸入松滋市病例1例。
  • 不悔曾做「逆行者」(9)
    新華社照片,長春,2020年5月11日不悔曾做「逆行者」5月11日,長春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護士李京為給患者注射做準備。國際護士節前夕,在長春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曾前往湖北武漢抗擊疫情的六名護士與往常一樣在病房裡忙碌。她們為患者篩查、叩背、排痰,不間斷地輪流做查房護理,負責入院患者及家屬的核酸檢測和採集咽拭子等工作。這六名護士從武漢回到家鄉並結束醫學觀察後,又立即返回到工作崗位。
  • 不悔曾做「逆行者」(2)
    新華社照片,長春,2020年5月11日不悔曾做「逆行者」5月11日,長春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護士許曉秋、鄒函書、張靜、王玉蓮、宮睿陽、李京(從左至右)在呼吸內科合影。國際護士節前夕,在長春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曾前往湖北武漢抗擊疫情的六名護士與往常一樣在病房裡忙碌。她們為患者篩查、叩背、排痰,不間斷地輪流做查房護理,負責入院患者及家屬的核酸檢測和採集咽拭子等工作。這六名護士從武漢回到家鄉並結束醫學觀察後,又立即返回到工作崗位。